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江澤民時代

中共政經情勢與兩岸關係

胡全威


一、前 言

去年(二○○二年)十一月,中共十六大進行黨的高層人事變動,今年三月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則是進而選出新的政府領導人。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領導交班給以胡錦濤為首的第四代領導的人事佈局,至此已大致底定。

我們將中共現勢定位為「後江澤民時代」,一方面是希望顯示仍是江掌大權的時代;另方面,也以「後」說明權力逐漸交班的發展趨勢。

面對中共的人事變動,對於台海兩岸關係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最為吾人所關切。本文第一部份先針對中共政府高層的人事更替作扼要的介紹。

其次,則是就十六大前後迄今的中共的對台政策作扼要討論,說明對兩岸關係可能的影響。

最後則是小結。縱整上述三部份內容,針對中共的變局,扼要檢討當前扁政府大陸政策的缺失,以及提出幾點政策建議。

二、人事變動的意義

此屆十六大恰逢中共高層領導人的世代交替,原中共最高領導核心--政治局常委,除胡錦濤留任外,其餘全部退出。連帶的,黨的其他人事,以及政協、人大、國務院、軍方人事都呈現大幅度的變動。此次人事變動最受矚目的,仍是江澤民與胡錦濤之間的互動關係,此外對於國務院成員人事更替的意義、對台工作小組的可能成員,我們也做扼要的說明。

(一)後江澤民時代:「交棒不交槍」

我們將中共現勢定位為「後江澤民時代」,一方面是希望顯示仍是江掌大權的時代;另方面,也以「後」說明權力逐漸交班的發展趨勢。

早在十六大召開一年多前,江澤民續任軍委主席的傳言,即已成為主流。十六大後,江續留黨的中央軍委主席,此次人大後,江仍任國家軍委主席,說明儘管世代交替,江作為第三代領導核心,仍不願放棄對軍隊的掌握。

不僅如此,十六大後的政治局常委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稱為江系人馬,更不用說擔任二把手(國家副主席)的曾慶紅與江澤民的緊密關係。一般將太子黨、海外歸國學人、江澤民的老友、上海幫、曾慶紅的江西同鄉列為江(曾)系人馬,這些人在黨的中央常委、委員以及政府組織中都占相當的份量。

換言之,七十六歲高齡的江澤民一般認為仍是中共當前最有權力的人,縱使他退出總書記、國家主席,可是他在軍方與嫡系人馬的簇擁下,仍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在國際與兩岸關係事務上,江澤民更是最後拍板定案之人。

然而,備位王儲十年的胡錦濤,表現也絲毫不遜色。上任後,立刻走訪窮鄉僻壤,關心大陸貧苦民眾,屢屢強調「執政為民」,要求百官過簡樸生活、堅持發揚艱苦奮鬥作風,儼然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受到忽略的廣大貧窮內地老百姓的代言人。此外,他在新一屆政治局的第一次集體學習的會議上,安排的是聽大陸法律專家講座憲法。胡錦濤在主持這項學習時強調,要切實加強法律監督,保證憲法和其他法律得到貫徹實施。儼然是以「依法治國」作為自己政權正當性的依據,要高於江澤民權力來源。

而在地方領導人的安排上,胡系人馬已多開始出任要職。分析指出胡錦濤以「先下海,再上山」的策略,將自己的人馬大批下放到地方,出任省委書記、省長或省委副書記等位置,胡系藉此逐漸站穩腳根,待時機成熟,即可上調中央,取代江系人馬。

在對台方面,胡錦濤今年的江八點八週年座談會並未出席,有傳言胡在對台方面可能會淡出。可是此次人大會議中,胡特別參加台灣代表團的分組會議,並提出對台工作的「四點意見」、「三個凡是」,首次完整發表對台政策,因此,更加深了他將循慣例接掌對台工作小組組長的可能。

從江澤民與胡錦濤的權力互動,我們認為對於台海關係,有三點值得注意:

一、江仍掌大權,中共對台政策短期內,仍維持一貫性、穩定性。

二、中共軍方在對台政策上向來扮演鷹派的角色,江澤民任軍委主席尚能掌控軍方,胡錦濤倘若不能與有效逐步掌握軍權,未來對於兩岸關係恐有不利的影響。

三、江、胡二人短期內應不致發生表面上的權力互鬥,而是以派系共治的局面,尋求和諧式的決策模式。因此對台政策上,會趨於保守,避免雙方產生不同的意見,引發衝突。

(二)國務院人事佈局的意義

就國務院成員而言,此次人大會議也通過國務院的機構改革,由原本廿九個部委調整為廿八個,其中部分合併,另外成立新的機構。從此次新任的部委行署領導人來看,續任者十六人,新任者十二位,新人將近一半,因此可謂更替幅度頗大。

