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沈航空母艦或撞上冰山鐵達尼號的抉擇
不沈航空母艦或撞上冰山鐵達尼號的抉擇
一、公投對大選的影響
當大家將連宋敗選歸因於兩顆子彈效應時,切勿忽略公投的催票效應。我們不要忘了陳水扁在2004年大選之前說過的三句話:一是沒有法律依據也要辦公投,二是即使有了公投法的限制,還是要辦公投,三是在選前他高喊「寧可落選,也要公投」。
實證研究發現,兩顆子彈策略只是助燃劑,公投綁大選才是2004年陳水扁勝選的關鍵。質言之,民進黨推動公投,但公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藉其催出選票。只有看透民進黨選戰思維,才不會陷入見樹不見林的迷思。
從數據來看,民進黨在2004年所推動的「強化國防」與「對等談判」兩項公投案,事實上是決定當時總統大選勝負的關鍵。我們發現,在25個縣市裡,公投案投票率越高者,連宋配的得票越不理想,例如宜蘭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嘉義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等9個縣市,公投投票率均超過50%,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2004年公投投票率前三名為台南縣、嘉義縣、高雄縣,連宋在25個縣市中落後排行榜之前四名為台南縣、嘉義縣、雲林縣及高雄縣,公投與大選兩者排序相似度極高。此現象推論至連宋落後之其他縣市,亦大致吻合。
公投投票率幾乎是總統大選的指標,是推論總統大選結果的魔術數字。「強化國防」與「對等談判」之全國投票率分別為45.17%與45.12%,高於該標準但低於50%之縣市為台中縣、彰化縣等兩縣市,均為連宋配該贏而未贏的地區。在低於公投全國投票率的新竹等14個縣市,連宋配均取得優勢。公投投票率與連宋選情成反比的現象,已證明民進黨視公投為總統勝選萬靈丹的理由。
二、民進黨「入聯公投」的分析
根據民進黨於今年8月23日至24日的民調,自認為是台灣人的比例為69%(不是者為17%),贊同台灣是獨立國家為74%(不贊同為11%),支持正名為台灣為48%(不支持為42%),支持制定新憲為54%(不支持為34%),支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者高達75%(不支持者僅18%)。中央研究院的民調亦顯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趨勢與比例從2000年的32%上升到2006年的58%。政大民調中心也有類似的調查,支持台獨的比例從2000年的16%成長到2006年的62%。
民進黨把「入聯公投」當作2008大選的競選主軸,他們認為,只要將議題導向「中國vs.台灣」,則國民黨必敗無疑。國民黨不是沒有警覺,但對民進黨的謀略認識不清,低估其對選情的殺傷力,造成內部雜音不斷。是以所有熱愛台灣與對馬英九有期待的人民,應先從解剖「入聯公投」著手,才能有效破解民進黨的選舉路數。
我們必須認清「入聯公投」乃民進黨2008年的政治大戲,也是真實與虛幻之間的選舉競爭。縱觀民進黨選戰謀略,系以突顯台灣意識為基礎,精巧陳設「愛台灣vs.不愛台灣」的佈景。政治氣氛成熟後再祭出「法理台獨」向中共挑釁,接下來設下圈套讓國民黨扮演反對角色,誘使國民黨阻擋或抵制「入聯公投」,最後將之打成「中共同路人」與「賣台集團」。
民進黨為了刺激劇情,化身人肉戰車撞向美國之牆,進出台海紅線,刻意塑造被豪強欺壓,不向命運低頭的悲劇英雄形象。民進黨企圖以悲情大戲製造賣點,以政治議題壓制經濟議題,以悲劇英雄的假面具遮掩貪腐失政的真面目。由於受欺騙的是台灣人民,所以我們必須勇敢站出來予以揭發。
