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權不容分割

當前台海危機之由來及其走向

南史筆


為了維持小朝廷的利益

最近台灣海峽情勢的緊張,既非無故,更非突然。就遠因而論,那是國共內戰的未了公案,冷戰的後遺症,近因與導火線則是李登輝有計畫地要突破現狀,以明統暗獨的手法,達到與民進黨殊途同歸的目標。

國共內戰,蔣介石先勝後敗,於徐蚌(或淮海)會戰潰敗後,不得不鞠躬下台;但他人下台,權不下台,有意拆李宗仁的台,把軍隊、黃金、親信都撤到台灣,放棄華南決戰,以穩定個人的權位。他雖老早有心把剩餘的主力集中台灣,但若非冷戰因韓戰爆發而激化,美國第七艦隊介入台海,國共內戰早以解放台灣而告終,自不會有後日之台海危機。

在50年代的冷戰時代,華府視北京為不共戴天的敵國,不僅想顛而覆之,而且想改變台灣主權歸屬,因而或明或暗鼓勵並支持台獨。台獨未能成為氣候,主要是得不到蔣介石的合作,因而連周恩來都要稱讚蔣之民族主義;其實,民族主義其次,維持小朝廷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台灣獨立,蔣政權的合法性又如何落實,所以他一定要維護中華民國的旗號,萬年國會,才能一連五任,並傳子接代。於是台海在冷戰的冰封下,除了金門八二三炮戰之外,大致海峽無戰事。

然而美國尼克松總統為了解決越戰,對抗蘇聯霸權,打中國牌,簽訂了《上海公報》,重新認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就是重新確定台灣主權的歸屬,可以說是美國為了聯華制蘇必付的代價。很多人辯稱,美國並未說台灣屬於那個中國。請問美國既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所謂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那個中國還不夠清楚嗎?這也是為什麼北京與華府建交必須終止與台北的協防條約和官方關係。不過,美國與台北斷交之後搞了一個《台灣關係法》,作為繼續提供武器的法律依據,並表示對台灣安全的關注。美國既然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憑什麼立這樣一個法,干涉別國的內政呢?這就是霸權主義。北京曾抗議,但並未因此妨礙建交。台北最初也不滿意此法,將美台關係界定為非官方,但後來竟成了救命符了。然而這畢竟是美國的國內法,只能規範美國人,所以美國人訂得很有彈性,以免作繭自縛。

把統一推到虛無縹緲的未來

在冷戰尚未結束之前,北京與華府之間各自戰略的需要,相安無事,台北也保持低姿態,海峽也平靜無事。但是六四天安門事件,使外國人得到以華制華的機會,並以民主的美名來分解中國,等到蘇聯解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更以為整個骨牌將倒,有些學者竟迫不及待發表論文,暢述中國的南方民族主義已經形成,將向北方民族主義挑戰,還有人說中國之必然崩潰,不僅僅是因共產主義,更因沉重的歷史文化包袱,使中國不能適存於現代世界,眾說紛紜,就是希望中國像蘇聯一樣垮台。

那知中國不僅沒有解體,反而經濟蓬勃發展,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國家,世界銀行並預測下世紀20年代,中國總體經濟將超過美國。這一下子,中國不自垮,就想把它搞垮,於是有中國威脅論與圍堵中國論的出現。甚而連中國爭取2000年奧運會,都要明目張膽地阻撓。台灣也就成為對付中國的一隻好棋,那個特務出身的前任駐華大使李潔明,不是早已向台北獻策,說什麼主權過時論嗎?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想要分裂中國主權,希望台灣獨立。

北京自與華府建交之後,即積極想與台灣和平統一,但是一直難有突破。蝶戀花而花無意,固然由於蔣政權三十餘年的反共教育,不是完全白費的,不過共產黨在大陸上大搞革命,傷痕文學歷歷如繪,確令台灣人怕怕。共產黨似有自知之明,所以自葉九條以來,明言統一絕非要併吞台灣,於是提出一國兩制,也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誰也不要併吞誰。其實就台北而言,真想統一,這是最好的辦法,因究其實際,根本僅僅是名意上的統一,台北在一個中國之下完全可以自主。但台北一口拒絕,根本不予考慮,它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人家不想吃掉你,你倒想要吃掉人家。或說要統一在民主、自由、均富之下,不是自以為已達民主、自由、均富,夜郎自大,想要統一大陸,就是把統一推到虛無縹緲的未來,顯然是故意推托,並無誠意。

