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美方遏制中國經貿科技的發展
評美方遏制中國經貿科技的發展
美國總統川普已於今(2025)年1月20日再度入主白宮,從上一任(2016-2020年)他掀起的全球經貿波瀾,從他此次就職前有關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及將加徵貿易往來國關稅的政策宣示,已引發國際資金流動、各國股匯市起伏、大宗物資商品價格上揚等現象。顯然,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對國際經貿規範具有充分掌控能力的美國,川普的經貿政策及目前展現的意圖,將為今後國際政經局勢帶來諸多問題,增添世界經濟平順運行的變數。但在經貿領域,川普政府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在「美國再次偉大」(MAGA)旗幟下推行的經貿政策,應是吸引外商投資,重振美國製造業,維護美國在各領域科技產業的領導地位。在川普就職前,拜登政府陸續推出對中國基礎半導體「301調查」及劍指中國的「AI晶片三級管制」政策,其間有拜登和川普政治角力的政治意涵。但對中國而言,川普是否完全延續拜登政府抑制中國經貿科技發展的政策?其政策強度如何?川普政府在抑制中國發展將面臨那些地緣政治壓力?中國將採取何種因應對策?這是極值得關注的課題。
一、川普高關稅政策的反噬
川普當選後迅即組成內閣,高調提出一些要推出的政策,如高關稅和領土擴張,引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但就職後立即的政策影響,是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實施高關稅和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
川普2.0仍然是MAGA,美國優先。在經貿領域,具體政策方向和內涵主要為減稅、減少貿易逆差,減少進入美國的無證移民。稅制方面,將延續上一任期的低稅率,進一步減稅。依目前的訊息看,新的個人所得稅將分15%和30%兩種,企業所得稅減為18%,實施後勢將增加低收入民眾稅賦,減少高收入群體負擔,擴大目前已嚴重的收入差距。
精簡財政支出和提升政府效率是川普2.0的政策特點之一。依目前的規劃,是削減聯邦政府的財政開支,提升政府部門效率。川普任命馬斯克掌「政府效率部門」,要求解構官僚體制、消除繁文縟節、撙節支出,並整頓聯邦機構,包括民主黨推行的「多元、公平和共融」(DEI)的聘僱支出。據估,精簡後會由目前財政開支的6.75萬億美元中削減2.0萬億美元,約佔總開支30%,削減政府財政支出涉及美國的社會保障、醫療和國債利息,勢將影響美國政府運作,引發民怨。
川普將重點放在對外貿易,認為課徵進口關稅可填補美國財政收支的不足,但現實是增加徵收關稅所獲財政收入,亦難抵銷財政赤字,畢竟所得稅才是國家最主要的財政收入。同時,世界各國對川普政府高關稅政策的因應,也將影響高關稅政策的成效。
減少貿易逆差的措施不外乎徵收高關稅與操作匯率,迫使貿易與美元升值,但都將推高美元計價進口產品價格,降低美國消費者購買力,影響進口貿易,關稅也無從增加。
川普早前揚言要對中國產品加徵60%,對其他國家產品10%甚至20%的關稅,其後又以25%關稅威脅加拿大和墨西哥,要求限制芬太尼和無證移民進入美國,隨後又表示將以100%關稅對付去美元化的金磚國家。
鑑於關稅無助緩解美國財政緊張,還會推助通膨,川普調整為「逐步分層實施」方式,非全面性課徵,而是針對與美貿易國的特定產品加徵關稅,如中國的汽車、鋼鐵、鋁等,同時分階段每次提高2%至5%,此舉或可漸增談判籌碼,避免通膨壓力,惟逐步調高關稅,社會的預期心理卻潛藏通膨將逐漸攀升的隱憂。
二、對中科技戰是川普發起的
有關近年來中美經貿關係的討論,一般總是認為川普政府強調貿易戰,特別是關稅政策,拜登政府則強調科技戰。此種論斷似乎忽略了川普政府是對中國科技戰的發起者,包括對華為、中芯國際的制裁,兩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川普針對個別企業,拜登的《2022年晶片和科學法案》、組成「晶片四方聯盟」,是要抑制中國整體半導體產業發展。在川普已勝選後未就職期間,拜登對中國祭出系列半導體管制措施,試圖將這些措施制度化。
去年12月2日,拜登政府頒佈嚴格管制措施,主要為:1.將140家中國半導體相關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未經許可禁止向其出貨;2.將24種晶片生產工具和3種軟體工具列入出口管制名單。3.管制高頻寛記憶體出口給中國。4.引入「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限制包括台灣、以色列、新加坡在內的第三方國家產品出口給中國。5.將特定外國產品(要出口至中國)的美國技術含量門檻降至零。
同年12月下旬,美國貿易代表署表示,將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政策展開「301調查」,調查重點是基礎半導體(也稱為傳統節點半導體),目的是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展開全產業的圍堵。基礎半導體的製造,即28奈米及以上非最先進工藝半導體,包括將之作為組件納入國防、汽車、醫療設備、航空航天、電信、發電和電網等關鍵行業的下游產品。
今年1月13日,拜登政府宣佈,將AI晶片出口分為三級管制,把AI出口管制制度化。據白宮資料,新規定把所有國家分成三個等級。
第一級:18個國家,包括美國、澳洲、荷蘭、日本、韓國、(中國的)台灣等美國關鍵盟友與夥伴,上述國家和台灣可向美國購買大批人工智慧晶片,不受任何限制。
第二級:絕大多數國家屬這一級,購買晶片需要獲得許可,採買數量與用途也多有限制,未來兩年最多可買32萬個先進晶片。
第三級:這類國家受最嚴格管制,包括中國(含港、澳)、俄羅斯、伊朗、北朝鮮、委內瑞拉、尼加拉瓜、敍利亞等22國;新規定將禁止向這些國家出口先進AI晶片,包括「封閉式AI模型權重」也都一併納入管制。
