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光復五十週年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光復五十週年
一、台灣回歸與國共內戰
今年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紀念,也是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奮鬥而終於光復祖國失地台灣50週年紀念。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台北市舉行台灣省日軍受降儀式。會後,台灣省行政長官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於中國主權之下。
這一勝利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使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蒙受巨大損失:傷亡三千五百萬人,經濟損失五千億美元。日本侵佔台灣期間,先後殺害台灣同胞65萬人,財產損失更不計其數。
近代台灣的苦難和不幸,一直是與中國的貧窮落後和當時中央政府的腐敗無能聯繫在一起的。1885年,由於中國在反擊日本殖民者侵略的戰爭中失敗,台灣被作為戰爭的犧牲品而割讓給了日本,成為異族統治的殖民地長達五十年之久。在此漫長的黑暗歲月中,台灣同胞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和壓迫,捍衛國家領土的完整和民族的尊嚴,曾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鬥爭,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在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八年浴血抗戰之後,中國政府終於根據《開羅宣言》和《波斯坦公告》收復了台灣,使之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抗日戰爭的勝利,台灣的回歸祖國,這不僅是台灣人民的勝利,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人類正義、進步事業的偉大勝利。
但不幸的是,抗戰勝利不久,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獨佔勝利果實,在美國出錢出槍的支持下,就又於一九四六年七月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人心不可逆,大勢不可違,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戰爭,終於又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推翻了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
二、四十餘年來的兩岸關係
自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關係經歷了由緊張到緩和,又由緩和到緊張的曲折複雜和變動不定的長過程。大體說來,共經歷有以下四個時期:
(一)軍事對抗。大約是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的兩岸關係,是以軍事對抗為基本形式,雙方始終圍繞著「解放台灣」與「反攻大陸」而展開激烈的鬥爭。大陸把解放台灣,統一全中國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未竟事業。國民黨方面則不甘心自己在大陸的失敗,幻想捲土重來。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對國民黨的政策由「撒手不管」而改為積極「扶蔣反共」。蔣介石依仗美國的軍事援助,加緊策劃「軍事反攻」,並提出所謂「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復辟目標。然而都完全破產了。
(二)政治對峙。大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這一時期的兩岸關係,是以政治對抗為主,軍事對抗為輔的抗爭形式。1954年12月,美蔣之間雖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使台灣問題更趨複雜化,但新中國的不斷壯大,美國在朝鮮和越南戰爭中的失敗,又迫使國民黨不得不將「反攻大陸」的政策調整為「建設基地、策進反攻」的政策。而大陸方面,由於出現長達十年的「文革」動亂,無暇顧及台灣,也在客觀上給台灣提供了一個把重點轉向穩定內部和進行經濟建設的有利時機。
(三)相對緩和。大約是1979年至1994年,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的戰略重點由階級鬥爭轉為發展社會生產力;與此同時,對台政策也相應調整為和平統一的方針。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對台方針的這一調整,完全是根據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考慮的,是誠心誠意的。1979年中美建交,我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並採取了一系列有利緩和兩岸關係、促進三通、推動統一的實際步驟和具體措施。其間,在我和平統一方針的推動和影響下,台灣當局亦將其「反共復國」政策相應調整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特別是自1987年11月起又開放台灣民眾對大陸探親。於是海峽兩岸關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相對緩和時期。
(四)重趨緊張。這是以李登輝實現訪美為標誌而於今年開始的,往後還會經歷多長時間誰也難說清楚。就台灣方面說,自1994年基本完成「憲政改革」後,本土意識急劇膨脹,「台獨」和「獨台」勢力競相發展,並於近年加緊推展「務實外交」和所謂「重返聯合國」的活動。就大陸方面說,對台灣具有外國背景的分離傾向也愈益警覺。如果說,上述第二個時期是大陸客觀上或不自覺地給了台灣一個和平安定的發展環境,那麼第三個時期就是為爭取兩岸和解和實現和平統一,而在主觀上自覺地給了台灣一個和平安定的發展環境。然而這不僅不能達到目的,反使台灣在分離的道路上愈行愈遠,這就不得不被迫考慮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政方針不變的前提下,加大對台鬥爭的力度。
三、分裂祖國絕無好下場
值此抗日戰爭勝利和台灣光復50週年紀念之際,緬懷無數先烈為抗擊日寇侵略和收復台灣寶島而作出的流血犧牲,目睹如今的台灣當局在外國反華勢力支持下所作的種種分裂祖國的活動,不禁使人十分感慨和憤懣。我們絕不允許歷史的悲劇在中國重演。
李登輝主政台灣初期,人們曾經對他有所期待。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雙方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漸增多,兩岸關係本已出現一些可喜的發展勢頭。但是隨著台灣島內外形勢的變化,以及李登輝個人權力慾望的膨脹,其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已愈行愈遠。目前的兩岸關係已出現嚴重倒退現象。
眾所周知,實現祖國統一,發展兩岸關係的基礎是一個中國的原則。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今年1月30日的講話中指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絕不容許分裂。」這是維護兩岸關係穩定和發展的基石,任何偏離和背棄這一原則的言行,都將嚴重破壞兩岸關係的發展,甚至導致兩岸的衝突和對抗。
面對最近一個時期來各方對李登輝妄圖分裂祖國主權和領土言行的揭露和批判,李登輝一再解釋說,他絕不是搞分裂,絕不是搞「兩個中國」或「台灣獨立」。然而這是完全不能自圓其說的。別的且不說,僅以他一再鼓吹的所謂「中華民國在台灣」、「兩岸分裂分治」、「對等政治實體」來說,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個中國」或「台灣獨立」論。因為所有這些,都是以分割國家主權和領土為前提的,是徹底背棄「一個中國」原則的。他所講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外衣的「台獨」;他所說的「兩岸分裂分治」、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其實是把兩岸視為「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政權,一個叫「中華民國在台灣」,一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這同樣是用「分裂分治」和「政治實體」進行包裝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貨色。
李登輝所主導的現行大陸政策是造成目前兩岸關係嚴重後退或重趨緊張的最重要根源。一是「以富傲人」,強調兩岸經濟差距、人均收入懸殊而拒絕統一;二是「以小欺大」,不僅辱罵大陸為「土匪」、「一群惡勢力」,且不時在沿海向我軍民挑釁;三是「以外壓內」,挾洋人以自重,抗拒兩岸人民的統一願望;四是「以假亂真」,骨子裡是「獨」,但卻不時放出「統」的煙幕。更嚴重的是,以李登輝為代表的台灣當局中的一些人,為達到其阻礙兩岸關係發展和分裂祖國的目的,竟在其煽動和「誤導」下,以所謂「民主」和「民意」為幌子,企圖把台灣一部分受欺騙、受蒙蔽的民眾推上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相對抗的第一線,這實在是一個大陰謀。
我們要正告台灣當局中的一些人,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不會有好下場,與此同時,我們殷切期待台灣人民早日看清真相,糾正李登輝及其主導的現行大陸政策的錯誤,使兩岸關係盡速回到正常健康的發展軌道上來,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謀求統一和振興中華之道。如此則國家幸甚,中華民族幸甚!
1995年8月18日◆
社論
國際政治
台灣光復50年
美國對華與新圍堵
兩岸經貿
李登輝參選
台灣政壇
鄉土與歷史
海峽隨筆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