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妖魔化」中國的「核武間諜案」
評「妖魔化」中國的「核武間諜案」
在柯林頓的緋聞案終結之後,美國的反華勢力和共和黨結合,又把焦點轉移到中國問題,而掀起了中共竊取美國核武機密的間諜案。在無法進行司法起訴的情形下,解除一位台籍華裔李文和博士的職務,繪聲繪影,美國華人皆有共諜的嫌疑,一時間,50年代「麥卡錫主義」的白色恐怖重新出現。
3月15日,中共總理朱鎔基終於講話了,在中外記者會上昭告天下:
關於中國盜竊美國軍事機密的問題,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方面的人士犯了兩個過低估計的錯誤。第一個就是美國自己的保密能力,據我所知,在美國的阿拉莫斯實驗室的保密措施是十分嚴密的,那裡的人都只知道很小一部分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洩漏什麼機密,所以到現在,他沒有能找出那位李文和博士洩漏機密的證據,不能夠起訴他,只能把他解雇了。我們不要忘記歷史,歷史上曾經有這種時代,弄得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在美國有這種時代,在中國也有這種時代,那就是文化大革命。
第二是過低估計了中國開發軍事技術的能力,中國人是很聰明的、很勤奮的,華裔的美國人就能夠證明這一點,中國獨立自主的開發了兩彈一星,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完全有能力開發任何軍事技術,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請記住,中國是最先聲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我們已經停止了核試驗,我們和美國已經簽訂了導彈互不瞄準的協議,我們為什麼要冒政治上和道德上的風險去盜竊什麼人的軍事機密呢?所以所謂中國盜竊美國軍事機密的問題,可以認為是一種天方夜譚。
3月19日,柯林頓總統也在記者會上談到由反華勢力和共和黨掀起的「核武間諜案」,也等於間接證實了朱鎔基所說的「核武間諜案」根本是「天方夜譚」!柯林頓說:
我認為現在有兩個互相關聯但應分別處理的問題。第一是80年代中期是否發生洩密?如果是,是否導致間諜活動?這件事還沒完全解決。第二是一旦行政部門被知會而且調查已經開始,所有事情是否都已及時處理。我有信心,白宮已經盡力。
我可以向各位報告,我所說有關間諜的事,是根據我的瞭解;調查尚未確實決定是否發生竊取情報的事情。但這並不是說實驗室的保防沒有問題。保防措施數年來就一直有問題很久了。我相信我們在全力補救,而且做了很多的改善。我認為李察遜部長在這方面很盡職。
從1966年起,經過了三年的調查,根本還「尚未確實決定是否發生竊取情報的事情」,甚至究竟有沒有洩密,「這件事情還沒有完全解決」。這也就是說,一、美國的核武機密有沒有「洩漏」還不知道。二、如果洩漏有沒有被「竊取」也不知道。在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能源部等三年的調查中都不能確知的事,美國反華勢力和共和黨不但知道被洩漏,而且知道被竊取,更知道是被中共竊取的,最後解雇一個自稱「什麼也沒做」的華裔科學家李文和,來做替罪羊,企圖坐實華裔科學家為中共竊取美國核武機密的印象。
這一次的「核武間諜案」應該有兩個背景:
一、在長期的冷戰時期,美國經濟出現一個「軍經復合體」的腫瘤,對外銷售軍火,對內可以消耗天文數字的國防預算,以創造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就業機會。蘇聯瓦解後,美國失去了最大的假想敵,中東雖有美國的霸權主義利益受到威脅,實在不是美國對手,風雲阿拉伯世界一時的伊拉克,在美國巡弋飛彈的攻擊下,只是摧枯拉朽。於是,就想到以中國來做假想敵,後冷戰的「中國威脅論」於焉產生,中國就被型塑成「邪惡帝國」、「頭號敵人」,美國的神聖任務就是「拆散中國」。
二、柯林頓是在「六四事件」後,以反中國,以「從巴格達到北京的暴君」鼓動美國民眾的民粹主義而當選的,恢復了自卡特之後民主黨所失去的政權。柯林頓上台後,也不是沒有努力的「反中國」,甚至批准李登輝訪美,但卻踩到中共的地雷,派航母到台海,才發現逼上了美國要不要為台獨與中共一戰的底牌,根據功利主義的理性原則,只好「打不贏,就入伙」。這就是柯林頓在記者會上所說的──
我不認為我們可以對與中共關係,或是任何其他與我們有共同利益和嚴重異議的國家存有任何幻想。我認為我所遵循的對中共政策是對美國最有利的,就是,有異議時就有異議,符合美國利益時就追求我們的共同利益。
中美關係和台美關係不同,中美關係是「打不贏,就入伙」 的夥伴關係 ,不是主奴關係,當然只能是有共同利益,也有異議,而不可能沒有異議。柯林頓的中國政策也許符合美國國家利益,但不一定符合「軍經復合體」的利益,民主黨的執政當然也不符合共和黨的政治利益。於是「中國威脅論」,甚至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的「核武間諜案」也被炮製出來。
美國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清醒的頭腦,在柯林頓的記者會之前,有些美國媒體也講話了,例如──
《洛杉磯時報》16日發表評論指出,對中國盜竊美國核技術的指控是「荒謬地誇大其辭」,所謂的「中國間諜案」是建立在大力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基礎之上的,是「不理智」的。評論說,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美國一直干涉中國內政,但它卻總是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文章援引季辛吉的話說,美國報紙對中國的攻擊,是在重溫過去同中國對抗的舊夢。文章說,以《紐約時報》為首的一些報刊大肆宣揚所謂「中國間諜案」,這種做法令美國媒體「感到羞愧」;一些政客在玩弄「已經破損」的「中國牌」,這些政客則想藉此在競選中獲勝,而他們的所作所為損害了30年前由尼克森總統開創的對華接觸政策。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6日發表了一篇題為《不要再失去中國》的文章。文章說,一些美國人企圖通過抵制和施壓迫使中國就範,但歷史證明這一伎倆無法得逞,美國人不要重蹈50年代麥卡錫主義的覆轍,「絕對不應該」再次失去中國。
文章說,美國現在需要的不是同中國搞對抗,而是繼續同中國積極接觸,這包括中美兩國政府領導人下月將在華盛頓舉行「建設性的、坦誠的」會晤;通過談判使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兩國軍方定期舉行高級磋商,尋求防止核擴散的途徑;雙方進一步在防治污染方面開展技術交流等。
《華爾街日報》同一天也發表文章,對美國一些媒體和政客誣衊中國的作法深表憂慮。文章指出,在萊溫斯基案結束後,一些美國共和黨議員又利用「核間諜案」做文章,以「顯示他們同柯林頓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有分歧」。文章說,去年以來,共和黨議員對中國的攻擊使得美國一些大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憂心忡忡。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英特爾公司、升陽公司等計算機公司組成了遊說團體,準備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限製出口的目的是控制向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輸出高速計算機,而這種做法已經「完全過時」。文章說,到200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計算機市場。
從美國的對華政策和這次的「核武間諜案」,我們發現不僅是黨爭和「軍經復合體」,而是政客和利益團體可以利用言論自由,影響政府政策,傷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且不需負任何責任。這是民主政治的異化,和言論自由的濫用。當美國以自己的制度和精神作為普世的價值標準,也應當照照鏡子,檢討自由民主的異化了。◆
社論
百期慶祝
國際政治與外交
TMD問題
李登輝史觀批判
台灣悲情
台灣事情
台灣史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