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盡成灰(上)

周本初教授捐贈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統運」史料

吳國禎 編
(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說 明

2007年9月29日上午,美國休士頓大學周本初教授將自己保存三十多年十二箱「保釣、統運」文獻資料,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這批珍貴文獻資料以當時的各種書籍、刊物、報紙、通知等形式,反映和記錄了三十多年前留學美國、加拿大、歐洲各國的台灣、香港學生所掀起的聲勢浩大「保釣」運動,以及進而發展為促進祖國統一的運動真實情形。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以及部分在京參加過當年「保釣」運動的台籍人士參加了捐贈儀式。

吳國禎給清華大學建議保存文獻的信

清華大學黨委統戰部:

自1949年以後,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台灣和大陸就往來阻絕了。50-70年代,台灣開始有赴美、日和歐洲的留學生。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片面決定將中國領土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理權連同沖繩群島的歸屬交給日本當局。這事在海外的台灣留學生中引發了「保衛釣魚台運動」(簡稱「保釣」)。隨著這個運動的深入,這些台灣留學生開始認識到,保衛釣魚台是表,解決台灣問題、中國的統一(簡稱「統運」)才是問題的根本。於是,在1971年9月,有5名台灣的留學生不顧台灣當局的禁令,從美國來到北京。這是自1949年以來,第一次有來自台灣的同胞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當時,周總理熱情地接見了這些學生,並和他們進行了長達八小時的談話。以後,周總理又兩次接見了這些「保釣、統運」的台灣留學生,並高度評價他們所進行的「保釣、統運」是海外的五四運動。今日,每年有數百萬台灣同胞來到大陸經商、旅遊和學習。回顧歷史,這些「保釣、統運」的海外台灣留學生實是衝破自1949年以來,兩岸阻絕的歷史功臣。海外台灣留學生的「保釣、統運」從1970年延續至80年代初期,前後近10年。在這段時期,這些愛國的學生自辦刊物,大力宣傳新中國,架起台灣同胞重新認識已經隔離了二十多年的祖國大陸。這些刊物無疑是中國現代歷史的可貴文獻。

光陰荏苒,這個運動已然過往三十餘年了,而這些寶貴的刊物也散佈各地,除了美國哈佛大學的燕京圖書館有意搜集外,似有逐漸湮滅的危險。經當年參與此運動人士的努力,從這些刊物中擇選部分材料,整理出版了《春雷聲聲》一冊,《春雷之後》三冊。但這些只是這些刊物文獻的百一而已。(見附件1,2,3,略)2006年8月,當年的部分「保釣、統運」朋友曾有聚會,並得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謝小芩教授的熱心應允,散佈海外的這批刊物文獻(也包括其他一些那個時期有關的學生刊物)將逐步搜集、集中運往該圖書館永久保存,並予整理編目,以為以後研究這段歷史者之用。(見附件:保釣資料保存座談紀要)美籍周本初教授當年曾參與此運動。周教授數年前從美國休士頓大學退休後,即來長春科技園區從事科研工作。周教授手中保存有相當完整這批刊物文獻。

周教授對於將這批刊物文獻存放台灣未敢放心。2007年初,周教授在中央統戰部的協助下,將其所保存的這批刊物文獻運抵長春,計12箱,約600磅,並尋求該刊物的永久保存處。考慮到這批文獻的歷史意義,考慮到長遠的兩岸關係,也考慮到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已開始搜集、保存和利用這批文獻,我們建議清華大學圖書館能瞭解周本初教授處這批刊物文獻的歷史價值,能將之永久收藏,並予妥善整理編目,以為後來者研究此段歷史之用。則,此實為千秋之義舉,必有其深遠之歷史意義。

以上情況匯報。如蒙應允,自當與周本初教授聯繫。謹此

           

