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成了美國總統的夢魘

從內政看拜登的亞洲行

李海默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青年副研究員)


進入2022年夏季之後,俄烏戰事持續膠著,美國國內經濟情勢不妙,數據表現疲軟,而拜登政府則開始明顯地以更大力度打「中國牌」,做出一系列動作。

拜登政府言辭挑中國

5月12-13日,美國-東盟特別峰會在華盛頓召開,除菲律賓和緬甸領導人外,東盟各國領導人首次受邀而齊聚於白宮。

5月23日,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印度總理莫迪在東京都六本木舉行「印太繁榮經濟框架」(簡稱「印太經濟框架」、IPEF)啟動儀式,首批參與國共有13個國家;同日,岸田文雄與拜登舉行會談,會後雙方舉行聯合記者會,拜登在記者會上表示,如果中國對台灣地區發起行動,美國將進行軍事干預,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為,這是美方「幾十年來,就台灣問題做出最有力、最公開的表態之一」。

5月26日,美國務卿布林肯在華盛頓大學發表對華政策演講,態度整體較為強硬;6月,美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對亞洲進行為期九天的訪問行程,到訪韓國、菲律賓、越南和老撾等地,繼續鼓吹要打造「一個更互聯、繁榮、安全和有彈性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6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和13個IPEF國家代表在巴黎舉行非正式會議;6月中旬,在接受美聯社專訪時,拜登說,如美國不能阻止俄羅斯繼續深入歐洲,不僅歐洲會「出現混亂」,「中國大陸也會有膽量收復台灣」;同樣在6月,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公開稱美方對台政策沒有變,「是中方變了」,稱中國對周邊地區採取了所謂「更具脅迫性和侵略性的態度」。

對待這一系列言辭上的挑戰,中方表現相對較為克制,2022年6月,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盧森堡舉行會晤,楊潔篪表示,中美關係處在關鍵十字路口,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是中美正確相處之道,符合中美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符合國際社會普遍願望,理應成為發展中美關係的根本遵循。中方願同美方探討實現這一願景的路徑和方法。中方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美方應端正對華戰略認知,作出正確抉擇,同中方相向而行。

同月,在新加坡出席第19屆香格里拉對話會的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舉行了會談。魏鳳和說,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正面臨嚴峻挑戰,亞太的和平穩定需要地區國家共同努力維護。中國希望與美國建立健康穩定發展的大國關係,這也應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美國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展壯大,不要攻擊抹黑中國、遏制打壓中國,不要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只有這樣,中美關係才能搞好。而穩定的兩軍關係對兩國關係發展至關重要。

美國內部的極化現象

拜登2022年的這趟亞洲行及相關的後續態勢,至少在三個層面應與美國國內政治進程及其極化現象聯繫起來一體考察。

第一、很明顯的,拜登這次亞洲行是因為川普陣營聲勢一直沒有消退,而且川普陣營反復強調,拜登過度捲入俄烏衝突事態,是在模糊國際形勢的焦點,是對華軟弱,是忘卻了中國事態的嚴峻性,並將會有損於美國國家戰略利益。迫於這種聲浪的壓力,拜登在客觀上有必要到亞太轉一圈,進一步宣示其所謂「聯盟對華」的立場。拜登的具體手法基本仍是延續歐巴馬當年「亞太再平衡」的政策基調,但若無川普的言論侵逼,拜登未必會在近期做出一系列如此顯著的舉動。

第二、拜登這次組團搞了個另起爐灶範式的IPEF(理論上會以數字經濟等新領域為其主攻),卻對美國復歸CPTPP框架一事的前景絕口不提,此中可謂大有深意。而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目前拜登民調數據並不樂觀,只在滿意度40%線左右徘徊,基本已難徹底扭轉頹勢,2022年6月中旬,其「538」(FiveThirtyEight)綜合民調指數更首次直接擊穿40%線,進入3字頭區間,形成了比川普執政同期數值表現更為慘淡的局面。因此,拜登不敢在加入CPTPP這種在國內具高度爭議性的題目上有動作,以免進一步刺激或得罪某些關鍵選民(尤其是白人勞工階層)。相比之下,中國在尋求加入CPTPP一事上就顯得非常積極和果決。美國曾有智庫說拜登的對華政策是「辭藻堆砌而實效不足」,看來並非虛言。

第三、實際上,正如CNBC的分析文章所指出的那樣,許多業內專家都認為,拜登搞的IPEF更多是象徵性的,很可能會缺乏實效。從本質上說,這並不是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它並未提供有關市場准入機制或關稅減免協定的相關條款。更有美方分析人士直接說拜登的經濟政策缺乏經濟層面的方略。區域內國家很大概率將不會把這個框架視若與RCEP和CPTPP同等體量來進行看待和處理,更遑論,在很多區域內國家看來,真正潛在的最大問題其實仍是拜登政府到底能撐多久,如果2024年川普勢力捲土重來,那現在這個IPEF框架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美國很可能陷入經濟衰退

近日,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經濟接下來最有可能發生的是,在人們對通脹的擔憂日益加劇之際,美國將出現經濟衰退」。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承認,美國經濟存在「衰退可能性」。美國學者 約翰.費弗(John Feffer)認為,拜登政府應利用烏克蘭危機按下與北京重啟關係鍵。

歸結起來,要真正理解拜登政權的作風,必須從美國國內政治的現實面看。唯其如此,方能更準確理解拜登的戰略意圖。為了能有效應對拜登政策帶來的衝擊效應,中國仍當廣交朋友,廣結善緣,就如復旦趙明昊先生所指出的那樣:「中國需充分認識相關國家在對華政策上與美國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做工作,尤其是要注重擴大由『中等國家』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構成的新『中間地帶』,全力遏阻美國打造與中國對抗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