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一國」的圖謀與後續效應

張麟徵
(台大政治系教授)


陳水扁在八月三日對世台會的視訊談話中,不僅第三度談到「要走台灣自己的路」,而且提出「一邊一國」,「公民立法」的主張。此語一出,不僅台灣內部、大陸、美國一片愕然,全球主要媒體更解讀為台灣強力對抗大陸,圖謀落實台獨訴求。陳水扁為何在此時口出狂言?兩岸關係與美台關係會受到何種影響?引起各方關切與揣測。

一 陳水扁談話的背景與算計

「一邊一國」、「公投立法」主張的提出,因為引起大陸與美國的強烈反應,所以事後民進黨的府院黨各方立即為其滅火降溫,說是因為大陸在陳水扁就任民進黨主席當日挖走諾魯,因而發生的情緒反應;說這是事實描述,不涉及變更大陸政策;說這並非故意,只是擦槍走火;又說這是因應內政需要的選舉語言;甚至怪罪外界過度解讀,或在野黨與大陸唱和。種種理由,不一而足,但聽起來都十分牽強,尤其是從事後李登輝、台聯黨與其他獨派份子欣喜若狂,舉辦活動互相呼應,似乎台獨建國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看來,陳水扁的上述談話顯然不是擦槍走火或臨時起意,而是計算好的預謀行為。何以言之?

首先,陳水扁此一談話有講稿,顯然有備而來。雖然事後府院黨都表示未曾與聞,但也有人,如邱義仁等高層人士,承認知道陳水扁會有重要談話,只是不知道確切內容及哪些人參與其事。他的背後究竟有哪些人替他這次談話出主意,李登輝究竟有沒有扮演某種角色,外界一直想知道,但又無法弄清。

其次,要說陳水扁完全不知道,或未曾想過此一談話可能引起的後果,恐怕也太低估了他的智商。陳水扁的談話其實應該有很仔細的算計。他肯定認為,對大陸而言,不論是不是有換屆接班的問題,在安定當先,發展掛帥的情況下,對陳的言談最多只能跺腳擦掌,放放狠話,或在外交和經濟上予以反制,軍事上的立即威脅是不存在的。在美國,不滿是有可能的,但對美國而言,台獨的陳水扁是美國在台灣最好的選擇,因為後者絕對沒有與大陸統一的危險,因此,事後陳水扁最多派個人低聲下氣去陪陪笑臉,承諾以後會先諮商,保證不會隨便拉美國下水,讓美國消消氣,漫天烏雲就會過去。

再次,眼看對大陸政左經右的的如意算盤撥不下去,經濟救不起來,選舉又接踵而至,虛有其名的中間政策不見得拉得住中間選民的票,乾脆轉回極左,先穩住基本教義派的票源再說。這番對世台會的激情演出,就有這樣的效果。本來基本教義派的票源非民進黨莫屬,但自從李登輝領導成立台聯黨,扁李關係就出現了既合作又競爭的微妙現象。既然李登輝喊出了二○○八年台獨建國的時程表,陳水扁豈能落人之後?台獨的領導大旗豈能拱手讓人?施政豈能受人掣肘,看人眼色?

最後,這番談話其實是穩賺不賠的。雖然看起來,在大陸與美國的壓力下,陳水扁以「主權對等論」來詮釋「一邊一國」,又示意蔡同榮暫緩推動公投立法,立場好像又退回原點,其實話出如風,說出去就贏了,更何況各種簡化了的民調似乎都對「一邊一國」、「公投立法」還滿支持的。在野黨雖然批判,但綠營早準備了「中共同路人」、「與中共唱和」等帽子等著他們,使他們施力的空間有限。