吳國禎
           2007 年 8 月 26 日
           清華大學 物理系 教授

邀請函

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自1949年以後,台灣和大陸阻絕往來近40年。

1950年代以後,台灣開始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赴美、日和歐洲留學。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片面決定將中國領土釣魚島列嶼連同沖繩群島交給日本管轄。由於這個事件,海外的台灣、香港留學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衛釣魚台運動」(簡稱「保釣」)。隨著這個運動的深入,這些台灣、香港留學生認識到,釣魚島問題的最終解決有賴於祖國的統一和強大,所以1971年底「保釣運動」就轉變為「中國統一運動」(簡稱「統運」)。1971年9月,有5名參加「保釣」的台灣留學生衝破台灣當局的禁令,從美國來到北京。這是自1949年以來,第一次有來自台灣的同胞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當時,周總理熱情地接見了這些學生,並和他們進行了長達八小時的談話。以後,周總理又接見了兩批「保釣、統運」的台灣留學生,並對他們所進行的「保釣、統運」高度評價為海外的五四運動。

現在情況大不相同,每年有數百萬台灣同胞來到大陸經商、旅遊和學習。回顧歷史,這些「保釣、統運」的海外台灣留學生實是衝破1949年以來兩岸阻絕的歷史功臣。海外台灣、香港留學生發動的「保釣、統運」從1970年延續至1980年代初期,前後近10年,這是全世界歷史上參加人數最多、延續時間最長的學生運動。在這段時期,這些愛國的台灣、香港學生在世界各地自辦刊物,大力宣傳新中國,架起台灣同胞重新認識已經隔離了二十多年的祖國大陸。這些刊物無疑是中國現代歷史的寶貴文獻。

光陰荏苒,這個運動已然過去三十餘年了,而這些寶貴的刊物散佈世界各地,除了美國哈佛大學的燕京圖書館有意搜集外,似有逐漸湮滅的危險。經當年參與此運動人士的努力,從這些刊物中挑選部分材料加以編輯,由台灣人間出版社出版了《春雷聲聲》一冊和《春雷之後》三冊。但這四本書只反映了「保釣、統運」刊物文獻的一小部分。

2006年8月,部分當年的「保釣、統運」朋友在台灣同學會舉辦的關於兩岸關係的研討會上,曾就這些文獻的保存問題進行特別討論。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謝小芩教授在會上熱心承諾,要把散佈在海外的這批刊物文獻逐步搜集、集中到該圖書館永久保存,並將整理編目,以供今後研究這段歷史的人使用。據我們所知,此後一年來,不少「保釣、統運」文獻已經台灣清華大學圖書館收藏,並已開始整理、編目。

周本初教授當年積極參與此運動。周教授數年前從美國休士頓大學退休後,即來長春科技園區從事科研工作。周教授家中保存有相當完整的「保釣、統運」刊物文獻。2007年初,周教授在中央統戰部的協助下,將其所保存的這批刊物文獻運抵長春,計12箱,約600磅,並尋求該刊物的永久保存處。

我們讚賞清華大學圖書館能看到周本初教授所珍藏的「保釣、統運」文獻的歷史價值,能考慮到長遠的兩岸關係,毅然同意永久收藏這批歷史文獻,並予妥善整理編目,以為後來者研究這段歷史之用。此實為千秋之義舉,必有其深遠之歷史意義。兩岸清華圖書館有著良好的往來、合作關係。如今兩岸共同保存這批文獻,互通有無,互相補充,使這些歷史文獻的保存更趨完善。我們期待此文獻之收藏能為大家所引以為豪的「保釣、統運」精神,在兩岸傳承下去,能為兩岸關係的發展,祖國的統一發揮其歷史性的作用。

台灣同學會將於9月29日上午10點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周本初教授捐贈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統運」文獻儀式。

我們熱誠地期待您的與會。

謹此

           

台灣同學會會長
           林盛中
            2007 年 9 月 17 日

周本初教授捐贈儀式主持人吳國禎講話

(2007年9月29日上午10點,清華大學圖書館報告廳)

尊敬的張克輝主席、各位來賓、朋友們、同志們:

