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福爾摩沙展」的盲點與缺憾

陳毓鈞
(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兼大陸研究所教授)


由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主辦的所謂「福爾摩沙展」,讓人匪夷所思,想不通為何不用「台灣」而用「福爾摩沙」(Formosa)?「福爾摩沙」是十六世紀葡萄牙人途經台海時,稱台灣為「美麗島」之意。不過,葡人卻從未統治過台灣,而世界上至今有十幾個地方都稱為「福爾摩沙」。更重要的是在明朝中葉,漢民族來台捕魚並從事以物易物時,因今台南附近原住民自稱其為「Toyouan」,漢人以漢文閩南音用「大員」名之。然明末時,福建漳、泉一帶的人已用「台灣」(與大員音似)作為全島代名詞。鄭成功對荷蘭的招降書就寫道:「台灣者,中國之地,久為貴國所據,今余來索地,地當還我。」因此,故宮主事者口口聲聲用洋語「福爾摩沙」而不用屬於原住民原音以及漢人用語的「台灣」,實在是「洋奴買辦」心態,有「數典忘祖、侮辱先民」之嫌。

創造「現代世界體系」理論的大師華勒斯坦曾說:「我們可以忘記歷史,但歷史不會忘記我們。」台灣在中國古書上早有記載,東漢和三國時稱為「夷洲」,隋唐時稱為「琉求」,宋元時仍稱「琉求」,但亦有稱「毗捨耶」,明中葉前稱「雞籠山」(閩南音近凱達格蘭Kietagalan)。又,鄭成功向荷蘭索地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作為台灣一部份的澎湖,在元世祖忽必烈時已設「澎湖巡檢司」,隸屬泉州府晉江縣。明太祖朱元璋時,續設巡檢司以打擊海盜倭寇。明中葉時,明兵曾兩次大舉追剿海盜林道干和林鳳集團到今嘉義布袋附近。明末福建都司沈有容率戰船追擊日本倭寇至「大員」(今台南安平)殲滅之。公元一六一六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軍侵擾今淡水、高雄等地,被沈有容打敗,使日本不敢染指台灣有二百五十年之久。

在荷蘭、西班牙尚未入侵台灣之前,漢人顏思齊、鄭芝龍海上武裝貿易集團早已進入今北港一帶,大量漳泉移民集聚雲嘉地區,有二、三萬人之多。鄭芝龍後來受清朝招降,放棄「反清復明」,荷、西兩國才趁機侵入台灣。西班牙據淡水,前後十一年(一六三一~一六四二),據西國文獻,西人祗有千餘人。荷蘭據台三十八年(一六二四~一六六二),荷人最多也不過三千餘人。所以說,所謂「福爾摩沙文化」的影響是極其有限的。從明鄭「全面」開發台灣以迄清朝割台,計二百三十二年(一六六二~一八九五),台灣人口歷經清代幾次大規模移民,從明鄭時三十萬人(漢人、原住民各約十五萬人),增加到二百五十餘萬人。台灣歷史應是以漢文為主體的中華文明居主流,即使日據五十年(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影響雖比荷蘭要多,但二戰結束時,台灣人口計六百五十餘萬人,日人僅有三十九萬,何況還實行歧視的殖民統治。

「福展」最大的不足在於有意對有清一代的台灣歷史發展避重就輕。事實上,若不是清朝時漢人先民在台的拓展經營,那台灣今天在社會結構、風俗、習慣、哲學、宗教、文教、語言、倫理、音樂、文學、戲劇等各方面,就都要改寫了。台灣的行政區從康熙時的「一府三縣」,發展到有「廳」,有「巡檢」,以迄光緒時設「省」(一八八七),都是為了適應人口增長和地方建設。台灣系移民社會,故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之稱,平定天地會林爽文之亂就被乾隆譽為其「十全武功」之一,足見清廷治台之艱辛。台灣設省後,沈葆楨、劉銘傳相繼推動台灣現代化,舉凡道路、煤礦、電報線、港口、燈塔、鐵路、郵政都不斷發展,被洋人稱為「偉大巡撫」的劉銘傳更是設立軍械局、電報局、煤油局、郵政局、通商局以及台灣招商局,以為發展經濟之需。在台灣割日之前,台灣已成為全中國唯一有外貿順差的省份,難怪清廷許多有識之士反對割台予日。

「福展」的另一缺憾就是沒有展現出台灣先民的民族精神和仁義氣節。鴉片戰爭時,英軍曾三度侵犯基隆,都被擊退。一八六七年,美陸戰隊二百人登陸今恆春,進攻泰雅社,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兵。一八七四年,日軍三千六百人從今恆春附近登陸,進攻牡丹社,遇頑強抵抗,又受英美干涉,祗好退兵。中法戰爭期間,法軍二次攻基隆,一次攻淡水,都被清軍挫敗。甲午戰後,台灣割日,台灣民主國成立,劉永福黑旗軍與各地義軍合力抵日,從北到南抵抗了六個月,日軍傷亡慘重,明治天皇弟弟能久親王(侵台指揮官)亦戰死。據最保守估計,台民至少十萬人以上被殺,可見台灣先民之英勇了。

日本據台五十年,對台灣的農業、輕工業、交通、文教、醫療衛生、戶政自有一定的建樹,但畢竟是殘酷的殖民統治。早期(一八九六~一九○六)有鎮壓抗日台民的宜蘭、雲林、大坪頂、大稻埕、嘉義朴子、歸式場事件、林少貓事件的屠殺。後來(一九○七~一九一五),又有北埔、羅福星、東勢角、大湖、南投、六甲、新莊、噍吧哖等事件的鎮壓。從一九一六到一九三○年,對原住民有霧社、北勢、馬利哥灣、奇那之、太魯閣五次大圍剿,最後爆發震驚世界的「霧社事件」。時任總督的石塚英藏就承認他至少誘殺一萬六千人,更遑論其它的鎮壓了。地上武裝抗日雖停止,但地下抗日運動一直沒有停止過。

日本不平等的殖民統治還表現在最基本的教育政策上面。一九四○年代,日人佔全台人口僅百分之六,但全台中學生數卻佔了百分之四十九點五。至於台北帝國大學,日人佔百分之八十,台人祇有百分之二十,而台生百分之九十是讀與醫學有關科系,文、政、理、工、農科的學生,百分之九十六是日人。總之,日本統治五十年,台人只出現兩個科長、三個郡守、三個法官、九個中學教員、兩個大學教授,整個政府中上層管理階層沒有一個台灣人。所以,「福爾摩沙展」應不應該把此一問題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