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聯軍佔領了伊拉克,國內多數的報導集中在美國方面的反應,比如討論一個由超強獨霸的國際社會即將出現,或討論布希政府重振領導士氣的愉悅心情,但較少處理英國國內對於這場軍事行動的後續發展方向。與華盛頓相比起來,倫敦的布萊爾首相所面對的,反而可能是讓他感到棘手的一些跡象。儘管布萊爾目前對自己作為戰勝國的領導也在慶祝,然而回想起他敦促國會支持戰爭時的動人演說,現在看來似乎頗不真實,恐怕他的黨內外政敵都不會輕易放過他,人們可能不再會認為他是誠懇的演說家,而認為他故意誤導國會。
布萊爾告訴國會,聯合國武檢調查員錯誤地相信伊拉克已經「基本上解除武裝」,因為他自己的消息來源指出,伊拉克仍擁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武檢人員判斷伊拉克如果還擁有所謂化學武器,充其量是沒有作用的沈澱物。但布萊爾則表示自己的檔案顯示,有充分證據證明伊拉克仍藏有化學武器。他宣稱伊拉克與恐怖活動相聯繫的證據,現在得知是一篇十年前完成的學校論文。至於布萊爾所據以指控海珊向奈吉利亞買鈾礦造核武的文件,現在也知道是偽造的。他用坦克車環護倫敦國際機場的戲劇性演出,如今看來頗為突兀。倫敦媒體雖然沈迷在勝利氣氛中,可是好事的新聞界人物,已經有人在散發對布萊爾的質疑。
布萊爾的優勢是,他畢竟帶領英國打了勝仗,並宣稱已經解放伊拉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他似乎終於向國會證明,自己不是隨風搖擺沒有主見之人,靠著堅定的立場使英國再度成為榮耀的中心。但現在加州長堤一家獨立網站,轉載紐約印德傳播公司的一張攝影圖片卻透露,在法德思廣場被美國陸戰隊與簇擁的伊拉克民眾所拉倒的海珊銅像,原來只是美國向其國內宣傳的一場媒體秀。照片顯示,在美國陸戰隊與坦克的層層包圍戒護之下,法德思廣場外圍全是空曠的,只剩下陸戰隊員與美國在海外所運回的不到兩百名伊拉克自由軍在場,其餘參與盛會的,就是住在廣場邊上巴勒斯坦旅館內的國際媒體。
賦予布萊爾正義參戰的最主要理由,就是解放伊拉克人民。當海珊銅像在媒體上倒下的一剎那,英國媒體以看待柏林圍牆倒塌的心情,描述這歷史性的一刻。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形容布萊爾當時的笑容,像是「綻裂的西瓜汁噴散出來」。不到一天,上述這張照片傳遍世界,尤其是傳向英國幾家著名媒體,並伴隨著讀者敦促若干知名英國記者要勇於發掘真相。到了四月十二日,好事的人已經初步整理出海珊銅像倒塌的四月九日當天,巴格達到底冤死了多少平民,人道援助如何無法進入醫院,美軍如何過當自衛,來證明解放之說的荒誕。
在四月九日的時候,批評布萊爾的人沒有一個敢吭聲,現在他們又將動員起來。這場戰爭的主角其實是布希政府,美軍為了打勝仗而用盡計謀,或許無可厚非,美國民眾也未必想要深究海珊銅像倒塌的假戲,但是布萊爾為了布希的這場戰爭而扭曲訊息,製造假象,英國國會是否也寧願為了美國的勝利,而犧牲自己優質的民主傳統呢?這是布萊爾不能逃避的問題,他的同黨議員,已經在等他回答。◆
社論
國際觀察
侵伊戰爭
中日關係
連宋配
特載
台灣事情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