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展現「下一代空優」
中國展現「下一代空優」
中國的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瀋陽飛機工業公司於2024年12月26日各自分別試飛一種新機型。目前一般稱呼成飛公司的新機型為殲-36,因為其前部機身側面有36011字樣;瀋飛公司的新機稱為殲-50。
美國當初研發F-22的時候將之稱為第四代戰鬥機,符合下述條件:隱身、超級機動、超音速巡航、優越的航電系統提高戰鬥效率。俄羅斯後研發符合同樣條件的戰機,但稱之為第五代。美國似乎不能讓人誤會美國戰鬥機落後俄國一代,於是美國改稱呼F-22是五代機。21世紀初期,美國洋洋得意於世界最強戰鬥機F-22已經服役,與F-22搭配的F-35正在研發,而且世界上似乎沒有別的研發進展較大的五代機。
2011年1月11日,殲-20首次公開試飛。該型戰機的隱身設計、氣動外形與體型表明,F-22和F-35的最大航程都不如殲-20,而且F-35在極速、隱身性能、超級機動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四項都不如殲-20。另外,從設計年代判斷,F-22的航電系統不如殲-20。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感到殲-20形成的壓力,美國在2012年宣稱開始研發接替F-22和F-35的「下一代空優(NGAD)」專案,其核心為有人戰鬥機,可能還要搭配無人機。後來,美國廠商在2020年9月宣稱美國NGAD全尺寸演示驗證機完成了首次試飛,但沒有任何媒體親眼看見試飛,廠商也沒有公佈任何影像材料佐證。
美空軍此後並沒有提出第六代戰鬥機的明確定義。直到2021年6月,美空軍高層對於第六代有人駕駛戰鬥機的描述仍然頗為分歧:一款相對小型的適應歐洲戰區,一款體型較大而且航程適應印太戰區;六代戰鬥機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實施對地面、海面攻擊;或者一種輕轟炸機體型的戰鬥機具備夠大的航程適應任何戰區等等。美空軍一般同意的包括:比五代機更快的超音速巡航、更好的隱身性、更好戰場態勢感知,AI輔助空戰,有人、無人雙用,可指揮無人機、資訊和通信節點等。
殲-36和殲-50亮相之後,美國主要媒體和軍方沉默了大約48小時,然後冒出來一些怪論。即將卸任的美國空軍採購主管終於承認,中美正在六代機領域競爭,美國的第六代戰機或許不會比解放軍的第六代戰機先達到初期作戰能力。但他還是要嘴硬宣稱,美國的六代機未來將會在性能方面超越中國的六代機。
依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對比伴飛的殲-20尺寸估算,殲-36長度約23公尺、菱形主翼翼展約24.8公尺。和解放軍、美軍最大的五代戰鬥機相比,殲-20長度約21公尺,翼展約13公尺;F-22長度約18.92公尺,翼展13.56公尺,可見殲-36是很大的戰鬥機,或者必須改變戰鬥機定義。殲-36安三台發動機,其中兩個使用機腹的嘉萊特進氣道,第三個使用機背的DSI進氣道。殲-36超音速巡航大約略高於2馬赫,極速不會超過2.5馬赫。
第三台發動機的用途眾說不一,有的說是超音速巡航用的;有的說是用來發電。殲-36搭載的雷達數量和功率需求遠超過之前任何戰鬥機,還有更多的電子戰裝備,光電探測裝備,衛星通信,編隊內通信、指揮,控制無人機所需的電子裝備,甚至有可能搭載攔截敵方飛彈的雷射武器,所以該機型的電力遠遠超過此前任何戰鬥機。
無尾設計、發動機排氣噴口形狀設計,以及先進材料共同提高了殲-36的全向雷達隱身性能。發動機排氣離開噴口之前混合了外界空氣以降低溫度,也就是降低紅外可視度。
