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內涵

克林頓反對「兩國論」的真相

李山
(芝加哥大學博士生)


美國式的「不干涉他國內政」

美國政府一再公開申明的「一個中國政策」﹐乃至克林頓總統所承諾的「三不」﹐得到中國政府和許多期望中國統一的人們的正面評價。但令人不解的是﹕在美國政府一再宣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同時﹐又大量地向台灣出售武器﹐向台灣做出安全承諾﹐乃至暗示台灣受到武力威脅時﹐美國不會袖手旁觀﹐這些顯然起了鼓勵李登輝和其他台獨勢力分裂中國﹑破壞「一個中國」的作用。困惑的人們只好把這個現象歸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然而﹐稍加深入研究﹐我們就會知道﹐美國作為世界霸權﹐是個具有遠景戰略的國家﹐它的對華外交政策﹐特別是對其東亞-太平洋戰略﹐是在重大的地緣較量和長期的霸權爭奪中形成的﹐絕不會稀里糊塗地搞不清自己的攸關利益。倒是一些稀里糊塗的中國人自己﹐沒有搞清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內涵。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所公開宣佈的「一個中國政策」﹐表面上對華友好﹑維護中國統一的態度﹐實際上則是典型的美國式的干涉別國內政的模式。還是讓我們來看美國政府自己的表述吧。美國總統克林頓在最近一次記者會上﹐再次重申了所謂美國對台灣政策的「三大支柱」﹐即﹕一﹑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二﹑反對海峽兩岸以武力解決問題﹔三﹑兩岸對話。當然﹐克林頓在重複了以上「三大支柱」或「三個基本點」之外﹐沒有忘記強調它們還有「一個中心」﹐那就是「美國將信守在《與台灣關係法》中所作的承諾」。

且看這「三大支柱」﹐它們的確都非常動聽﹐深得自伍德羅.威爾遜以來美國「開明」帝國主義的真蘊﹕那就是以最道德﹑最善良的詞藻﹐來掩蓋其最徹底﹑最任意的干涉。這三條本身﹐就是對中國主權﹐乃至一般國家主權概念的公然踐踏﹕既然承認只有一個中國﹐那麼有何理由對一個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內部事務說三道四﹖既然只有一個中國﹐美國又有何資格﹐來規定解決兩岸問題的方式﹖這種先承認你名義上的主權﹐再規定我有權侵犯你主權下的一切﹑有權干涉你的一舉一動的作法﹐就是戰後「美利堅帝國征服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統治世界的首要原則﹐今年北約在侵南戰爭﹑武裝佔領科索沃的同時﹐又故作姿態承認南聯盟對科索沃的領土主權﹐算是把這個帝國主義干涉原則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國必須維護其東亞戰略防線

其次﹐「三大支柱」也有其針對海峽兩岸特有的政治﹑軍事情勢的一面﹐這就和美國在東亞的地緣大戰略和在台灣海峽的「模糊戰術」有密切關係。

美國在東亞的所謂地緣大戰略﹐是在二戰結束後的數年之內形成的﹐至今並無廢棄﹐反而在加強。其中的一個關鍵內容﹐就是美國在東亞-西太平洋地區的「前突性軍事部署」﹐以及美國所劃定的「東亞地緣政治分界」﹐這就是包括日本﹑南朝鮮﹑台灣島﹑菲律賓等在內的「東亞大陸東岸沿岸島嶼」的戰略防線﹐在此防線內﹐美軍具有明確的安全承諾。劃定這一戰略防線的設想﹐在杜魯門1949年12月秘密採納的《國家安全委員會48號報告》中就已提出﹐由艾奇遜﹑肯南等冷戰鼻祖加以具體化和實施。假如說﹐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朝鮮半島﹑台灣島是否包括在此防線之內﹐曾有一些模糊﹐在朝鮮戰爭爆發﹑美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之後﹐這條防線就變得十分清晰﹐而且被「硬化」起來。