37年前,在美國掀起了以台灣留學生為主體的保衛釣魚島運動。這個運動繼而發展為爭取祖國統一的運動。這是台灣青年學生發起的一場聲勢浩大,歷經10年的愛國主義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廣大參與者自辦刊物和宣傳品,記錄了當時這場運動的脈絡,也記錄了許多台灣學生走向愛國主義道路,人生經歷歷史性轉折的過程。周本初教授當年親自參加這場運動,並保留了非常珍貴和大量的寶貴文獻資料,為繼承和紀念當年的「保釣、統運」愛國精神以及研究當時的歷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今天周本初教授將這批寶貴文獻資料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這對於周本初教授、對於當時曾參與運動的人士、對於清華大學圖書館都是一件十分值得珍惜的事情。今天我們邀請各位來賓,以及首都新聞人士來見證這個十分有意義的歷史性時刻。

下面我首先介紹參加捐贈儀式的各位來賓:

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譽主席張克輝先生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孫道祥先生,

全國政協委員、台灣同學會會長林盛中先生

中央統戰部三局副局長傅鐵生先生

全國台聯副會長紀斌先生

台盟中央秘書長張華軍先生

捐贈這批文獻資料的美國休士頓大學退休教授周本初先生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薛芳渝教授

清華大學統戰部部長唐傑先生

台灣同學會秘書長林路征先生

還有,這幾天來京參加國慶活動的海外、台灣的朋友;在京的台灣學生、台胞和朋友,以及台灣同學會的會員,清華的同學等。

在此,我們特別介紹陳映朝先生,他代表台灣的朋友特地前來參加這個捐贈儀式。陳映朝先生特別從台灣帶來一些保釣、統運的資料,今天也一併贈送。

另外,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辛旗秘書長特交代他的助手來參加,並借此,把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出版的書也捐給清華大學圖書館。

此外,台灣同學會今天也借此,捐贈保釣、統運書籍《春雷聲聲》和《春雷之後》。

我們對此表示最衷心地謝意。

參加今天捐贈儀式的新聞單位有: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廣播電台台播部、中國國際電視台、海峽之聲廣播電台、中新社、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政協報、團結報、台聲雜誌社等。

我們對此表示熱烈的歡迎。

林盛中在清華捐贈儀式上的講話

尊敬的張主席,尊敬的清華校務委員會孫主任,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來參加周本初教授捐贈「保釣、統運」文獻資料給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儀式,今天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全世界多少台灣留學生以及台灣島內多少學生的心血,都記錄在周本初教授所收藏的寶貴資料裡。我相信這些資料經過清華大學圖書館現代化的圖書編目、管理,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感謝周本初教授起個好頭,今後必將有更多的老保釣、老統運朋友陸續把他們珍藏多年的「保釣、統運」文獻資料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

台灣同學會的成立同「保釣、統運」密切相關,台灣同學會成立之初的會員絕大多數都參加過「保釣運動」和「中國統一運動」。我願借此機會簡單回顧這段歷史。

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片面宣佈要把中國的神聖領土釣魚島(台灣叫釣魚台)連同琉球群島交給日本管轄,這引起台灣留美學生的極大憤慨,美國各主要大學的台灣留學生紛紛成立「保衛釣魚台行動委員會」,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這個運動迅速蔓延到加拿大的台灣留學生,蔓延到香港、歐洲、日本、澳大利亞和台灣島內。各地的「保釣」組織紛紛出版刊物或報紙,發表意見,舉行示威遊行,向美日抗議。國民黨當局為了控制台灣留學生,在海外每個校園都派有職業學生打小報告,當時台灣留學生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由於參加保釣的組織和人數多了,終於衝破了白色恐怖。

