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的國民黨無須尊重「台獨選項」

紀欣
(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律師)


國民黨2月14日在《自由時報》刊登的「台灣的務實道路」廣告中,提及「本於民主的精神,台灣未來有很多可能的選項,不論是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都必須由人民決定」,被媒體解讀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發生改變,引發政壇軒然大波。當時人在歐洲,因連續拋出兩岸議題,搶盡風頭的馬英九立即表示:媒體解讀「非常錯誤」;「國民黨不會把台獨作為選項,但對某些台灣人民來說,我們還是尊重他們。」

不論馬英九的數度澄清、國民黨的緊急滅火,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還是強調,「我從頭到尾都反對台獨是選項之一。」王金平也表示,他曾因提過「不排除台獨是選項」,在競選黨主席時,遭到馬英九的批評及醜化,如今國民黨表達相同意見,他「不因此為喜」,因為這項決策不符國民黨集體領導的決策機制。親民黨更表示馬英九的說法,「比陳水扁的廢統論還嚴重」。民進黨、台聯黨除攻擊馬英九「一日三變」、「前後矛盾」,更消遣馬英九終於「棄暗投明」,並建議國民黨修改黨章,更應配合推動「廢除」。

馬英九抗壓性有待提升

馬英九已於2月19日返台,並隨即召開記者會澄清,台獨始終都不是國民黨的選項,「維持現狀、統獨休兵、務實開放、全民打拚」是他最新的兩岸論述。不論「台獨選項」事件後續發展及效應如何,吾人有必要及時提醒馬英九及國民黨:不要想兩邊討好,自失立場,造成泛藍選民困惑及不安;也切勿在統獨議題上繼續溜滑梯,導致最後吃虧的是自己。

負責刊登廣告的國民黨文傳會否認決策草率,但坦承馬英九對於他在《新聞週刊》提出之「我們黨的終極目標是統一」,遭到陳水扁及綠營連續批判十分在意,加上幕僚多次建議他必須危機處理,導致國民黨兩岸政策重新定調。不少人將此次風波歸罪於馬團隊見識、格局有限,但關鍵恐怕還是在馬英九本人抗壓性不夠,又太在意他人的批評。作為泛藍2008年打敗民進黨的不二人選,「打馬」又是綠營的既定目標,馬英九早該心知肚明,未來兩年將遭遇綠營多少污蔑、栽贓,如果他想永遠做政治金童、媒體寵兒、萬人迷,不能忍受被人冤枉,或處處覺得委屈,那就應該現在就決定不要玩下去了!

馬英九或許真心認為有必要澄清「終極統一說」,以免影響選民認同。其實社會早有公論,陳水扁拋出統獨議題,並硬掰是受「終極統一說」影響,根本是因施政成效不彰、民怨沸騰,想轉移視聽,馬英九何須急著湊熱鬧,幫陳水扁從「廢統」困境中解套?再說,綠營一向喜歡替藍營領導人戴紅帽子,就算沒有「終極統一說」,也難逃被戴帽子的命運,只是民眾都已習以為常,馬英九何須如此在意?

統一一直是國民黨的政綱,身為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本來就有義務忠實敘述黨的政策,何況「終極統一說」合乎「一中憲法」架構,馬英九何須疲於奔命地澄清辯解?反倒是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已執政六年,國民黨現在說「台獨是台灣人民的政治選項之一」,豈不廢話一句?再說,國民黨既是沒有公權力的在野黨,本來就沒有能耐「剝奪人民選擇台獨的權利」,又何須對自己反對的台獨選項表示尊重?在實施政黨政治的國家中,政黨捍衛自己的理念及政綱都來不及,還從未聽過一個在野黨,對他黨,又是執政黨的不同立場,如此有風度!筆者奉勸馬英九:當了總統後,再對不同政治理念的民眾表示尊重吧!

國民黨不要吃定泛藍選民

兩岸政策的確是馬英九進取大位的「罩門」,但兩岸政經勢力更加此消彼長,2005年島內民意又顯有轉向,馬英九若果真「對兩岸議題有信心」,就應該繼續引導民意反獨趨統。因為只有當反獨成為主流民意時,反獨的國民黨才能確保重新執政。連政論家唐湘龍在去年8月評論「馬英九現象」時都點出:「馬英九將是尋求『民族統派』的代表人物,在兩岸競爭上處於有利位置,這是馬英九能成為現象的重要因素。」馬英九及國民黨高層為何沒有如此氣魄?

