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哉!龍應台的價值認同

沒有國家的價值認同,是廉價的假冒認同

石之瑜
(台大政治系教授)


明明是要迴避台獨法西斯騷擾的卑微訴求,
何必裝扮成正在享受基本人權的高貴模樣?


從馬英九對國民黨青年軍團開的一個玩笑為楔子,媒體與網路引發出了一連串對胡錦濤出於共青團背景的討論,藉此批評胡錦濤領導的共產黨只願意強調國家民族,卻因此不尊重人權,甚至崇尚暴力,缺乏一種對自由價值的認同。這個對價值認同與國家認同的討論可說是方興未艾,台灣人關心的是,一個民主人權的台灣人在面對不民主的大陸時,應如何處理台灣人國家認同的問題。

不論是在民運與法輪功的宣傳中,或是在台灣的部構落格中,流行的答案好像很簡單,那就是堅持民主人權的價值認同,否則就反對兩岸的統一。但略加注意就發現,其中還有更多人是在搭便車,順便慶幸馬英九親共親中的狐狸尾巴遭到揭穿。顯然批評馬英九與批評胡錦濤的同時出現,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巧妙的論述技巧,把他們倆人聯繫在一起,使他們變成同路人,於是就符合台獨人士的口味。藉由引誘台獨人士加入宣傳這個辯論,讓這個辯論在台灣更加流行。

一 價值認同是廣義統派相互識別的暗號

不過,台獨人士可能上當了。因為,稍微深究就瞭解,這個打著價值認同為旗號來對兩岸統一表達的反對,並不符合台獨的問題意識。早先採用這種說法的人,率皆為在李登輝之下謀生的革新保台派,他們心裡不願意支持台獨,但是已經身在官場之中,為了自己的生涯規劃,所以不得不發展出這樣的論述策略。其中,馬英九正是這套民主反共理論的主要執行人。其他著名的李登輝策士,包括章孝嚴、蘇起、張榮功,張京育等人,他們向來都是運用民主反共的理論,讓自己能在不忤逆台獨大趨勢的前提下,把自己與台獨做細膩的區隔。相對於民主反共理論,台獨的掩飾方式,則是用隱喻台灣主權的國家安全論述來處理兩岸關係。所以,用價值認同抗拒大陸的姿態,同時影射了對台獨的抗拒。而且對大陸人權批評的愈大聲,就愈可以讓自己免於獨派的騷擾。

換言之,以價值認同來批評國家認同的論述策略,直接反映的是一種來自統派對中共的抗議,間接反映的,則是一個暗號,是統派在台獨的文化霸權之下,不採用政府慣用的台灣主體論或本土主義,形成一種不言而喻的迂迴抗拒心態,並相互識別。這裡所謂統派,不是指真的主張兩岸統一的人,而是專指在台灣不甘於台獨政府的去中國化,與反對台獨法西斯專政的民間在野勢力。這種廣義指涉的台灣統派,是台獨最害怕的中共潛在同路人,矛盾的是,正是台獨迫使他們在這種政治干擾下,加上面臨國家主義在兩岸喧囂不已,造成他們無法選邊的尷尬,發展出了其實不單純是表面所謂民主人權的價值認同主張。

君不見,凡是在台灣的獨派,他們堅持的台灣國家認同,並不在乎台灣的民主是否變空洞,民選政府是否貪瀆腐化,法西斯的統治文化是否日益囂狂。對他們而言,民主是技術問題,有助於台獨就推動民選的擴大,無助於台獨的時候,則從來不遵行民主國家的有限政府原則,或對財產權或其他基本人權的保障。他們的理由就是,這些壓迫對像既然不支持台獨,則不是台奸就是中共同路人,當然沒有資格享受台灣的人權保障。他們更不在乎大陸民主是否能更健全。對他們而言,不存在國家認同與價值認同的衝突。只有不支持台獨的廣義統派,才會有夾在國家認同與價值認同之間的困擾。

二 鼓吹價值認同的主要是民主暴力國家

從西方學來的那些全心堅持價值認同的眼光,照理也不會發生國家認同與價值認同間的雙趨衝突。世界上哪有民主,他們就認同那裡的國家。既認為民主是人性,則如同母奶,有奶就是娘。然而,這樣看似普世的這種民主人權價值認同,有時反而頗具暴力侵略性,像大家公認美國是民主國家,但春節前藉口摧毀基地組織而炸死巴基斯坦婦孺時,美國政府用的理由竟是民主人權。也就是說,堅持價值認同的人所認同的主要民主國家,對外行為時常常並不講價值,主要民主國家在對付巴基斯坦或伊拉克民眾時殺無涉的態度,與台獨政府對待在野黨或民間反台獨勢力的言論、財產、遷徙權時,心態上如出一轍。

