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7月初旬台海緊張局勢持續升溫以來﹐東亞地區的區域安全亦因此而連帶蒙上陰影。繼月初北京宣佈成功試射被外界認為是東風31型的遠程彈道飛彈後﹐也帶動了北韓試射大浦洞2號飛彈的緊迫感。北韓政府亦明確表示﹐如果美國壓力增加﹐北韓將馬上試射飛彈。據報載﹐針對北京和平壤的強勢作為﹐美國不但試射攔截飛彈﹐而且擬派遣兩航空母艦戰鬥群赴南海進行交會演練。而東亞的另一強國日本﹐對北京和平壤的飛彈試射除表示口頭抗議外﹐亦宣佈於8月25日起實施周邊事態法案﹐並於5日起與南韓海軍首次進行共同訓練。除軍事動作外﹐日本參議院又於九日確認「日之丸」與「君之代」的法律地位﹐成為日本國旗和國歌。這些象徵著戰時軍國主義之魂的國旗﹑國歌﹐加上日本議員擬登釣魚台插旗的動作﹐在在表現出日本試圖突破戰後和平外交的框框﹐謀求利用目前東亞的緊張局勢悄然崛起﹐重拾往昔作為東亞龍頭老大的威風。在北韓軍事威脅的藉口下﹐日本迅速加強軍備﹐研發尖端武器﹐並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射間諜衛星及著手研究「星戰」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以上種種跡象表明﹐由台海緊張局勢引發了東亞區域性軍備競賽﹐已使東亞再度陷入冷戰風雲變幻之中﹐而東亞地區的區域性安全也正面臨危機。這不能不引起關心時局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疑慮和關切。本文擬就冷戰結束後東亞的區域安全和台海兩岸之間的關係問題略作分析。
90年代初﹐由於蘇聯的解體及世界局勢轉趨和緩﹐二戰以來形成的冷戰局面宣告結束。冷戰時期由美蘇兩極體制主導的建立在霸權基礎上的相對穩定局面已被打破﹐即使是在70﹑80年代(冷戰後期)出現的「中美蘇三大角」戰略制衡機制﹐也因蘇聯的崩潰而不復存在。雖然﹐無論是兩極體制抑或是大三角制衡機制﹐凸顯的都是大國政治﹐也即是霸權政治。但這種霸權政治恰恰又是亞太或東亞地區的安全賴以穩定的相應基礎。而今這種基礎不復存在﹐亞太或東亞的區域性安全立即面臨危機。目前的台海危機即是其中之一環。當今的東亞地區﹐代替以往的兩極體制主宰局面的是以美﹑中﹑日﹑俄為代表的不均衡的多極體制。其間﹐特別是中﹑日之間的勢力競爭起伏﹐使這種不均衡的多極體制添加了極大的變數。而這種不均衡往往是導致區域性衝突的因素。夾在這些勢力中間的台灣﹐則往往又成為區域性衝突的導火線。因此﹐有些國際戰略家認為﹐要走出東亞區域性衝突的陰影﹐必須改變這種不均衡的多極體制﹐重建東亞的戰略均勢﹐以保東亞的區域性和平。
主張重建東亞戰略均勢的學者﹐基本上是從美國的利益著眼﹐他們認為﹐如何防止中國的崛起和平息台灣海峽危機﹐保持台灣現狀以免被中國統一﹐是重建東亞戰略均勢的前提。從美國的利益出發﹐它必須繼續從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各方面加強對東亞事務參與和影響﹐既要防止美國的利益在東亞受到排斥﹐也要繼續掌控對東亞事務﹐特別是安全事務的主動地位。根據這項戰略﹐美國在東亞所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東亞安全的舉措﹐如加強美日安保合作﹐派遣航空母艦戰鬥群赴南海會演﹐繼續在台海兩岸充當平衡者的角色﹐對北韓的軍事崛起施加壓力等等﹐與東亞的區域安全息息相關﹐同時也是與中國目前的地區安全利益存在著明顯的衝突。因此﹐台灣問題應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有力王牌﹐其次則是所謂「人權牌」﹔再次則是散佈由武器技術轉讓核擴散以及中國軍事現代化努力而形成的所謂「中國威脅論」。