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五條小龍現身
亞洲第五條小龍現身
據英國顧問公司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2022年世界經濟排行榜」報告,越南將在2028年後超過泰國,成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是否成真,值得後續關注。
2025年是越南統一50週年,半世紀的變革發展與大刀闊斧改革,正讓越南高舉要在2045年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的旗幟,意味著在未來20年,越南必須保持6%以上的年經濟成長率才能達標。
2001年至今,是越南經濟強勁發展、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時期。2019年GDP比2001年成長近11.5倍。2001-2010年GDP年均成長率約達7.26%,2008年已從低收入國家畢業,加入中等收入行列。
在以往常提到最有潛力的新興市場,不是中國就是印度,但在同時越南的經濟潛力不遑多讓,受到全球關注。預測越南在未來十年也將以6-7%的經濟成長率持續蓬勃發展。
對外開放政策是越南經濟成長的重要依據。1990年以來,越南政府推動簡化貿易規則,便捷化對外貿易,同時採取外資開放政策,外資蜂擁而至。當前越南三分之二出口商品都是外資製造,外資企業創造出驚人的出口貿易成果。目前越南更是AEC、CPTPP、RCEP、WTO的成員國,更與歐盟、美國、日本、中國等簽署FTA,又受到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加一」策略影響,讓越南貿易佔到越南GDP的150%,儼然成為國際貿易大國。越南彷彿走上以往南韓與台灣的貿易與製造業發展路徑,正邁向成為「亞洲之龍」。
越南在2024年名目GDP達4,763億美元,比2023年成長7%,成長速度全球之冠。2019年越南人均GDP達2,715美元,比1990年人均GDP的98美元幾乎成長27倍,到2024年人均GDP達4,700美元(約是中國2010年的所得水準),比1990年也幾乎成長了47倍。從2019年到2024年的人均GDP在短短五年內,就幾乎快要翻一倍。相形之下,台灣1990年人均GDP就達8,167美元,2024年人均GDP增加到34,059美元,也只成長四倍而已,從2019-2024年人均GDP從25,993美元增加到34,059美元,成長31%。
據世界銀行計算,2002年越南總體貧困率為28.9%,到2018年已降至6.7%,更可以看出越南在降低貧窮上的表現。尤其是中產階級的收入和消費力正在蓬勃發展,更讓數百萬越南人有機會脫貧,提高消費能力。
(一)浴火重生的改革策略奏效
越南正逐漸從一個深受戰爭蹂躪的落後國家,開始邁向追求一個富裕國家發展的目標,正要蛻變成一隻亞洲經濟小龍,世界經濟的小虎。眾所周知,越南獨立建國與統一歷程,曾飽受戰爭摧殘,經濟落後,依賴援助和農業,貸款和外國援助一度占到預算的63%以上。
越南追隨中國1978年的改革開放步伐,於1980年12月擴大實施和完善農產品承包制,1981年1月允許農民以個人和勞動組的形式對農產品進行承包,稱為「100號承包」,此後越南農業經濟漸有起色,糧食產量大幅增長,工業生產也隨之大幅成長,貿易逆差開始大幅下降。
1986年12月越南推動歷史性的改革和創新政策,從集中計畫機制轉為發展商品經濟,按照市場機制運行,接受國家管理和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1986至2000年期間,GDP年均成長約6.51%,經濟結構逐步轉向推進工業化,為越南經濟在新世紀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大刀闊斧政經改革與發展
越南最高領導人蘇林上任後,迅速展開大規模經濟改革,宣布「發展新時代」即將來臨,除了打擊貪腐,積極擴大國際交往外,更推動南北高鐵、高科技園區和金融特區建設,重整官僚制度,精簡地方政府組織,並訂下2045年要把越南打造成「新亞洲小虎」,進入富裕國家之林的宏大目標。
基礎建設上,越南政府2024年宣布耗資670億美元,建造連接首都河內和最大城市胡志明市的南北高鐵,整合區域經濟與物流。未來還規畫高科技產業園區和金融特區,升級越南製造業技術與生產競爭力。換言之,南北高鐵的建構將為越南經濟注入強勁的新動力,建立一條連貫全國的「南北高科技產業經濟走廊」,不僅讓貨物和服務需求大增,越南投資環境和與地緣經濟上的地位,也令其成為國際投資夥伴開發的新市場。