因此﹐從地緣政治意義上看﹐是戰後美國的帝國勢力範圍的戰略防線﹐把台灣和中國大陸長期地分割開來。在1979年中美建交之後﹐美帝東亞戰略的本質並沒有被觸及﹐只是它「保衛台灣」的方式發生了改變﹐這就是「三大支柱」和「模糊戰術」出台的背景。為了理解「三大支柱」和「模糊戰術」﹐我們必須先來分析美國在這裡的根本性戰略目標和限制它的主要因素。首先﹐美國必須繼續維持原有的東亞戰略防線﹐包括使用軍事手段﹐從而就必須保持它對台灣的「安全承諾」﹐即﹕在假想敵(即中國大陸)試圖在台灣海峽打破這條防線時﹐美國必須以武力干涉介入﹐這有關到美國霸權在全世界的威信﹐沒有半點迴旋的餘地。其實﹐這一點﹐已經在美國國會1979年通過的《與台灣關係法》中明確無誤地表達了。克林頓在最近的記者會上還特地提起1996年美國向台海派遣航空母艦﹐暗示美國堅守「保衛台灣安全」的承諾。當然﹐這種中美軍事衝突的假設場景﹐對美國的代價是巨大的﹐也是它試圖竭力避免的﹐因此才會提出「三大支柱」和「模糊戰術」﹐為的是保持兩岸分裂的「和平」現狀﹐同時扮演兩岸和平的調停人和教父的角色﹐從而在現階段避免出現台灣被大陸收復﹑美國必須軍事介入的局面。必須理解美國違背其東亞戰略防線的承諾的致命後果﹐和美國被迫捲入台海軍事衝突的巨大代價之間的深刻矛盾﹐才能夠充分認識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中心(美國信守《與台灣關係法》的承諾)﹑三個基本點(「一個中國」﹑反對武力解決問題﹑兩岸對話)」的實質內涵。

美國促談不促統維和不逼合

可以預見﹐隨著美國「加深﹑持續兩岸分裂狀態」的戰略的不斷得手﹐「三大支柱」和「模糊戰術」也有可能發生變化。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在過去三年裡﹐克林頓政府秘密加強與台灣的軍事合作﹐授權國防部與台灣武裝部隊進行戰略對話﹐除了繼續出售軍備和分享情報外﹐增加台灣軍事人員訪美﹐就「東亞軍事戰略以及台灣反制入侵的能力」交流意見。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佈﹐近兩年﹐台灣的軍備採購急劇上升﹐1997年達到52.11億美元﹐1998年達到46.56億美元﹐從1994年到1998年的軍火進口總額為世界第一﹐達133.11億美元。當然﹐還有眾所周知的美國在台灣部署「戰區導彈防禦體系」計畫。隨著美國武裝台灣的逐漸公開化﹐隨著中國外交政策的失誤和軟弱程度的增加﹐美國有可能在不遠的未來﹐更加公開地推行「由台灣分擔更多的台海安全防務」政策(類似於「由日本分擔更多的東亞防務」)﹐以減少爆發軍事衝突時﹐美國的捲入代價﹐因而也就可以放棄「一個中國」﹑「維護台海和平」的假面具﹐公開地推動分裂中國的目標。

這裡可以看出﹐美國在表達其對華政策時的語言操縱技巧也是很高明的。美國宣稱要「維護台灣海峽和平」﹐實際上是要維持國共內戰延續至今的分裂狀態﹐另一方面卻要求中國大陸「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問題是﹕戰爭狀態從來沒有結束(分裂分治是戰爭的特殊狀態)﹐台灣海峽的真正和平從來就沒有存在過。美國既宣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又堅持「兩岸問題必須和平解決」﹐這樣既扮演了中國統一的支持者﹐又扮演了台灣海峽的和平守護神﹐實際上巧妙地欺騙了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美國要求中國大陸「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兩岸問題」﹐而中國大陸政府竟然不加思索地鑽進這個語言的圈套和陷阱﹐按照同樣的句式宣稱﹕「解決台灣問題不放棄使用武力」。這樣一來﹐在媒體形象中﹐美國成了和平天使﹐大陸政府成了戰爭惡棍。一個國家的政府為了維護民族的和平﹑統一和幸福﹐被授權在其領土上使用暴力和非暴力的手段﹐這是不言而喻﹑無需做出任何承諾的。所謂「中國不放棄動武」的畫蛇添足的聲明﹐是在美國的誘騙下做出的。20年來﹐美國一直在吃「和平天使」形象優勢的老本﹐而大陸中國政府在吃「不放棄動武」的形象劣勢的虧。正確的承諾應該是﹕美國無權對一個中國內部的事務說三道四﹔中國人的統一努力﹐出發點就在於爭取更持久﹑更全面的和平與和解﹐中國一日不統一﹐海峽兩岸就一日沒有和平﹐中國人將通過一切手段爭取早日實現海峽兩岸的永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