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區域版圖將改寫

孫杰、趙承、王阿敏(新華社記者)


十五計畫綱要草案提出,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這四大工程將在今後五年內陸續上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對此感到精神振奮、鬥志昂揚。他們說,正如新中國成立之初興建的一百五十六項重點工程一樣,這四個縱橫華夏大地的巨大工程項目將寫下共和國新世紀重點建設的開篇之章。

四大工程再次表現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的豪邁氣魄:一場前所未有的資源大調度將改寫二十世紀中國經濟區域的版圖,延伸至海拔三千七百米的拉薩的鐵軌將激活中國物流的神經末端,水、氣、電、路,人流、物流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將全國更加緊密地聯接起來。

南水北調:水資源戰略性結構調整

一部中華民族史,一部馴水治水史。多年乾渴的北方大地,急需南方充沛水源的接濟:與其一江春水向東流,不如借其水源濟華北。新中國成立以後,南水北調由此開始醞釀。

五十年來,中國雖然興建了引灤濟津、引黃濟青、引大入秦等許多跨流域或長距離的調水工程,但始終沒能根本解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問題。在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北方地區遭遇了五十年來最為嚴重的旱災。如何在全國重新調配水資源,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南水北調工程再次提上議事日程。

經過專家長期、科學的論證,南水北調工程分西線、東線、中線三條調水方案。西線方案是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以解決西北地區的缺水問題;東線方案是從長江下游揚州三江營江面抽引長江水,沿著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東東平附近穿過黃河進入河北、天津;中線方案由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過河南、河北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如此宏偉的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罕見的。

南水北調工程的偉大意義,在於它是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水資源的一次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這項工程完工後,它將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流域相連相通,統一互用,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新格局。南水北調工程全部建成以後,每年的調水量相當於在北方再造一條黃河,將從根本上扭轉中國水資源分佈嚴重不均的被動局面。

隨著水資源佈局的重新確定,不但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北方二十多座大中城市將擺脫缺水的束縛,而且沿線地區,特別是西部沿線地區將崛起新的經濟增長亮點。

能源東送:走活全國經濟一盤棋

改革開放推動著中國經濟列車以高於世界經濟平均發展速度持續前行了二十多年。在新世紀,高速行駛的中國列車急需添油加氣。在我國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一帶,能源不足制約著當地經濟增長的速度。

客觀上,我國能源分佈又是嚴重的不平衡:一方面廣大的西部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石油、水電等各種重要資源,大量的水電白白流走;另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的東部又急需各種資源和能源的輸入與補充。東南部地區在能源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辦起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火電廠,用上了高價電。

這種能源佈局的現狀,造成外向型經濟主導的東南部地區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而西部守著富有的能源過著窮日子。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兩大工程的興建,將使我國的能源配置趨於合理,全國經濟的效益將在總體上大大提高。

西電東送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十五期間,西電東送將形成北、中、南三路送電格局:北線由內蒙古、陝西等省區向華北電網輸電,五年後將向京津唐地區送電二百七十萬千瓦;中線由四川等省向華中、華東電網輸電;南線由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向華南輸電,五年後將向廣東送電一千萬千瓦。總投資一千四百六十三億元人民幣的西氣東輸工程,將建設四千二百公里的管道,把位於西部新疆等地豐富的天然氣輸往能源緊缺的上海等東部地區。從目前勘探的情況來看,西部地區蘊藏著二十二點四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每年向長江三角洲和沿線地區輸氣一百二十億立方米,穩定供氣三十年是有把握的。僅一期工程投資就上千億元。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目前正在新疆與上海之間加緊籌建。一條直徑為一千一百一十八毫米的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將從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油氣田起步,直通南京、上海,成為橫貫中國的能源大動脈。

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兩大工程的實施,將帶動我國設備製造業、電力施工業、建材業的發展,中東部老百姓能源消費將步入清潔高效的天然氣時代。從經濟架構的深層次上看,它們將構成新世紀我國的兩條能源運送的大動脈,把東中西部的經濟運行聯繫起來,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國能源工業到處布點的舊格局。兩大工程建成後,西部將成為中國強大的能源基地,而東部將成為快速運行的生產基地。東西互連互促,實現共同快速的發展,全國一盤棋將下得更活。

青藏鐵路:世界鐵路網上最大的十字

對剛進入二十一世紀的西藏人民來說,最大的喜訊莫過於青藏鐵路的興建了。繼青藏公路後,青藏鐵路為百萬農奴的後代又增加了一條通往幸福生活的金橋,全國人民和海外遊客前往世界屋脊旅遊將更容易、更方便了。五十多年來,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新中國成立之初京廣線以西幾乎沒有鐵路的歷史。當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照在布達拉宮金頂的時候,西藏還是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的省級行政區。在今後六年裡,中國人民將填補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這一最後空白。

攤開中國鐵路運營圖,如果把九五期間建成的京九鐵路看作是縱貫南北的雄健的一豎,那麼,十五期間,在隴海線的西端連上一筆長一千一百一十八公里的青藏鐵路,直達太陽城拉薩,那就是更加大氣磅礡的一橫。這貫通中國全境的一橫一豎將組成世界鐵路網上最大的十字。

就像南水北調工程一樣,青藏鐵路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和幾代鐵路建設者五十多年的夢想。交通運輸設施的落後,制約了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內地與西藏的交往存在障礙。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打通內地與西藏的鐵路通道,已是勢在必行。

根據規劃,青藏鐵路從青海格爾木起始,途經青海省的望昆,翻越唐古拉山,進入西藏自治區,經安多、那曲、當雄,到達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鐵路建成後,在貨運方面,將為西藏交通增加經濟、快速、運能大、全天候的運輸通道;在客運方面,將適應旅遊業快速增長的需要,為廣大遊客提供更加方便、安全、舒適、價廉的運輸方式,大大促進這一地區的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青藏鐵路的建設,將使我國已經形成的縱橫交錯、干支結合的鐵路運輸網絡更加完整。東、中、西部,南方、北方,互為溝通,聯結更加緊密。源源不斷的物流、人流將通過鐵路大動脈,到達祖國的四面八方。

合上十五計畫的宏偉藍圖,暢想二○○五年後的中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這四大工程的建成將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用不了幾年,武漢將用上四川的電,上海將燒上新疆的天然氣,東部的老百姓乘火車可直達日光城,華北人民將喝上甘甜的長江水……

路通、水暢、氣充、電足,四大工程將成為開發西部、平衡資源、拉動內需、拓展市場的強大驅動機:西、中、東部的經濟發展成為一體化,後發地區的經濟迅速增長,發達地區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新世紀裡,中國經濟列車將一路高歌,一往無前。

新華網北京三月十一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