國民黨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表現軟弱無力,而祖國大陸嚴正聲明「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這深深打動了許多參加「保釣運動」的台灣留學生。使得在台灣長期受國民黨當局反共教育的台灣留學生衝破思想牢籠,願意去瞭解社會主義新中國,瞭解社會主義。有的甚至進一步學習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美國在1971年把釣魚島交給日本管轄,一部分參加「保釣」的台灣留美學生深深認識到,只有祖國統一強大才是解決釣魚島問題的根本保證。有了共識,在1971年底的一次討論會上就決定把「保釣運動」轉變為「中國統一運動」。由於兩岸的統一問題一直牽動著海外台灣留學生的心,大家不斷開動腦筋,為統一大業獻計獻策,所以「保釣、統運」延續了10年,成為世界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參加人數最多的學生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大多數台灣留學生的思想水準都有提高,反映在200多種刊物和報紙之中。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台灣被日本統治了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台灣回到祖國懷抱,但當時國共內戰,兩岸往來不密切。1947年還發生「二二八事件」,加深台灣同胞對大陸的誤解;到1949年兩岸就隔絕了。這段不幸的歷史使得台灣人民對祖國大陸很陌生,甚至誤解。1970年「保釣運動」開始,絕大多數台灣留學生要麼反共,要麼恐共。但經歷了「保釣運動」,許多台灣留學生思想得到解放,認識有所提高,在自己辦的刊物和報紙上,介紹社會主義新中國,介紹社會主義,使得海外台灣同胞消除或減輕「恐共病」。

在這裡我想提幾點「保釣、統運」的重大成果:

一、在1971年「保釣運動」的兩次國是討論會上,台灣留學生首次公開支持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才能代表中國。在布朗大學的國是討論會以及安娜堡國是大會上,都激烈辯論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決議1971年9月21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前舉行「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示威遊行。這一天,台灣的留美學生公然以五星紅旗開道,接著是10個人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牌子,再接著是10面毛主席畫像,然後是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世界各大新聞媒體都大肆報導,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二、1971年9月,「保釣運動」的五位台灣留學生代表李我焱、陳恆次、陳治利、王正方和王春生首次踏上對廣大台灣同胞而言是非常陌生的祖國大陸。他們的架橋之旅,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重視。周總理在百忙之中,特地接見他們,長談8個小時。「保釣」轉為「統運」之後,周總理照樣重視,後來又接見過兩個「統運團」,傾聽台灣同胞的意見。「保釣、統運」成為連接海外台胞和祖國大陸的橋樑。

三、建議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得到採納。「保釣、統運」團除了向周總理,也向其他中央領導反映廣大台灣同胞的心聲,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1979年元旦發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標誌著祖國大陸對台政策從「武力解放」轉變為「和平統一」。

四、建議傾聽大陸同胞的意見得到落實。雖然在1970年代有很多「保釣、統運團」到祖國大陸訪問,受到中央領導接見,直接反映台灣人民的意見,但這畢竟不是經常性的。海外台胞希望祖國大陸設立由大陸台胞組成的經常性組織,能隨時向中央反映意見,有利於兩岸的統一大業。1973年中共十大,設立了中共台灣省代表團,並且選出了兩位台灣省籍的中央委員;1975年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了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並選出了兩位台灣省籍的全國人大常委。海外台胞的意見得到了超要求的落實。

五、在海外台胞中,曾經使得支持兩岸統一的聲音佔絕對優勢。通過《春雷聲聲》一書所列出的期刊、報紙種類,支持兩岸統一的有200多種,支持國民黨當局繼續在台灣統治的有20多種,支持台灣獨立的不到10種。1970年代,統一派在美國非常活躍,除了出刊物、報紙,還經常辦群眾集會,介紹社會主義新中國,鼓吹統一,當時統一的聲音遠遠壓過「獨台」的聲音,更壓過「台獨」的聲音。

六、影響所及,統一運動在台灣生根。「保釣、統運」在1970年代影響到台灣的知識份子,因此有夏潮聯誼會的成立和《夏潮》雜誌的創辦,關心工人、農民和漁民,支持兩岸統一。後來中國統一聯盟的成立以及《海峽評論》的創辦,也都是受到「保釣、統運」的影響。