這麼說來,陳水扁此番台獨言行是否又像秧歌舞,進三步退兩步,還是有所進展囉?似乎又不盡然。

二 鳥籠裡的飛翔

台獨能否成功要從兩方面來看。

就台灣內部來看,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從被打壓的「黨外」,走到今日進駐總統府執政,離台獨建國似乎已經只有一步之遙。民進黨何以能夠以小搏大?除了李登輝的「奶水」外,也是因為民進黨善於操作族群省籍、悲情打壓等議題,以民粹的手法,以實際上顛倒是非,但表象上又似乎滿合邏輯的強勢「論述」,推銷其「理念」,使頭腦簡單,感情豐沛的民眾產生盲從效應。非僅如此,民進黨還能化繁為簡,對任何政黨的批判直接以「不愛台灣」、「台奸」、「中共同路人」、「外來政權」、「扯後腿」等帽子相扣,使理性討論、民主監督完全破功。如果在野黨無法自我解套,破除台獨迷障,提出自己的論述;台灣民眾又飲鴆止渴,習焉不察,陳水扁等人關起門來搞台獨,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李登輝的「兩國論」提出之後,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就更見壓縮。當年參與聯合國案,在聯大總務委員會討論時,就因此遭到包含大陸在內,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致發言否認中華民國的國際法人地位。這次陳水扁「一邊一國」、「公投立法」的言論出爐以後,不僅促使美國再度重申「一個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政策,參與聯合國的鬧劇也因有前車之鑒,只得低調進行,免得遭受更大羞辱。與此同時,大陸在國際上對台的封鎖網收得更緊,呂秀蓮雅加達之行,人到機場,卻不得其門而入,更遭印尼外交部重申「一中政策」、「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我們並未邀訪呂秀蓮」等言語掌摑,就是咎由自取。

台灣內部所推動的漸進式台獨,目前正以加速度的步履前進,外人鮮能插手攔阻。但是外部國際環境在大陸全面抵制的情況下,台灣也鮮少能以民粹手段扭轉。如果想像呂秀蓮一樣的強行闖關,多半只能撞得鼻青眼腫,除了貽笑國際,對推動台獨並無加分效果。若說台獨人士像籠中飛鳥,只能在籠裡顧盼自得,想飛出去必然就會自傷其身,這個比喻應不離譜。

三 後續效應

如果陳水扁以為「一邊一國」、「公投立法」的風波已經過去,那就太樂觀了。台灣大多數人想維持的「現狀」,經過李登輝訪美、「兩國論」,以及這次的「一邊一國」、「公投立法」,可以說已經經過三次政治強震,還能維持多久而不塌陷,實在令人擔心。大陸與美國這次反應雖然表面上好像相當自抑,但實際上恐怕並不如外觀這麼簡單。

就大陸而言,雖然對於陳水扁上台極度失望,但確實不想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所以能忍則忍,還對陳水扁保持一絲希望。但這次風波之後,對陳水扁的「聽言觀行」階段可能告一段落。這可以由國台辦新聞稿三度直呼陳水扁其名,兩次直指其堅持台獨,支持分離行動;海協會又批駁其取代「一邊一國」的「主權對等論」,其實就是台獨,得到印證。前此,大陸對陳水扁雖有所不滿,但都還以「台灣領導人」相稱,不直接批判,這次則是點名斥責,似已將其定性定位。雖然呼籲其「懸崖勒馬」,但警告的成分遠高於期待。上海的防空演習,南京軍區司令的談話,無非都是向台灣與美國展現:台灣若執意搞台獨,美國若給予支持,大陸不惜一戰的決心無可動搖,一定會說到做到。因此,大陸將強化「武力保台」的準備可以斷言,兩岸戰爭陰霾顯然加濃。即便由於美國施壓,台獨言行略做收斂,戰火一時尚不會點燃,但對台灣的外交封鎖,乃至經濟反制,力道一定會增加。呂秀蓮印尼行程受阻不過是個開端,後戲一定更為精采。

就美國而言,台獨政黨雖然是其在台灣最好的選擇,但是也有前提,那就是不能給美國節外生枝,強拉美國下水。這一次陳水扁繼李登輝之後,又讓美國嘗了一次「狀況外」的滋味,美國的震怒當然不在話下。雖然蔡英文銜命在第一時間往華府負荊請罪,但從國務院發言人三度直呼陳水扁其名,不加任何稱呼,對蔡英文的解釋又說「姑妄聽之」(wetakeitasfacevalue)的用語看來,美國對於所謂的「競選語言」、「四不一沒有的大陸政策並無改變」等說詞,似乎並不相信。再從傳出來的檢討對台軍售、售我的AIM-120中程飛彈暫不交貨,由美國保管看來,美國對陳水扁似已不再完全信任。對陳水扁濫用美國對台善意,美國政府顯然相當不悅。陳水扁逞一時之快,導致其在美國人前信用受損,似乎並不聰明。接下來本月下旬阿米塔吉的北京行、九月江澤民與布希在墨西哥亞太經合會的高峰會、十月江澤民的美國行,本來就讓陳水扁政府懸心,這下恐怕更要提心吊膽,預防對台灣不利的發展。「一邊一國」風波的後續效應非僅沒有過去,只怕還正在醞釀呢!