陳水扁由2000年的「四不一沒有」、2003年的「一邊一國」、2004年的「防禦性公投」、2006年的「廢統」,可說一路走來,搖擺不定。一直到2006年陳水扁跳格至極端的「四要一沒有」──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要發展,沒有左右問題,只有統獨問題。該論調等同宣告「台灣前途決議文」就此壽終正寢。為免支持者精神錯亂,只有加大下注,端出以「台灣共和國」為軸心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偏偏內哄不已,不敢高舉台獨大旗,只能閃躲與遮掩,醜態畢露。
公投大戲連續劇勢將持續到2008年3月22日投票日,其後果也將影響台灣未來。民進黨從心理戰、法律戰、輿論戰等衝撞體制:
一、心理戰:以民意為後盾、以民主為掩護,利用發洩人民不滿的情緒來操弄議題。
二、法律戰:台獨的論述,包含台灣地位未定、中華民國不被承認、中國與台灣無隸屬關係、台灣已具有成為獨立國家的條件等等。
三、輿論戰:運用民氣,凝聚共識,不斷升高「台灣主體意識」,鞏固民意。並且不斷挑戰外在限制,故意造成屢敗屢戰的慘境,激起人民的悲情和同仇敵愾。同時,也不斷放話分化國民黨,企圖消滅中華民國。
四、分進合擊:國際、兩岸及本土路線上分進合擊。國際上置焦於聯合國的打壓(陳水扁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兩岸上全力衝撞現狀紅線,堅持台灣名義的至高、無上與排他性;國內力圖將「中華民國」逼到死角,以「正常國家決議文」達到「建國」的目的。
三、美國的立場和反應
美國要維持其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優勢,同時又不願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美國自己承認其對華政策四根支柱──三個公報和台灣關係法──是矛盾的,但卻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此一模糊戰略有得有失,得的是美國擁有較大的彈性,失的是使台灣高估美國保衛台灣的決心,也使中國大陸低估美國協防台灣的意志。
基於兩岸形勢的變化,近十年來美國已從「戰略模糊」轉變為「雙重嚇阻」。所謂「雙重嚇阻」是美國一方面對中國大陸保證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但反對中國大陸對台灣採取武力。另方面,對台灣保證維護台灣的安全,但反對台灣改變台海現狀。
為了選舉的利益,陳水扁不但要推翻美國的台海政策,甚至還要強迫美國接受他的政策和作法,否則美國便要面對「結構性的變化」和可能「失去台灣」的危險。由昨天「抱美國大腿」到今天的「反美情緒」,民進黨是為了台灣的前途嗎?
十年前美國曾評估全球四大潛在衝突地區,依序是朝鮮半島、中東地區、台灣海峽及南中國海。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現在重新排序已是中東、台海、朝鮮、南海,台海已是繼中東之後的世界火藥庫。全球關注台灣非「入聯」也,是「戰爭」也,民進黨自欺欺人到此地步,其心可誅。一如美國官員所警告的──台灣得不到想要的,只會失去已經擁有的一切。
美國對台灣的立場是「支持台灣,但不反中國;支持民主,但不支持台獨」。該立場對台灣是善意的表現,但民進黨卻利用此一善意,刻意挑戰紅線,意圖拖美國下水。如今,民進黨在美中關係上扮演破壞者角色,已成「麻煩的製造者」。美國認為,台灣受其保護,重大政策應有告知的義務;但民進黨夜郎自大,認定美國無論在任何情勢下,都不會放棄台灣,所以可以為所欲為。
主管亞太事務的柯慶生是美國政府的兩岸問題專家,他的演講是美國政府近年來對台灣最明確、最直接,也是最嚴厲的指責。他挑明了民進黨以台灣名義的「入聯公投」是走向台獨,破壞台海現狀的行動。他揭穿了民進黨裝可憐的苦肉計,也正告台灣,美國的利益既不受中共影響,也不是由民進黨來決定。
美國明確表達對台灣公投的立場。對公共政策爭議的公投,並無意見;對涉及主權或獨立的公投,完全反對;對象徵性但涉及主權爭議的公投,不予支持。美國對以台灣名義的「入聯公投」,雖不認為等同「統獨公投」,但擔心下一步將走向「台獨」。所以國務副卿奈葛彭才會說,以台灣名義的「入聯公投」是錯誤的一步,也朝向改變台海現狀。
