侯友宜能捨才能得?!

台灣2022地方選舉初探(四)

耿榮水
(資深政治評論家)


今年台灣地方選舉最受關注的無疑是六都的選情,六都中的四都 :新北、台中、台南、高雄,現任市長正好是兩藍兩綠,且都要拚連任,筆者初估除了綠營的台南市長黃偉哲,受到藍營謝龍介強大的挑戰,加上最近表態可能重出江湖的「虧雞佛來爹」林義豐在內,連任尚有疑慮外,其餘三都的現任市長連任應無懸念,但若談到2022年與2024年兩次選舉的互動關聯,則台中的盧秀燕與高雄的陳其邁較少被提到,主要囿於主客觀條件限制,而且兩人大概也心如止水,只想拚連任而已。新北的侯友宜則不然。

侯友宜何以動見觀瞻?

侯友宜與當前一般藍綠大諸侯不同之處,在他不僅擁有全台22縣市中的最大地盤--人口最多的新北市,而且還是在國民黨14個地方政權中施政滿意度最高,擁有最高民間聲望者,雖然他的市長任期未滿,卻經常被列入2024年總統大選民調名單之中,更難得的是竟也還經常名列前茅,被視為藍營中最強的潛在候選人,以目前態勢論,若國民黨要推出2024年最可能勝選的候選人,則非侯友宜莫屬,侯之動見觀瞻也就不足為奇了。

是以侯友宜目前動向有兩件事引發台灣政壇極大關注:一是他究竟要不要競選連任?二是他想不想2024年競選總統?

這兩件事不能單獨來看,反倒是有極大的相互關聯性。具體言之,如果侯友宜放棄連任,那麼他應該就要朝進軍2024年總統大選規劃,不可能不連任又不選總統,這不符合一般台灣政治人物常規的政治生涯路徑,除非侯友宜已看透宦海沉浮,決意退出政壇。

若侯友宜想尋求連任,又一心念想著2024年的總統大位,這兩個意圖就有衝突,侯友宜顯然正陷入魚與熊掌能否得兼的困境,他必須在「得」與「捨」間作一明快且明智的抉擇。

目前政界普遍的看法是:侯友宜勢必要競選連任,不僅為國民黨守住最大地方政權,也為自己保留地盤,積累實力,再相機行事,攀上政治最高峰,這自然包括2024年的總統大位在內,侯友宜本人應該也是朝此方向規劃。但這個方案可行嗎?魚與熊掌可能兼得嗎?筆者甚表懷疑,簡言之,侯友宜最好在兩者中作出選擇,想連任市長,就不要「肖想」2024年總統大位,若想選2024年總統,就必須放棄連任市長的計劃,否則很可能兩頭落空,這不是筆者危言聳聽,而是有所本的。

一個簡單的思維邏輯:侯友宜如表態要連任新北市長,則以他目前聲望,應是毫無懸念,但剛剛在今年底12月25日開始就任第二個市長任期,如何在明(2023)年上半年就表態要轉換跑道,爭取2024年總統大位?這樣做符合政治誠信原則嗎?是否會重蹈2020年韓國瑜的覆轍?最重要的,新北市民會接受嗎?廣大的接近2,000萬的台灣選民會同意嗎?

這是大哉問,應該也是侯友宜最難於抉擇之處。難處有兩個關鍵節點:先是如果侯友宜放棄連任,直攻總統,那國民黨要派誰來參選新北市長?若是繼任者選輸了,侯友宜要不要承擔責任?他還有氣勢競逐2024年總統大位嗎?照現在情勢看來,侯友宜並沒有培養接班人的跡象,原先外界以為副市長劉和然形象佳,能力強,是個不錯的繼任人選,但現在看來侯似乎並無交班之意。

如若不然,則按照個人規劃,侯以高票連任市長,接下來他又將如何在短短半年內說服選民接受他參選總統的各種理由與正當性?他說得出口嗎?即使在競選連任時,競爭對手也必然會要求他明確表態未來必須「做好做滿四年市長」,侯又將要作何反應? 總不能老是避而不談,或以閃爍其詞,敷衍了事吧?這個問題侯友宜有必要坦然面對各方的質疑。

不能與韓國瑜相提並論

這兩難的處境,其實很多人都看到了,包括對岸熟悉台灣政治生態與選舉的學者專家,也早有各自不同的觀點和解讀。猶記今年初春節過後不久,筆者與大陸社科院台研所前所長余克禮在越洋電話中有過長談,兩人均關切國民黨如何在2024年重返執政?當時余斷言就目前國民黨內檯面人物中,能帶領國民黨贏得2024年大選者,捨侯友宜已別無他人,韓國瑜被罷免後氣勢已衰,趙少康空有網路聲量,不接地氣,朱立倫則經幾番折騰,民間聲望大跌,幾已過氣,三人又都是外省籍人士,唯剩侯一人為本土人士。

