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根在中原

評鍾肇政與「台灣客社」對客家精神的背叛

李壽林
(退休教師)


十月十一日《自由時報》報導「台灣客社」、「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等台獨組織及「客家大老」鍾肇政等個人共同聲明:「我們是台灣客家人,不是中國人!」同日該報並以「社論」配合宣傳,扯什麼「台灣人自認是中國人,主要是蔣介石對台灣人民進行中國化的思想教育,宣稱台灣人民也是炎黃子孫,台灣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同日一篇鍾孔照的「台灣義民」,雖不否認「義民的概念,是因為二百年前協助清廷鎮壓反清勢力而來,長久以來客家人的義民崇拜,也是一種心向中國的文化傳統。」卻亦說「這種想法,造成像中國國台辦等有心人士,以為可以見縫插針的觀念,這是對客家鄉親的誤解與侮辱。」。

哎!台灣極少數客家人也「政治正確」以取媚台獨乎?並且,萬方有罪,蔣介石與「中國國台辦等有心人士」(蓋指北京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尤其罪之尤乎?「河洛人」而台獨,數典忘祖,已是甘心作賤,不倫不類,至於而竟極少數客家人亦台獨,請恕「河洛郎」的作者腦筋無法急轉彎,實在無法將有光榮「義民」傳統的「硬頸」客家人與「台獨」聯想一起。

正如台灣「河洛人」哪一位不是根在中原、父祖主要來自閩南的中國人一般,台灣「客家人」,哪一位不也是根在中原、父祖主要也是來自福建與廣東的「中國客家人」呢?這種常識,小學一二年級的客家人小朋友都知道的,獨獨「客家大老」等等反而故意鬧糊塗嗎?那麼,不說你們是「中國客家人」,而說所有客家人朋友都是「中原客家人」總可以吧?台灣所有客家人,誰能否認自己的根在中原呢?

那麼,萬方有罪,「中國」一名無辜,也犯到極少數「客獨」了嗎?

可以告訴一切「台獨」,「中國」一詞,由來甚久,殷商甲骨卜辭「商」帝國即自稱「中商」,亦稱「中商方」,中「方」之商也。又,「方」即「國」,是「中方」即「中國」。「中商」、「中商方」,「中國」之「商」也,「中國」也。此後經傳所見,周朝即開始自稱「中國」。《尚書.梓材》有「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詩經.民勞》有「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類此「中國」一詞,散見於先秦以下古籍,所在多有。《左氏傳》莊公三十一年:「中國則否;諸侯不相遺俘。」《公羊傳》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谷梁傳》襄公三十年:「澶淵之會,中國不侵夷狄,夷狄不入中國。」《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漢書、陸賈傳》:「皇帝(劉邦)統天下,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證據甚伙,實難更僕數。此外,或亦稱中國為「中夏」,如《後漢書.班固傳》:「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梭。」或亦稱「中土」,如《後漢書.西域傳》:「其國則殷乎中土。」或稱「中朝」,如《資治通鑒》五代後周顯德六年:「……直隸中朝。」註:「中朝,謂中國。」更有稱「中華」者,《魏書、宕昌傳》:「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名異實同,皆以「中」名「國」之禹甸「中國」也。

易言之,幾千年來所有「中國人」的「中國」,可不是今「國號」為「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者所得而專,族名或國名不能等同於「國號」也,此譬猶English一詞然,UK或USA能等於English嗎?同理,「漢人」也非「漢朝之人」所得而專。

那麼,台灣或許「自古不屬於中國」,但至少一六六二年鄭成功之復台,台灣便已完全屬於中國,鄭成功之後則屬「中國」之有「清」帝國。如其不然,日本何為要與清政府而不與其它國家簽署《馬關條約》以併吞台灣呢?

剩下來只有一個「問題」,「我們是台灣客家人,不是中國人」嗎?或說「台灣客家人」有誰不是炎黃子孫呢?

