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修憲延長任期,所為何來?

何平


台灣在「三合一」選舉之後,政壇即傳出國民黨有意在99年修憲時將「總統」、國會任期延長一年七個月,好讓「總統」、立委、國代在2001年同時改選,同時任期一律成為四年。雖然國民黨對外的說法是,台灣的選舉過度頻繁,以及政府體制運作上的方便,而有這種構想;但再不懂政治的人,也看得出來,國民黨這一招根本是對付前台灣省長宋楚瑜,以方便副「總統」連戰接班,好延長李登輝在政壇上影響力的時間。

在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美國總統柯林頓的高峰會議上,就台灣問題達成「新三不」政策,以及確定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之後,美國對於台灣獨立的立場,等於公開明確表態反對,在沒有美國的支持下,台灣這幾年由李登輝主政之下,所推動的獨立建國、「去中國化」的陰謀,毫無疑問地將受到嚴重的打擊。台灣與大陸是戰?是和?目前可說已走到相當關鍵的時刻。是戰,那麼就繼續進行台獨活動,罔顧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是和,就必須退回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大陸展開真誠的對話,結束敵對狀態,進行政治性談判,以謀求台灣人民最大的利益。

在1998年舉行的「汪辜會」,台灣打出所謂的「中華民國」牌,對台北政局稍微瞭解的人都會覺得有點突兀,因為李登輝政權已好久不用「中華民國」這個字眼,改採「中華民國在台灣」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8年12月大陸異議人士魏京生到台灣訪問,也一再強調李登輝是「中華民國總統」,不是台灣的「總統」,似乎與台灣當局所走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於大陸這些民運份子,在海外得到美國人力、權力全面的支持;加上台灣搞獨立最大的國際奧援,毋庸質疑的是美國,因此在當魏京生的口徑和台灣當局一致時,就不得不令人懷疑,美國是不是要回到「兩蔣」時代,在台灣問題上改搞「兩個中國」政策。

迫於國際現實與中國大陸的綜合國力的提升,李登輝政權表面上不得不從台灣退回「中華民國」,但是當他在為馬英九助選時喊出「新台灣人」時,從過往的經驗判斷,人們有十足的理由質疑,李登輝的「新台灣人」論,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完全是為了緩和省籍的矛盾?還是為了打造「獨台」國民意識,替「中華民國」填充新內容?目前的態勢雖然還不是很明朗,但是從李登輝仍不願放棄對政局的影響,以及他過去的言行來看,後者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

就國民黨內具實力人物的意識形態來分析,李登輝不但台獨意識強烈,指其不知中國為何物,一點都沒有冤枉他;其他像連戰、宋楚瑜等人,基本上多多少少還具備中國人、中國情。未來不管是連戰抑或宋楚瑜接李登輝的班,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應該都會比現在其善意,至少不會在島內搞「去中國化」的小動作,對於這種情況,李登輝焉有不懂的道理。所以在台北政壇每隔一陣子,就會傳出,李登輝真正的接班人是民進黨的陳水扁,而不是國民黨的連戰,是可以理解的。

李登輝想完成他的「出埃及記」,即建立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的想法,從未放棄過,只是手段有所不同,為了確保後繼者能夠繼續落實此一政策,必須選擇一位他能駕御的人,連戰之所以會被李登輝看中,這是相當重要的原因,而對宋楚瑜一直有戒心,其實就是擔心控制不住他。

台北有不少政壇人士分析道,既然李登輝仍想掌握政權,何不尋求連任,這種說法確實不陌生,相信國民黨內絕對不會排除任何的可能性。問題在於,李登輝如果參選連任,勝選的可能性有多大,民調顯示超過五成的台灣人民並不希望他連任,而且就算他尋求連任,也不是宋楚瑜和陳水扁的對手。因此,現在最好的方法是,由一個他能掌控的人連任「總統」的位置。

從李登輝接受日本《朝日新聞》訪問時談到:因為年紀大了,所以他不會連任,但是不當「總統」之後,還有兩年國民黨黨主席的任期,可以繼續推動民主改革的工作。李登輝這一段的談話,可以作這樣的解讀;那就是,他會以執政黨主席的身份,來影響台灣政局,如此一來,對李登輝而言,一位他能全盤掌控的「總統」,便變成了非常核心的問題。

前面已談過,在現實的需求上,李登輝選擇了連戰作為他的接班人,但問題是,連戰的民間聲望太低,就算國民黨提名他,也不見得是陳水扁的對手,加上宋楚瑜在一旁虎視眈眈。倘若宋楚瑜脫黨競選,連戰別說不是陳水扁的對手,可能連「無黨籍」的宋楚瑜都贏不了,因此如何讓宋楚瑜知難而退,應該是李登輝眼前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民調顯示,宋楚瑜的民間支持度遠遠超過李登輝、陳水扁、連戰,不過一般以為,這樣高的民意支持度,會隨著他離開省長位置的時間愈久而改變,任何一位政治人物都一樣,沒有了公職在身,在媒體曝光的機會自然相對減低,對社會影響力也會大不如前,民間聲望跟著降低,是絕對可以想得到的。職是之故,國民黨高層會想到,將「總統」任期延長一年七個月,就不難想像其所為何來。

當國民黨對外放出這個訊息,以試探社會的反應,結果並不好,但是國民黨秘書長章孝嚴仍不願鬆口,表示這個案子可不可能,等到1999年的修憲再說,顯然國民黨沒有放棄的意思。由於修憲需三分之二的國代同意,但是國民黨在國民大會並沒有擁有三分之二的席次,因此必須得到民進黨的配合。雖然國、民兩黨在前次的修憲曾合作,這次是否會像上次一樣合作愉快,變數不少。民進黨首腦會顧及到民意的反應,就是會衡量到他們能得到什麼政治利益,如公投入憲國民黨是否同意等等。到底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現在還無法準確地預測。然而可預見的是:屆時台灣人民的反應,絕對不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像上次修憲一樣;關鍵還是在國、民兩黨的利益折衝與其內部派系的運作。

原載美國《僑報》週末版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