馬團隊或許認為:泛藍民眾已視馬英九為重返執政的唯一希望,馬如在統獨的光譜中,往「中間」靠,可多爭取一些「淡綠」和「中間」選票,泛藍選民也不可能投給綠營候選人吧!這種求勝的決心,一直獲得泛藍選民的理解及肯定。因此,當馬英九利用歐洲行,為「終極統一說」消毒,藉著提出「統一不可行」、「不撤彈、不談判」,來擺脫紅帽子,也趁機向美國表白「反統」之意,也都被視為無可厚非之舉。但「尊重台獨選項」顯已超過泛藍選民可以接受的程度,這可從批評馬英九「兩面下注、藍綠一樣可惡」、「馬英九想當總統想昏了頭」的投書,可以看出選民的不解及失落。正如學者蔡瑋所言:國民黨已陷入「扁擔與彩票」的困境,如失去了基本核心價值,會搞得泛藍支持者神經分裂,連原來賴以生存的扁擔都不保。而學者周陽山也說:馬陣營不要以為「這是一樁無本生意,保證是穩賺不賠。」

有媒體評論:藍營中的統派對馬英九牽制力不夠,讓他在兩岸路線上能遊走自如。台灣堅定的統派人數的確不多(但《聯合報》2月18日公佈的最新調查發現,雖然主張維持現狀者依舊佔大多數,但與一月中旬的調查相比,主張急統的民眾增加了四個百分點,總之,陳長文律師絕對不是「台灣唯一的大統派」),統派組織在沒錢沒政治資源的情況下,力量也的確不大,但過去多年中,統派為了反獨,在歷屆選舉中,全力支援了泛藍候選人,成為一批最堅定的反綠急先鋒。對於一向堅持「反台獨」、有強烈中國情懷、又知道尊重台灣人愛國主義傳統的馬英九,統派的確抱以厚望,也期待他2008年上台後,能在兩年內實現直航三通,最終邁向和平統一。統派當然理解,馬英九面對島內外複雜的情勢,要想在兩岸政策上說出美、日、兩岸都能接受的話,至為辛苦,也因此對馬英九的「反共」、「六四不平反,不談統一」,鮮少批評。但是,若馬英九在反獨的立場上,有所混淆或「說不清楚」,統派今後恐將以較高標準對待馬英九。

請不要進一步誤導民眾

聰明如馬英九者,應該不至於真心相信:台灣的未來,不論是什麼選項,都可由人民決定吧!連老百姓都知道「台灣的2300萬人早已失去了決定的資格」、「台獨選項,我們消費不起」;唐湘龍更直接表示,扁馬都「不要對愚夫愚婦灌一些『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的迷湯。台獨如果既不是中共的選項,也不是美國的選項,那麼,台獨是其他任何人的選項都不重要。」當民眾都有此認知時,馬英九其實無須再誤導民眾。說白了,不要說選擇獨立,就是選擇統一,恐怕也難由台灣人民自行決定吧!

陳水扁在「廢統論」中之「台灣前途由台灣的2300萬人決定」,一再被美國國務院駁斥。美國在柯林頓政府時期,有關台灣前途的態度確實是「應得到台灣人民同意」,但柯林頓政府最後一年,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就開始轉為「應得到兩岸人民同意」。之後,不論美國回應陳水扁的連任就職演說或國慶演說,或回應「扁宋會」的十點結論,布希政府使用的都是「應得到兩岸人民同意」。馬英九不可能不知道這個轉變,卻僅為表示「民主精神」,說出「必須由台灣人民決定」,難怪被譏為「騙選票」及「矯情」!

美國在兩岸政策上的「不統不獨不和不戰」終極目標或許沒變,但中美之間對「台灣不獨,中國不武」似已達成一定默契。美國也因此對陳水扁在國際多事之秋,拋出「廢統」,違背「四不一沒有」承諾,大表不滿。當扁政府還在跟美國溝通「廢統」之際,民進黨近日又拋出觸及國旗、國號、領土議題的黨版新憲,也難怪布希政府會警告陳水扁,如果他執意要「廢統」,就得承擔「全面性的後果」。馬英九既堅定反對「廢統」,又何必尊重「台獨選項」,讓陳水扁及綠營得意,在推動台獨路上「吾道不孤」、馬英九「棄暗投明」呢?

馬英九承認,歐洲一行讓他更清楚看到,國際上的「一個中國」立場堅定而不可能撼動。而就台灣人民利益而言,形勢比人強,台灣經濟不靠大陸已別無生路,目前就算統一還有障礙,台灣主流民意仍支援維持現狀,「台獨選項」可是危害台灣生存的要命選項。國民黨即令不為國家統一的終極目標著想,要想確保2008年拿回政權,也無須尊重「台獨選項」!

最後,如果說「統獨議題是馬英九遲早要發的麻疹,2006年發完後就免疫了」是真的,那吾人只能乞求,這個麻疹發到此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