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春光甚似春盡

說說老牌殖民帝國法蘭西

程珊
(旅法資深媒體人)


2025年新春伊始,法國一點都沒有「國運昌隆」景象,內政、經濟、社會、外交,無論哪個面向都遠遠說不上「春光明媚」,反倒有幾絲春雨綿綿,春盡帝國已黃昏的景象。

馬克宏的震撼彈

對法國總統馬克宏來說,2024年是動盪不安的一年,6月歐洲議會選舉,法國極右派團結黨(RN)得票領先執政黨,衝擊總統的威信。為了挽回人民信任,挫挫極右派銳氣,馬克宏突出險招,丟出震撼彈,宣布解散國會,提前改選,一時間各方難以招架,法國人搞不懂,主流媒體也認為是法國第五共和最嚴重的政治危機,選在極右派聲勢大漲之際,不是火上加油?自絕仕途?

改選倒是給了各政黨重振旗鼓或翻盤機會,衰頹數年的左翼著實把握兩週時間,跟著馬克宏豪賭。選舉雖勞民傷財,卻也給予動員較勁機會,互不順眼的左翼各黨為贏得選舉組成新人民陣線(NFP),同仇敵愾,先打倒對手再說。經過數週的激情動員和媒體辯論後,大多數法國選民最終選擇「攔阻極右派」,左翼聯盟席次領先,一個月前風風火火的極右政黨,沒能變成多數黨,馬克宏領銜的執政黨屈居第三,其他黨派則合縱連橫,法國政治版圖出現「三黨不過半」。

儘管左翼聯盟風生水起,但因山頭並立,誰也不服誰,無法推出總理人選,讓馬克宏見縫插針,雖席次有限,但他看準左翼鬥狠特點,於是在右派和極右派之間編織了一條共識網,懸宕數月後,任命巴尼耶( Michel Barnier)出任總理。74歲的巴尼耶是個傳統右派,與極右派關係不錯,多次出任部長,也曾在歐洲議會參與英國脫歐的程序和談判,再度由右派當道,全是總統人馬。左翼聯盟雖為國會最大黨,但對政府組成毫無著力之處,只能繼續扮演在野黨角色,法國選民手上這張票到底神聖在哪?

新總理上任後,雖然左翼聯盟提出不信任案,但因缺乏其他黨派尤其是極右派支持,結果功虧一簣,雖然人民對馬克宏已經很反感,卻還要任由馬克宏繼續耍大刀。過去幾年執政黨的施政明顯偏向富裕權貴不利於中下階層,尤其是新的退休制更讓小老百姓無語問蒼天,但是「三黨不過半」,馬克宏再怎麼不得民心,這個國家還是要有政府。

法國貧窮人口日增

巴黎不久前才舉行過奧運,觀光遊客往來如織,歡唱巴黎街頭,貴婦穿梭香榭大道精品店,巴黎聖母院修復完工開幕,舉國同歡。在這些花都魅影底下上演著的是一定程度的「悲慘世界」,據法國國家統計學院的調查,自2004年起,法國生活在貧窮線上的人口逐漸增加,近20年所謂窮人已浮出水面。不談低收入戶,僅從年輕人說起:法國大學的生活,以巴黎為例,由於學生宿舍數量不足,大多數學生要租房,近幾年來短期租民宿興起,長期租屋量銳減,房租節節上漲,繳了房租所剩無幾,不少大學生得去食物銀行排隊領救濟食物渡日,法國年輕人已非未來的主人翁,經濟與就業都不穩定,成了社會的弱勢群體,整體教育環境出了大問題。

過去以實踐社會保險為榮的法蘭西早在十多年前就遭遇挑戰,由於國家逐年減少醫療人員養成支出,三、四線城鎮出現醫生荒,離開大城市一小時車程的小鎮,經常會出現「本鎮招攬家庭醫生」的布條。政府為撙節支出,早就從其他國家招聘醫生,如羅馬尼亞籍醫生已遍及各地,但仍遠不足以應付高齡社會的需求,醫療條件和品質的城鄉差距大,社會保險的醫療平等權已非貧富差距問題,已呈現在城鄉差距上了。

已沒老本可蝕

回說馬克宏政府的新內閣,備受左翼質疑的巴尼耶內閣在2024年11月提出新年度的政府總預算,其中刪除了社會保險給付、失業救助,但對高收入和大企業的課稅相當友善,同時繼續強勢推行延齡退休新制。面對一片譁然,馬克宏和巴尼耶不斷以公共支出已逾6%提出警告,說法國再不「撙節支出」,再這麼舉債下去,很快會成為「希臘第二」,即發不出公務員薪資和退休金,已沒老本可蝕了。

巴尼耶以國債赤字為由,要法國人共體時艱,結果在國會引起極大反彈,除傳統右派和馬克宏的黨支持外,左翼聯盟和極右派都反對,他們要求退回總預算,必須增加社會安全網的預算,同時也要增加高所得者的課稅比率。左翼聯盟在國會改選時提出重新課徵富人稅主張,未獲過半數的支持左翼在國會相對雖屬第一大黨,但其訴求很難通過,亦難抵擋執政黨的提案,有負選民期待。