接下來再說一下周本初教授這些寶貴資料和台灣同學會的淵源。在「保釣運動」30週年之前兩年,台灣的中國統一聯盟第一任主席、著名作家陳映真先生到台灣同學會作客,他談到「保釣運動」對台灣影響很大,希望在「保釣」30週年時出版紀念文集,希望由台灣同學會主編,由他擔任社長的人間出版社出版。我們告訴他,「保釣、統運」湧現出大量的刊物和報紙,但我們帶回來的很少,不足以完成這項任務。我們建議他到美國找老保釣朋友來完成這項任務。後來陳映真到美國找老保釣朋友商議,得到熱烈支持,由林國炯、胡斑比、周本初、葉先揚、龔忠武、王曉波和陳映真編輯出版《春雷聲聲》,全書821頁,記錄了1970到1971年「釣運」時期的大事。資料來源主要為周本初所收藏的資料。

兩岸的統一問題還沒解決,台灣同學會的目標還沒完成。我們認為編輯出版「統運」時期的文獻非常重要,這些是廣大海外台灣留學生的思想結晶,不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還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主動要承擔這項任務。我和吳國禎2003年到美國訪問,除了拜會老保釣、老統運朋友,最重要的目的是同他們商討共同完成這項任務。經美國的老保釣朋友、台灣的陳映真和王曉波以及台灣同學會的共同努力,由龔忠武、周本初、林盛中、吳國禎、關文亮、王曉波和陳映真編輯出版《春雷之後》,共計3冊,2643頁,涵蓋1972到1978年的文獻。資料也主要來自周本初教授所珍藏的資料。

謝定裕教授在《春雷聲聲》和《春雷之後》這兩部著作都寫了前言,對「保釣、統運」給予高度概括。在《春雷聲聲》和《春雷之後》的編輯出版過程中,原台灣的人間出版社總編輯陳映朝先生在編排、校對和出版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勞動,我們對他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我願借此機會請他代我們向他的哥哥陳映真先生轉達我們的崇高敬意,並祝願陳映真先生早日康復!

「保釣、統運」的資料非常多,已出版的《春雷聲聲》和《春雷之後》只涵蓋其中一小部分。我們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兩岸的統一問題,就需要爭取台灣民心;要爭取台灣民心,首先要瞭解台灣人民的想法和心態。通過對這些「保釣、統運」資料的研究,有助於對海外台灣留學生的想法和心態的瞭解,從而知道島內同胞的想法和心態,使得對台工作事半而功倍。希望有心人士能善用這些寶貴的資料。謝謝!

           

林盛中
            2007 年 9 月 29 日

周本初在捐贈儀式上的講話

張副主席,薛館長,各位老師,來賓,各位保釣運動的老朋友們:

非常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中前來參加這一難得的聚會!

首先我們自應非常感謝清華大學圖書館,能慨允對這12箱「釣/統運」資料作收藏及整理!的確,在祖國的大地上,我們很難為這批資料找到一處能比清華更為理想的永久存放地點了。

同時我們也非常感謝祖國中央統戰部的熱心幫助,使這批資料終於能夠順利入關,不然這批資料很可能到現在仍存放在大連海關。這12箱資料是在今年1月於美國休士頓交付海運,一個月後到達大連,但全部入關手續於今年8月底方全部完成。這半年多期間,也多蒙北京台灣同學會為這批資料的入關及時向有關各方面聯繫求助,我們也自非常感謝!

就我們所知,哈佛大學的燕京圖書館在多年前即已有計劃的收集這些釣/統運資料。自去年起,在台灣新竹的清華大學圖書館也開始在收集,整理這些資料。據我們目前所知。我們這12箱釣/統運資料在種類上不但較多,在各刊物的期別上也遠較為齊全。

如大家所知,此一以港台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為主的保釣運動始於1971年年初,其主旋律持續了約十年。這十年裡大家不知道開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國是會議」,出版了多少手抄本的學生刊物,放了多少場報告祖國進步的電影,辦了多少個學習研討社會主義及中國近代革命史的讀書會,同所謂的「校園特務」進行不斷的鬥爭,還有在各時各地舉行的各樣示威遊行……。我們這些青春年代的紀錄,有相當部分已經記錄在這12箱文獻資料裡,數十年又匆匆的過去了,我們也漸漸的老了,但在這近三十年的歲月裡,我們時時皆在盼望這些資料能回到祖國,特別是祖國的首都!

