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朱元璋的超鉅石碑

李登輝兩國論的迷思

李哲夫
(美國天主教大學教授)


南京市東北郊的陽山﹐山上有個15世紀遺留下來的歷史遺跡。明太祖朱氏﹐當年曾想為自己身後立碑﹐動用民工數十萬﹐在山上采碑材。這個碑材包括碑基﹑碑帽和一個七十多米的碑身﹐重量總共超過八萬噸。若成功地樹立起來將有八十多米高(超過現代的15層樓)。當時﹐規定每個民工每日必須完成三簍筐的砌石﹐否則殺頭。不知掉頭多少﹐最後把碑身從巨大的花崗岩山切分開來(現在呈現為「一線天」)﹐石材底下為搬運用的滾木石洞也已鑿出﹐碑基碑帽的刻龍畫鳳的基本形狀也都成形。這個「置馬車於馬前」的浩大工程﹐最後證明失敗。這些超鉅的石材﹐無法搬運下山﹐至今仍留在原地。成為一個歷史的見證﹕一個專制獨裁的帝王和一群阿諛拍馬的臣僕﹐盲目奉行一言堂﹐結果勞民傷財﹐最後徒勞而無功。

在即將步入21新世紀的今天﹐台灣有個李「總統」﹐想為自己退任後立個碑﹐拋出「兩國論」﹐要把台灣和中國大陸定位為「國與國關係」。並自稱這個主張在國際上「愈鬧愈好」。縱使他身邊有一幫戴著洋博士高帽的「美國通」﹑「中國通」的智囊策士﹐也未能規勸他不要堅持他向「不可能」挑戰的狂妄之想。

本來在7月10日李登輝丟出「兩國論」之前﹐兩岸海協和海基兩會已經著手準備兩會的最高領導﹐今秋在台灣島內再次見面。所代表的是兩岸同意循和平談判的途徑解決分歧﹐共謀雙方都能接受的政策方案為中國的完全統一而努力。為什麼在這時刻﹐李登輝對於自己所領導的開展兩岸商談的和平統一的途徑﹐突然踩急煞車﹐從根本的「一個中國」的原則共識反悔過來﹐不惜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再次引發兩岸緊張對峙﹐隨時都在「擦槍走火」的邊緣?

從李登輝倡導「兩國論」以來的一些言論﹐可以看出李登輝和在台灣追隨這個路線的人﹐對國際形勢和中國大陸的決策層和民意的一廂情願的片面理解。

據台北報導﹐李登輝指出﹕「冷戰結束以後的國際新秩序﹐是以美國為中心的。現在中共和美國之間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主要就是卡在國際新秩序究竟是尊重誰的秩序。」後冷戰時期﹐美國突居唯一超強的地位﹐和中共與美國還有許多問題沒解決﹐這些看法是事實上對的一半。另一半以美國為中心來代表國際新秩序是由美國單獨來左右的﹐這個看法就很成問題。做為世界唯一超強的新經驗﹐美國的主流政治家﹐學者專家們﹐正在問如何扮演這個角色應付新的國際環境。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與區域性的多元新強﹐共處合作來維護全世界的和平與安全。這個任務包括與中共對話﹐增進彼此瞭解。在能照顧彼此的國家利益之下﹐相互妥協。中共明白表示﹐中美關係當中﹐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根本國家利益﹐所以希望美國在這個敏感問題上﹐謹言慎行。李登輝宣示「兩國論」之後﹐從美國反應的種種跡象﹐都可以看出美國已經接受中共要求「謹言慎行」的基本原則。

另一則台北報導﹐李登輝針對兩岸近來在海峽的對峙氣氛﹐是否可能擦槍走火?他輕鬆地表示「免煩惱」!在海內外都擔心他丟出來的「兩國論」會引爆出什麼嚴重後果的同時﹐李登輝故做鎮定﹐輕率的態度。人們不僅要問他有什麼可靠的憑據?若是他看到中共「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不會輕易改弦更張﹐這是看對的一面。可是﹐為了堅持「和平統一」不致脫軌而必須採取「非和平」的手段﹐北京必得同時應用任何有效的措施來去除障礙﹐預防最壞的局面發生。這一方面﹐就是在台灣覺得挑釁中共很「爽」﹐像李登輝之流的「麻煩製造者」﹐必要考慮的。

儘管在台灣島內﹐為政權之爭而誘引票源﹐常有妄言狂論的短期行為。在國際上也不乏這樣那樣的偏激輿論。這些可以比擬在歷史的鉅巖上﹐鑿孔穿洞﹐被留下一些愚昧的遺跡。要嚴肅正視的是﹐「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一塊非常沈重的石頭﹐不會是隨意可以搬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