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必須改變玩火自焚的對台政策

陳水扁「入聯公投」事件平議


今年,陳水扁委託友邦向聯合國大會提交的「以台灣名義參加聯合國」,有如預期的又遭聯合國拒絕。

必要作一深入探討

9月間,中美台之間為民進黨的「入聯公投」沸沸揚揚,美國副國務卿奈葛彭、國安會亞洲主管韋德寧、東亞助卿柯慶生先後發言反對「入聯公投」,話愈說愈難聽,陳水扁不但不為所動,而且聲嘶力竭的反嗆,「怕什麼怕」。反而在9月15日,擴大在高雄舉行「入聯公投」大遊行。大遊行還只是「入聯公投」運動的起始,要直到明年3月22日投票為止。並且,陳水扁揚言屆時「什麼也不會發生」。

「入聯公投」的結果將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事態發展何以如此,我們有必要作一深入的探討。

上世紀二戰爆發,為因應遠東戰局,美國成立了「遠東戰略小組」,其中一些軍事情報人員和外交官就主張戰後台灣當為美國西太平洋的軍事基地,而反對將台灣歸還中國。但美國當局並沒有接受他們的建議,而有《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終於,日本投降,台灣重歸中國版圖。但這些情報人員和外交官基於狂熱的帝國主義,並不死心,還不斷鼓吹,而形成一股美國政界主張「台灣獨立」的勢力,其中最著名者厥為葛超智和斐爾。

台灣光復後,國共內戰又起,1948年,徐蚌會戰(或稱「淮海戰役」)後,國民黨政府頹勢已不可挽回。遂有美國代理國務卿羅威特(Robert A. Lovett)要求軍方,就台灣一旦落入共黨之手,對美國戰略安全的影響作出評估。而有11月24日,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李海的備忘錄,其中建議:

「台灣及其鄰近島嶼一旦落入不友善政府之下,其戰略意義更為重大。除非台灣不落入克里姆林宮陣營,吾人可以預期,一旦戰爭爆發,敵方將可掌握日本至馬來西亞的海路,屆時敵勢大漲,更可能將其勢力延伸至琉球、菲律賓。果真如此,將對我國安全產生極其不利的戰略影響。

基於上述評估,參謀首長聯席會議認為,如果能夠運用適當的外交及經濟措施,確保台灣當局對美友好,將對我們的國家安全利益,最具價值。」

台灣自主運動即可全面發動

1949年1月14日,羅威特將備忘錄轉呈杜魯門總統,並簽注建議:

「如果中國共產黨企圖違背台灣人民之意願,以武力犯台,或者台灣人民本身起事反對中國統治,聯合國將可以台灣局勢已對和平造成威脅,或以台灣實質地位問題為根據,有正常理由採取干預行動。印尼情勢可作參考,聯合國的干預可透過澳洲或菲律賓政府出面要求為之,然後徐圖安排公民投票以決定台灣人民之意願。

國務院充分認識到,如果台灣要免於淪入共黨控制,或許美國必須採取軍事行動。它亦強烈認為,基於政治之理由,美國必須盡力避免片面干預。不過,時機尚未如此迫切。美國尚未用盡一切政治途徑解決此一難局。它或許仍有可能鼓勵中國(指「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一個非共的地方政府,自己促成台灣免於淪入共黨控制。

同時,美國亦應準備,一旦上述措施均告失敗,必要時即以武力干預。美方之軍事干預不宜公然以美國的戰略利益為基礎,而宜以國際上可接受支持之原則,即台灣人民自決之原則,進行干預。

這就牽涉到鼓勵台灣自主(獨立)運動。如果島上中國政府明顯地已無力阻止台灣陷共,則台灣自主運動即可全面發動。」

羅威特的建議包括三點:

一是透過聯合國會員國向聯合國提議,讓台灣以自決公投成為獨立國,由聯合國來干預中共的武力犯台。這一條由於1950韓戰爆發,而未實現。

二是在台灣「成立一個非共的地方政府,自己促成台灣免於淪入共黨控制」。從韓戰至今都是實現這一條。只是直至1971年中華民國代表被逐出聯合國,和1979年中美建交,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都是聯合國和美國承認的中央政府,而非「地方政府」。

