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往何處去

評自民黨右派歸位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


石破茂9月7日宣佈辭職,自民黨22日發佈總裁選舉公告,10月4日投票,兩輪投票下,日本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相高市早苗以些微票差取勝小泉進次郎,成為自民黨史上首位女總裁,在男性主導的日本政壇中寫下歷史。

高揚「安倍路線」

高市早苗以「安倍路線」繼承者自居,與石破、岸田及菅義偉等黨領導階層保持距離。高市所持「歷史修正主義」更與中、韓在東亞近代史觀上尖銳對立,不利日本周邊局勢穩定,也難以應對捉摸不定的美國總統川普。

許多支持高市的「舊安倍派」國會議員在眾、參兩院議員選舉中落選,黨內基盤不穩。高市認知到右翼色彩不利爭取黨內溫和派奧援,著手淡化右翼形象,10月19日在宣佈參選自民黨總裁記者會上,高市不對當選首相後是否參拜靖國神社表態,發出向中修正信號,但其鷹派色彩難以拂去,致與公明黨的聯合執政生變,在自民黨於眾、參兩院皆陷入少數的困境中,失去公明黨難以維繫穩定執政,尋找新合作夥伴為高市出任總裁後的首道難題。

高市繼任首相,不僅現任首相石破茂難釋心結,身陷「政治資金弊案」的「舊安倍派」歸位,自民黨須面對民意在眾議院大選中的再次審判,能否如願贏回眾議院過半席次,高市壓力不小。自民黨總裁之爭出現黨意脫離民意。黨內大老麻生太郎助勢「倒石破」,將高市推上大位。

然而,《日本經濟新聞》民調顯示,52%的受訪者不認同「倒石破」,總裁選舉期間,自民黨總部前出現支持石破的群眾集會。麻生「倒石破」背離多數民意,給高市上台後留下難題,須有符合多數民意的政策,或可助自民黨備戰眾議院大選,贏回國民信賴,而非一味向極端保守派民意取暖,與7月參議院大選中異軍突起的參政黨競爭極右派支持。

「餐券回扣事件」揭開自民黨政治資金神秘面紗,衝垮「安倍一強」的日本政治權力結構,自民黨選戰接連失利,中小型政黨蠶食眾、參兩院席次,自民黨難以獲得過半席次,此或是戰後日本民主終結「五五年體制」步上「多黨制」的開端,自民黨的派閥難以壟斷政治,在野黨的影響力將不容小覷。

朝小野大是高市領政日本的困境,維繫「少數內閣」執政非長久之計。作風強勢,不掩右派色彩的高市如何兌現總裁競選時擴大聯合內閣的政治宣誓,拂去政治與金錢掛鉤問題? 此外,日本經濟選民居多,薪資成長停滯,物價飛漲,石破內閣因此敗北,有待高市接手解決。高市承繼「安倍經濟學」思路,打出「以戰略的危機管理投資邁向經濟成長」的口號,須隨即以具體政策化為行動。安倍的「量化寬鬆」與「財政出動」雖曾拉升日本經濟,但時過境遷,因應「川普2.0」堆高人民「痛苦指數」的輸入性通膨,重啟安倍的「三支箭」能否奏效?不無疑問。高市有何新招,10月21日召開的臨時國會見真章。

高市的保守鷹派色彩與靖國參拜隱患令人不安,共同社民調中53.6%的受訪者認為高市擔任首相後中日關係將「惡化」。日本對中國的認知情感調查顯示九成日人對中國不具好感,但有七成日本人重視日中關係。矢言繼承「安倍路線」的高市須延續「安倍外交」,既與川普交好,又能重啟中日「首腦外交」,極大化日本的國家利益。若無法兼顧中、美,高市外交怕難獲日本國民認同。

9月24日在日本記者俱樂部的自民黨總裁選舉討論會上,高市指出,「日中之間存在經濟安保及安保方面懸而未決的事項,將切實開展坦率對話」,顯見在突出中國對日本的安全挑戰時,高市仍強調「對話」的重要,此為日本多數民意的要求,高市當理性以對,而非討好右翼支持者,高揚「抗中」旗幟。

與自民黨共同執政四分之一世紀的公明黨也重視對中外交,希望避免兩國摩擦。公明黨代表齊藤鐵夫對高市提出三項質疑,即「政治與金錢」問題的處理、歷史認識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及如何與外國人的共生。公明黨對首相及僚屬參拜靖國神社引發外交問題表達擔憂,此將損及日本與中、韓等東亞鄰國的關係。

齊藤10月6日在國會會見北京駐日大使吳江浩,雙方確認維護中日關係穩定的重要性。然而,高市難棄「政治與金錢」的不當勾聯,不僅招手「舊安倍派」歸隊,更謀求與日本維新會及參政黨等極端保守主義政黨合作,擴大執政聯盟。公明黨無法有效制約高市。齊藤與高市道不同不相為謀,決意脫離聯合內閣,為高市執政之路投下變數。