本來中國大陸積極發展經濟,統一台灣並非急務,所以原無相逼之意。不料李登輝覺得中國富強可期,時不我與,在內外勢力的鼓勵下,竟走出一條明統暗獨的路。事後看來,李登輝真是用盡心機。他先以民主自由為名,將台獨的言論與組織合法化,民進黨雖把台獨列入黨綱,依然可以成為合法的政黨,內外台獨勢力串聯,形成政治氣候。然後從教育與文化入手,培養台灣本土意識。曾幾何時,我國(中華民國)只有二千一百萬人,我國最大的湖是日月潭,首都是台北。對外則以金錢收買中美洲以及非洲小國,換取外交承認,對無邦交國,則展開度假外交,以至於用400萬美元請卡西迪公司遊說美國國會,以回母校康奈爾大學為名,允許李登輝私訪美國,卻給與元首簽證,使北京忍無可忍,召回駐美大使,取消汪辜第二次會晤,局勢急轉直下。北京領導人顯然認為,台灣總統直選更是李登輝藉民主與民意來變相昭示獨立的陰謀。一旦當選之後,以民選總統的身份訪美,屆時反華的美國國會很可能請他演說,如此豈非可將生米煮成熟飯?李登輝若攻破美國這關,其他許多國家便可順流而下,將可為進聯合國大造聲勢。聯合國由主權國家組成,進聯合國就成了主權獨立的國家。北京既肯定李登輝在搞台獨,便展開一波又一波的文攻與武嚇,直接造成今年以來,愈演愈烈的台海緊張情勢。

美國無力圍堵又不甘心

李登輝能夠用金錢買通美國,當然不全是孔方兄的力量,有錢要鬼推磨,還要有機可乘,乘的是自冷戰結束後美國日益反華之機。現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於四年前競選時,即以罵北京領導人為暴君來贏取選票,但當選之後,又不得不與暴君握手言歡,但笑得很不自然,要想接待,又不肯待以正式的禮節,這一切顯然都是受到反華的壓力所致。二年前美國國會改選,共和黨成為多數,右派勢力大增,排外反華益甚。參院外交小組主席赫爾姆斯,就是著名的反華健將;新任的眾院議長金瑞奇,更公然說承認台灣獨立,雖被季辛吉等斥為無知而改口,但足可感受到反華的政治氣候。事實上,自蘇聯崩潰之後,美國就希望中國變天,美名之曰和平演變,並以民運分子、人權、武器擴散等作為攻擊中國的武器。試問尼克松到北京去,為何不談人權?蘇聯未垮前,為何不談入權?至於武器擴散,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軍火商,更為台灣提供大量先進武器。其用心可知。圍堵中國亦早已有紙上作業,美國政府一再說不圍堵,要全面交往,原因卻是不可能圍堵有效,然而又不甘心,於是交往之餘,要處處為難。突然讓李登輝來美,就有給北京看點顏色的意味,不過沒有預料到反彈如此強烈而已。

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王冀訪問喬石後,曾經透露將有震撼性的反應。果然,解放軍在台海來了三波大規模的演習。最具震撼性的當然是第一波的導彈演習,四枚導彈正確落在高雄與基隆兩大港口的外海。這證明中共不僅有封鎖台灣的能力,而且台灣的基地和設施都在射程之內。一旦動武,導彈就有虎口拔牙之效。台灣再多買先進武器,不可能先發制人,在狹長的島上,挨打就難以還手,飛機場被炸了,就如無巢之鳥,欲止何棲?所以台灣這隻小老虎,牙齒被拔,只能就擒。然而還有許多人大談兩棲作戰,中共沒有能力運送大量軍隊橫越海峽等等。導彈既可飛越,何必作死人無數的兩棲登陸?搶灘為了摧毀防禦,防禦既可被導彈摧毀,登陸又有何難?更何況導彈落在外海,資金就大量外流,如果落在島上,可跑的人還不跑光?總之,台灣根本不能言戰。中共武力威嚇的震撼性即在於此。

危機起自李登輝的一意孤行

很多人一口認定,中共文攻武嚇針對李登輝,這是講果而忘了因;李登輝說中共因嫉妒他搞民主而發導彈,這是轉移目標以推卸責任。其實,北京說的很清楚,而且不厭其詳地說,他們不能容忍的是台獨以及慫恿台獨的外國勢力,這也是他們用武的唯一條件。李登輝如果不有計畫地進行和平分裂,走與和平統一相反的路,大陸會文攻武嚇他嗎?他訪美之前,第二次汪辜會談不是已經排上日程了嗎?顯而易見的,這次危機的導火線是李登輝一意孤行,一廂情願所造成的。他再要否認,只有說明他完全不顧客觀事實。