三是美國必須對台進行軍事干預時,「基於政治之理由,美國必須避免片面干預」,「不宜公然以美國的戰略利益為基礎,而宜以國際上可接受之原則,即台灣人民自決之原則,進行干預」,「這就牽涉到鼓勵台灣自主運動」。這是說,美國要軍事干預,須由台灣自決公投宣佈獨立,再同意美國干預,這就不是「以美國的戰略利益為基礎」的「片面干預」中國內政,而是「國際上可接受之原則」了。

這第三條,由於韓戰爆發,美國杜魯門總統片面宣佈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而未實施。1954年,《中美協防條約》簽訂,就不再被提起了。雖1979年,中(共)美建交;80年,《中美協防條約》廢止。但取而代之的又有美國的《台灣關係法》。

防禦性公投是美國人建議的

直至2003年,《公投法》審議,政院版突然加入第17條「防禦性公投」,當時沒人搞得清楚什麼是「防禦性公投」,馬英九和陳文茜都質疑投票箱如何擋飛彈。當時,民進黨立院黨團還特別邀請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到早餐會說明,據透露,江春男說,這是美國人建議的。其實,「防禦性公投」就是當年羅威特的第三點。

近幾年來,陳水扁頻頻遭美國「修理」,即有人認為陳水扁「缺乏國際觀」。但據我們所知,1989年,陳水扁為許曹德和蔡有全的台獨案作辯護律師時,曾對美國對台政策和《台灣關係法》,用過功的。在辯護書中,他說:

「由此可見,在美中建交之前,台灣獨立一直是美國所支持的。

美中建交後,美國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而拉攏中共,已絕口不提『兩個中國』政策,但並末因此全然推翻其一貫的對台政策,可由下例證明:

(1) 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共建交前的12月23日,白宮發表《對台外交五原則》指出,台灣仍然具有國際身份或國際人格,美國並未承認中共對台灣享有主權,而美國繼續與台灣從事外交以外的全面關係,此乃是對台灣的『重新承認』。

(2) 美中建交後美台關係最重要的維繫在於《台灣關係法》,依其第四條規定,台灣仍然被視同國家,該條規定,凡美國法律提及或關係外國政府或類似實體時,此等法條應包括並適用於台灣。而其第15條第2章有關『台灣』一詞的定義更耐人尋味,包括台澎兩島的土地與人民、公司或其他法人,以及『1979年1月1日前美國所承認的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當局,與政府當局之任何繼承者』。美國如此費心安排,顯然預為一個獨立的台灣保留後步。

美國對海峽兩岸提出『一個中國,但不是現在』的政策,表面上是迎合中共贊成統一,實際上卻是支持台灣獨立,因為美國深知海峽兩岸的統一,時間愈長久阻礙就愈大,一旦台灣人因本土化政策而掌權,同時兩岸生活差距繼續不斷拉大時,台灣獨立將是中共無法改變的事實。」

《台灣關係法》不能不說是已「預為一個獨立的台灣保留後步」,故陳水扁的認知應該無誤。只是「美國深知海峽兩岸的統一,時間愈長久阻礙就愈大」,錯了。因為,中共改革開放之後,並沒有「兩岸生活差距繼續不斷拉大」,反而是大陸不斷經濟成長,台灣卻經濟停滯,而使得「兩岸生活差距」愈來愈小,致使統一的壓力愈來愈大。

「新保守派」暗自鼓勵台灣宣佈台獨

今年6月份出版的美國《國會季刊》刊出斯坦(Jeff Stein)的文章透露:

「美國前國務卿鮑爾的高級助理說,就像他們越過外交部門引爆戰爭而推翻海珊一樣,布希政府內新保守派高層差點在中美關係中為台灣而引發一場核戰。

在5月初一則未引起矚目的談話中,鮑爾兩任國務卿任內擔任幕僚長的威爾金森上校指出,布希政府高層間的『新保守派』暗自鼓勵台灣政客宣佈從中國大陸獨立,此系中共一再警告會招來軍事打擊的動作。

當時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支持威爾金森的說法,而這一說法已在前國防部高官間引起激烈爭論。」

「但共和黨內右翼,在他們自己的黨領袖與美國大商家早就擁抱中共政權後,一直擁護台灣,做為一個距中國海岸一二五英里外的一個反共堡壘。

布希2000年當選後,一些台灣的狂熱盟友在華府重新掌權,在五角大廈尤其明顯,帶頭的是國防部長倫斯斐。

威爾金森指出,其中還有籌畫伊拉克戰爭的要角,如副國防部長伍弗維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費思,倫斯斐的情報首長坎波恩。布希那位爭議不斷的駐聯合國代表波頓也側身其中。