殲-36的主彈艙長度可能相當於美國最新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B-21主彈艙長度的85%到90%。這使得人們不能沿用此前關於戰鬥機的觀點來評說殲-36究竟是不是戰鬥機。《簡氏防務週刊》估算殲-36主彈艙長度約7.3公尺,攜帶長度5.5公尺霹靂-17空對空飛彈綽綽有餘。如果長度大約8公尺-9公尺的艦載鷹擊-21高超音速武器去掉起飛助推器,就有可能被攜帶在殲-36的主彈艙內,這可是射程1,000公里到1,500公里的對地、對海打擊武器。有人推測,如果主彈艙真的長達7公尺左右,那就不排除還有未公開的體型更大的空空彈或者對地、對海打擊飛彈。
殲-50的錄影畫面模糊,具體數據難以估計,但是它的全可動翼尖和能夠豎起、放平的尾翼都顯示它的機動能力超過殲-36。《簡氏防務週刊》估計殲-50作戰半徑可能高達2,200公里,而且其主彈艙也能夠攜帶霹靂-17空空彈。殲-36和殲-50更可能是互相搭配,更有意思的是,他倆似乎覆蓋了美軍關於六代機的各種意見。
美國以前瞎吹連它自己的空對空飛彈都沒有的雙脈衝火箭引擎,中國軍工界努力追趕而研製出霹靂-15空空彈,其射程超過美國AI公尺-120系列。美國為了奪回射程優勢,於是研發最大射程260公里的AI公尺-260空空彈,但還沒服役。不料中國又推出了最大射程500公里的霹靂-17空空彈。攜帶霹靂-17的殲-36和殲-50適當數量服役後,憑藉體系化、資訊化的作戰能夠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中間線以西完全壓制美國和它的僕從們的一切戰鬥機。
美軍設想的各種戰法基本上都必須美軍擁有空優才有可能實施。一旦美軍失去空優,美軍戰敗、美國勢力撤出西太是幾乎板上釘釘的事。美國當然會掙扎,但幾年內就可以看見其掙扎是否有效。
美國在2024年12月份至少兩次公開秀了軍事高技術。其一是12月10日在關島試驗S公尺-3 Block IIA攔截彈攔截由美軍C-17運輸機投放的模擬東風-26彈道的靶彈。其二是當地時間2024年12月12日在佛羅里達州全射程試驗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暗鷹」成功,美軍得意洋洋這是連續第三次成功試射。「暗鷹」射程可超過2,800公里,威脅潛力很大,但不太可能獲得許可在南韓、日本、琉球部署。美軍顯然正在試探未來將其部署在菲律賓2024年4月11日的美菲聯合軍演後,美軍藉口演習而「臨時部署」的堤豐飛彈系統直到12月上旬仍未撤離,似乎是要在菲國部署射程較遠攻陸、攻船飛彈。
2024年12月15日晚間,中科院和湖南衛視聯合製作的電視節目《以先輩之名 立時代新功》播出,一架「雙尾蠍」大型無人機在高空釋放了一款「鳴鏑」公尺D-19飛行器。該飛行器6年內完成了5類9次飛行實驗,完成了國際首次臨近空間(20公里到100公里)發射航空器試驗,完成自主跨域(高度0到100公里,速率0到5馬赫)飛行和安全返回。雙尾蠍的塗裝仍然是移交軍方之前的順豐快遞標誌,可見影片中公尺D-19試飛是不晚於2021年的事。2022年珠海航展有一款首次亮相的公尺D-22看起來就像公尺D-19的放大版,展牌說公尺D-22最高速率達7馬赫,重達4噸,航程達8,000公里,並能在臨近空間飛行。上述電視節目是讓美方知道,公尺D-22真實存在,而且中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是能夠返航安全降落的,也就是技術比單程自毀的飛彈更高檔,打擊能力比美國同類武器強,而且美國的反飛彈系統攔不住解放軍的高超音速武器。◆
社論
教改30年
中外關係
今日美利堅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兩岸青年園地與連載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