1月15日,拜登政府又宣佈要把原本限制出口的晶片製程從現有7奈米以下擴大至16、14奈米以下等成熟製程,意味有更多這類晶片銷售中國將受到限制,恐將波及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晶圓代工製造商。
三、中國的因應之道
川普政府以高關稅為手段的貿易保護主義定然對中美經貿關係帶來相當的衝擊,但是這端視關稅調漲幅度,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和科技打壓而定。
過去五年,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以哈衝突,國際政經形勢出現明顯轉變,各國均致力調整經貿發展策略,改變了國與國間的經貿關係。
以中美經貿關係為例,2017年中國佔美國進口的比重達21.9%,但去年前五個月這一佔比僅為12.7%。期間,中國在美國進口國的排名已被墨西哥、加拿大趕超,居第三位。「一帶一路」延線國家已成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新興經濟體國家已成為中國拓展經貿投資關係的重點。此外,中國與「全球南方」緊密合作,更加重中國在全球經貿治理的角色。美國在中國對外經貿的重要性已明顯下降。
匯率政策是川普政府改善美國貿易逆差的重要手段,然而自川普勝選後美元的強勢顯然與川普「弱美元」的匯率政策相悖。同時,後疫情時期,世界經濟景氣低迷,各國匯率不振,難以調升,川普心願難遂。中國經濟的中低速增長已呈現長期化趨勢,近年中國經濟更陷入消費振興乏力、房地產低迷、地方債務沈重、金融系統存在潛在金融風險,目前中國正積極致力於維持匯率的穩定以維繫經濟的正常運行,人民幣匯率難有調升空間。
在高科技領域方面,美國發起「301調查」和「晶片管制三級制」,在晶片上完成對中國的圍堵,近年來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的「小院高牆」政策,「高端不賣中國」、「低端不買中國」、「卡脖子」、加關稅、設障礙,目的就是對中國高新科技產業鏈展開全面圍堵,遏制中國高科技領域的崛起。
美國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現階段由於中國企業在美國晶片產業中的市場佔有率相對較小,因此高關稅和技術管制的影響較小,短期內直接影響有限,然而從長遠發展看,會給中國晶片產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中國充分認知到高科技發展所面臨的內外在環境,一方面政府和企業加強研發,另一方面依托國內龐大市場為新科技產品提供支撐,降低初期成本,並獲致良好成效。其一、在「雙循環」發展策略下,國內市場為電訊和汽車產業提供支撐,降低發展初期的平均固定成本,爭取技術提升的時間和空間。其二、擴大國內投資獲得具體成效。透過政府激勵措施和晶片國產化政策的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加速投產。2023-2027年,中國將有41座晶圓廠投產,其中12吋廠34座,8吋廠7座。其三、專利授權數不斷提升。根據全球權威專利服務機構IFI Claims最近發佈的報告,2024年美國專利授權達324,043件,在前20名中有兩家中國企業分別是排名第5的華為和排名12的面板大廠京東方。從國別觀察,美國最多,其次日本,中國第三。
四、美中經貿的競爭與合作
拜登於1月20日卸任前的13日發表演說,總結外交成績,強調任內循外交、軍事、科技和經濟全方位提升美國實力,包括積極團結盟友,重新主導議題,在全球競爭中領先,建立聯手應付中國的共識,現時美國和盟友更強,敵國和競爭則更弱。
拜登表示,他與習近平會面時直言不諱,以針對汽車、鋼鐵、半導體等特定產業的關稅來反制中國的傾銷、補貼等不公平貿易行為,藉由出口管制限制,確保中國無法利用先進科技與敏感數據對付美國。此外,拜登強調他任內還與中國建立溝通管道以避免誤解,在因應氣候變遷與芬太尼危機上的合作。
從拜登的談話及任期屆滿前仍加強AI晶片出口管制,同時呼籲川普政府延續其政策,專注掌握人工智能和清潔能源兩項技術,以免重蹈晶片和其他關鍵技術的覆轍。
但是,當國際社會聚焦於拜登政府臨去秋波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時,其貿易代表署也指陳,中國利用不公平政策和做法主導全球海運、物流和造船業,同時指明北京也嚴重人為壓低中國在海運、造船等領域的勞動成本。此外,拜登政府今年1月10日表示,將敲定打擊中國汽車軟體和硬體的規定,禁止在美國進口或銷售涉及中、俄實體設計、開發、製造或供應的互聯網汽車系統。
中國商務部則批評美國對中國晶片進行「301調查」一錯再錯,具有明顯的單邊、保護主義色彩,違反世貿組織原則。事實上,去年12月,中國宣佈禁止關鍵礦物鎵、鍺和銻出口,讓日益緊張的貿易局勢改變金屬原物料的市場格局。今年1月2日中國商務部宣佈將通用電力、洛克希德馬丁等28家美國軍工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1月14日商務部公告,決定將參與對台軍售七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其採取處理措施。
去年12月16日,川普勝選後在記者會上表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書信有很好的對話,相信中美可合作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
依過往的政策立場和取向,川普任內會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惟在當前地緣政治格局下,美中競爭勢所必然,不過為了自身利益而為合作開創契機是可預見的。◆
社論
教改30年
中外關係
今日美利堅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兩岸青年園地與連載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