其次,就財經人事而論,此次財經班底有兩大特色,財經閣員來自不同方面,江澤民人馬佔據要津,譬如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黃菊、國務委員兼秘書長華建敏;第二個特色,新財經班底中,絕大多數工程師出身,行事謹慎保守,較為冷漠,「拙於言,而敏於行」,較不會糾纏於意識型態,就事論事處理問題。

三、近期對台重要文件與談話

中共對台政策向來以「一個中國」原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以及「江八點」主張為基調。

中共十六大以來迄今,關於對台政策有下列幾項重要文件、談話,我們以下扼要簡述:

一、二○○二年十一月、十六大政治報告-「一中、三段論」、「三個可以談」

江澤民在十六大政治報告中,對台政策部分,主要有三個值得吾人注意的部分。

(1)「一中,三段論」首次列入政治報告,「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漢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2)在一中前提下,具體提出「三個可以談」,包括「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可以談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

(3)「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此段話在第十四、十五大政治報告皆無,反映出中共第三代領導對於兩岸問題久拖未決的不耐,在十六大報告提出,成為對第四代領導班子的交代,這是我方需審慎因應的挑戰。

二、二○○三年一月:中共全國台辦主任會議

中共全國台辦主任會議制定「二十年對台工作計劃」,內容為擱置兩岸政治爭議,全力推動直接三通,擴大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繼續加深兩岸經貿依存度,使互利互補的兩岸經濟關係更擴大與深入。在兩岸協商和對話方面,中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具體運作則則是把「九二共識」視為擱置兩岸爭議「一中」內涵的良方。

三、二○○三年一月:錢其琛在「江八點」八週年座談會上的談話

將三通定位為經濟問題,而不涉及一中。「『三通』是兩岸之間的事,是經濟問題,『三通』商談不是政治談判,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

四、二○○三年三月:胡錦濤對台政策的「四點意見」與「三個凡是」

胡錦濤在人大的台灣代表分組會議上首次發表其完整的對台政策,大抵仍以江八點為基調,但更為柔性。其四點意見為:「一是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二是要大力促進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四是要團結兩岸同胞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並還提出了對台工作的「三個凡是」:「凡是有利於台灣人民的利益、凡是有利於祖國的統一、凡是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都要全力推動。」

四、小 結

針對當前中共政治情勢的演變以及對台政策重點,吾人認為我方大陸政策,有下列幾點值得注意:

一、不可忽視胡錦濤在兩岸關係上的份量。此次中共人事佈局,雖然江系人馬居多,我們認為與其說是江澤民是為了幕後掌權,倒不如說只是消極地為了確保自己的路線不會立即遭到推翻,盡可能地維持某種程度的影響力。我們可以說,江澤民主導的時代已經大致過去,胡錦濤絕對不需要等五年即可實質接班。胡錦濤絕對是我們處理兩岸關係的主要對手,切不可戰略錯誤,貶胡揚江。扁政府目前即犯了這項嚴重的錯誤。台北要談兩岸和平相處,怎能不和胡錦濤打交道呢?扁政府「唱衰」胡錦濤,無異是「唱衰」兩岸關係,顯然不是務實的做法。

二、中共以經濟、三通作為對台工作主軸。扁政府原以「經濟發展戰略」作為捍衛台灣安全的因應。但是,扁政府卻因內政決策錯誤,對兩岸關係又呈鎖國自閉之路。致使我們國內經濟大幅衰退;對大陸方面,縱使政府政治干預,兩岸經貿在二○○二年高達四百一十億美元,再創新高。證明民進黨的消極防禦措施失敗,與民眾需求、市場機制、世界潮流背道而馳。我們應調整戰略目標,「不以中共為敵,以共創雙贏」為目標,並以台灣優勢地位,結合國外企業、外資進入中國大陸發展。台灣就更不是只有自己,而是與全世界站在一起。此外,有計劃的投入中國大陸西部大開發等發展工作,以台灣經驗,協助縮小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作為促進兩岸善意的具體方案。

三、中共對台政策將趨於保守穩定,我方不宜躁進、挑釁。胡錦濤作為新的領導人,能否穩定大局,兩岸關係的表現尤受矚目。一九八九年西藏暴動時,胡錦濤向中央請示後,立刻戒嚴鎮壓。六四天安門時,也是前三位支持中央鎮壓學生的省委書記。因此,胡錦濤對台政策亦是軟中帶硬,吾人不能誤判形勢,否則民眾的安全將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