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快被擠出世界前十大,聞之令人有些意外卻似乎也是早晚都會發生的事,因為執政黨拼政治勝過拼經濟,台灣經濟再怎麼「向下沉淪」,政府也不痛不癢,由此注定了高雄港會走到這步田地,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孰令致之?
台灣解嚴二十年,民主政治和經濟發展可說是台灣向前進步的兩項主軸,同時也是台灣的優勢所在,民主政治讓台灣得以不經過流血革命就完成政權的和平移轉,同時也讓台灣全體民眾都有參與國家政治和決定自己前途的機會,這是國人該引以為傲和珍惜的成就,也是與對岸溝通的最好遠景。但是現在這種民主政治卻演變成為執政黨居上位者一言堂和朝野的惡鬥以及政客們爭奪選票和權利的工具。
而經濟則是一國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沒有經濟力量,根本無法和其他國家一較長短,二十年前,台灣由一個篳路籃縷的小島,而搖身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工廠,這都是全台灣胼手胝足、上下團結一心拼經濟的結果。然而現在台灣的這種優勢卻在政治凌駕經濟的內耗中蕩然無存,台灣經濟正面臨發展還是落後的轉捩點,執政者必須深刻的思考台灣的競爭優勢何在、未來新的模式為何,才能真正以經濟優先、政治為輔,讓政治協助經濟發展,而非讓政治成為阻撓經濟成長的絆腳石。
兩岸開放已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議題,而台灣社會貧富不均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又與政府的兩岸政策停滯不前有很大的關聯,只有開放並設法將中國大陸的資源變成台灣的優勢,才能讓台灣走出目前的困局。有守有為的政府應該審時度勢,把握先機,時刻以台灣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福祉為優先考量,才會抓准方向走對路。
「只要台灣好,中國才會強。」唯有良好的經濟政策和良性的兩岸互動,才能創造兩岸雙贏的局面。◆
社論
國際視野
中共十七大
民進黨與台獨
國民黨與大選
光復台灣與保釣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