李登輝高票當選台澎金馬地區的直選總統,被許多中外人士,媒體報章解讀為中共的失策,甚至有人嘲笑大陸失了面子。這是相當膚淺而又自以為是的說法。失策與否,端看目的是否達到。若知北京最最關切的是台獨,便知這次文攻武嚇,收穫匪淺。其一,公然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得票大幅度下降,新華社也特別強調這一點。我想他們情願李登輝高票當選,而不情願彭明敏高票落選。其二,大家都注意到大陸演習大化了台灣的選舉,而忽略了世界媒體報導中一再強調台灣是中國一個省的立場與背景。外國人本來對中國時務茫然,最多一知半解,大都認為台灣早已是獨立的國家,連美國有名的有線電視網路在時事測驗中,竟以台灣於1949年獨立為標準答案。所以這是一次全世界替北京澄清立場的機會。其三,北京不僅藉演習澄清立場,更展顯維護領土與主權的強烈決心,尤其使美國人認識到北京對台灣問題的「十二萬分認真」(Dead Serious),難怪已有不少美國人看出,中國在台灣獨立問題上已在「沙上畫了一條線」(Draw a line in the sand)。換言之,如果越線獨立,就是戰爭。就此而言,這三波演習絕對有逆轉台獨趨勢之效。請問以後美國政府除非想自找麻煩,那肯再隨便提升美台關係,請台灣高官訪美?白宮已經宣佈不會派官員參加李登輝的就職典禮。有鑒於前兩年美國部長級官員頻頻訪台,如果沒有此次危機,情況可能很不一樣。今後美國為了避免捲入台海戰爭,不僅不會鼓勵台獨,而且很可能施壓力阻擋台獨。此外,這三波演習很顯然是一整套攻台演練,從飛彈攻擊基地與封鎖港口,到掌握制空制海權,以及三軍聯合作戰登陸。未公佈的第四波福建內陸山地戰與城鎮戰,更是登陸台灣後的作戰演習。北京既不放棄用武,固不能紙上談兵,此次演習無疑可為萬一必須動武的準備與依據。

防患未然 中共大規模演習

認為中共演習失策者,應想想不採取強烈行動的後果。李登輝很可能藉總統直選,以所謂合法性更進一步推向台獨,使他的隱性台獨更為明朗化,若然,將更難處理,甚至到非用武不可的僵局。就此而言,中共大規模演習反而有防患於未然之效。

演習之餘,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官方一再否認搞台獨,搞二個中國,一中一台,並說演習是由於中共內鬥以及打壓民主。這是故意作冤枉狀。這幾年來,勿論以台獨為政綱的民進黨,李登輝及其國民黨官員一再說,台澎金馬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還不清楚嗎?說中華民國在台灣,顯然以中華民國為台灣國的國號,積極想加入聯合國,除非取北京而代之,就是搞兩個中國,若以台灣名義加入,就是一中一台。台北明知不可為而仍欲為之,其欲獨之心早已呼之欲出。至於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的交心妙論,更是難掩其隱。說李登輝是隱性台獨,其實他隱得非常透明。李政府居然公開否認,當然不可能把大家當傻瓜,任他黑白講,而是眼見連美國都不便公開支持台獨,如果公然承認台獨,中共要打,美國也便插手。

假如民選後的李登輝認識到台獨在現實上已不可能,真正改弦更張,追求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對台灣最有利的統一方式,則今後兩岸的走向必然是樂觀的。不過問題就在於包括李登輝在內的許多人不可能很情願地面對現實,很可能繼續搞明統暗獨。但是自李登輝訪美之後,北京不僅提高警覺,而且強烈地不信任李,暗獨就很難掩飾。例如台北是否還想要進聯合國?聯合國會員國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要加入聯合國顯然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台北方面常說,中共等了20年才進聯合國,殊不知中共等了那麼久,就因堅持一個中國,最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現在被取代了的中華民國,除非反攻大陸成功,等一百年也進不了聯合國。如要以台灣國申請入會,則無異明目張膽宣告台獨,且不論中共必在安理會否決,根本已逼迫中共動武。今秋台北是否再請小朋友提議加入聯合國,可作為是否有統一誠意的一個指標。