今年五月時民進黨政府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台灣名義叩關時,美國就應警覺這已是2008年公投綁大選的熱身。美國一直認為如強化台美友誼將可換取民進黨政府的善意回應,但如今已缺乏充分的正當性來反對民進黨的「入聯公投」。
中國在2025年之前設定為「和平戰略機遇時期」,無意正面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霸權。是以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符合兩大國的共同利益。中共事實上已默認由美國所定義的「台海現狀」--台灣不獨、中共不武,美國不介入。
四、中國大陸的立場和反應
民進黨以台灣名義的「入聯公投」問題,中國大陸嚴肅看待。他們認為此一議題改變了「兩岸一中」的法律關係,將觸及《反分裂國家法》的底線,衝擊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同時,台灣片面改變現狀的舉動,也違背了兩岸關係的基本前提。
中共不可能對「入聯公投」視若無睹,因為這將造成對「法理台獨」的默認;但中共也不願大動作出手,以免付出慘痛代價,因而陷於兩難困境。
中共過去不希望美國介入台灣問題,因為認為這是內政問題。但2003年以後中共的立場有所調整。中共和美國似乎認定,只有透過兩國共管機制,才能避免民進黨將中共當成選舉提款機,把美國視為護台信用卡。
中國大陸認為,如果美國沒有辦法管,中共就自己來管。美國一方面警告台灣如主動挑起台海緊張,美國並無義務協防台灣;但同時美國也提醒中共不必反應過當。
雖然官方的立場仍在調整,但美國學界與智庫已有一些新的論點。根據他們的看法,美國應該說服中共對「法理台獨」從寬認定,其內容為:
一、台灣主權要求不等同於「法理台獨」。
二、台灣不接受「一國兩制」不等於「拒絕統一」。
三、「一邊一國」不必然破壞和平。
四、「一個中國」可以是兩岸各自表述的基礎(這就是「九二共識」)。
同時,他們建議美國應對台灣作如下的要求:
一、台灣對可能挑起兩岸衝突的危險,必須自己負責。
二、為了穩定台海和平,台灣不能排除統一的可能。
三、不能使美國承受太多的「意外」,傷害台灣與美國的關係。
五、國民黨的思維與作法
民進黨主打公投是相信此為選舉聖經,必可保證勝選、繼續執政、延續本土政權。無論美國再怎麼抓狂、中共如何按奈不住,陳水扁仍執意將選民義和團化。身為台灣最大在野黨與人民希望之所寄的國民黨,但我們絕不能不知道輸在何處。上次大選後,我們高估了「兩顆子彈」效應,卻嚴重低估了「公投綁大選」的效果。
2003年總統選戰方酣,國民黨起初以《公民投票法》限制民進黨濫用公投,但未想到民進黨魔高一丈。陳水扁在《公民投票法》第17條找到「巧門」,強推「防禦性公投」,宣傳「公投愛台灣,反公投賣台灣」,將選舉主軸設定於「台灣vs.中國」;加上最後「兩顆子彈」催化效應,終於讓泛綠、偏綠或中間選民找到理由而含淚投票。
當民進黨一路以公投帶動選情之後,泛綠選民則輕易合理化愛台灣的投票行為,將「領公投、選阿扁、愛台灣」等訴求結合,突破了選民對陳水扁治國無能的心理障礙。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民進黨食髓知味,故伎重施;國民黨不能一錯再錯,這就是我們推動「返聯公投」的真正背景。
當民進黨推出「入聯公投」時,我們可能有三個選擇:堅決反對、不予理會、自提版本;最後黨內形成自提版本的決策。「返聯」與「入聯」雖然都是策略,但國民黨的「返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名、「中華台北」是我們成功參與奧運等若干國際組織的事實,這些都不容否認。而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則完全是虛擬的,因為「台灣共和國」並非我國國名,且從未存在過。
