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台灣不配擁有台積電
或許台灣不配擁有台積電
前兩年因新冠疫情,人類經濟活動減少,國際燃料價格下跌。今年俄烏戰爭帶來新一波國際原物料衝擊,油氣煤價皆受影響。
能源高度仰賴進口的台灣,今年前四個月台電虧損已高達469億元,中油則超過751億元。偏偏又逢選舉年,電價是特別敏感的議題。
不漲,台電的財務結構快速惡化。漲但漲不夠,將繼續傳炸彈遊戲,等待爆炸那一天。
6月初和6月底,分別是台積電和台電的股東會。先登場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不擔心缺電,但容易跳電是現在看到的現象」,為此台積電將積極自備柴油發電機。劉董事長這一番話,展現求生慾望滿滿。
台灣何時淪落到如第三世界國家,沒有高效集中發電廠可用,得靠工廠商家各自準備柴油發電機?甚至連世界頂尖的台積電,也跟著被拖下水?
民進黨政府一方面吹噓台商回流「增產報國」,一方面要求民間減少用電,「共體時艱」,還希望台積電、中鋼等用電大戶,反過來幫忙發電,維持供電不缺假象。
「給你錢,請你不要用電」,台電一度電賣兩塊半,工廠少用電可賺十塊以上獎勵。一些接單沒那麼多的企業,發現賺台電的錢比做生意快,但長期下去,終究被養成廢人,喪失市場競爭力。
至於台電股東會上,有小股東要求,既然核四公投未通過,政府又一再宣示堅持非核家園,應認列核四資產減損。此一提案,不出意料地被九成以上官股否決。
然而,漲電價的風聲早已傳遍各界。作為民進黨側翼的反核環團,先一步出動洗地,將矛頭指向工業大戶,要求漲電價應由企業負擔,不可動到民生。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緊張地跳出來說話,「若只漲工業大戶,形同處罰,將引起製造業出走潮。」
台電是國營事業,由政府持股的公司,仍然是公司。不可賺暴利,但必須賺取合理利潤,才能永續經營。只是所謂合理的電價漲幅,在選舉年怎麼看都不合理。
民進黨強推廢核,在蔡英文甫上任之時,專家學者已經公開計算,若2025年非核家園的能源配比成真,大量天然氣和風光電進入電網,每年多燒2,500多億元發電成本,加上種種附加費用,電價漲幅50%起跳,高於100%也不是不可能。這筆帳若只漲工業大戶,極不公平。
論能源效率,台積電等國際大廠,總用量雖大,卻將每一度電都用到極致,附加極高產值。反倒是民生用電,能效普遍低落,還要經過多次降壓變電程序,用量又隨時段波動幅度大,供電成本更高。
反核環團為護航民進黨,自然不敢在選舉年引起民怨,彷彿只要企業通通買單,人民永遠有便宜且穩定的電可用,好像生意人都做慈善事業,永遠不會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天然氣價格飆漲,燃氣機組工程延宕,風光電開發進度落後,經濟部業已承認對用電增長的評估算錯了,2025年的能源配比一定跳票。
經濟部低估的600億度電差距,正好就是核一、核二、核三、核四的年發電量總和。這是巧合嗎?當然不是,這些數字我們在六年前就警告過了。
經濟部臆想「燃料成本不變」,撇開俄烏衝突,影響國際燃料的因素。其實當年我們就退一百步,用此假設試算一個版本,關鍵在非核家園的電力結構改變,發電成本自然爆增。
若再把燃料成本上漲放入模型,台電每年的額外負擔遠超3,000億元,等於一年燒掉一座核四廠。別忘了,已經蓋好但無法啟用的那一座,至今仍然不敢認列虧損。
美國商會終於忍不住,在今年度白皮書警告台灣,能源是三大急迫問題之首,將近八成廠商表示擔心缺電。
民進黨政府一直說,要強化電網韌性,但問題不在輸配電,更不在不可控的風光電。電源本身嚴重不足,造成電網韌性最脆弱。
去年公投期間,核四民調支持度始終過半,卻因與脫鉤大選,投票率低到正反方都沒過門檻。這座純正美國貨的核四廠,只能維持現狀封存。
核四爭議多年,為什麼美國要每隔一陣子對核四表示支持?我在電視辯論也有透露,美國釋放的訊息越來越明顯。
甚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此次訪美,美國智庫更直接強調,民進黨政府不如其它國家,沒把核能視為綠能。南韓新當選的總統,已經提出新一代小型核電廠,台灣不應該被侷限在非核落伍框架,與全世界唱反調,這些可都是華府說的重話。
三次全台大停電後,王美花的部長和蘇貞昌的院長穩如泰山,電力供給問題全是民間企業與台灣老百姓的事,「電力與我何有哉?」每次被海內外專家打臉,兩人一前一後,只會出來說供電無虞。然後繼續讓反核集團吃香喝辣。現在備轉容量跟股票一樣,大家眼睜睜看著它跌破安全底線。
不過我們可以想開一點,當年民進黨還在野的時候,反核集團可是喊著要把高耗能的台積電趕出台灣。或許這些成天「愛台灣」不離口的人,真的把他們口口聲聲的「護國神山」搞垮或逼走了,結果台灣產業全面空心化,我們也不需要用那麼多的電了。◆
社論
中美較量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灣事情
七七事變85週年.紀念創辦人
連載
海峽短評
新聞剪輯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