講價值認同的人往往不會認同巴基斯坦,因為巴基斯坦人會想要強國,抗拒民主暴力,所以他們自己在政治動員過程中,也就充滿暴力。巴國的在野勢力為了生存,難免與執行民主暴力的歐美國家接觸,尋求奧援,給予民主暴力國家一種不斷介入的口實。巴基斯坦為了有效抗拒,不太可能接受民主人權價值,否則就會造成國家開放給資本家與國際媒體,既不能凝聚,也無法富強。儘管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一再被欺負,但因為是民主國家欺負之,這時巴基斯坦的自由知識分子就面臨國家認同與價值認同的衝突,某種近鄉情怯的不知所措油然而生。他們當然想有國家認同,但又怕認同國家的話,會遭那些價值認同所在的民主國家排斥。

幾周來在台灣網路圍繞馬英九屬性與統獨的辯論,同樣屬於這一類的困惑,在巴基斯坦或伊拉克討論價值認同,與在台灣討論價值認同與國家認同孰優,其情相通。在台灣討論價值認同的動機,具體說,就是在問還要不要認同中國大陸?必須已經傾向對中國大陸認同的人,才會有這個問題意識。主張台獨的人,或臨摹民主暴力國家對中國指指點點的那些買辦勢力,不會有這個困惑。非要把價值認同與國家認同對立起來不可的人,乃是廣義統派想要逃避台獨才會發明的問題意識。這是一把兩面刃,一方面因為誘使台獨加入了宣揚價值認同的行列,而造成台獨勢力無法有效宣傳台灣的國家主義;但另一方面、這樣的姿態揭露自己更深層的國家認同絕對不屬於台獨。

三 先決定國家認同才能推動價值認同

這種屬於廣義統派的論述策略,難免有其盲點。畢竟,有國家認同的人同時也談論價值認同本來並不奇怪。五四運動的時候,追求民主的人真的是要拋棄中國認同嗎?還是他們都希望中國改革富強呢?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維新派不也是糾纏在同樣的假困惑中至今不能自拔嗎?他們問的問題無非也是,要作一個西方文化的優等生就好了呢,還是要讓日本自己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日本的問題更像台灣,因為除了要處理西方文明的入侵,還要問自己與中國的關係──到底日本是與中國一樣的亞洲國家,所以中國墮落的話,日本就不能翻身?還是中國與日本根本沒有關係?但不論如何困惑,他們共通的出發點是,把西方的價值認同帶進自己的國家時,其目的不是要超越國家認同,而是要鞏固之。

也就是說,有了國家認同才會有知道要在何處推動價值認同,故無非是幫自己認同的國家,往自己認同的價值去發展。相反地,如果看到自己認同的國家不屬於自己認同的價值,就揚長而去,這樣的價值認同恐怕太過於廉價,否則怎會只要遇到阻礙就撤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台灣討論價值認同時,幸災樂禍勸大家背對大陸揚長而去的,正是台獨,也就是廉價的價值認同,或根本是假的價值認同。倒是廣義的統派,筆下威脅說不認同大陸,其實卻流連忘返。廣義統派潛在的動機顯然是懇求北京擺脫激進國家主義,否則他們無以面對台獨法西斯。廣義統派看到大陸基本人權保障不進步,產生了真實的氣憤,此之謂戰略性的真實氣憤。只有真的氣憤了,其警告才可信。台獨的假氣憤,大陸不會在乎。

把價值認同的問題集中到馬英九與胡錦濤的身上,這種現象就已經暴露問題不在於價值認同,而在於他們倆人之間難以釐清的身份認同關連。要透過他們倆人的聯繫來引出價值認同的討論,是假藉台獨有興趣的課題來轉移目光,從而幫助自己迴避台獨的干擾。嚴格說,這不是誠實的價值認同。今天若真的要推動民主人權的價值認同,光靠戰略性氣憤是不夠的,首先要反省自己為什麼會依附到這樣迂迴的論述策略裡,反省自己的身份需要與深層動機,同時也要對民主人權價值認同背後隱藏的霸權暴力有深刻體會,對挨打國家的復興慾望有同情理解,對中國人追求的群體價值有平衡視野,然後,價值認同才有深厚多元的基礎。

明明是對中國未來的價值認同方向在關切,卻要表現成自己身在中國之外,假裝自己是從某個無國界的普遍位置在發言。明明是在利用大陸輿論對自己的反彈,來逃避會被歸納成統派的深層恐懼,換取免於台獨勢力騷擾的卑微空間,卻要裝扮成正在享受基本人權的高貴模樣。廣義統派中有人這樣打腫臉充胖子,反映出的不是價值認同的困惑,而是國家認同的困惑。如此把價值認同當成是超越國家認同的解藥,寧非是用參苓去救肺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