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詭譎的中東局勢
當前詭譎的中東局勢
朱拉尼領導的反叛軍「沙姆解放組織」( HTS)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一星期打破了敘利亞13年內戰的僵局,攻入首都大馬士革;2024年12月8日,巴沙爾‧阿薩德政權以驚人的速度垮台,在政府軍潰逃,叛軍可謂不戰而勝的情況下,巴沙爾則遠赴俄羅斯。敘利亞位於歐亞大陸核心區,是抵抗之弧的樞紐,阿薩德政權的垮台意味著自2023年10月7日「阿克薩風暴」行動以來,美、以似乎突破了抵抗之弧試圖疊加的圍剿,進而再次取得中東地區的戰略主動權。
這次敘利亞反叛軍發起的戰端,涉及多方勢力,背後有美國、以色列與土耳其身影。
HTS能快速地拿下大馬士革,主要得力於土耳其的武裝支持;此前土、美、以三方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早已達成一項秘密協定。
俄烏戰爭打了三年,遠遠超出美方預期,加上近年來以色列遭什葉派之弧的圍剿,為進一步拖垮俄國,使其陷入兩面作戰困境,甚至讓俄、伊(朗)兩國陷入消耗戰的泥淖,據悉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選擇了敘利亞為破局的切入點。因此,我們看到美國人親自下場。2025年初,美國防部發言人帕特‧萊恩指出:美國在敘境內的駐軍,已由原先的900人迅速增至2,000人;美國中央司令部更對外宣稱:美空軍對位於敘利亞中部(所謂)極端主義的人員與營地進行了數十次的空襲,間接也為朱拉尼部隊的快速推進掃清了障礙。
巧合的是2024年12月2日,朱拉尼準備進攻大馬士革的同時,恰好是以色列、黎巴嫩政府與真主黨達成停火協議的日子。隨後,以色列就快速地進佔了戈蘭高地,又將軍隊推進距大馬士革僅20公里遠的地方,並聲稱欲建立一個隔離緩衝區;這一切意味著它要布建定居點佔領這些地方。隨後以色列出動空軍,盡毀敘利亞境內的軍事設施與彈藥儲備。種種跡象不僅讓人懷疑,敘利亞的變局實為一場交易下的成交。
此外,2025年1月9日,尚處於停火期間的黎巴嫩突然換了領導人,由黎陸軍總司令約瑟夫‧奧恩贏得總統選舉。奧恩滯留美國長達10年,曾接受美方完整的全面軍事培訓;他當選後,美國與歐盟聲稱要為其提供數百億美元擴充軍備。他也公開宣稱,要徹底清除南部的真主黨武裝,要與美國發展戰略夥伴的關係。
一年多來的巴、以之戰,因阿薩德的敗亡與黎巴嫩政權的易手,對以色列的圍剿最終功虧一簣,反映伊朗在戰略與戰術上的舉棋不定。
內部派系的分歧 伊朗具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堪稱區域強權。1979年革命以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霍梅尼領導下,於對外關係上堅持走獨立自主、反帝國主義、反西方霸權的道路。然而,近幾年親美勢力有作大之勢,他們主張與美國和解對話,以解除經濟制裁,重啟《伊核協議》談判;新上任的總統佩澤西齊揚為典型的代表。他不僅公開演說要與美國和解,2024年12月24日,他還在主持的會議中讓「網絡空間最高委員會」通過了對美國開放互聯網使用的限制,無疑為顏色革命鋪平道路;他的作為,很有蘇聯解體前葉爾欽的風格。反美派的前總統內賈德在接受採訪時就指出:伊朗情報機構被中情局與摩薩德全方位滲透了,不少伊朗政界或軍方中反美、以人物,其實是以色列的臥底。近期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將領因涉嫌受賄成美國間諜而被捕,可見伊朗早已被美、以兩國滲透成篩子。
伊斯蘭革命衛隊是一支獨立於常規軍的軍事組織,作為神權統治的意識型態捍衛者,他們既是伊朗革命派核心力量的代表,也是伊朗民族主義的守護者。繼2020年1月3日,美國刺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後,11月27日,素有「伊朗核武之父」之稱的科學家穆赫辛‧法克里扎德又遭「遙控機槍」暗殺身亡。2023年12月25日,伊朗革命衛隊駐敘利亞的高級顧問賽易德拉奇‧穆雅德被以色列空軍炸死;2024年4月,另一位聖城旅高級指揮官穆罕默德‧雷達-札赫迪被以色列炸死。至於其他核設施與物理研究專家與學者,被汽車炸彈意外弄死者不計其數。2024年5月19日,伊朗總統萊希及其隨員一行九人墜機身亡;7月30日,哈馬斯最高級別領導人之一的伊斯梅爾‧哈尼亞在參加伊朗總統的就職典禮後於住處遭暗殺。一連串悲劇持續發生,雖然伊朗每次都升起象徵復仇者的血旗,最終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盡顯其瞻前顧後,軟弱猶豫,無形中挫折了抵抗的意志。