政府再造上,越南將省級行政單位數量精簡一半左右,地方機構數量減少70%以上,意味越南政府將有10萬名公務員去職,傳統上的鐵飯碗不保,可降低財政支出,為政府創造財政盈餘,用於基礎建設、醫療衛生和人才培訓等方面。今(2025)年9月起,越南推出15年免費教育,從幼稚園一直到高中的義務教育,將可提高越南的人口素質。
公共投資方面,越南繼續擴大,確保嚴格監管金融部門,加速結構性改革。越南政府正著手打造高科技人力資本、推動綠色轉型、實現貿易多元化等政策,來強加越南的經濟韌性與競爭力。
(一)成功推動出口型導向工業化發展
越南人口超過1.016億,土地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規模約為日本人口(1.23億)與土地面積(37.8萬平方公里)的85%。越南擁有3,000公里的海岸線和43個重要海港,具有相當的物流實力。先前被稱為「小中國」經濟,目前可能更為類似「小日本」的型態。
新興的越南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加工貿易經濟體,跟四小龍以往的發展模式相似,GDP對出口的依賴度高達80%,也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中重要關鍵市場,基本上就是一個典型的「出口型導向」發展的策略模式,複製四小龍發展經驗最貼切的成功個案。
世界銀行今年9月8日發布「越南經濟新動態」報告,預測越南今年全年GDP成長率將達6.6%,上半年為7.5%,是東南亞成長最快的國家,菲律賓緊追其後。儘管面對全球地緣政治與貿易的不確定,越南成長態勢仍然強勁。世界銀行預測越南2026年成長率將降至6.1%,但2027年將回升至6.5%。
越南出口總額在2023年已超越泰國,關鍵因素主要有製造成本較低,出口結構從紡織農產品轉向高附加價值電子產品,外加泰國政局不穩,影響了外資對泰國的信心。
出口結構上,2015年越南主要出口產品是電子產品、紡織品和農產品。2023年已大幅轉向手機、積體電路和電腦等高附加價值產品。越南紡織和農產品出口比例從2015年的38%降到2023年的28%,電子產業出口卻大幅成長,2023年達1,650億美元,約占出口總值的41%。相較之下,泰國同年電子產品出口額卻只有480億美元。
(二)旅遊經濟優勢
旅遊方面,越南也將迎頭趕上泰國,2025年正式超越泰國,成為中國遊客最愛去的東南亞國家, 並不擔憂越南社會的「排中」情緒。泰國2025年旅客國家統計顯示,中國遊客數量暴跌35%,主因在詐騙橫行,綁架事件頻傳,造成旅客的疑慮與恐慌,降低赴泰旅遊意願。這讓飛往泰國航班座位年減逾11%,旅遊收入損失約35億美元,酒店入住率預計跟著下降。相對地,越南外國遊客達近1,400萬人次,中國遊客增長44%,加上越南正積極迎合中國遊客需求,另外越南盾的貶值,相對泰銖的升值,讓越南旅遊性價比變高。
越南統計總局的資料顯示,到2023年,越南名目GDP規模超過4,300億美元,經濟規模約位居世界第34位。2024年越南GDP又增加到4,763億美元,幾乎成長10.8%, 相對2024年的泰國約5,265億美元與台灣的8,144億美元,看似有段距離,但越南經濟突起之勢,充滿著「越南夢」。
越南也是出口和經常帳盈餘仍在上升的國家,經濟透過出口導向工業化在成長,經常帳盈餘也在改善。如2015年,越南經常帳出現20億美元的赤字,而其出口總值達1,810億美元,低於泰國940億美元。但到了2023年,越南商品和服務出口額超過4,000億美元,超越泰國的3,450億美元。2024年,越南經常帳盈餘來到280億美元,相對於泰國的110億美元高出許多。可以看出,不到10年時間,越南出口表現與經常帳盈餘出現大逆轉與大躍升現象。
據國際貨幣基金的報告,2023年越南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達1.438兆美元,位居東南亞第三,僅次於印尼(4.391兆美元)、泰國(1.563兆美元),世界排名第25位,2024年已到1.6兆美元,同年泰國為1.77兆,台灣為1.843兆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1.833兆美元,位居東南亞第二,超越泰國,僅次於印尼。到2029年底,預計可達2.343兆美元,在世界排名第20,足見越南經濟發展的樂觀勢頭,擁有成為亞洲小龍的潛在能量。
越南在名目GDP數量上的表現,不僅將很快超越泰國,在未來十年內,也很有可能超越台灣。◆
社論
西方的失敗
中外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百年滄桑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