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效應

紀欣
(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


《正常國家決議文》自民進黨主席游錫坤於今年4月在總統初選時提出,歷經無數次折衝,內文震盪搖擺多回,終於9月30日全代會通過。始終不認為炒作決議文有利選情的謝長廷,不僅擋不下該決議文,最後還不得不以「憂憤成疾」大動作,與陳水扁聯手,才逼退了游錫坤,否決了游版決議文。由此看來,在成功打壓甚至驅逐了黨內務實派後,民進黨已全面走上台獨激進路線。

另外,決議文通過後,扁風光回鍋兼任黨主席,掌控了府院黨的他是否將從此「聽謝的」,令人拭目以待。而閉關13天後復出的謝長廷,一開口就揭舉入聯公投的議題,並要求馬英九出面辯論,當馬以「經濟問題才是關鍵」加以拒絕後,謝竟以「人不是畜牲,只管吃,人要被尊重」回應,引來「扁二世」之譏。謝何以有此表現,未來是否將調整其選戰策略,亦值得吾人觀察。

一、共識版決議文過關

9月初,游錫坤表示,既然美國白宮資深官員韋德寧說「台灣或中華民國此刻在國際社會中都不是一個國家」,足證「中華民國已經失效,台灣建國未遂」,應該重新考慮把正名制憲弄得更清楚。他隨後提出遊修正案,將中執會版第一條改為「我國應制訂新憲法,國號正名為台灣,正式向國際社會宣告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第二條改為「我國應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我國應以公元紀年。」(以下稱游修正版,詳見《海峽評論》202期〔10/2007〕作者《〈正常國家決議文〉再生爭議》文)。謝陣營對游提修正版大表不滿。之後,游錫坤雖因特別費案遭起訴辭黨主席,卻在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擁簇下高調表示,要在全代會「翻案」。

為化解黨內紛爭,陳水扁9月26日親自召集黨政高層會議,就決議文進行馬拉松式討論,最後達成共識,有關正名制憲部分條文如下:從「命運共同體」的台灣認同出發,深化民主價值,強化台灣意識,並體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已很難在國際社會使用,因此應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且早日完成台灣正名,制定新憲法,在適當時機舉行公民投票,以彰顯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以下稱共識版)。游錫坤雖當場點頭同意,但仍在當天深夜堅辭黨主席。

請辭的游錫坤27日上午開記者會表示,決議文拿掉「國號正名為台灣」,等於把核心精神抽空,自宮成為不正常國家。他又爆料說,前一天黨政高層會議裡,若他堅持己見,「有人打算讓全代會開不成!」陳水扁隨即呼籲召開臨時中執會慰留游,但也強調,共識版既經中執會一致通過,「希望大家都能貫徹」。傍晚中執會決議全力慰留游,但謝長廷對游批評共識版表示「不解」,並無意慰留游。

9月28日,民進黨舉行21週年黨慶,游謝蘇都缺席,被評為創黨以來最慘澹的黨慶。下午,游系黨代表向秘書處提出「修正正常國家決議文中執會版」,其中包括「我國應制定新憲法,國號正名為台灣,正式宣告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高層說,游系再度提案,內容與游修正版大同小異,分明想偷渡;府方務必在全代會前讓連署者撤簽。

9月29日,在高層「道德勸說」下,40名立委撤簽游修正版連署,但有32位黨代表重新連署9.28游版決議文,高層決定不再強勢主導遊版撤簽,將以「兩案並陳」方式,先討論游版,再談共識版。

9月30日,全代會開會前,游系又提出折衷版(將「國號正名為台灣」改為「國家正名為台灣」)。全代會上,總統府秘書長葉菊蘭以謝長廷競選總幹事身份宣佈,《正常國家決議文》屢次生變,對候選人來說是「無法承受之重」,謝長廷「憂憤成疾」重感冒,決定不出席造勢大會。游系人馬發言慷慨激昂,但不敵府院黨高層運作,9.28游版列為第一修正案,經舉手表決,獲43票,9.30游版列為第二修正案,表決結果,只得30票。該二案失利後,共識版在鼓掌下通過。

二、民進黨走向激進台獨路線

在共識版出爐時,就有評論說「陳水扁終於體會到國際壓力」,他喬出來的決議文「正名並未與改國號直接掛鉤、公投並未直接與台獨掛鉤」(見《中國時報》社論9/27/2007)。但該版決議文除開宗明義表明「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國互不隸屬,互不治理」,又將原中執會版的「早日完成正名制憲」,改成「早日完成台灣正名,制定新憲法」,這與游修正版的「我國應制定新憲法,國號正名為台灣」有何差別?「完成台灣正名」不就是「國號正名為台灣」?而兩版的「制定新憲法」更是一字不差。如認為這樣毫無實質意義的更動,就可爭取到中間選票,就未免太小看中間選民的智商了吧!