坐收漁利的心態 中、俄、伊大三角戰略關係的建立,輔之以什葉派抵抗之弧戰術的運用,原本在中東是可以制衡美、以霸權的最好架構。然而,身為什葉派抵抗之弧大哥,當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與伊拉克民兵等組織2024年對以色列發起頑強的抗擊時,在真主黨高層被以色列利用無線電通訊集體團滅時,當自己與哈馬斯的領袖被美以暗殺時,伊朗當局表現的往往僅是口頭譴責,回擊也點到為止。
當阿塞德政權瞬間崩塌,什葉派抵抗之弧遭遇重創之際,身為伊朗最高精神領袖的哈梅內依卻公開發表談話稱:胡塞武裝不是伊朗的代理人,抵抗之弧是各為自己信仰而戰的武裝組織。另一方面,伊朗當權者既希望獲自中、俄的利益、技術與安全支持,又要與美國談合作交流。近日,佩澤西齊揚甚至公開宣稱:伊朗不承認俄國對盧甘斯克、克里米亞半島及烏東各州的所有(主)權,美國對該地區應有管理主導之力;展現出一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既要又要的面目。
事實證明,以哈梅內依為首的伊朗領導階層,在認知上出現了極大問題;他們既不具備對整個國際戰略局勢預判的能力,也沒有掌握區域地緣政治互動關係的能力。眼光短淺、意志不堅定,革命不徹底,在局勢出現逆轉後還搞不清狀況。立國與意識型態的鬥爭豈可妥協?要知道反美反以不堅決,就是堅決不反美反以,辜負四十多年來先輩的努力與犧牲,也讓自身陷入孤立無援。BBC中東記者雨果‧巴切加就說:「伊朗的影響力正遭受重大打擊」。川普上台後美、以會放過伊朗嗎?
身為泛突厥主義的信仰者,艾爾多安也同時具有強烈的帝國主義的思想,一心要恢復昔日奧圖曼帝國的地位。庫德族主要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境內,一心要在原來的聚居區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庫德斯坦國。自1978年10月27日「庫德工人黨」成立以來,持續向土耳其政府機關、軍事與民用目標發動各種暴力襲擊;艾爾多安亟欲除之。然而,美國始終是庫德族堅定的支持者,意圖將之打造成第二個以色列,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另一抓手。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土耳其軍隊多次越境襲剿庫德族部隊。敘利亞不僅位於奧圖曼帝國核心區,更是歐亞石油運輸管道的必經之地;如今土國能源部試圖重啟卡達-土耳其間的石油管道項目。因此,如何將敘利亞變成土國禁臠,也是艾爾多安念茲在茲的事。
自巴以衝突以來,艾爾多安多次譴責以色列造成的人道主義災難,還向加沙運送援救物資。2023年11月,土耳其斷絕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相較伊朗,無疑更具擔當。在武裝支持朱拉尼奪下敘利亞政權之際,土耳其也同時拿下庫德族人數最多的戴爾祖爾省。同時,土耳其還警告取得政權的朱拉尼,不允許出現一個分裂的敘利亞;若他無法有效管理好境內的監獄、伊斯蘭國恐怖分子的拘留營,那麼,土國有能力做好此事,並把支持恐怖主義的人埋葬。如今,抵抗之弧斷裂,群龍無首,土耳其自是當仁不讓。
當以色列進佔戈蘭高地並欲建立緩衝區後,土耳其數度要以軍撤出,並稱以色列為恐怖主義者;以色列則稱土國心懷不軌,企圖恢復奧圖曼帝國的疆域。2025年1月7日,土國外長哈坎費丹發表聲明稱:阿薩德政府倒台後,如位居敘利亞東北的庫德族不履行土耳其提出的不流血和平過渡的條件,土國將對庫德族發起軍事行動。土國外長的聲明,明顯反映了叛軍在攻入大馬士革前,土、庫、美三方曾達成一定的默契或協議。換言之,若庫德族不遵守和平協議,土耳其不排除出兵南下可能。次日,《耶路撒冷郵報》公布了以色列內閣「納格爾委員會」的主張: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的態度,不但對以色列造成巨大的軍事威脅,也給該地區帶來動盪。為了因應未來潛在的衝突,以色列未來每年將增加40億美元的軍費預算。布林肯為此特別趕赴土耳其,為化解土、以雙方的矛盾進行調停。
川普掌政前的中東與世界局勢,變化得出奇地快。2025年1月13日,有外電稱,敘利亞南部德拉地方,擁有三萬餘兵力的軍閥艾哈麥德‧奧達,正式取代朱拉尼並成為新總統。他原為敘境內的反對派武裝,後被阿薩德收編為政府軍第五軍團第八旅旅長,原阿薩德許多舊部因此紛紛投入他旗下,庫德族亦表示支持不搞分裂。土耳其有可能扮演什葉派之弧斷裂後的伊朗角色嗎?◆
社論
教改30年
中外關係
今日美利堅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兩岸青年園地與連載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