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不必都要聽的!

小布希非打伊拉克不可

王春生
(旅美評論家)


美國、英國、西班牙,提出以三月十七日做伊拉克完全消毀核、生化武器的最後日期的聯合國提案,布希公開宣佈,聯合國通不通過這個議案都對美國沒有約束力,不通過,美國還是要打。

美國人民走上街頭反對戰爭,民意對布希愈來愈不利,經濟更是雪上加霜,二月失業人數又創新高。布希不能懸崖勒馬,非打不可,這是他上任以來最大的政治賭博。

美國人民走上街頭

二月十五日紐約市和舊金山同時發動反戰示威「要和平,不要戰爭」,「要聯合國檢查,不要戰爭」,紐約有四十萬人參加,舊金山有五萬人證明。

紐約的反戰示威主要組織共有全美總工會(AFL-CIO)和天主教神父們,加上民間左派組織、學生團體,有三百個團體參加這個反戰陣線。

市長布隆博格(Bloomberg)是共和黨人士,猶太籍大富商,從一開始就全力封殺這反戰示威,先是拒絕給許可證,而後,因為反戰陣線告到法庭,才不得不在最後一星期發給許可證,但是只准集會,不准遊行。

當天我們一早就坐地鐵到公立圖書館(第五大道和四十街)前面集合,十點不到,已經站滿了人,有天主教神父帶領的街頭宣傳隊,有第三世界人士隊伍,有印地安人穿了傳統戰士衣服在跳戰舞,還有一隊聲音響亮的祖母反戰隊,在寒冷的天氣裡大聲唱反戰歌曲。

因為參加的人多(本來估計只有十萬人),街道上全擠滿了人,我們隨著隊伍向集合地點,聯合國廣場(四十九街和第一大道)方向走,才走三兩條街,就走不動了。警察趁機開始行動,先是開了一部大卡車衝過隊伍來,很多人非常生氣,大聲說,我們有小孩子在隊伍裡,你們這樣做,想撞傷人嗎?這部卡車被大家包圍,也開不了,停在那兒。又過五分鐘,一隊警察騎著馬衝進來,人們被沖的不得不分開向左右方向走,再向東走一條街,警察把車子斜著停,把整條街道擋住,我們只能走在汽車中間。兩邊四層樓的屋頂上站著拿機關鎗的警察,天上有直升機不斷的盤旋著,每走一條街,警察就衝過來把示威人群擠到人行道上,不讓人走在街上,就是這樣,示威的人還是斷斷續續站滿了,從四十街到七十街,從第三大道到第一大道,都是人。大家都覺得有責任站出來反對伊拉克戰爭。

小布希,當記者問他對這麼多人走上街頭反戰有什麼感想,他說,這對他不會有任何影響,他還說民意不必都要聽的!

土耳其、德國人民為和平而努力

土耳其國會二月二十八號以十數票之差擊敗了土耳其政府允許美國使用基地飛機場的動議,這個投票結果大出美國意料之外,在不斷對土耳其施壓力,允許給三百億美元,做為使用基地的補償之後,這個動議還是通不過,百分之九的土耳其人民反對伊拉克戰爭,威脅利誘還是敵不過民意的力量。

德國是反對攻擊伊拉克最堅決的,其總理去年十一月以反戰政見而獲連任,德國人民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是反對伊拉克戰爭的。德國的立場是在任何情況之下,不應該用戰事手段讓伊拉克銷毀核武、生化武器。為什麼德國人民這麼強烈的反戰呢?

美國在不斷的嘲笑、漫罵之餘,也有一些嚴肅的討論這問題的文章。二月二十五日《華爾街日報》做了一個長篇報導,德國人民在後冷戰時代,東西德整合之後,開始對二次大戰再一次反省,除了對希特勒的殘殺猶太人和侵略行為譴責、認錯之外,近日德國人民也開始回憶到戰爭的恐布,德國人民不只是侵略者,也是受害者。

