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年前,朝鮮半島烽煙瀰漫,炮火連天,這裡發生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長達三年,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朝鮮戰爭。交戰一方是朝鮮北方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另一方是朝鮮南方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戰爭打了三年,南北雙方死傷了二百多萬人,結果是半島上這兩個分裂的國家,退回到三八線各自一方。
相對平靜了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朝鮮半島又面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險惡局勢,核危機步步升級,有關國家正緊張進行外交斡旋。
歷史就是如此弔詭,衝突對峙雙方又是朝鮮和美國,中國則以化解危機、促進和平的重要角色介入。
在此次核危機中,朝鮮譴責美國肆意破壞停戰協定,聲稱朝方也就沒有必要受限於這一協定,換句話說,已停戰了五十年的朝鮮半島,不排除又恢復「交戰」狀態。
停戰問題,必須從二次大戰結束前說起,在波茨坦會議上,美蘇兩國商定,把朝鮮半島北緯三十八度作為美蘇對日作戰和受降的分界線,根據這一商定,蘇軍於一九四五年八月進據北方,美軍於同年九月佔領南方。一九四八年,朝鮮北方的金日成,為朝鮮恢復國家統一,要求美、蘇撤軍。同年,蘇軍撤離回國,而美軍則以「軍事顧問團」名義留在南方。隨後,南北方分別成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朝鮮半島從此處於分離狀態。
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鮮爆發戰爭,北方侵入南方;接著,美國在蘇聯缺席安理會情況下,通過決議,組成有十五國參加的聯合國軍助韓國一方,美國將軍麥克阿瑟揚言要在中國門口──鴨綠江邊過聖誕節,直接威脅中國安全。中國發動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十月二十五日,中國志願軍入朝參戰,這場戰爭打了三年。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以朝、中為一方,和美國的聯合國軍為一方,在三八線板門店簽了朝鮮停戰協定,中國志願軍於一九五八年全部撒出朝鮮北方,美軍則繼續部署南方。
朝鮮半島停戰了,但沿三八線兩邊仍重兵陳結,槍口相對,非軍事區實際是一條軍事走廊,也是當今世界上主要軍事密集區之一,多年以前,還不斷發生武裝衝突的流血事件。
朝鮮半島問題一直為國際社會所關注,南北雙方也為國家和平統一沒停止過各種探索與努力,其中包括克林頓提出的:討論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的韓、朝、中、美四方會談,但終因受有關方的利益所阻,而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可惜的是,布希上台後,不僅一改克林頓同朝鮮和解政策,而且把朝鮮定位於「邪惡軸心」,將其迫入死角。
好戰如美國鷹派政府,在金正日「戰爭邊緣」政策「訛詐」下,也叫頭痛。
據報導,朝鮮已有八千根用過的核燃料棒,可讓朝鮮在數個月內,提煉製成四或五枚核彈。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在美國國會作證時指出,朝鮮已擁有一種射程可達美國西部的遠程彈道導彈,並透露朝鮮可能擁有一至二枚核彈。
如果美國國防部長所說屬實,則美國已認定,朝鮮導彈可攜帶核彈頭飛越太平洋,襲擊美國本土,那麼,朝鮮和伊拉克比起來,朝鮮對美國的威脅就更大也更直接。
的的確確,朝鮮在一九九八年使用「大浦洞乙型」(射程九千里)三級火箭發射衛星,雖然試驗失敗,墜落太平洋,已叫日本和美國嚇了一身冷汗。
朝鮮發展核武並擁有遠程導彈,也許並不意外,如果毫無跡象,也就不會有《美朝核子框架協議》的簽訂,和一九九六年間,克林頓有過摧毀朝鮮核設施的計劃。
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最近以來,竟忍受朝鮮一波又一波的「核危機」衝擊,情況也已愈來愈清晰,朝鮮主動招認擁有核發展計劃,不只是因為美國食言,讓輕水反應堆發電計劃不能實現的表面原因這麼簡單。
布希政府「先發制人」安全戰略推出後,被列為「邪惡軸心」的朝鮮,已心知肚明,伊拉克之後,接下來挨刀的就是自己和伊朗;與其「束手就擒」,不如主動出擊,用美國「先發制人」反制「先發制人」,以「核訛詐」對付「核訛詐」。通過向美國挑戰,趁美無力它顧之下,迫對方坐下來談判,承諾保證朝鮮國家安全。