兩版確有不同之處二,一是維持了「早日」而未採用「應」,二是未納入游修正版的「正式宣告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有關前者,如說「早日」與「應」不僅是修辭上的差別,那就是民進黨不想自綁手腳,害怕將來迫於現實,又有「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尷尬。至於後者,當然是不想直接衝撞美國及大陸。但完成台灣正名,制定新憲法,不就等於宣告「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更何況不少民進黨人始終堅持台灣早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無須再行宣告。一言以蔽之,《正常國家決議文》之宗旨,就是要通過「正名制憲」實現「法理台獨」,它在本質上是一項不折不扣的台獨決議文。

又有評論說,共識版過關,總算把民進黨內的台獨激進派斗倒,且其內容不比1991年的《台獨黨綱》獨。的確,原本在背後支持游修正版的基本教義派最後也不再堅持,甚至放棄挺游。究其原因,應該有三:一是怕爭議太多,反而使決議文通過不了;二是不願背負破壞綠營團結,不利選情的罪名;三是他們相信只要入聯公投案能過,正名制憲將是遲早的事。這些都是權宜考量,決不能代表他們不夠獨。

三、入聯公投旨在落實「正名制憲」

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利用政府資源搞的轟轟烈烈,又有藍營以「返聯公投」相拚,看來是勢在必行了。美國三巨頭(奈葛彭、韋德寧、柯慶生)自8月底連續重話抨擊扁政府,顯示美國對扁政府的台獨躁進行徑確有不滿。只是美國這些年對陳水扁放過不少狠話,最後總讓扁以「選舉語言」、「選完即沒事」,頭過身就過,這次是否會有所不同,端視美國是否真有心擋下,而美國的決心又不免與中國大陸態度是否堅定有關。

美國官員、學者一口咬定,入聯公投不僅是「朝向宣佈台灣獨立」的重要一步,並兼具「入聯」與「更改國號」的雙重意義,邱義仁9月17日在勸阻游修正版時也說,只要入聯公投案過關,還怕達不到正名制憲之目標嗎?陳水扁10月23日講得更白,他說游提出的決議文「脫光光不是最美,要披上薄紗,稍微化妝才更美」;「有時保留一點,要達成目的會更快」。

任何稍具國際法知識者皆知,任何政府想以新國家加入聯合國,都應照著步驟來:制定新憲法、改國號、宣告獨立、爭取國際承認,再申請加入聯合國。游修正版清楚道出這個脈絡次序:「我國應制訂新憲法,國號正名為台灣,正式向國際社會宣告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我國應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但扁邱等人深知,要在體制內「正名制憲」有高難度,所以才刻意、取巧地將「正名制憲入聯」倒過來操作,希望入聯公投案過關,未來在操作「正名制憲」時能有更強的民意基礎。說白了,只要入聯公投過關,即使政權轉移,藍營也將難以抗拒民意牌,拒絕修憲甚至正名。

國民黨的返聯公投雖無「正名」目的,但問題依然不少。首先,返聯也是個假議題,因為就算高票通過亦回不去。其次,國民黨在執政時(1993年)就開始年年申請重返聯合國,實無必要在此時以民進黨視為神主牌的公投方式(以顯示台灣住民可以自決)拿香跟拜。再者,國民黨原可單純地要求選民不拿公投票(如2004年),現卻因自己也提了案,讓藍營選民不知所從;尤其,由於「中央選委會組織法」始終未能通過,中選會仍為扁政府把持,對於公投票如何製作、領取、投票,國民黨的主導權顯然不如民進黨。果然,近日傳來中選會打算將公投票與總統選票「一階段領投票」,如民眾的反對及藍營都不能阻止這種「半強迫式」的給票方式,公投案糊塗過關的可能性將大增。基此,吾人必須繼續努力逼使國、民兩黨或至少國民黨一黨撤案,更應全力支持「反公投入聯行動聯盟」發起的「我家拒領公投票」運動,讓選民清清楚楚地拒絕領取公投票,以使兩個公投案領票人數均不過半。

四、兩岸復談才能解決台灣問題

《中國時報》9月27日同一社論亦評論,共識版決議文「體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已很難在國際社會使用,卻未否認中華民國現有國號這個事實」,該講法雖非錯誤,卻低估了民進黨去中華民國之決心。