威爾金森說,布希公開繼續前五任總統的一個中國政策之際,五角大廈『新保守派』採取了不同策略,暗地鼓動台灣主張獨立的總統陳水扁。」(《海峽評論》,2007年,7月號,福蜀濤譯文)

如無「911」,現在已跟中國開戰了

當時的美國在台協會理事長夏馨,即是倫斯斐發言人迪瑞塔的妻子。此外,今年7月份《大西洋月刊》又刊出法洛斯(James Follows)的文章透露:

「我與蓋瑞.哈特相識已久,他是柯羅拉多州的資深參議員,也許假以時日他也會是總統候選人之一。我非常推崇他在國家安全防線上的堅持與遠見,我初次聽聞什麼是『軍事改革行動』(military reform movement)──以及初次聽聞影響深遠的軍事思想家約翰.鮑伊德和具有卓越見解的五角大廈預算分析師查克.史賓尼(Chuck Spinney)--正是我於一九七九年訪問哈特在參議院的辦公室並與其古怪但又天才的助理比爾.林德(Bill Lind)討論的時候。事實上,古怪但又天才比較適合用來形容鮑伊德和史賓尼;林德,不過在國會大廈上班,與兩人同一個辦公室,辦公室牆上懸有墨索里尼(Mussolini)像。

從過去到現在,我從未見過有人可以像蓋瑞.哈特一樣如此深諳國家安全事務。我思忖著他在80年代創設與領導國會『軍事改革委員會』時的角色,但是我深知他在大眾的心目中最鮮明的形象莫過於『21世紀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聯合主席了,因而該會議也稱作哈特一魯南委員會(Hart-Rudman Commission)」

「委員會由14個人組成,共和黨與民主黨各佔一半,如同現在的體制一般。今天哈特告訴我,在起初的幾次會議中,委員會成員們圍坐一室並自由發表他們對於國家安全的弱項、最迫切的需求等等的意見。

在第一次的會議中,一位共和黨的女性議員發言,她認為美國最大的威脅來自中國。遲早美國都要面對和中國在軍事上的最終對決。這個局面是無法避免的,如果美國再繼續觀望下去的話就只能坐以待斃。但是沒有人發言支持她的論點。第二次會議也發生一樣的事情--當其他議員正在討論恐怖主義、核能威脅擴大、中央政府失靈等議題時,這位女議員再度發言警示中國的威脅正一步步逼近。第三次會議亦然,也許還有過更多次。

最後,在遭到幾度挫折之下,這位女議員退出了委員會。

『她叫做琳恩.錢尼』,哈特說道。『我必須承認,如果不是911事件的話,我們現在可能已經跟中國開戰了』。他澄清,並不是因為中國的動作、威嚇、或意圖使然,而是執政政府本身的預定計畫。(更令我驚訝的是,中國領導人也知道此事,這也就是為甚麼中國方面對於伊拉克戰爭的抨擊相對較少,因為伊拉克戰爭使中國不用再腹背受敵!)」(《海峽評論》2007年,9月號,吳宗霖譯文)

紅線還常常移來移去

這些「新保守派」不僅在美國國防部內,而且還在參議院中。琳恩.錢尼就是現任美國副總統錢尼的妻子,其中還有公然崇拜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者。

「911」之後,尤其是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之後,布希總統才親自介入阻止「新保守派」,並撤換倫斯斐等國防部官員,及要求夏馨辭職。

原來美國「新保守派」企圖利用陳水扁挑起兩岸統獨內戰,美國藉機介入,摧毀「中國崛起」,但天不從人願,而發生「911事件」,又美軍侵伊陷入泥淖。其中多少凶險竟在不為人知的情形下稍縱即逝,否則台灣已陷入戰火,甚至中美核戰,為禍世界。

美國「新保守派」路線,其實是陳水扁自「一邊一國」、「公投入憲」、「廢統論」、「入聯公投」這一系列不斷衝撞台獨底線的美國背景。

美國「新保守派」失勢後,陳水扁頓失靠山,尤其是推動「入聯公投」後,美國不斷放話「修理」他也罷,還在過境美國時給他顏色看,所以,他在連罵二個小時的記者會上大爆其料。據報導說:

