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韓戰實施細菌戰的新證據

吳天威
(南伊利諾州大學教授)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籐井志津枝教授在1995年10月《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發表之《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日本發展生物化學戰重要人物之研究》一文中,首次從日本資料證明美國在韓戰期間徵調前日軍「731」細菌部隊部隊長石井四郎中將與北野政次中將及「100」細菌部隊部隊長若松勇次中將率領前731部隊成員赴韓國發動細菌戰以阻止中共軍隊之南進。茲錄籐井教授原文如下:

「1950年韓戰爆發,美韓軍先在11月喪失36,000名軍士,在中共參戰後,單是中部戰線即於24小時之內,被殲滅13,000名部隊,在此情況下,美軍為求扳回劣勢即決定施行生化戰(當年夏天,韓國軍情報局第三課即完成兩份極密報告,直接指出細菌戰的對象是1.軍隊炊事房,2.警察餐廳,3.軍隊、政府、黨的宴會場,4.城市的水池河川,5.黨高級幹部的任宅)。當時北野透過日本醫師會會長田宮猛雄的介紹,與美軍合作研究傳染性黃疸的病原體(流行性黃疸是731部隊在東北未能完成的研究,北野在田宮猛雄的協助下,得以利用東大傳研的研究室進行未完的實驗。北野正是在此時期與美軍C.B. Philip上校聯繫)。於是,在美軍的徵召下,北野、石井、巖松等生化戰部隊的元兇,即以其在東北研發的流行性出血熱病原體,協助美軍維持38度線的防衛(當時「盟軍總部科學調查團」出現在38度線附近,其中心人物是日本醫師會會長田宮猛雄、石井四郎、北野政次和若松勇次郎等)。由於北野等的出色表現,使得美軍在1952年免除對近一千餘名日本陸軍軍醫的驅逐,在東京大審上,完全不復有醫療『戰犯』的存在。」

韓戰正酣之際,北韓外交部長於1951年5月8日即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對美國在韓戰使用細菌戰的抗議,各共產黨國家迅起響應,形成了一個整個共產黨世界的宣傳攻勢,至1952年初而達高潮。惟當時中國和北韓的出示之證據,多係根據西方出版之科學論文和報章,以及蘇聯於1949年12月底在伯力審判的記載,以證明美國確從事細菌武器之研製。又當時法國《每日晚報》記者雖報導美國飛機在鴨綠江上散佈細菌感染的昆蟲及北京《人民日報》控訴美機在遼寧南部投擲細菌炸彈,遂即邀請世界聞名之科學家六人包括今年3月病故之李約瑟(Joseph Needham)組織之國際科學委員會來華及北韓作實地調查。該委員會訪華及北韓歷時兩月有餘並親訪美國戰俘曾寫「坦白書」承認美軍使用細菌武器的25人。其所得之調查結論於1952年8月31日在北京發表:「韓國和中國人民真的成為細菌武器的目標,這些武器被美國的武裝部隊的單位所採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一些方法似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用的方法所發展出來的。這是科委會經過邏輯的一步一步的所得的結論。」

上述的新聞報導及國際科學委員會的調查結果皆不能確實證明美軍在韓戰使用細菌戰,而所有報導與籐井教授文中所揭露者不同,籐文提出(一)731部隊及100部隊之三位部隊長親自來韓參與細菌戰活動;(二)三部隊長及日本醫師會會長田宮猛雄來至北韓38度南北韓分界線勘察,並以防衛此線為目的;(三)所用之細菌武器為731部隊在中國東北所研製的流行性出血熱病原體;(四)細菌戰的對象為軍隊炊事房等五種;(五)美軍於1952年豁免日本陸軍軍醫官佐一千餘名;(六)北野政次與美軍C.B. Philip上校之聯繫首次暴露。

美國最早揭露「731」部隊之暴行及美國政府之掩蓋嫌疑載於1981年10月份《原子科學家通訊》上鮑威爾、高莫、洛林三人合著之《日本的細菌武器:1930-1945年》。但直至1989年,兩位英國新聞記者威廉斯及瓦雷斯合著之《731部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細菌戰》,詳細揭露「731」部隊之細菌戰及美國掩蓋的內幕,才始真相漸白於世。繼有1994年哈立斯完成其巨著,《殺人工廠,1932-45年日本細菌戰及美國之掩蓋》,詳盡敘述美國政府及盟軍統率麥克阿瑟將軍與石井四郎及「731」部隊成員新達成之交易的經過,即以提供「731」部隊細菌戰研究的資料為交換,赦免其全體人員按戰犯追究。惟哈立斯對美國在韓戰中是否使用細菌戰的問題諱莫如深,及至今年3月17日《紐約時報》以頭版刊載克利益脫夫之《日本面對殘酷的戰爭暴行──揭露恐怖》一文,暴露「731」部隊以活人作細菌實驗。隨著華盛頓斯密生博物館計畫為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結束50週年」的展覽所引起的辯論,「731」部隊的暴行及美國政府之掩蓋頓為輿論界所矚目。3月20日國務院舉行記者招待會上,國務院發言人雪莉女士雖承認克文報導屬實並默認美國官方掩蓋「731」部隊之罪行,但對美國在韓戰中是否使用細菌戰問題無以奉告,因此,久懸不決的「究竟美國是否在韓戰使用了細菌戰,和石井四郎是否親赴韓國指揮細菌戰的問題」,今隨籐文的發表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