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含淚不投票到含淚投票

馬英九的困境與挑戰

吳瓊恩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


前 言

隨著總統大選逐漸逼近,有許多選民對兩組參選人都十分不滿意,因而謠傳宏仁集團總裁王永慶的長子王文洋,將代表第三勢力參選,雖然尚不成氣候,可見民心低迷,選情冷淡。

在這樣前途茫茫,方向不明的情勢下,不僅泛綠群眾沒有勝選把握,泛藍群眾更是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深藍群眾更有燥鬱症者,隨時都會引爆衝突和不滿。

筆者在《海峽評論》2月號發表《馬英九的政治人格與領導問題》一文,又在7月號發表《前途茫茫,後繼無力:論馬蕭配--沒有政治願景的現實主義路線》,這兩篇文章對馬蕭兩人的政治人格與領導問題,乃至於路線問題,都有深刻的評論。總而言之,今日的國民黨除了想要奪取政權,誰還相信她還有什麼偉大的志向,引領民眾走向和諧幸福的未來?「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國民黨自退守台灣以來,一直想反攻大陸,乃至於後來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無非是口號大於實質意義,自保政權遠大於崇高政治理想的實踐,君臣之間追求權力慾望的滿足,早已失去政治路線的堅持與奮鬥,於是內鬥與外斗袛見利害恩怨的傾軋,未見大是大非的品評標準。因此,兩蔣時代表面上堅持統一路線,實際上卻打壓中國民族主義路線,及至台灣最後一次中國民族主義的學生「保釣運動」發生後,國民黨卻不思政治路線的調整與反省,最後竟以一篇《一個小市民的心聲》(1971年)偏安獨台思想廣為宣傳,用來壓制中國民族主義路線,終至掏空民族精神與統一的思想,使保釣運動後,一群內心深處投機取巧的台獨分子和獨台分子混進黨內,而有今日國民黨內所謂本土派,卻不知本土相對於外來帝國主義的深沉涵義;又有所謂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派,卻不知最近南北韓基於民族大義,可以超越政權之爭而握手見面。

國/民兩黨失去中國民族主義精神後,變成去中國化,並依恃美國強權自保,這種民族虛無主義,依中國歷史傳統來看,向來都表現在政治人物的醜態百出,而不以為怪。真正的民族主義精神反而保留在那些在野的民間人士,而這也是中國民族下一波復興機運之所賴。必須體會到這一點,才能真正理解今日所謂的泛藍對民進黨搞去蔣化的失望,因為蔣還有一點點民族尊嚴;而深藍之所以椎心泣血,痛苦萬分,準備含淚不投票,也因為當今的國民黨高層,充斥以美國文化思維為取向的留美博士,以及一些在兩蔣時代表面上假統一,假本土的政客,其民族虛無主義幾與民進黨當權派半斤八兩。試問這樣兩黨一丘之貉的中華民族敗類,內心祗有權力的爭奪,毫無與民同心的胸懷,甘心為外族所利用,又如何能建立成熟的民主政治?

我們將怎麼辦?

平心而論,兩蔣執政時代,雖然打壓中國民族主義精神,走向小市民心聲的獨台思想,掏空中國統一運動的思想基礎,與目前蕭萬長在美國演講(10月5日)時表示:台灣應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力求維持現狀,也就是不統不獨不武。其實,這個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又與小市民心聲的獨台思想有何差別?為什麼兩韓都可以默契,不理會美國的干預,而以民族主義精神為念握手言和,兩岸就不可以呢?兩蔣時代尚有此民族精神的默契,而表現在823炮戰上,以及蔣經國晚年的密使聯繫。到了李登輝時代雖有密使往來,事後證明他是真誠的日本軍國主義皇民思想的信仰者,密使風波不過拖延時間,掩護國民黨高層的內鬥而已。至於陳水扁時代,則是典型的民族虛無主義,凡是他的一言一行,皆欠缺真情實義,大多轉化為工具理性的語言,以保衛他真正的權力慾望與貪腐內心的目的性追求。

台灣政情演變到今天這個地步,從兩岸都是中國人,硬是想拆散為民族分裂的國家;又從兩岸都是「一個中國」,演變為想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試問國民黨高層,當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提出兩國論時,你們敢跟李登輝作出嚴肅的路線之爭嗎?足見國民黨是一個沒有路線之爭的政黨,自然不會根據路線而選用人才,結果用人標準流向個人好惡、利害、派系、恩怨等等因素,偏偏這些因素正好是有理想、有思想、有志氣的人才所不屑為之,久而久之,國民黨已日漸感染幫派組織色彩,久而不聞其臭,連小馬哥也受不了這種臭味,而想刻意保持距離,卻又難以擺脫那種臭味的拘糜。由此可見,馬英九雖非一代梟雄,卻有潔身自愛的矜持,這種個性雖難以寄望他開創新局,但卻有守成的堅持,堅持什麼呢?打破「一個中國」的現狀,他無膽;明言「一個中國」的現狀,他不敢。但默默地在保守「一個中國」現狀的「九二共識」上,他可以停止違反「一中原則」的教科書更改,可以在現狀下開放三通、開放觀光、開放赴大陸投資的限制、承認大陸學籍、開放大陸來台投資……等等措施,這些措施皆未必促使兩岸立即統一,但足以防止台獨的進一步發展,是可預期也。

