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兩市選後的台灣政局

張麟徵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去年十二月七日的北高兩市市長與市議員的選舉,本質上雖然只是一個地方選舉,但各方解讀都認為它是二○○四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次選舉是在陳水扁執政兩年半後舉行,至少可以視為是北高兩地人民對他所領導的民進黨施政的信任投票,而且這兩地一北一南,剛好代表台灣南北差異下的民意。因此,這次選舉中,無論執政或在野政黨都卯足了勁,全力拚搏。

一 北高兩市選舉結果的政治意義

十二月七日晚選舉結果揭曉,在市長選舉上,台北市的現任市長馬英九以三十八萬票的差距,遙遙領先對手李應元,高雄市的現任市長謝長廷則以兩萬四千票險勝國民黨的黃俊英。在市議員的選舉上,民進黨在台北市的席次由十九席降為十七,但在高雄市,其席次則由九席上升為十四。國民黨在台北市席次由二十三席降為二十(提名二十二人,一死亡,一落選),但在高雄市則由二十五席遽降為十二。親民黨在台北雖然取得八席,但與提名數相差甚多,成績並不好,在高雄贏得七席,成績不俗。新黨在台北市提六上五,戰績亮麗,在高雄只提名一人,但落榜。台聯在台北六名候選人全數落敗,高雄也只上了兩人。

這個結果發人深省。第一,它透露出了台灣政治版圖上明顯的南北差異。如果以市長與市議員的得票比率來看,綠軍在台北的票數總和大約在百分之三十六至三十二之間,也就是民進黨的基本盤;藍軍兩項選舉的得票數都則在百分之六十四左右,顯見北市選民對民進黨的失望,與對泛藍的期待之深。綠軍在高雄市長的得票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但市議員的得票率卻只有百分之三十二弱;泛藍的市長得票率百分之四十六點八,市議員得票率則為百分之三十八強,顯見藍綠兩陣營在此地實力旗鼓相當,占三成選票的無黨籍游離選民的走向,才是一對一選戰勝敗的關鍵性因素。

第二,此一結果凸顯了民進黨的執政危機。此次選舉,陳水扁身先士卒,帶領府院黨各方人馬,全力投入選戰,但在台北市,陳水扁的激情演出,「香港腳走香港路」、「選特首」、「第五縱隊」,激不起浪花,只激起反感;府院黨傾巢而出的南北造勢會師,也拉抬不起選民的熱情。台北人的理性,對陳水扁施政品質的失望,使民進黨無計可施。在高雄市,因為泛藍整合歹戲拖棚,人氣渙散,再加上選前民進黨的全力衝刺、動員、扁李同台造勢,終於使謝長廷小勝。以民進黨中央執政,對現任台北市長馬英九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在高雄市又有地方執政的優勢,才打出這樣一個選戰結果,顯見民進黨的執政成績太讓人民失望,除了基本支持者外,其他對民進黨本來還抱著期待的選民,都對民進黨失望了,流失的選票不少,其中尤以北市為最。北高兩市選戰成績不佳,不是候選人資質不夠,而是受陳水扁整體施政不良的拖累。

第三,此一結果顯現泛藍整合困難重重。國民黨與新黨在此次選戰中表現不俗,親民黨則平平。選戰中泛藍三黨心結重重,國新兩黨合作不錯,但親民黨與國新之間矛盾難消。台北市由於馬英九的超人氣,親民黨未推候選人,所以選情相對單純,成為國、民兩黨候選人一對一的選戰。但在高雄市,泛藍始終無法整合出一人。國民黨內雖然角逐者眾,為了彰顯國親合作,對內一直壓抑;親民黨的張昭雄不肯披掛上陣,黨內又有二○○四年選舉考量,加上無黨籍人士的投入高雄選戰,所以親民黨比較鍾情無黨籍的候選人。就國民黨而言,為了國親整合,要黨內同志退讓猶有可說,為無黨籍者抬轎就難以服人。整合因此成了夢魘,困擾各方,也令人失望。最後雖然成局,但已時不我與,功虧一簣。

二 陳水扁要如何力挽狂瀾

北高兩市選舉後,總統大選成為當下熱門話題。面對此一結果所顯現的執政危機,陳水扁要在未來的十五個月內作哪些補救措施,才能穩住潰散民心,爭取二○○四年連任機會?泛藍陣營又要如何把握機會,準備迎接下一次選戰,奪回失落的政權呢?

