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4月19日在海牙向中共外長錢其琛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立場。其實美國「口頭上」從未背離「一個中國」,即令克林幁去年上半年同意李登輝訪美,還要自食其言咬死那是「私人性質的」訪問,非關「兩個中國」。這種美國的「口惠」,落實到台灣朝野代理人的行動即是在兩岸人民的交流中設置障礙,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堅決反對「三通」。李登輝當選連任後,大眾媒體上是兩岸關係一片和緩的報導,「三通」似乎就在眼前,現在看起來恐怕太過樂觀了。兩岸關係如何發展,要越過台前代理人看他後台的動向而定,本期社論即透過這個角度看總統大選後兩岸關係的發展。

李登輝說,「中國這個詞也是含糊不清的」,美國歷史學者余英時說,「中國,這兩個字究竟有什麼樣具體內容,恐怕今天誰也說不清楚。它是地理名詞呢?政治名詞呢?文化名詞呢?還是種族名詞呢?」本期姜義華教授從歷史出發,站在學術角度,把中國在地理、種族、文化、政治上的具體內容分析得清清楚楚。「中國」歷史長達數千年,其內容決不比建國兩百多年的「美利堅合眾國」不具體。

余英時站在美國統治者立場,以「羡恨交織」解釋中國人要求一個「強大的中國」的情緒,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挑釁。中國統一聯盟名譽主席胡秋原先生站在百年來備受列強欺壓的中華民族立場,在中國統一聯盟第九屆盟員大會的講話中,大聲呼籲我們今天要講民族主義,對抗表面上講台獨實際上不過想歸為美國第51州的殖民主義。本期我們刊出胡先生的這篇講話。

其實剛好同余英時的美國統治者觀點相反,「樹欲靜而風不息」,中華民族好不容易得到十幾年沒有戰亂的日子安心搞經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即迫不急待的或明或暗從各個層面向我們這個民族挑釁。台獨獨台代理人之外,本期毛鑄倫先生的大作分析了美國在內蒙拉開的一條戰線。人權是人類一個嚴肅的課題,但到了美國統治者手裡卻成了個牽制他國的手段,美國自身的人權紀錄又如何呢?本期我們刊出顧壽恩、吳天威、與劉斌三位先生從不同層面看美國人權的大作。

美國幾個大城巿的僑界3月為反對國民黨當局的分裂中國言行舉行了25年前保釣運動以來首見的反獨愛國大示威活動,由於台灣主流大眾媒體的刻意封鎖,這一僑界盛事在台灣沒聲沒息,本期我們以六頁篇幅刊出茅漢先生的報導,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