朝鮮表面上來勢洶洶,實際上自從前蘇聯解體,中國實行和平獨立外交政策之後,更深感安全缺乏保障,一方面加強尖端武器研製,發展核武就成了朝鮮窮到餓死人也要抓牢的命根子;另一方面要美國從韓國撤軍,同美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這也是為什麼「核危機」出現之後,朝鮮一再提言,核問題事關朝、美,其它國家少管閒事。並不止一次威脅說「如美國進一步在朝鮮半島部署軍隊的行動不受制止,整個朝鮮半島就會化成灰燼」。
不過,必須指出,朝鮮的高調和「戰爭邊緣」政策,並非反映朝鮮有足夠抗衡美國的軍事實力,而是對外界表達一種「同歸於盡」的心態,不排除是一種心理戰和外交戰。但美國,首先是韓國和日本,面對朝鮮豁了出去的挑戰,誰敢擔保,只是虛張聲勢而已,這也是美、韓怕金正日鋌而走險,不敢一下把他逼入死角的緣故。
朝鮮半島實現無核化,符合南北雙方根本利益,也是東北亞各國安全利益所在,而朝鮮的「核危機」的深遠影響,不僅僅局限於朝鮮半島本身,核擴散問題已是國際安全十分棘手的嚴重問題。
儘管國際社會在出兵伊拉克這些行動上有嚴重分岐,但在朝鮮半島實現無核化這點上,立場是相同的。雖然朝鮮聲稱只向美國挑戰,但如果核武問題成了對東北亞乃至亞州安全威脅,便超出了朝、美雙方利益衝突,當然,也就超過了國際社會可以容忍程度。此時,朝鮮要面對的就不只是美國,而是亞洲和國際社會了。
如果說,金正日真正要同美國打場硬仗,則言過其實,輿論普遍用了「核訛詐」的字眼,不無道理,事實上,從金正日開出條件看,目的在於用停止核發展計劃來換取美國的經濟援助和安全保證。
在克林頓主政期間,美朝已對上述議題進行談判,布希上台後才作了改變。
朝鮮半島「核危機」的解決,不外戰爭與和平兩種辦法,而通過外交斡旋,和平化解危機是所有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希望。按目前美國情況分析,就是打贏了伊拉克這一仗,也不大可能再回頭打朝鮮。一是強弩之末,二是會遇到韓、中、俄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堅決反對,美國要在亞洲組織對朝的戰爭聯盟會比組織對伊的戰爭聯盟更困難。三是經歷攻伊一役,美國道德信義指標已跌落低谷,外交處境空前孤立,縱慾振臂高呼,首先是美國國民這一關就不易通過。二○○四年美國大選已啟動,美國民眾相信不會喜歡老是生活在戰爭狀態當中。
當然,美國這個國家是一個願意顯示實力而不喜歡談判的國家。何況現在是鷹派主政期間,也就不排除和平途徑之外戰爭的可能性,而經濟、軍事封鎖的嚴峻局勢在和平外交失敗之後,大有可能出現。
從美國近日加強在朝鮮周圍的軍事壓力來看,朝鮮核危機正在加劇。
中國在這場朝鮮半島「核危機」中,可以做些什麼?
現在,有些輿論對中國似乎不公開表態表示失望,甚至對中國在這場危機中,能不有所作為流露懷疑。
持有上述看法可以理解,但不是事實的全部。中國在朝鮮問題上有巨大利益,不可能袖手旁觀,也不會無所作為,相反,中國正積極實質性的介入。
一、中國公開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立場,這一立場符合東北亞各國根本利益,也滿足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需求,在此同時,中國也反對美國藉此加劇本地區緊張局勢,包括運用聯合國名義對朝進行經濟制裁和軍事封鎖。
二、中國的公正立場,它的安理會和國際大國地位,以及它在解決這場危機的能力,均為有關方面所承認。從危機出現以來,除美國國務卿鮑爾、助卿凱利以及相關高級官員相繼訪華,就化解危機同北京磋商會談外,布江熱線也商談了此一問題,中美高層頻繁的外交活動,中國並願意提供北京作為美、朝會談地點,還有朝、韓、日、俄與北京的不斷幕前幕後接觸等等跡象來看,反映中國的影響力和無可代替的作用。
三、朝鮮與中國,一江之隔,位處中國東北部重要邊境地區和國防屏障,中、朝兩國的唇齒關係,不會因兩國有某些變化而有根本性改變,中國也不會容忍在自己門口出現虎視眈眈的美國,當然也不會為維持中美關係而把朝鮮迫入死角。
四、中國完全認識到,朝鮮半島核危機如不能和平化解,美國勢必增加對這一地區的核威懾力量,也給日本突破「無核化」禁區的藉口。
中國現在同韓、日、俄這些鄰國推動美、朝直接談判,危機能否化解,關鍵在於美、朝雙方,畢竟解鈴還需繫鈴人。
今天,誰也不願意看到當前中東局勢在亞洲出現,但也要冷靜估量到硝煙味已在半島上空開始瀰漫。
無人懷疑美、朝爆發戰爭,朝鮮不是美國對手,但戰爭爆發後,美國如果不能短時間內摧毀朝鮮,則朝在受到美攻擊同時,可能會立即突破「三八線」,把戰場推向南方。據美國軍事專家描述,朝鮮在「三八線」部署的重炮,將以每小時五十萬發的火力,對距軍事分界線只一百公里的漢城和韓國軍事設施進行毀滅性打擊。
而朝鮮擁有的幾百枚短程導彈和遠程導彈,不但可摧毀韓國軍事目標,而日本、美國西海岸也在火力威脅之內。有專家評論,仗打起來,韓、美軍民將犧牲一百萬人,東北亞也陷入戰亂之中。
中國在外交上是成熟的,既不能承諾能替美國做多少,幫美國擠壓朝鮮;也不支持朝鮮發展核武而引發本地區的安全危機,所持的平和態度與務實精神,是基於對國內外形勢縝密思考的明智之舉。◆
社論
美利堅帝國
英美侵伊戰爭
反戰的抗與示威
中共第四代接班
兩岸關係
台灣事情
文化批判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