中國無須看淡中日關係

高市10月7日先行佈局黨的新人事,起用在總裁選舉第二輪投票中將其推向總裁大立的麻生太郎出任副總裁,呈現高市、麻生共治局面。高市雖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盟友,兩人理念相近,但高市非安倍派系中人,不擅於永田町的「料亭政治」,在黨內缺乏組織性的奧援,在處境上較深獲「宏池會」力挺的石破茂首相更形困難。

高市言詞犀利,極具群眾魅力,深受自民黨基層歡迎,在總裁選舉中亦藉黨員、黨友相挺扭轉在國會議員票的劣勢登上大位,但缺乏自己人馬,在「黨四役」的人事佈局上可見一斑。若高市順利出任首相,將重現自民黨的「權力雙重結構」,麻生如當年金丸信,以副總裁之姿主導政務,高市恐難成為日本版的川普或柴契爾夫人。麻生雖對中國態度強硬,但出身政治世家,為自民黨創黨元老吉田茂外孫,屬自民黨的「建制派」,可平衡「右傾化」的高市,以防其在施政上暴走。

高市以安倍的政治繼承人自居,在人事上除論功行賞,重用麻生派與原茂木派外,起復「餐券回扣事件」涉案的安倍晉三旗下大將萩生田光一擔任幹事長代行,此應是向黨內外釋出舊安倍派復歸自民黨的訊號,希望藉此重整旗鼓,尋回極端保守派選民的支持,以求在下次眾議院大選過半。

新任幹事長鈴木俊一說明黨人士佈局背後的思考,表示「黨內團結至關重要。我們要應對各種難題及局勢變化,以此回應國民的信任」,但據共同社在自民黨總裁選舉後的民調,77.5%的受訪者反對「餐券回扣事件」涉案國會議員回鍋,出任自民黨或內閣政務官員等要職,突顯自民黨與民意間的落差。

共同社的民調中,感受到派系或舊派系影響總裁選舉結果者高達81.1%。高市以「全員活躍」、「全世代總力集結」為政權運營方針,但如何與不當政治獻金及派系政治劃清界線,選民等待高市的對策,不容她利用「女版安倍」形象偷渡舊安倍派重回權力核心。

高市上台雖使日本外交、安保政策存在變數,但北京無須看淡中日關係,高市雖「親台」,但不足為奇。「高市外交」須以大局為重,注視中美博弈,避免遭捉摸不定川普「越頂外交」逆襲,損及日本在中國的利益。何況自民黨中尚有支撐高市政權麻生及茂木等「建制派」。高市認同安倍的「台灣有事說」,但此為日本對周邊安全的關注,而非對台灣安全的政治承諾。

「日本新聞與傳播研究機構」2024年調查顯示,高達83%的受訪者反對日本自衛隊武裝介入「台灣有事」,為高市突破「和平憲法」戴上了緊箍咒。中國暫對高市聽其言觀其行,以對美外交為先,緩解中美的戰略矛盾,創造中美「首腦外交」的條件。中美首腦若互訪,將使日本陷入緊張,高市屆時須迎頭趕上,此可見諸當年的「安倍外交」以「戰略互惠關係」定位中日關係。

賴清德對高市有「期待」

與日本國民注視「高市經濟學」不同,民進黨政府對高市的期待在外交與安保。石破首相上台致力與中、韓歷史和解,深化彼此的相互理解,構築日本與中、韓友好的穩固基礎,但民進黨在「反中」意識型態下,將石破定位為「親中派」,高市的保守派反中形象,認同「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投民進黨所好,其訪台及在日本會見到訪的林佳龍時暢談友台言論,主張日、台國防領域的合作,呼籲理念相近國家構建安全合作網絡,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聯合日、台、歐、澳及印度等民主國家,形成類似準軍事同盟。

與高市一樣,賴清德念念不忘安倍的「台灣有事說」,瞎說什麼「台海沒砲火歸功安倍晉三」。當年安倍訪台晉見馬英九總統時愷切指出,感謝馬政府的兩岸政策,造就東亞區域和平,日本受益良多。「台灣有事」非日本所樂見,兩岸關係穩定,日本南面無事才是日本的國家利益所繫。

高市10月1日投書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指出,「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是日本關注之事」,強調「想與中國領導人率直對話」。高市表達與習近平就「台灣問題」展開對話,但此無實現之可能。日本為二戰的戰敗國,放棄台、澎主權,對「台灣問題」無權置喙,此是日本政府對《舊金山和約》的一貫立場,高市難以撼動。

「高市首相」異於「高市眾議員」,今後對台難再暢所欲言,身為首相,不容個人的意識型態與主觀好惡決定國政。高市對中外交須以日本利益為念,務實以對。高市入替石破,北京對日外交尚未定調,但對「親台」的高市,中國外交部以聲明畫清紅線,期待「積極且理性」的對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