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D與兩岸關係

台灣的明天在於追求持久的和平

陳毓鈞(文化大學教授兼美國研究所所長)


自2月底美國政府公佈《國防部提報國會之評估報告:台灣海峽的安全形勢》之後,台海的和戰問題再度引起世人的關注。從3月2日到6日的一星期內,關於台海安全問題,就有兩場研討會分別在華府(由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和國家情報委員會主辦)和杭州(即培利和汪道涵所建立的第二管道)舉行。研討會主題自是以中、美、台三邊關係的發展與前景為主,但是圍繞著對TMD及其所衍生問題的爭論,不禁讓人感受到似乎一場大規模的軍備競賽即將登場,而戰爭的陰影又開始在台海上空遊蕩。美國的專家有人認為明年台灣總統選舉前後很有可能是台海和或戰的關鍵時刻 。這種說法並非無的放矢,而是他們對兩岸領導人的思維有深刻的瞭解,才會產生這種憂慮。

倫敦《金融時報》曾就TMD問題訪問李登輝總統,李表示台灣加入TMD是迫使中共放下武器依台灣條件談判的手段。然而,假如北京當局的思考方式也同李登輝一樣,認為強化新一代飛彈研發能力是突破台灣加入TMD並迫使台北依北京的條件進行談判時,那兩岸關係的唯一出路恐怕就是持續擴大和升高的軍備競賽了。個人認為,假如台北準備走這條路,那就必須有如下的考量,才能達到「勝兵先勝然後求戰」的目標。第一,以現今台灣惡化的財政狀況和逐漸放緩的經濟成長,是否有能力負擔如此龐大的軍備開支,又從事軍備競賽是否會拖垮國內經濟?第二,台灣的軍事科技 研發能力是否能夠超越中共?目前台灣的高科技武器大都是依賴美國,而中共卻擁有研發不少高科技武器的能力,況且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這種能力就更強大。第三,華府是否會因兩岸軍備競賽的失控而準備與中共開戰?雖然面臨中共飛彈威脅下,美國有人主張強化台灣防衛能力,但這並不代表要將台灣納入美國的TMD。

3月初,美國務卿奧爾布萊特訪問北京,她已領受到北京當局對將台灣納入TMD的強硬立場以及準備對應的決心。所以奧卿表示TMD只是理論上的研究還不是實際存在的系統,她要北京不用擔心而應該和華府合作來防範核武和飛彈技術的擴散。另外,在華府研討會上,美國專家也對李登輝的看法加以質疑,他們認為TMD對台灣僅具象徵意義,但對台灣安全及美國的區域和全球安全政策並無實質利益。易言之,美國的國家利益絕不會依台北的需要來決定,而是依其全球實力地位的戰略考量以及導引世界未來發展的根本利益來界定。

華府不斷重申和平解決是其對兩岸的政策目標,但盼望和平並非支持中國的統一,美國是不願介入兩岸的衝突而逼使華府和北京打一場不必要的核子戰爭。兩會期間,唐家璇警告台灣不要挾洋自保,而朱鎔基客氣地告訴美國不要低估大陸高科技的研發能力。坦白說,尼克森以前觀察中國的外交特色是正確的,即:你將它當朋友,它就會成為朋友;你將它視為敵人,它就一定會成為敵人。所以台北應當考慮的是和平要靠自己去追求,不應靠別人保護,若只是一味地和大陸軍事對抗,那後果就是戰爭莫屬。戰爭固然會有勝利者,但戰爭的代價是懲罰報復,而和平才是以建設和繁榮為目的。所以兩岸的領導人實在應該在和平作為上多下工夫才是。

李登輝好友李潔明等人主編的《台灣有沒有明天?》一書已在台發行,其開宗明義就說類似96年3月的台海危機仍可能發生,希望藉由本書的探討而不再重犯錯誤決策以避開戰爭危機。此外,目前在台北上映的「紅色警戒」,反戰色彩濃烈,雖評價不一,但已獲七項金像獎提名。該影片結尾時的幾句話深具哲理,值得提出來讓大家加以思考:「戰爭不會帶來榮耀,只會使人變成野狗;戰爭只會荼毒人類的心靈,只會掏空個人的良知與靈魂。」最後,先總統蔣公的名言:「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和平未到絕望關頭,絕不放棄和平。」這段話所蘊涵的精神,確實是台灣各黨派領導人物所需要的思維,而也僅有如此,才能獲致兩岸的持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