執政黨排除辯論和投票,直接訴諸憲法第49‧3條款,強行通過總預算案,這是馬克宏的拿手戲碼,他認定在野黨不會聯手對抗,只要是有爭議的法案就動用憲法49‧3條款,直接通過,備受爭議的退休新制,也是借條款強行通過。左翼聯盟再次提出對專斷總理的不信任案,得到極右陣營連署,終於通了提案,巴尼耶總理下台,內閣改組。

極右派與左翼聯手推翻內閣,是法國第五共和成立以來頭一遭。極右派要面對最大支持力量的中產階層,馬克宏偏向高收入和資本家的政策傷害了普羅大眾,醫療資源、退休金和失業補助以及活化就業市場是極右派的主要政見,如不表態,他們的基層選民肯定會大失所望,下屆總統大選難保選票不會流失。

對非洲發殖民主的牢騷

2024年底馬克宏終於任命了新的總理貝湖( François Bayrou)此君為政壇老面孔,所領導的黨(Modem)中間偏右,貝湖當過市長和國會議員,過去多次參選總統,有全國知名度,因係孰面孔而了無新意,雖然貝湖延攬兩名社會黨人擔任部長,試圖平衡內閣的右傾,只是這兩人都不太受愛戴,又是過氣政客,左翼聯盟顯然不領情,繼續醞釀倒閣提案。新總理2025年開春第一砲是鄭重宣布擱置「年滿64歲才能領足額退休金」的退休新制,等於回歸到62歲退休制度。貝湖的新年禮物未獲掌聲,新的不信任提案仍在連署中,這大半年來法國政局動盪,不是部長上上下下,就是原班人馬交換部會,冬去春來,日子照過,法國人很沮喪。

2025年1月初,馬克宏在年度外交使節新春酒會上發了一頓「非洲牢騷」。照理,這是總統發表外交政策的重要時刻,但是馬克宏卻拿來細數非洲國家是如何的「忘恩負義」,馬克宏開門見山就說:「自從2013年起,法國出兵非洲是為了協助非洲國家對抗恐怖活動,維持非洲國家的穩定安全,而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們都忘了跟我們說聲『謝謝』,沒有一個心存感激。當然啦!這也沒關係,我們也不介意。總之,時間會證明一切,現在我們的撤軍行動並不表示法國退縮了,而是我們需要重整。」

馬克宏接著說:「我們撤軍是因為那些國家發生了政變,我們不要成為政變的幫手,我們的立場是不干預。我們是很有禮貌的,不強求,給他們時間去思考,等到時機成熟才會有新的合作關係。」馬克宏越講越酸,還加碼針對部分國家高層「有些人也許不明白,又或者根本不想知道,因為我們的介入會影響到某些人的利益。」

馬克宏的「非洲牢騷」一語道破老牌殖民帝國在非洲的外交與軍事處境:法國自2013年以薩赫爾(Sahel)地區恐怖主義威脅之名,派軍進駐南邊的馬利,以平息撒哈拉沙漠附近國家的恐怖活動,當時蓋達組織入侵馬利北部。2014年將派駐範圍擴大至尼日、布吉納法索,並將此項軍事行動改名為巴爾赫內(Barkhane)直到2022年。馬利、布吉納瓦索與尼日分別在2022、2023年發生政變成立軍政府,三國新領導人都與俄羅斯走得近,親俄立場明顯堅定,徹底改變法國在這三個國家的影響力,撤軍是必然。中非共和國過去請求法國出兵協助平亂,也在2022年要法國軍隊撤出。

非洲國家要從大腦開始解殖

這兩年法國的的軍事外交遭受極大衝擊,除俄羅斯介入外,新一代的非洲領導人追求獨立主權同時也追討殖民時代的「轉型正義」。最受關注的例子是塞內加爾年輕的總統迪歐馬耶(Bassirou Diomaye)最近為一樁沉寂80年的屠殺案所做的「聲討」,1944年法國殖民期間,在塞內加爾的第阿諾亞(Thiaroye)因塞國士兵要求償付拖延許久的軍餉遭法軍鎮壓,當時有數十甚至數百名塞內加爾士兵遭殺害,塞內加爾獨立建國後,這個案子一直未獲處理,如今公開跟法國「討個說法」,導致兩國關係緊張。

馬克宏這番話引發非洲國家強烈抗議,塞內加爾總理桑可(Sonko Ousmane)說,法國既無能力更無正當性維護非洲國家的安全和主權獨立,恰恰相反,法國的干預常常造成這些國家的紛擾和動盪。布吉納瓦索的軍事強人宣示,非洲國家要從大腦開始解殖,不要依賴外來勢力維持內部穩定。向來與法國關係密切的查德已在2023年11月率先取消過去與法國簽訂的軍事合作協議,並且要求法國在2025年1月底前撤軍,法國目前已撤離兩個軍事基地駐軍。以目前情勢看,法國在非洲僅剩吉布提(Djibouti)的軍事基地,而這個亞丁灣邊的國家有多國的軍事基地,如美國與中國。

法國在歐盟的地位也大不如前,過去歐盟兩個龍頭國家德、法都因經濟問題焦頭爛額,失去了原有的分量。當然,川普上台後肯定會對大西洋彼岸的國家產生影響,法蘭西恐怕只能跟著川普的腳步,不致有太多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