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將演出「光武中興」

北高市長選後的台灣政局

徐策
(資深媒體工作者)


二○○二年十二月七日的北高市長、市議員選舉,並沒有太出人意表的結果,兩位現任市長都獲得連任,各黨都無法在議會取得過半席次,議長寶座之爭仍需政黨協調。但在意料之中的選舉結果,仍有幾個現象值得重視。

馬英九在台北市獲得將近百分之六十五的選票,大贏李應元三十八萬票之多,人氣之旺,引人側目,被視為是泛藍的「明日之星」,有後來居上之勢。

李應元在現、前兩任總統陳水扁與李登輝傾力支持站台下,僅能守住百分之三十五的基本盤,印證扁、李的光環不再,至少在首善之區的台北市是如此,民進黨在北台灣居於少數又獲一明證;

謝長廷在發生「四百五十萬元支票」疑案和泛藍最後一刻整合下,仍獲得過半數的高雄市民支持,顯示謝的施政有一定的成績,不能說全無建樹,他的連任成功,使他取得了更有利的黨內接班序列,潛力不在呂秀蓮、游錫坤之下。

親民黨在北高兩市共取得十五席議員,維持一定的元氣,新黨在台北市提六中五,雖免於泡沬化,但已無足輕重,台聯黨則僅在高雄市取得二席,顯示基層實力薄弱。

這幾個現像中,以第一項最為政壇所重視,亦即馬英九今後在泛藍陣營中將扮演何種角色?是否影響二○○四年的總統大選?甚至可能為形勢所迫,不得不親自出馬角逐總統寶座,與陳水扁一決雌雄?在在牽動台灣政局的每一根神經,值得細細評估。

從目前的形勢和民意的反映來看,泛藍唯有整合一組人馬,才有和阿扁一博的本錢,也才有勝算,故而「國親合」是必然,也是唯一的選擇,但如何合作?誰與誰配?卻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連戰與宋楚瑜在選後不久立刻會面,達成國親共推一組人馬的共識,這是應民意要求所作的動作,象徵團結,卻無具體的結論,事實上兩黨各有一定的推舉程序和合作機制,不能兩個黨主席說了就算,兩黨也各有盤算,誰都不願屈居老二,誰都想當老大。

但,客觀的說,宋楚瑜想當老大的機會已越來越渺茫,時不我與了,支持者以宋在二○○○年大選時曾拿下四百六十萬票,選民記憶猶新,以及宋個人魅力遠超過連戰為由,希望能由宋主打,連戰(或其他適當人選)副之,但這種說法過於一廂情願,原因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上次大選宋以哀兵姿態出現,贏得反李和外省族群的強烈支持,且宋卸下省長不久人情和所遺政治資源猶在,其所蓄積的能量十分可觀,因而才有這麼大的爆發力。

如今李登輝已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國民黨已與李劃清界線,反李情緒得到宣洩,不一定會投射到宋楚瑜身上。而宋在這二、三年期間,並無任何公職,資源越來越少,過去基層欠宋的人情也還的差不多了,當年擁宋的熱情不再,動力銳減,四百六十萬票究竟還剩下多少票,令人懷疑。

故而擁宋者若猶沉迷於過去的掌聲和光環,根本就是昧於形勢。這和擁李者猶沉迷於九六年李登輝獲得百分之五十四的選票一樣,都是一廂情願。

以此次台北市議員選舉為例,親民黨采高額提名策略,十七席中只當選八席;新黨以哀兵姿態,提名六席當選五席,且其中的費鴻泰、李慶元兩人得票都分居該選區第一名,新黨支持者都不願轉移到親民黨候選人身上,可見宋的光環正逐漸褪色中。甚至國民黨提名二十一席,都當選了二十席,展現了基層的紮實,遠非親民黨所能及。

最重要的是,經過次此選戰的洗禮,馬英九已隱然成為泛藍的新共主,取代宋楚瑜綽綽有餘,甚至在省籍藩籬的突破上,馬猶在宋之上,馬英九的溫和作風和兼容並蓄清新形象,在外省籍第二代政治人物身上是少見的。

筆者敢斷言,馬英九不但會在北台灣獲得支持,即使跨過濁水溪,也會有不錯的票房。因此,聰明如宋楚瑜者,必然看到這個形勢的發展,他在選舉投票前的一跪,與其說是向支持者懇求挺馬,不如說是他企圖以溫情攻勢,造成馬的沉重心理壓力或負擔,希望馬或國民黨不要與他爭二○○四年的大位。

可以說,形勢演變至今,宋楚瑜若能爭取到「連宋配」,已算是不錯的結局。筆者擔心,國民黨反宋力量可能連副總統都不願給他,這也是為何選後黨內出現中生代卡位聲音的原因。

至於「連宋配」是否就一定能打敗阿扁?筆者雖非純然悲觀,但絕不敢像游月霞立委那樣打包票,這是一場風險很高、變數很大的賭局,稍一不慎,就可能繼續成就阿扁的千秋大業。「連宋配」欲打敗阿扁,必須有下列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是國親真誠合作,泛藍徹底團結,從中央到基層的完全整合。

二先提出足以吸引選民的治國藍圖和執政團隊,確保二次政黨輪替的政績願景。

三是扁政府改革受挫,經濟大環境仍無起色。

這三者中,以第一項難度最高,除了取決於宋楚瑜的自覺外,親民黨內若干昧於現實,缺乏格局器識者能否放棄成見,以大局為重,全力支持「連宋配」,這也是獲勝與否的關鍵所在。

但若泛藍共推馬英九出來與阿扁一戰,就沒有這層顧慮,風險也較低,易言之,馬英九的勝算要比「連宋配」的機率高很多。

馬除了有前述的優勢外,主要是此舉象徵泛藍的世代交替已完成,而選民通常喜歡新鮮的面孔,「連宋配」與阿扁決戰,可能會被視為是延續二○○○年大選的歹戲拖棚,缺乏新意;若是扁馬對決,則意味「光武中興」的新版,孰利孰弊,孰優孰劣,雖三歲小兒亦不難辨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