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先生終於赤腳踢到鐵板!

從中國嚴管稀土出口政策談起

魏艾
(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副董事長)


美國川普政府自認高關稅政策可以解決美國面臨的財政赤字、外貿逆差、政府債務、製造業衰微等問題,自今(2025)年4月2日對全球主要國家課徵「對等關稅」的高關稅政策,擾亂了本已低迷並紊亂的世界經濟,對國際政經格局帶來巨大的衝擊。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美中兩大經濟體在關稅貿易戰的角力和博弈。

儘管美國對中國高關稅打壓之後,兩國歷經日內瓦等地四輪協商,但雙方經貿緊張關係並未如國際社會所期待的加以緩和,主要是川普政府仍對中國高科技產業持續管制和打壓,目的在抑制中國經貿和科技發展。

除科技領域打壓外,近來最受關注的便是美中兩國互徵港口費。有鑑於川普政府對中國「無厘頭」的經貿科技政策,中國乃於10月9日頒佈嚴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對歐美日韓等以半導體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造成鉅大衝擊。

中國面對川普政府的經貿科技打壓,要脅與反覆無常,已認知到美中兩國的經貿結構性矛盾和問題,絕非短期所能緩解,以致期藉嚴格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對西方世界攤牌,中國「不再忍」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儘管川普政府提出諸如限制稀土價格底線、擴大稀土製造和供應來源等政策加以因應,惟短期間於事無補,中國將好整以暇備而靜觀後續發展,而川普政府將面臨政策取捨的困境。

一、美中關稅貿易戰發展歷程

川普2.0的關稅政策規劃主要內涵為:對所有進口美國商品課徵10%「基準關稅」,今年4月5日起實施;對美國出口商徵收高關稅國家係「最嚴重違規者」,開徵17-49%的「對等關稅」,涵蓋約60個國家,4月9日生效。然而,「對等關稅」課徵的對象和稅率似乎隨川普個人「喜怒」調整變動。

今年4月2日,川普政府宣佈對美國100多個貿易夥伴徵收高額「對等關稅」,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徵34%關稅,川普還簽署行政命令,決定自5月2日起取消中國(含香港)的包裹免稅措施。4月4日,中國公佈多項反制措施: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暫停數家美國企業農產品進口;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發起訴訟;宣佈對杜邦中國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

川普要求中國在4月9日前取消反制措施,否則再加徵50%關稅。由於中國未取消,4月9日美國對中國再徵收50%的額外關稅,若加上3月初雙方因鴉片類藥物芬太尼的爭議,美國向中國課徵的關稅由10%提高至20%,累計美國對中國加徵的新關稅稅率達到104%。作為回應,中國也宣佈自4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84%關稅;中國將護盾人工智慧公司等六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4月9日,川普在社群媒體宣佈,由於中國的反制措施,將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加至125%,因此川普政府對中國徵收的關稅稅率累計已高達145%。川普同時下令,由於各國展現出談判誠意,且未採取報復性加稅政策,因此對除了中國以外的75個國家給予90天的關稅暫緩期,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同意統一降低各國的對等關稅稅率至10%。 4月11日,中國宣佈將對美國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並不再理會美方的關稅數字遊戲。4月15日,白宮公佈一項報告指出,由於中國對美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因此美國政府再次調高對中國關稅至245%。

為緩和兩國間的經貿緊張關係,中美兩國開始進行經貿協商。第一輪於2025年5月10-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據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中,24%的關稅在初始90天內暫停實施,但保留剩餘10%的關稅;取消4月8日和4月9日行政命令加徵的關稅。中國相應調整對美國課徵的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的剩餘10%關稅;暫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第二輪協商於6月10-11日在倫敦舉行,美中達成的共識為:中方允許稀磁鐵出口至美國,而美方允許中國留學生獲取簽證,不過美國對中國55%的關稅保持不變。6月27日,中國商務部發表聲明表示,「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將相應取消對中國採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第三輪協商於7月28-29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雙方並未發表聯合聲明,但外界普遍認定協商的核心議題仍在是否將當前的關稅暫停期再次延長90天,蓋因5月中旬日內瓦協商達成暫緩實施關稅90天的臨時共識8月12日到期,因此雙方仍有意願通過將關稅「休戰期」再延長90天,給予彼此更多緩衝時間和磋商空間。

第四輪協商於9月14-15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會談有兩個主要關注點:一是解決與TikTok相關的問題,二是為中美元首通話與之後的峰會舖路。不過,雙方是否就TikTok達成了具體安排,特別是TikTok的框架協議是否與關稅減讓進行綁定的問題最受關注。

二、中國推出新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美中關稅貿易戰經過四輪協商,稅率逐漸下降,限期一再延後,9月19日習川還進行通話,但在9月中旬馬德里協商以來,短短20多天,美方持續新增一系列對中國限制措施,其中,美國商務部9月29日宣佈擴大實體清單的範圍,由一個或多個列入實體清單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將自動受到該清單的限制,實體清單企業在沒有政府授權的情況下無法獲得美國商品和技術。目前中國約有2,000家企業在美國實體清單上,若按規定,所有子公司都將受到連帶的制裁,將有成千上萬中國企業受影響。

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10月8日宣佈將26家中國、土耳其和阿聯酋的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包括16家中港企業和3個香港地址。美方稱這次調整的重點,是打擊為伊朗及其代理組織採購美國原產電子元件的中間商網路,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活躍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分銷、技術與物流企業。

