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館長看《黑神話:悟空》藝術展說起
從館長看《黑神話:悟空》藝術展說起
綽號「館長」的台灣網紅陳之漢,以全程直播其上海旅遊在網路上掀起一波台灣青年認識大陸的風潮。其中館長參觀在杭州舉辦的《黑神話:悟空》藝術展,透露流行文化對兩岸青年交流的重要訊息。
一、館長戳破島內信息繭房
館長講話「直白有力」,但「幹話」連篇,言詞粗鄙,文化水平不高,為何會吸引青年?其實台灣底層人閒聊時,粗話常不絕於耳,連日本人都嘖嘖稱奇。
顏志龍的《超直白心理學 顛覆你對人心的想像》:「男人比女人更常講髒話,比較常講髒話的職業,包括有勞工、軍人、警察、運動員、船員等,也都是以男性為主的職業。此外社經地位低,教育程度低的人,也更常講髒話」。這些人或就是館長的基本支持群眾。
館長以健身教練身分投入網路市場,多數網紅對政治議題敬而遠之,怕無法吸引不同光譜的粉絲。館長卻大談政治,直接點出現在年輕人的困境。2016年他拍了部《我替現在年輕人講一句話》的影片,提到「如今物價飛漲,一輛125cc機車要價81,000元,一個雞腿便當100元,『你要這些賺兩萬多元的年輕人怎麼存錢』?」
館長遊大陸直播有「破窗效應,直播下方的留言,有不少粉絲表示,因為館長的影片使他們對大陸改觀,甚至不少人願意赴大陸旅遊。
二、原鄉認同對兩岸交流影響有限
館長特別到杭州,參訪知名遊戲《黑神話:悟空》的藝術展。對《黑神話:悟空》讚譽有加,說自己為遊戲故事情節感動到掉淚。
大陸一直希望台灣青年能多多認識大陸、認識中國文化。2023年攜手圓夢活動上,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朗誦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表達兩岸同屬一個民族。這些話對住在台灣的青年有多少作用?「鄉愁」或許對顛沛流離來台的外省第一代,或是看過父母思念故鄉的外省二代非常有感,可是到了外省三代又有多少人還有「鄉愁」?
真正型塑認同的是教科書,過去兩岸儘管對峙,國民黨的教育教導大家作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多數台灣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李登輝上台後,積極推動「去中國化」,課綱從中國史觀改成台獨史觀。課綱修改使得台灣青年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
大陸這些年積極舉辦各種交流,成果不少,可比起台獨課綱一年影響幾十萬年輕人,只能說是杯水車薪。做不到課綱的撥亂反正,要遏制島內的「去中國化」是緣木求魚。慶幸的是網路時代,青少年可透過抖音、小紅書等平台,在流行的文化中認識中華文化。
三、流行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2014年一款遊戲《雨港基隆》推出,表面上是一款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遊戲,故事內容卻設定在二二八事件的爆發,是將台獨思想藉由遊戲帶入青年的腦海中。2019年驚悚片《返校》在台上映,劇本改編自2017年推出的同名電玩。《返校》與《雨港基隆》的作用類似,是利用恐怖片導引觀眾進入白色恐怖年代,灌輸台獨思想。
台獨一步步取得島內的歷史話語權,連共產黨的歷史也不放過。2022年電影《流麻溝十五號》上映,該片改編自史實「綠島再叛亂案」,影片呈現白色恐怖時代,被送往火燒島(綠島)的政治犯情況,可卻不敢明說,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當時的台共或左翼人士。
因此評論者認為「《流麻溝十五號》拍出了被放逐到綠島上的男男女女,他們的不知所措、無奈、悲情和憤怒,卻沒有拍出這些『思想犯』的思想,沒有拍出他們的思想如何凝結成立場,而這樣的立場又如何昇華為信仰」。
回復台灣人的中國認同,首先要取得政權,廢除台獨課綱,釜底抽薪,正本清源,真正解決「去中國化」的問題。
館長參觀《黑神話:悟空》藝術展,使得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外玩家,一同重新認識了《西遊記》。研究顯示,《黑神話:悟空》有助於外國玩家對中國文化的認同,「遊戲作為『第九藝術』在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競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將優秀文化的價值精神內核融入高品質遊戲產品,可以將其打造成為一種文化紐帶,使民族、國籍、地域、背景不同的玩家對同一遊戲中某些情節產生情感共鳴,增強跨文化公民的文化價值認同」。
2023年大陸上映的3D動畫歷史片《長安三萬里》,筆者到今年5月才在台灣的影院看到,而所播的影廳極其有限,時段更是少得可憐,更別說放映時段還多是一般民眾的上班時間。 電影院看不到,在如愛奇藝等網路平台觀看不就得了?其實平台會以大陸與台灣分屬不同區域為由,禁止台灣地區播放大陸的影劇作品,島內觀眾一樣看不到。解決這些問題,是兩岸流行文化交流的根本事項。
四、搶奪流行文化話語權
台灣抗日史中如乙未戰爭時劉永福的黑旗軍,如簡突獅、柯鐵虎、林少貓抗日三猛的英勇抗日事蹟,另外還有共產黨人在白色恐怖時代,不改對社會主義紅色祖國的信仰,都是影劇、電玩的好題材。
館長過去挺綠,後來轉支持柯文哲,因為看到柯文哲遭到賴清德的司法追殺而與民進黨決裂。如同鍾明軒一般在「解放思想」後,館長「實事求是」,親自到大陸看看 館長返台前夜,在媒體前吐露對民進黨秋後算帳的憂慮,包括「對其生意的打擊,摧毀他的人設,甚至是用罪名予以栽贓嫁禍……」。
這其實都是島內愛國者面對台獨壓迫的日常,而只要兩岸不統一,這樣的威脅只會變本加厲。透過流行文化讓島內青年認識大陸終歸是個治標的辦法,只有兩岸的統一才是治本之道。◆
社論
西方的失敗
中外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百年滄桑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