四 前景蠡測

陳水扁公開聲稱,美國是台灣穩固的靠山,這種期待的可靠性令人不無懷疑。不容諱言,這半個多世紀來,中華民國的存在多靠美國支持。但美國與大陸的關係是所謂大國關係,牽涉層面甚廣。除非美國下定決心與大陸長期全面對抗,台灣才是美國無可或缺的夥伴。美國選擇與大陸合作就不用說了,即便選擇最可能的既合作又對抗的策略,台灣都不是不可以交換的棋子。以美國目前的處境而言,無論是在反恐議題上,或經濟、軍控等議題上,都需要大陸合作,不可能對台灣無條件支持。陳水扁想要「尾巴搖狗」,拉美國來為台獨墊背,顯然太過一廂情願。

從國際政治權力取向的本質來看,大陸的綜合國力不容小覷,國際社會對它的主張不會故意拂逆,所以台獨言行在國際上頂多喧囂一陣,惹人注意,難有奧援。在堅拒一中的情況下,「台灣要走出去」,台獨要在國際社會開花結果,自是奢談。

但陳水扁政府關門搞台獨,在內部落實的可能性卻很大,這一趨勢對台海局勢穩定及日後兩岸統一都十分不利。在大陸只能乾著急,美國只要台獨不觸及大陸底線,引爆衝突即曲意包容的情況下,只有期待台灣內部能有力量加以牽制或反制。但觀察台灣在野政黨,卻難令人有過高寄望。一者在戰略上,在野黨的思維已經被綠營「論述」綁架,雖然仍強調九二共識,主張一中各表,但又走不出「兩國論」或「一邊一國」的迷魂陣。主張邦聯或屋頂理論、歐盟模式,基本上就是這種進退失據,自相矛盾的具體表現。

其二,在戰術上,在野黨還放不下身段,雖然被執政黨譏為「輸不起」、「扯後腿」,還處處正經八百,以大局為重,不敢潑辣撒野。以公投立法或入憲來說,既然陳水扁敢公然倡議,在野黨就不必扮演救火隊,而應該大力推動,免得選舉到來又被台聯及民進黨扣帽子,打為「與中共唱和,反對公投」。在野黨只要對自己的支持者交代清楚,告知這是策略運用,就一點風險都沒有。到時候鬧大了,責任應在執政黨,因為是陳水扁倡議,在野黨只不過配合而已。而且風險一大,自然有美國人來滅火,選戰中在野黨就不必怕被扣帽子,甚至可以反扣陳水扁一頂帽子:媚美反台。

其三,在野黨的整合實在令人擔心。執政與在野實力一直停留在四比六,在野黨如能整合成功,政黨輪替有望,藍軍如能執政,或可改變戰略論述,扭轉台海僵局。但是眼看連個高雄市都推不出一個共同的市長候選人,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就一定更難產,甚至可能破局。其實藍軍陣營中個人與政黨私心一時很難破除,過往種種恩怨一時也很難清算,但既然唯一的一線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選民也只好死馬當著活馬醫,看看能不能有奇跡。許歷農將軍帶領成立的民主團結聯盟,短程的目標就在監督在野黨破除成見,有效整合。若還是不能成功,那也已經盡其在我了。

二十一世紀本來就是中國人的世紀,兩岸攜手,共創中國人的新紀元,是多麼美好的前景。在野黨整合成功,此一前景成真有望。在野黨如果師心自用,民進黨如果繼續執政,又一定要自外於中國,不願當中國人,兩岸兵戎相見或不能免,那真是中國人的新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