我們的期盼為什麼會這麼久,又這麼深呢?主要是因為我們認為海外中國留學生此一保衛國家領土主權,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的運動在精神上的確是當年發起自北京的五四運動的延續(周總理當年即曾如此評價過);更長遠一點說,它也是歷來中國知識份子的重要傳統之一——即所謂的「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一運動深深的印證了台港學子們無限的祖國情懷。這樣,他們為關懷祖國所留下的紀錄,應該要能回到祖國的大地!

海外此一中國留學生運動,如上所述,有其歷史繼承的一面,但也有其較為創新的一面。如從這些文獻資料中可發現這些知識份子經過不斷的認真學習,認識到應重視體力勞動,並尊重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者。再就是,這些同學們從運動中也認識到對社會正義的關心應超越國界。

祖國社會自改革開放以來,因各種原因,對這一運動是在漸漸的淡忘了。但對曾參與過這一運動的朋友們,自不能忘懷。如今祖國尚未統一,國際環境也甚為險惡,我們這些遊子們的自更憂心忡忡。今忽聞位在祖國首都的一所最優秀的大學之一——清華大學——圖書館能慨允收藏並整理我們這些資料,我們能不熱淚盈眶!

在上星期,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請該館一位副館長及一位主任不遠千里親自開車去長春將此12箱資料全數運達北京。消息傳來,遠在台北的老友陳映朝先生即將台北陳映真先生主持的人間出版社所珍藏的一部分保釣資料(附有照片)於前天親自送到北京,也將在今天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如今已有多位友人應允做同樣的捐贈。我們也在此誠懇的向在世界各地的保釣老友們呼籲——請你們將珍藏的保釣資料能盡快的捐贈出來,使無遺珠之憾!

今後,我們和祖國的年輕同學們,會一起在清華圖書館內閱讀這些資料,我們會忘記年華,忘記歲月,我們只會重新激發起萬丈豪情,為祖國的統一和光輝的明天奮越關山!

最後,我們敬再此告慰一些已故去的保釣老友——你們生前辛勤寫下的這許多手抄本刊物,如今已回到祖國首都了。

謝定裕在清華捐贈儀式上的講話

保釣運動基本上是留學生的自覺運動。一部分留學生在學習之餘,不再打麻將,玩股票,開始睜開眼睛,認識世界,認識社會。從保衛中華民國領土的愛國心出發,進而認識到祖國統一的必要,並以理想主義的態度進而接觸到社會主義。周本初教授所捐獻的檔,記錄了那些年月數以千計留學生的殷切的探索,理性的分析,以及狂熱的吶喊。

在那個年代,沒有email,只有影印機。這些檔,尤其是早期的,都是手抄而再複印的。

那年代,長途電話還很貴。這對窮學生也是一大負擔。但是他們憑著理想主義的熱情,全心全力的投入,不但出刊物,還串聯、開會、遊行。所以周恩來總理有一次對保釣成員說,這是海外的五四運動。

保釣運動自然無法同五四運動相比。在今天,國內絕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釣魚台大概還是北京的釣魚台國賓館。可是對於那一年代積極參與的年輕人,的確有深刻意義。

有些人放棄了學業,有些人中斷了事業,還有些人回到了陌生的祖國。台灣同學會的許多朋友,就是這樣一批有理想的年輕人。他們放棄了優越的工作及生活環境,在六○,七○年代,奉獻給物質條件還相當落後的祖國。

不久以前,一位新近回國的海龜,在計較他回國後待遇時,他說:「我和他們不同。他們的奉獻,是在『為人民服務』的時代。我是回到已加入WTO的中國。」

近來,釣魚台似乎又稍稍熱了起來。在媒體上出頭露面的竟是一些從來只是搭邊,早已對此冷漠,得過些什麼大獎的名流。大家根本不知道還有一批數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在奉獻的一群,有許多還在國內工作生活。在一切向錢看的前提下,這現象也是自然的。

所以,清華大學圖書館能在這理想已經喪失的年代,逆潮流而願意保存,整理這一批可貴的記錄,我作為清華大學的成員之一,實在為此感到驕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