客觀看來,陳水扁的時間已經不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扭轉頹勢,必須有立竿見影,挽回民心的作法。為陳水扁謀,大約不出下數幾個方向。其一是辦弊案。如果在未來幾個月,陳水扁真能辦幾個振奮人心的大案,如陳剛上台時宣稱不惜動搖國本也要徹查的拉法葉案、前一陣子鬧得滿城風雨的劉冠軍案、目前甚囂塵上牽連甚廣的新瑞都案、雖然已經判決但仍疑雲滿天的曾文惠運鈔案等等。如果真能辦幾個,相信一定能馬上拉抬陳水扁的人氣。其二是開放直航,營造兩岸和諧氣勢。台灣經濟目前之所以衰退不振,主要是信心潰散,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兩岸關係如果穩定,投資風險減少,直航又降低投資成本,資金必定近悅遠來,人心受到鼓舞,股市房市必定應聲而起,陳水扁的支持度要不上升也難。其三是檢討現行惹起民怨的各種政策。人人都說該調整甚至喊停的「教改」政策、不合理的健保雙漲政策、假米酒所凸顯不當的高價米酒政策、雙重標準的金融改革政策等等,陳水扁政府都應該認真回應民意,做出適宜的調整。其四是改變詭辯欺民的律師性格,和動輒扣人紅帽的行事作風。從這次選舉可以發現,人民已經厭倦謾罵、口水、紅帽、分化等作為,希望政治人物,特別是居廟堂之高者,能以身作則,為民表率,以誠待人,以仁接物。

陳水扁果然能做到以上數點,二○○四年的選戰必大有可為。但是以現況論,上述各點恐怕都不容易做。因為辦弊案,可能打到自己的痛腳,要不就是牽連過廣,會動搖國本。開放直航,會引起基本教義派的強烈抗議,引起綠營分裂,在新票源能否開拓尚不得而知時,舊票源豈能聽其流失?現行政策的檢討調整更是高難度的政治工程,短期間不容出爾反爾。至於律師性格與行事作風,源自習慣與個性,更非一朝一夕可更改。

因此,推論陳水扁挽救二○○四年總統選舉頹勢的危機處理方案,可能是下述幾種。其一是以外交突破轉移人民對內政的不滿。最近陳水扁印尼日惹之行的胎死腹中正足以說明此一策略,在未來的一年多裡,相信在軍師呂秀蓮的策劃下,還會有精采演出。雖然人民已經厭倦此一「出訪外交」、「度假外交」,也清楚知道那只是花百姓錢財,提升個人民意支持度的花招,但陳水扁等人還是樂此不疲,相信人民的眼睛是擦不亮的。其二是繼續塑造人民對中共的敵意。只有強化此一敵意,才能合理化他不顧台灣經濟能否振衰起弊,一味阻擋兩岸正常交流的政策。只是中共如果不配合演出,此一努力勢必事倍功半,譬如最近傳出中共擬以撤出對台飛彈,換取美國減少對台軍售一事,就讓民進黨政府呼籲國際要求中共撤出飛彈的政策十分尷尬。因此,陳水扁今天最怕的就是中共真的撤出飛彈,到時他該如何去強調中共對台的敵意呢?其三是繼續分化藍軍。只要藍軍整合不成,兩組人馬與其競選,總統大位就非陳莫屬。眼前看來,藍軍整合困難重重,綠軍只要適時撥弄,似乎就可奏效。萬一破壞不成,陳水扁政府還有檢調的武器在手,「弊案」可以「量力」而打,只揀藍不挑綠。

三 泛藍的危機意識與整合困難

國親兩黨都有非合作不能贏取二○○四年大選的共識。但是對於如何搭配則雙方意向似乎南轅北轍。親民黨最近氣勢趨弱,一來是親民黨在北高兩市市長選舉上缺席,即便宋楚瑜南北奔波,為其市議員候選人造勢,但氣勢仍然不彰。加以北市提名爆炸,內訌與自相殘殺時有所聞,致使戰績大打折扣。二來是宋楚瑜自己的言行也頗有惹人議論之處,他請見陳水扁被拒,反引起一場口水風波,風評已經不佳;高市整合遲遲不肯表態,選前又突兀下跪,更讓人有機關算盡的猜疑。三來是選前親民黨人對馬英九的指責,選後對國民黨的批評,相較於國民黨的低調處理,使藍軍選民對親民黨大失所望。但為了大局著想,國民黨的反應都是低調以對,展現十足誠意。

其實連宋兩張老面孔,對新世代的年輕選民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魅力,特別是在馬英九挾八十七萬餘張選票,以百分之六十四強的超高民意當選台北市長以後,民氣彙集,媒體與年輕世代都期待馬英九能參加二○○四年大選,與陳水扁一較短長。但這其實是不懂政治現實與運作,一廂情願的想法。馬英九如果被迫強出頭,將面臨許多難題,其一是世代交替。此一交替會牽動一整批人的去留,層面太廣,即便連宋二人氣度非凡,願意交棒讓賢,他們身邊的核心人物也不見得願意,馬英九將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平息此一問題。其二,總統選舉是全面性的選舉,由於南北差異,馬英九在北部的得票率不見得能在南部翻版,何況他的「省籍正確」有問題,更需要時間去經營中南部的選票。其三,馬英九本身並不急,他曾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必須個人準備好了,大環境也能配合了,才能接此一棒,否則就會像陳水扁一樣,即便勝選,也難以勝任愉快。