謝長廷的問題

今年農曆春節假日,筆者曾與一位卸任政務官,拜訪某大學一位院長級資深教授,閒談間話題扯到當前政治問題,咸認民進黨內總統初選,謝長廷將會勝選。最後馬英九勝出的機會將十分艱難。未料幾個月後的今天,形勢已有很大的變化,馬英九雖非定然勝利,但陳水扁想以民進黨主席來牽制未來的總統謝長廷,已產生十分不利的後果。謝長廷的主體性格與領袖魅力,受到陳水扁的貪腐敗政與台獨基本教義派的脅持,隱然變成虛無的「台灣共和國」與實存的「中華民國」之間,兩者的革命鬥爭,或李登輝所說的「寧靜革命」。因為全世界沒有健全的民主國家,竟然會在否定「中華民國」的國號,以及背離「中華民國」的憲法下進行民主選舉的怪事,這已非政黨執政之爭,而是革命鬥爭,改國號之爭。這種假借民主選舉,進行所謂「寧靜革命」,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李登輝。

革命鬥爭沒有所謂的中間路線或中間派,中間分子最後總要靠向勝利者。謝長廷早年與國民黨的情治機構有某種程度的往來,與中國海外民運人士也有一些交情,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更提出「和解共生」、「憲法一中」的主張,在擔任高雄市長時,更準備赴廈門開會,受到陳水扁的阻撓。有人說,謝長廷具有歷史的使命,為創造個人的歷史地位,他將疏遠台獨,親近中國。因此,謝長廷可能吸引一部份泛藍選民,以及一部份猶疑不決的選民。更有一種人認為,馬英九沒有領袖魅力,不能堅定立場,終將向台獨妥協讓步,與其讓馬英九當選,不如讓謝長廷當選,因為民進黨內部習於激烈鬥爭,謝蘇當選後必有激烈鬥爭,如此置之死地,台灣無救,正好等待中共的統一,以便收拾爛局。

如果謝長廷真能堅持他的真實信念,以創造中華民族的歷史,那謝長廷所代表的路線,也不失為一條可行的方向,泛藍群眾可以盡釋前嫌,全力擁護。但從最近陳水扁排擠謝系人馬葉菊蘭擔任黨主席,李應元擔任秘書長來看,謝長廷已無力擺脫陳水扁與台獨基本教義派的脅迫,如果謝長廷當選總統,注定將受陳水扁與台獨基本教義派的牽制,縱使謝長廷有意開放三通直航,將受到他們嚴重的牽拖,而遙遙無期,使台灣經濟無法與大陸迅速整合,繼續孤立的結果,台灣的全球化勢將落空,因而將加速邊緣化,可以預知也。

為什麼要從含淚不投票轉向含淚投票

筆者不是泛綠,也不是泛藍。陳水扁說司法不獨立,因為法官絕大部份都是泛藍的。這種思維方式,好比說你是女人,你一定是站在女人利益立場講話,全然忘了她也可以站在更高更廣的一類--人的立場來講話,所以是一種狗眼看人低的思維方式,也即是一種物化的思考方式。

陳水扁執政將近八年,失德失政,罄竹難書。一言以蔽之,心中無理想無人民,時時刻刻為選舉,其目的袛是為掌權而掌權的過隱心態,一切的言行舉止,為了權力都成為手段性、工具性、技術性的論述,已失真誠心態。本來八年任滿,卸任離職也就算了,誰知他失德敗政的結果,卻要掩飾自己的腐敗,好像袛要把「中華民國」幹掉,他的所作所為,都有了正當性與合理性,因此在顛覆中華民國的革命過程中,是無法可守,無天可依的,袛要打擊中華民國,所有的言行舉止都可以包容,凡是愛中華民族,愛中華民國的同胞,不分藍綠都要聲討這種賣國賊,也要揭穿他假借鬧台獨又不敢台獨的偽善面孔,所以這不是站在泛藍立場的聲討,而是不准有這種「元首」破壞一個政治社群的健全運作。

台灣問題是四百年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鬥爭的歷史問題,現在則到了最後關頭,中國文化能不能再度崛起,有沒有能力逼使美國放棄掌控台灣?美國一旦願意放手讓中共來管,則阻止入聯公投之事,那裡會毫無制裁的辦法?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而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已逐漸超過台灣,北京掌控台灣發展前途的力量也日漸壯大,中美兩國實力對比的大局也將決定兩岸關係的小局。在這種情況下,很顯然時間已傾向北京這一邊,台灣如果繼續甘願做美國的看門狗,以制衡中國的棋子自保,最後將因中國的崛起,逼使美國放棄台灣這顆棋子,終將使在台灣的中國人,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

馬英九不是英雄,更非梟雄。他自幼成長的歷程,使他天生即有脫離群眾的菁英性格,又因求學從政一路順風,失去從失敗中學習的寬廣角度來詮釋事件的意義,一股傲慢不知謙虛的不自覺態度,常常得罪人尚自以為是,他本來就不是一位好領袖,但可能是一位好秘書或秘書長,時代機運把他推向領導人的角色,而逼使台灣人毫無選擇餘地。但是馬英九乖寶寶的保守性格,可以守住中華民國憲法,維持「一個中國」的現狀,在此前提下,他的開放三通直航,以及與中國大陸的擴大交流,顯然可以指日而待,不必像謝長廷那樣受陳水扁與台獨基本教義派的脅制。因此,馬英九當選後,至少台獨勢力不至於走上檯面吵鬧,而爭取有利時機,與中國大陸逐漸達成和平統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