他支持侯友宜年底先連任後,再由國民黨以徵召方式提名侯參選總統。我強烈質疑這恐落得兩邊不討好,侯勢必被批「落跑市長」,重演四年前韓國瑜的悲劇,余所長則辯稱侯與韓兩人狀況不同,畢竟侯已擔任過四年的市長,且政績斐然,施政滿意度甚高,與韓國瑜的得隴望蜀,空有聲量虛名不可相提並論,相信台灣選民眼睛雪亮,會作出不同的評斷和決定。

唯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不論基於政治誠信,還是現實的政治環境,侯友宜只能有一個選擇,要嘛放棄連任,直攻2024年總統,要嘛連任市長,不要再「肖想」總統大位。為此我兩人最後落個仁智互見、各說各話而結束爭辯。

坦誠而論,余所長之論點並非全無道理,但放在當前國民黨政治生態裡檢驗,其可行性甚低,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大的關鍵在國民黨內政治人物中殊少有自知之明者,亦從無謙讓以待之政治文化傳統,反倒是保留自大陸以迄於今一貫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作風。有一幕不難想像,在侯高票連任後,縱使屆時侯之民調無人能敵,黨內必然也有人不服,必然也會竄出不少躍躍欲試者,不可能主動讓賢。

2016年上演的「換柱」風波,固然因素很多,其實不能全怪當時的國民黨全代會決策反覆,探本溯源,最先還得怪洪秀柱的缺乏謙讓薦賢心胸與自知之明。前不久,朱立倫曾在黨內幹部會議時意有所指強調,現在若心中存有2024年,就是「歷史罪人」。此話或言重了,但即使朱本人午夜捫心自問,恐怕連自己也過不了關,也難逃良心的譴責。

即使按照正常作業程序,明年春節過後,國民黨就要啟動黨內提名機制,必然照例以推出最強的候選人為號召,那時各路人馬必然急於表明,想方設法證明自己就是最強的人選,自顧之不暇,有誰還會想到侯友宜?唯一寄望的奇蹟是,國民黨果真能以公正無私,為黨舉才的廓然大公態度,將不可能主動參選的侯友宜納入民調,看看究竟誰能掄元,脫穎而出,推出最強候選人上陣。

筆者可先行斷言,此事成真恐要比駱駝穿針孔還難。因此,侯友宜此時此刻若還存有「黃袍加身」想法,或者尚有人寄望國民黨能仿照2020年吳敦義主席無我無私的作法,將所有豪強一律列名民調,那就太過天真,甚至是涉世未深到令人無言了。

侯友宜最聰明也最可靠的作法 ,應是牢牢掌握住2024年的提名主導權,審時度勢,在必要時作出於己最有利的決定,千萬不要淪為消極被動而任人擺佈之局。而且必須立場清楚,態度堅定,不可猶豫不決,首鼠兩端,讓黨內政治對手看破手腳,包括民進黨在內。就筆者所知,民進黨十分注意侯友宜動向,因他是迄今唯一讓綠營各大咖寢食難安的藍營大將,目前綠營大多研判侯友宜會競選連任,連任後是否更上層樓,則有待觀察。

追兩兔,不得一兔

筆者嘗有一言相贈,只剩不到四個月了,侯友宜是該作出決定了,不能再閃躲不定,或故意讓外界大玩猜謎遊戲。日本民間有句格言「追兩兔,不得一兔」,中國也有不得腳踏兩條船之戒,驗之今日,侯友宜實應深刻體會領悟之。

再者,古來成大事者有時是需要冒險的,不可能凡事都百分之百有把握了才做。林彪嘗言,他每次打仗只要勝算能達到五成,他就領軍上陣了。

若就整個大勢看,2024年應是侯友宜絕佳的機會,可以預估在未來一年內,國民黨內應無可能再有第二個政治明星出現,即使是「韓國瑜式」的耀眼流星也是百年不遇,不可能再複製了,侯若不好好把握,以後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那個店。加上侯友宜到2024年已68歲,四年後已72歲 ,放眼舉世政壇,有多少機會能夠出現幾個川普或拜登?又有幾人能像馬來西亞的馬哈地,90歲還能再度出山拜相,組閣?

設身處地思考,目前侯友宜最大的顧慮應是:若放棄連任,逕自直攻2024年總統大位,接班者卻選輸了,國民黨丟掉新北這個大地盤,他將如何向藍營交代?又憑什麼再攻2024年?實則若國民黨能提出優秀人選,加上侯友宜四年來在新北打造的堅實基礎,累積的超高人望,只要輔選得宜,當選並不是太困難的事。

退一步言,即使新北丟了,侯卻終能選上總統,則國民黨以一城一池換得整片疆土,取得 中央執政權,這筆賬怎麼算都是划算 的。

政治人物當斷則斷,不斷自亂。當年廖正豪有絕佳的機會當選台北縣長,卻因瞻前顧後,躊躇不前而沒有出馬,平白斷送大好仕途,日後再懊惱追悔已來不及。侯友宜若真是命世之才,就要立馬平川,抓大放小,該捨則捨,畢竟能捨才能得,不捨則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