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10月24日傍晚「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升空,兩岸與海外愛國愛鄉的炎黃子孫無不歡欣鼓舞,同感榮耀。看過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月的中國人,當年幾個人想到我們中國人也會有這樣一天,這樣的成就印證了本期譚中先生從美國看台獨前程渺茫的大作,而今天分裂的中國,也誠如譚先生所說:「一方面中國以世界巨人的形象崛起,逐漸使如日中天的美國褪色;另一方面,按照國際法理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台灣仍然不屬於中國政府統轄,就是說,中國現在還不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作為一個在世界上影響力最大強國之一而又沒有完整的國家主權,這是很不正常的,不會長期持續下去的。」

近代史上,我們台灣人民還有一個光榮的日子: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的光復。從李登輝主政走皇民化路線以來到陳水扁,今天朝野噤聲,大眾傳媒也刻意迴避這個日子,但先人犧牲千萬性命得來的成果,我們不能忘記。當天上午中國統一聯盟、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率各界代表共一百五十餘人,前往台北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前獻花,紀念台灣光復六十二週年。除一小撮台獨與皇民化份子,一百五十多位人士代表的絕非少數,本期謹將獻花時宣讀的「告同胞書」刊出,以示不忘先人的流血犧牲。

皇民化路線在陳水扁主政杜正勝掌教育部後變本加厲,本期刊出的戚嘉林先生解析族群矛盾大作,從一個台灣六、七歲小孩即避諱「中國人」的小小心靈而獲其母肯定的言行看到兩岸「迄今仍處於分裂的悲哀」。這種悲哀,與王仲孚教授因琉球人抗議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而發的感想(見本期王教授大作)相形之下,益見悲哀。下一代何辜?

形勢比人強,在這樣的形勢下,「拿香跟拜」也好,「選舉策略」也罷,繼民進黨「入聯公投」後國民黨提出了「返聯公投」,究竟出於什麼考量,本期刊出國民黨副主席關中先生的「現身說法」。

我們厭惡於「拿香跟拜」,但也認識到馬英九與國民黨今天的困境,唯希望其在選舉運動中給選民民主政治的教育,見本期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