北京已表明出一種緊迫感

筆者認為台海局勢緩和,不可能再回到李登輝訪美之前的不統不獨情況,北京已經表明出一種緊迫感。所謂緊迫,並不一定是急統,因為急統不切實際,但至少要走向統一之路。辜振甫很想恢復汪辜會談,而北京強調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要先察言觀行,也就是說,不能再明統暗獨;要和平解決,就不能再有搞分裂的言行,統一是和談的必要共識。換言之,如果不要統一,一步步走向獨立,唯有武力解決。

對所有中國人而言,統一似乎是當然的共識。但事實上,許多在台灣的中國人,以及不少海外華人,由於種種原因,包括省籍情結、二二八後遺症、反共意識、政治利益等等,並不認同統一。就省籍情結而言,台灣本省人鄉土意識愈來愈濃,甚至有所謂「台灣民族主義」的情結,許信良這位客家人不是早已在提倡他的「新興民族」嗎?而在台灣外省人的第二代,卻有不少跟著「數典忘祖」了,像陳布雷的孫子,居然也想當台灣國國民了;像宋楚瑜那樣,更為了做官,不惜口口聲聲說:「吃台灣米長大,恩情難報」,不惜當李登輝的「小李子」,最近又要提倡「新台灣人主義」了,足可一葉知秋。至於反共意識,更有不少人因反共而反華,連民族主義史家錢穆的大弟子余英時,以中國歷史文化為職志,居然也會反對民族主義,居然也會說出台獨未嘗不可,餘子可知。像這種情況,要達成統一的共識,何其難哉。就此而論,台海危機在可預見的將來,真不易化解。

解決難以化解的問題,兵戎相見倒是最簡單的辦法,這也是世界上戰端不息的緣故,但是經過百年苦難的中國人,絕對不願再見骨肉相殘。最簡單的辦法又是最不樂見的辦法。有人說要憑中國人的智慧來解決。不過中國人的智慧太廣泛,太抽像,具體地說,應多多施展現實與務實的智慧。北京方面於武力威嚇之餘,應多做消除反統一的有效工作。台北方面則應正視大小懸殊的現實,台灣海峽已非天塹。李敖說得最乾脆,台灣不可獨,因為大陸不答應,搞台獨最後必定是白忙一場。

國號常變而中國不變

要務實,最基本須正視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台灣自古就是中國一部份的說法,固然過於籠統,然而至少自施琅克台之後,確實正式歸入中國版圖,劃為郡縣,甲午戰敗,始被迫割讓日本,而後經過八年抗戰,死傷千萬,贏得勝利,日本投降,中國未獲一分賠償,僅得台澎重回祖國。日本打敗中國,要求割地;中國打敗日本,未要割日本之地,連戰後駐軍九州都不要,如果再連回歸的舊壤都不能保,豈不是全體中國人的悲哀?就此而言,台灣主權的分裂與否絕無可能只由兩千一百萬人來決定,而必須由12億人來決定。這不是什麼大中國主義,中國之大不比美國大多少,誠如美國前國務卿季辛格所說,南北戰爭不是南方自決的問題,而是美國主權不容分割的問題。

在此牽涉到一個中國的問題,因為台灣依然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所謂改朝換代,用現代語言說,就是政權取代。這也就是聯合國在美國主導下辯論了20年的「誰代表中國」的問題,在面對現實之下,最後連美國都不能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連戰說中華民國有八十多年歷史,但是清朝有三百多年歷史,還不是被取代了。總之,局限於台灣的中華民國絕無可能成為代表中國的國號。李登輝改口說「中華民國在台灣」,無異將中華民國視為台灣國的國號,洩露了存心台獨的玄機。如果台北方面想以中華民國作為掩護台獨的招牌,即與一個中國無關,無異一中一台;如以一個中國等同國號問題,則甚無謂。國號如人名,「名可名非常名」,並非不可改動。中國歷史綿延四、五千年,不知有多少國號,國號常變而中國不變。如果雙方取得統一的共識,坐下來什麼不可談?國號當然可談,制定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國號,更無不可之理。所以果真認同一個中國,一個中國絕不會成為問題,中國也不會成為模糊的概念。

今後台海情勢的發展,是和是戰,端視是統還是獨。李登輝訪美之前,尚有明統暗獨的空間,可以拖延,尚可模糊,然而此次危機之後,攤牌無疑逼上眉睫。中國的前途,台灣的存亡,仍處十字街頭,天下炎黃子孫能不密切關注嗎?

1996年4月3日寫(本文作者為旅美名歷史教授,所署為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