二次大戰聯軍轟炸之下,德國有一百六十一個城市被炸毀,三十五萬到六十五萬平民死亡,有些城市完全被炸平,德國人說這些政客應請來看看,如果要知道炸彈丟下來以後會發生什麼,我們感受最深,所以德國人民堅決反對對伊拉克轟炸的計劃,他們說伊拉克人民不應該受到大型轟炸的懲罰。最後德國暢銷的書(The Fire)(Cvcabhvelk)就是憶二次大戰東德國人民所受到的創傷。

「一將功成萬骨枯」,德國和日本對待二次大戰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德國人民能認錯、道歉、反省,也能為自己受到的創傷流淚。相反的,日本到今天還沒法子認錯道歉,軍國主義復活時時出現。一個德國人說,二次大戰時,他沒有站起來反對希特勒,今天他不再保持沉默,要對和平做一點貢獻。

布希會懸崖勒馬嗎?

面對全世界人民的強烈反對,面對安理會的德國、法國、蘇俄、中國的堅決反對,布希總統不為所動,他聲稱美國有權力進行「自衛」的戰爭。

今天,二十五萬大軍已經完成部署阿拉伯半島,航空母艦停泊在波斯灣,佛羅里達的指揮部已經把轟炸目標鎖定;布希會懸崖勒馬嗎?他有這個心胸,這個智慧嗎?

據《紐約時報》分析指出,經過多方努力,西方國家911之後的反恐已經產生了顯著的效果,不久之前,賓拉登的左右被捕,三分之一的蓋達高級領導已經死的死,下牢的下牢,伊拉克也在龐大的軍事和外交壓力之下開始合作:

──伊拉克已逐步摧毀不合聯合國規定的飛彈。

──伊拉克科學家挖掘出了灰炭菌炸彈。

──伊拉克科學家正在準備一個報告報導他們在一九九一年怎樣消毀一點五噸毒氣。

面對這些進展,布希卻加緊備戰,這令美國傳統的盟友、歐洲和中東國家大為不解,「沒有人希望打仗,戰爭太難以預料了。」沙烏地阿拉伯的皇家顧問說。「法國準備給伊拉克和平解除武裝的可能充份的機會。」法國總統聲明。

據分析,布希認為,他如果不打這個仗或是不能逼海珊下台,他的政治聲望會受很大傷害。他也設法在下屆總統競選上站住腳,所以還是要打,非打不可!

阿富汗樣板行嗎?

布希、錢尼、倫部斯斐,對打伊拉克戰爭信心十足,這批新保守派人士自從阿富汗戰爭得勝之後,就牛氣沖天,認為從今之後就可以用阿富汗模式:用特種部隊先遣,引進高度準確性武器,和使用當地都隊,這就可以避免死傷很多美國士兵,減少風險。這是美國今天國防計劃的新準繩。以前的戰爭都過時了,美國今後可以講阿富汗樣板無往不利,輕易的獨霸天下。

畢德爾(Shephen Biddle)在這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3-4/2003),對這個理論做了一個批判,他說某些人士總結了阿富汗戰爭,認為是完全依靠高度準確性武器/炸彈,就可以從遠矩離完全消滅敵人,這是不合乎事實的。阿富汗戰爭開始的時候,塔利班軍隊受了一個突襲,沒有分散軍隊,沒有做掩避的準備,因而受了很大創傷,但是很快的,塔利班就學會了用各種方式來隱藏,這時,準確性炸彈往往不能夠消滅敵人,或是完全消滅敵人,最後還是要用地面部隊交戰,還要靠運氣好。

他一個一個戰役分析,認為戰役勝利不僅僅依靠準確的武器,還要靠訓練有素的地面軍隊最後和敵人搏鬥,如果地面軍隊沒有軍事訓練,只是烏合之眾,也不能戰勝,這個是打伊拉克戰爭缺少的因素。

伊拉克戰爭雙方都第二次交戰,哈珊不是沒有和美軍交過手的,他也應能吸取阿富汗經驗。據報導,他不會過份分散他的兵力,而會集中精英部隊死守巴格達,打城市巷戰,這個部署,這個打法,可以導致美軍的最大傷亡。美國開始也以為可以輕而易舉的打下伊拉克,最後也不得不慎重其事,陳兵二十五萬之眾,以最大的轟炸火力屈服哈珊。

這會是場殘酷的、死傷重大的戰爭,不是影幕上的電子遊戲,而是另一個歷史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