「他曾跟美國人講,若把台灣送給中國,這樣武器就不必買了,也不用選總統,一了百了,AIT就改成台灣領事館,他反問美國『這樣你要不要?』,美國人連忙說『不要,不要』。他推動入聯公投就是不讓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份,『台灣人的情緒你(美國)多少也要聽一點』。 對於公投入聯問題,陳水扁還說,大家畫一條紅線,台灣人享受的民主是到這樣而已,要畫紅線也沒關係,紅線還常常移來移去。剛開始想說這條紅線以下沒有問題,結果紅線重畫,沒問題變成有問題,台灣竟然是亨受在紅線下畫來畫去有限的民主,做一個台灣人是不是很悲哀?」(《聯合報》,2007-8-27)

「剛開始想說這條紅線以下沒有問題」,這當是「新保守派」對陳水扁有過承諾或鼓勵,但「結果紅線重畫」,而造成「紅線還常常移來移去」。這是「新右派」失勢後,原來的承諾或鼓勵也改變了。只是他沒有把具體內容說出來。

陳水扁與AEI視訊會議時,又嗆聲美國,據報導:

「陳總統說,台灣長期被美國視為『聽話的乖寶寶、好學生』,但不能因與美國站一起,反而視作理所當然、被忽視,『是不是過去台灣太乖巧、太聽話、太配合,這是我們午夜夢迴捫心自問的問題』。

總統說,在提問人葛林擔任白宮國安會主任期間,台美關係友好密切,『現在沒有了,不知是誰做的決定』,他認為不是集中給國務院或在台北的AIT處長負責,就算是溝通管道,『現在台美之所以成為問題與這有關』。他表示,台美無實質對話、高層溝通管道,讓很多問題發生不必要誤會歧見。」(《自由時報》,2007-9-7)

這是表示,「新保守派」對陳水扁作過的承諾和鼓勵,現在美國不認賬了,連高層實質對話的管道都沒有,只能片面接受美國的約束。以致發生誤會歧見。

反對入聯公投「相信絕非布希意思」

甚至於在被柯慶生狠狠「修理」後,除了用「怕什麼怕」回應記者外,陳水扁還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訪問,報導說:「對於美方擔心入聯公投可能涉及改變台灣現狀,陳水扁指出,2003年推動公投立法,2004年舉行歷史上第一次的全國性公民投票,2006年推動終統、廢統,美國的意見更多,但是事後證明,過去美國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反對、批判的意見,或有擔心的地方,最後『什麼都沒有發生』。」(《中時電子報》,2007-9-13)

柯慶生的重話後,除了美國同時宣佈二項對台軍售外,還有「新保守派」的老朋友挺夠義氣的,繼續支持陳水扁。紐約時間14日上午,在聯合國千禧年飯店,陳水扁與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進行視訊會議,波頓和夏馨都表示,「入聯公投」應不致損及美台關係,夏馨反而認為,入聯可以增加台灣的空間。」(中央社,2007-9-14)究竟是奈葛彭、韋德寧、柯慶生說得對,還是波頓、夏馨說得不錯呢?看樣子,陳水扁也難以判斷了。

所以,在「入聯公投」大遊行前夕,還有報導說:「總統說,美國一連串對台入聯公投談話,『相信絕非布希意思』、『底下人講那些話,用意何在?』但他也認為,對台灣這個老朋友下手那麼重,『非常不可思議』。」(《自由時報》,2007-9-15)在這種認知下,陳水扁的「入聯公投」當然也就義無反顧,至少也是值得一搏的。

此外,美國既承認中共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政府,又反對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說「中華民國是未決定的議題」,這都是為未來干預兩岸關係和中國內政預留後步。後來聯大辯論,美日加代表雖表決反對台灣入聯案,但均未發言反對台獨。

「入聯公投」,會如陳水扁所言在明年3月22日大選之後,就「什麼都沒有發生」嗎?如果「入聯公投」會對台灣人民、兩岸關係、甚至美國利益帶來傷害的話,美國就不能如柯慶生所言,「相信台灣理性、明智的公民也會看穿(陳水扁)這套說詞」而已,除了言語的警告外,美國還必須採取必要的行動。

否則,只能證明陳水扁的台獨冒進主義,其實是美國姑息的結果。美國之所以姑息陳水扁當還是不忘情於「以台制中」分裂中國的政策。

陳水扁「入聯公投」的挑釁,除了其家族貪腐案件和權力因素外,其根源還是美國戰後分裂中國的對台政策。所以,為了美國長遠利益,為了世界的和平,美國就必須改變玩火自焚的對台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