民進黨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宣稱「1992年的國會全面改選,1996年的總統直接民選,以及修憲廢省等政治改造工程,已使台灣事實上成為民主獨立國家」。該決議文也認為,民進黨既然參與了過去幾次修憲,無須否定中華民國憲法,也因此承認台灣「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該主張顯為因應2000年大選,但亦代表「台灣現狀已經獨立,維持現狀就是台獨」不失為當時民進黨的主流。歷經2000年政權轉移,扁政府七年多來不斷「切香腸」,美國有意無意的縱容,在野黨的無可奈何甚至拿香跟拜,民進黨當然不願再承認,或滿足於「維持現狀就是台獨」,並想通過一切手段追求真正獨立,其中包括摘掉中華民國的帽子。

不可諱言,韋德寧一番「台灣或中華民國都不是一個國家」談話,再度引發中華民國定位的問題。不只游錫坤表示「中華民國已經失效」,陳水扁9月初在南投連續說了13次「我們就是台獨」,並以挑釁方式問「中華民國是什麼碗糕?」10月10日慶典上,扁唯一一次提及「中華民國」,竟是批評國民黨主張「以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不可行」,而謝長廷更早已公開表示他選的是「台灣國總統」。馬英九日前指責民進黨不該與中共一起消滅中華民國,輿論也說明年大選將是「一場中華民國與台灣國的決戰」,只是依筆者看,要選民在「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及「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兩者之間做抉擇,判斷國、民兩黨的「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誰是誰非,絕非解決問題之道。要想徹底釐清、解決中華民國或台灣的定位問題,發展台灣的國際空間,進而讓台灣參與聯合國,當政者只能老老實實地承認「九二共識」,與大陸展開平等協商。胡錦濤在中共17大提出「兩岸簽訂和平協議」之議,原本是一個不失尊嚴,亦有助於化解兩岸長期對峙的良機,可惜陳水扁已以「不能接受投降協議」拒絕了。

五、長扁可以共治嗎?

謝長廷委曲求全「擁扁、挺扁」,就是希望換得未來五個月的「扁長共治」,進而贏得總統大位。阿扁是否將實現其口中的「長扁共治」、「聽謝的」有待觀察,但閉關13天的謝長廷復出後的表現,則令人相當失望。

謝長廷復出的首次記者會,就要求馬英九出面辯論入聯/返聯公投,當馬以經濟問題才是關鍵回絕,謝居然以「台灣人民不是畜生」,「尊嚴比經濟重要」指責馬,引來一陣口誅筆伐。正如《中國時報》10月15日社論所言,「沒經濟實力還奢談什麼尊嚴」,當民眾面臨收入減少、物價飆高、失業危機痛苦之際,一個總統候選人再怎麼大膽,也不該說出這番話。何況謝長廷還沒當選,就在經濟議題上豎起白旗,難道他知道民眾已不再相信民進黨能有辦法使經濟復甦,只好學阿扁用台獨護身了嗎?如果其然,未來選舉是謝聽扁的,還是扁聽謝的,就沒有任何差別了!

從謝長廷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那一天起,謝就始終脫不了扁所主導的「入聯公投」,以及游所倡議的《正常國家決議文》,而他自己提出的和解共生、幸福經濟、開放直航等,卻都只有一日行情。當然,吾人應注意,復出的謝長廷立即往台獨激進派靠攏,不無可能是想先穩固綠營基本盤,得到基本教義派的信任後,再行爭取中間選民。

儘管馬謝都認為爭取到中間選票是致勝關鍵,但有鑒於藍綠選票近年來確有「固化」之趨勢,如何把自己陣營的票固好、以及催出票來,已成為兩大陣營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另外,從過去十年的選舉結果可知,綠營選民不僅紀律性較高,以致於能成功逼使民進黨在選戰中團結一致,槍口朝外,投票率亦較高。而藍營選民自主性較高,投票率相對較低,加上深藍選民此次對馬英九的選戰策略意見不少,這是否將影響藍營明年3月的投票率,馬英九陣營應小心防範。

結 語

綜上,從《正常國家決議文》的通過來看,民進黨已把「正名制憲入聯」當成黨的基本方針,任何民進黨人均迴避不了該路線。對此,吾人應即早做好應對準備。尤其,民進黨瘋狂地推動入聯公投,顯然是為未來推動「正名制憲」,全面走向法理台獨預作準備,吾人必須謹慎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