連宋也許並不特別討選民的喜,卻是現階段藍軍整合成本最小,公約數最大的搭配。連宋兩人互補性很強,一個樂於授權,一個喜歡任事;一個善於抓大方向,一個長於躬親落實,這樣的組合很不錯。中國人一向講究倫理、排資論序,從這個立場出發,連戰長宋楚瑜幾歲,行政資歷也較宋楚瑜完備,國民黨又是第一大在野政黨,連宋配順理成章,其實已經沒有必要再去等新民調出爐。再說,北高市長選後民調顯示,連宋配勝過其他各種組合,領先民進黨的「陳呂配」、「陳游配」的幅度從十個百分點到八個百分點不等,已經超過民調的誤差範圍。

但是親民黨方面似乎還頗猶豫,他們認為宋楚瑜的民調比連戰來得高,且較有政治魅力,當然應該宋連配。但這種論調是有盲點的。一則民意如流水,從上屆總統大選以來,宋楚瑜的表現已經不如以前,最近一些突兀的言行更令人失望。反倒是連戰,走出李登輝陰影,越來越自在瀟灑,越來越自信,令人刮目相看,兩人民調差距已越來越小。再說,即便現在宋楚瑜的民調比連戰略高,也不代表宋楚瑜能強迫國民黨接受宋連配,因為要比民調,國民黨內馬英九的民調一定超過宋楚瑜。若是宋楚瑜執意非總統候選人不配,大家可以想見的就是,藍營一定會出現「怎一個亂字了得」現象。基於國民黨內與宋楚瑜有恩怨的人士甚多,即便連戰願意讓賢,國民黨也不可能接受,甚至不能排除推出馬英九與其對壘的可能。果真如此,可以預言的是:馬宋自相殘殺,馬雖然不一定能贏,宋則一定輸,陳水扁則可能撿到便宜。

光憑民調是不能成事的,必須要國親兩黨都能接受,兩黨都有得有失,有取有捨。大固不能欺小,小也不應制大。再說宋楚瑜及親民黨人士若是還將二○○四年的選舉當作是二○○○年時的一樣,就太不識時務了。宋楚瑜卸下省長職務這麼久,當時再多的資源和人脈都已經是過去式了,欠「省長」的情也早在上屆大選中還過了。衝著反李而匯聚到宋楚瑜處的選票,因李連情斷,今天也已經大幅回流國民黨了。如果見不及此,還想領銜孤注一搏,期待還能得到當年的四百六十多萬,甚至更多的選票,恐怕就太不現實。

連宋配若成局,國親兩邊雖都難完全滿意,但從大局來看,兩邊也都應還能接受。國親合作,不僅是搭配問題,權力分享問題要迅速解決,國親兩黨更應該集中全力討論各種政策,如何除弊興利,解民於倒懸。如果國親兩黨虛擲光陰,膠著在搭配問題上,躊躇不前,而置改善國計民生的大政方針不顧,端不出解決問題的「政策牛肉」,選民對政黨再度輪替還有什麼期待?連宋又何能勝選?因此,看清時勢,早一點決斷對大家都好。目前看來,宋楚瑜還在猶豫,不想這麼早就棄子認輸去搭配副手。他說要以三個月為期,作三階段的整合,雖然也言之成理,但夜長夢多,再加上親民黨若干人士放話不斷,對整合恐怕難免產生負面影響,也使藍軍選民焦慮失望。

四 展望二○○四年大選

展望二○○四年大選,其實藍綠兩軍都無穩操勝算的把握。就藍軍而言,即便連宋配成局,也不是穩贏。原因之一,如果搭配問題上拖延太久,就顯現藍軍內部矛盾重重,內耗嚴重,不僅不能全力因應與綠軍的選戰,甚而可能提供綠軍分化機會。其二,執政必然有執政的優勢,加以民進黨上台之後與在野時迥然不同,以政治力介入司法、選舉、媒體等作為,令人歎為觀止。在野的候選人要如何因應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無預警的攻勢?在野整合其實靠「勢」,如果「勢」起來了,人氣彙集,執政的要耍花樣,也要顧忌三分。如果「勢」起不來,執政的連打壓都不必了。因此,搭配問題越早解決越好,騰出時間做好各種政策規劃的萬全準備,以政策、團隊、能力、廉潔各種訴求,爭取選票,贏面才會越大。

就綠軍來說,陳水扁如要爭取二○○四年連任成功,其領導人必須領會,政治要走正道,欺騙瞞哄、詭辯分化,都是旁門左道,或許可以僥倖得政權於一時,但卻不能保政權於長久。如果陳水扁真能在未來的十五個月中,認真徹查弊案,改善兩岸關係,糾正政策缺失,端正品格作風,也許還能力挽頹勢。

民主政治就是民意當家作主的政治,因此,台灣政治之日趨腐化,人民也有其無可推卸的責任。其實無論藍綠,真正能夠督促他們改邪歸正,以民為本的,還是民意的壓力以及選票。台灣人民如果夠水準,就應該回歸理性,拋棄褊狹的地域意識、悲情意識,在二○○四年展現一次成熟的判斷,選出一組真正為民服務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