中美9月在馬德里會談,雙方基本上已就「凍結」新的出口管制達成非正式協議,但又被美國擴大出口管制打破。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10月9月連發四個涉稀土相關公告,包括稀土設備和原輔料(56號公告)、中重稀土(57號公告)、境外相關稀土(61號公告)、稀土相關技術(62號公告),並將於11月8日正式實施。這些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將對世界經濟帶來何種影響,自然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依管制的項目來看,其主要內容為:

1.設備和原輔料:稀土生產加工設備、稀土原輔料相關物項被列入出口管制。

2.中重稀土:鈥、鉺、銩、銪、鐿等相關物項被列入管制。

3.技術管制: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技術及其載體等被列入出口管制。

4.出口審批:對向境外軍事用戶的出口申請,以及向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和關注名單所列的進口商及最終用戶(包括其控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分公司等分支機構)的出口申請,原則上不予許可。最終用途為研發、生產14奈米及以下邏輯芯片或者256層及以上存儲芯片,以及製造上述製程半導體的生產設備、測試設備和材料,或者研發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請,逐案審批。

《商務部公告2025第61號》規定,任何外國公司生產的產品中,所含中國稀土材料佔產品價值0.1%或以上,都必須獲得中國許可。

三、兼顧國際安全和產業鏈穩定的管制

稀土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鑑於資源與技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無論是稀土資源還是相關技術,一旦脫離管制,無序出口,可能對國際安全造成危害。事實上,2025年4月中旬中國相關部門對中國國內的組織、機構和個人出口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而有關稀土技術也早在2001年就列入《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

4月4日,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佈2025第18號公告,公佈對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被列入出口管制的有釤、釓、鋱、鏑、鑥、鈧、釔等相關物項。

10月9日新公佈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基本上是經過完整而縝密規劃。中國的立場是,此次列管的相關物項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中國依法依規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新管制措施公佈後,商務部發言人表示,這次擴大範圍到境外相關產品,主要是因為近年有部分境外組織與個人,將中國稀土材料轉售至軍事或其他敏感領域,甚至非法獲取中國稀土技術用於相關用途,對中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同時強調,中國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也不是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民用的,合法合規的出口申請,中方將在審查後予以許可,而中方也願意通過雙邊出口管制交流對話機制,與相關方就出口管制政策和實踐進行溝通對話,共同促進及便利合規貿易。

維持國際安全、防止資源與技術被濫用或誤用,是中國出口管制措施的宗旨,依法依規執行則是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的舉措。管制措施公佈後,商務部表示,中方事先已就措施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充分評估,並確信影響非常有限。儘管如此,由於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領域不論提煉技術,還是產量的壟斷性,稀土出口管制會否造成全球產業鏈斷鏈危機,成為目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

新出口管制措施已延伸至「中重稀土」,涵蓋產業鏈上下游技術和設備。甚麼是「中重稀土」?中稀土包括釴、銪、鏑,而重稀土則包括鋱、錤、銬等。「中重稀土」特點是原子序數較大、密度較高、熔點較高,被廣泛應用於高科技、軍工、能源等領域。鏑和鋱被稱為「戰爭金屬」,用於隱形戰機、導彈制導系統。中國目前獨佔全球70%稀土及90%提煉產量,尤其是重稀土提煉幾乎100%壟斷。鑑於電動車、半導體、太陽能板到軍用雷達、導彈系統、無人機和核潛艇,近乎所有高科技產品都要用到稀土,因此,中國一旦收緊供應,其影響和殺傷力將難以想像。

四、稀土出口管制將重塑國際經貿格局

中國的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自然引來川普政府以高關稅及管制美國技術和設備對中國出口的反制,它不僅是兩國經貿博弈的新場景,更會對現行國際經貿格局帶來相當的衝擊。 長期以來,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中國採取歧視性經貿做法,單邊長臂管轄半導體設備、芯片等眾多產品,動輒以高額關稅威脅。此種霸道行徑給國際社會帶來不良示範,違反全球化的國際經貿規範。

川普不出所料又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由原先55%再加徵100%),對關鍵軟件、飛機零部件等實施出口管制,以反制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新措施,自11月1日生效。

為抗衡中國在稀土金屬供應的壟斷地位,據瞭解,美國戰爭部已尋求採購10億美元的關鍵礦產,供應來源包括加拿大、澳洲、查德、玻利維亞及秘魯,以便加速建立庫存。然而,依目前全球稀土產業佈局來看,2024年全球稀土產量前三名為中國、美國及緬甸。從出口金額看2024年稀土及釔、鈧出口額最高國家分別為中國、泰國及日本。2023年全球稀土金屬化合物貿易規模約35.2億美元,較2022年成長3.5%。稀土不僅是戰略礦產,更具重大經濟價值。不論從原料、成本和技術層面考量,美國要發展稀土產業並非短期能見成效。

川普政府對中國的反制措施便是高科技和零部件的出口管制,以及高關稅措施。但在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下,美國高科技製造和裝備業也將受到嚴重影響。據瞭解,荷蘭光刻機巨頭艾司摩爾(ASML)或要延遲出貨,而美國芯片公司高層甚至擔心供應鏈停頓。

至於川普的高關稅政策,其效果也不如預期了。2018年中國出口美國貨值佔總出口19.2%,2024年已經下降到14.7%,今年前三季已下降到約13.5%。

中國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最受關注的,是凡是境外製造但含有中國成分稀土物項價值比例達0.1%的,就必須向中國提出申請出口許可,同時把稀土相關關鍵技術納入出口管制範圍,包括開採、冶煉分離、磁材製造、回收利用等,這對美國和世界經濟將造成巨大衝擊,川普政府應該很熟悉,這就是美國「長臂管轄」政策的中國化,川普應該瞭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