就美國而言﹐要在東亞維持主導地位﹐第一是要穩定目前的局勢﹐第二是要防範中國作為軍事大國的崛起﹐以免引起不均衡的區域性衝突。美國的這種東亞戰略﹐是中國的發展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另外﹐日本的復興也構成對中國發展的巨大障礙。日本一直都有與中國爭東亞龍頭老大的野心﹐自90年代冷戰結束後﹐日本就地區安全問題上的政策與中國的崛起產生了分歧和矛盾﹐從而加快了它謀求政治大國的步伐﹐同時﹐日本用於「防衛」的軍備也大幅度升高﹐每年高達五百多億美元﹐成為目前世界上的第二位軍備大國。這點大大增加了中國及東亞國家對日本的軍事動向的警惕。95年的中國的核爆﹐96年中國對台試射飛彈﹐日本皆提出強烈抗議﹐並指責中國具「挑釁性」行為﹐結果於97年9月公佈了目的在於針對中國的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今年8月初的中國導彈(東風31號)試射及北韓擬發射大浦洞2號導彈﹐在日本看來﹐是中國自冷戰結束後對日本實施「反圍堵」戰略的步驟﹐這些因素加深了中日之間的矛盾﹐使兩國關係進一步滑落﹐從而也使東亞地區的區域安全蒙上陰影。
夾在美﹑中﹑日等勢力競爭下的台灣﹐成為各方勢力積極爭取的棋子。美﹑日希望台海維持現狀﹐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一個棋子﹐中國則希望台海兩岸盡快實現統一﹐以便打破自冷戰以來被美﹑日勢力圍堵鎖定在大陸而無法走向海洋的局面。從中國的發展利益來看﹐是否能將台灣納入大陸的共同體建設體系中﹐成為下一世紀中國能否爭取到東亞甚至亞太地區龍頭老大地位的關鍵﹐如果台灣走出中國大陸甚或落入其他競爭體制之中﹐將對中國的發展構成嚴重威脅或障礙﹐因此﹐下一世紀中國的發展戰略﹐如能走向海洋﹐形成對美﹑日安全體系的「反圍堵」﹐台灣則勢在必得﹐這也是中共在近日的北戴河會議中急於制定台灣統一時間表的原因。
就目前的兩岸關係來看﹐和平統一的障礙很重要的一項原因是由於台灣對大陸的心理排斥﹐據學者研究﹐這種心理排斥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兩岸長期分隔造成「國族認同」上的差異所引起的﹐這種差異的客觀結果是﹐儘管台灣和大陸同宗同源﹐但雖然兩岸缺乏對稱的「共同體意識」。而台灣的本土化意識又增強了對大陸的共同體建設的排斥性﹐這種排斥性與大陸的統一訴求形成很大的反差﹐兩岸之所以漸行漸遠。由「國族認同」的差異導致的心理排斥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台灣的本土化意識被大陸認定為即是「台獨」意識﹐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基因於此。
此外﹐兩岸當局都不願讓渡權力﹑寬容對方以求化解敵意及重新整合﹐也是使兩岸之所以漸行漸遠的原因﹐這些因素使台灣感受到來自大陸的各方面的威脅﹐包括大陸對台統一政策的威脅﹐對台外交壓力的威脅﹐「恐共」心理的威脅﹐但最主要的還是來自中共軍事行動的威脅。而中共則認為﹐中國的主權利益﹑領土完整的民族感情是兩岸統一的不容置疑的基礎或前提條件。台灣當局的拖延統一即是抗拒統一﹐而抗拒統一即等同「台獨」﹐所以必須制定兩岸統一的時間表。
綜上所述﹐海峽兩岸統一的障礙﹐有來自國際的(主要是美﹑日)因素﹐也有來自兩岸本身的因素。但筆者認為﹐兩岸本身的因素是主要的﹐如果從民族大義及建設大中華共同體的角度來看﹐兩岸應盡快捐棄前嫌﹐化解敵意﹐謀求一條非武力的和平統一道路﹐除此之外﹐皆非海內外華人所樂見。望兩岸政府慎思省察。◆
社論
外交與國際政治
兩國論與中美關係
兩國論與台海和平
兩國論與中國統一聯盟
李敖參選
歷史與教育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