一些人士對國民黨的版本不乏批評,諸如國民黨跟著民進黨的公投議題跑、拿香跟拜、喪失主動權、不顧民生經濟議題、損害與美國關係、對兩岸關係不利、喪失黨魂、與民進黨同流合污及選舉打混戰等不一而足。但真是如此嗎?實情恰好相反。國民黨審時度勢後認為,只有正面迎戰,才能不讓民進黨得逞,也才有機會終結台灣之亂。
國民黨提出「返聯」反制「入聯」,訴求中道、務實而彈性的路線是趨吉避凶,讓路可以走得更穩、更遠。國民黨此次主動出擊,掀開民進黨騙人的選戰魔法,不但使其破綻百出,而且打出「台獨」原形。
陳水扁曾質問美國,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有何不對?到底是哪裡有問題?美國的答案是,入聯與公投都沒有不對,問題出在以「台灣的名義」。因為美國認為所謂「台灣」就是「台灣共和國」。民進黨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陳水扁已公開承認「入聯公投」就是台獨之戰。台灣人民不會分不清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差別。
民進黨誣指國民黨版本暗藏「一中原則」,只會加速被中共「法理統一」,事實剛好相反。自1949年以來,中華民國一直抗拒中共,保衛台灣。這次為了耽心民進黨以「急獨」反遭「急統」,國民黨才堅持以中華民國名義的「返聯公投」,來挑戰中共對「一個中國」的法律定義。
民進黨又說台灣的存在是國際社會「不願面對的真相」,事實是民進黨一直沒有勇氣來面對真相──「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民進黨執政快八年了,還是沒有做到。請問誰在自欺欺人呢?
國民黨面對民進黨「聖戰式」的公投牌,絕不能輕忽與坐視。國民黨有「返聯公投」,才能讓選民有所選擇,聲勢也才不會被比下去。國民黨必須深刻體認到,只有結合本土,才有機會與民進黨一搏;只有拿回政權,才能「撥亂反正」,阻止台灣的悲劇繼續上演。這不是拿香跟拜,而是要救台灣,提供一個既能滿足人民願望,又不傷害台灣的版本,讓人民有一個公平選擇的機會。
六、結 語
中華民國以具體行動爭取對台海現狀的定位發言權,將迫使中國大陸必須面對我國的存在事實。「中華民國」的存在是「一個中國」和「台獨」之間的最佳緩衝,因為她的存在,便無「法理台獨」實現的可能,也因為她的存在,中共便沒有對台出兵的必要性和正當性。
「返聯」在法理上有正當性,在事實上有可行性。因為中華民國仍實質存在,也是國際社會上24個國家承認的國名,為了兩岸的和平發展,避免兩岸兵戎相見,這未嘗不是一個「活路」,絕對好過台獨的「死路」。唯有國民黨的「返聯公投」才能兩全其美,既可滿足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心願,又不傷害我們與美國的關係,也不會給中國大陸傷害我們的機會和藉口。
民進黨的公投目的不在「入聯」,也不在「公投」,而在「選舉」。國民黨誠摯呼籲,為了不使台灣與聯合國越走越遠,為了不讓人民的挫折越來越大,請大家集中力量支持以中華民國名義的「返聯公投」。
民進黨視2008年大選為「聖戰」,他們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的;我們則認為這是挽救台灣,阻止台灣人民遭受重大災難的關鍵一戰。台灣興亡與禍福,人人有責,國民黨豈可無動於衷,束手無策?我們相信,只有國民黨才能帶領人民走出民進黨亂政的黑暗時代,讓台灣重見天日。
國民黨爰舉義旗,以清妖孽。民進黨的「入聯公投」走在鋼索上,「入聯公投綁大選、台獨建國綁人民」,美麗之島儼然是一艘鐵達尼危船,冰山當前,台灣將被海葬。鐵達尼號的劇情雖然燴炙人口,賺人熱淚,終究是永沈海底。國民黨以「返聯公投」為訴求,堅定中華民國立場,兼顧理想與現實,講求務實與彈性。我們絕不讓人民流淚,誓讓航空母艦不沈,領航台灣奔向藍色海洋。◆
社論
國際視野
中共十七大
民進黨與台獨
國民黨與大選
光復台灣與保釣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