遠溯周平王自豐鎬遷都洛陽,歷史進入東周時代,亦即春秋、戰國時期。此時中原戰亂鼎沸,遂有「廣府人」首先南遷,還不是「客家人」哩。當時中原漢族越過五嶺,來到珠江三角洲,成為「廣府人」,所以今廣州尚有周朝五仙人騎著五隻羊、口銜谷穗來到廣州的美麗神話傳說。至於當時「客家人」則遲遲不願離開中原家園,及至萬不得已始南來,謀生容易的平原已難於立足,只得在粵閩贛山區生存發展,艱難地過著「客」寄的生活。但客家人豈能一日或忘日夜牽掛著中原的情感,所以客家人有名言:「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不敢忘祖宗之教誡,不敢「背祖」也。此一強烈的敬宗法祖意識,允為客家人的民族特色。也因此,客家話保留著豐富的周朝漢唐以來中國語言的音韻,所謂「中原古音」,亦猶「河洛人」(閩南人)所講的「河洛話」(閩南語)然,可並稱為中國話或曰古漢語的活化石。

及至戰國晚期,秦始皇征服嶺南百越各族後,「謫徙民五十萬戍之」。此五十萬中原人,分別走「湘江—靈渠—漓江—西江水路」、「贛江—橫浦(即梅關)—湞水—北江水陸聯運」、「贛江—東江水陸聯運」等路線南下,其中西江水路所經便成了廣州話語系的主要地域,東江水系所經則成為客家話語系的主要地域,而北江水路所經則為廣州話與客家話交雜地域。

至於其後之客家人,據著名客家人史學家羅香林研究,客家人從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南遷,可分五個時期:第一次在東晉永嘉年間。因五胡亂華,中原一帶胡騎縱橫,兵荒馬亂,大批貴族名流及平民百姓紛紛遷移江南。為了避難,客家祖先不例外也紛紛南遷,渡過黃河,到達湖北安徽、河南南部,及江西一帶。第二次大遷徙在唐末至宋,主要是受黃巢之亂的影響,迫使客家先民遷移到安徽南部、江西東南部、福建西部與南部、廣東東部東北邊界等地區。第三次大遷移發生在南宋末至明代初年。蒙古人入主中原,宋室南渡,當時居住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客家人也隨著進一步遷移到廣東東部和北部,並擁護宋朝王室,與蒙古軍隊對抗,犧牲壯烈。第四次大遷移在明末清初到干嘉之際。受滿人南下入主及內部人口膨脹等因素影響,由廣東東部、北部及江西南部遷往廣東中部及濱海地區,及四川、廣西、湖南、台灣,且有一小部分遷到貴州南部及「西康」(今四川甘孜)的會理。第五次大遷移,在清干嘉以後,因受土客械鬥及太平天國事件的影響,由廣東中部的新興、台山等地遷到廣東西部的高、雷、欽、廉各州,更有遠至海南島者。

簡言之,客家先民早在先秦時期即開始從「中國」南來,其後陸續從「中國」南來的客家人,進一步於明末清初隨鄭成功來台,其事與「河洛人」亦即「閩南人」之遷徙來台正相同。如是,客家先民可謂皆自「中國」之中原輾轉而來,客家人不是「中國人」嗎?客家人不是「炎黃子孫」嗎?「唐山客過台灣」,客家人與河洛人,有誰能自忘自外於中國呢?

一切台獨屢屢倡言自蔣介石來台,台灣人才有「中國人」認同,此真太辱及包括「河洛人」及「客家人」在內所有的「台灣人」了,也太「抬舉」蔣介石了,試問台灣之簡大獅、蔣渭水、羅福星(客家人),林獻堂……,還有以一句「原鄉人的血,必須流回原鄉,才會停止沸騰」名垂不朽的客家人鍾理和等等台灣先賢的中國人認同,難道都來自蔣介石嗎?蔣介石來得及影響所有今台灣「客家人」與「河洛人」的先祖嗎?

正因客家人的「原鄉」不只在閩、粵,更在中原,亦即客家人的「根」或曰「原鄉」是在中國,宜乎客家人鍾孔照提及「義民崇拜」就是客家人「心向中國」的文化傳統了,是也。可惜者是台灣的客家人中卻亦有極少數迷戀日本的殖民統治者,而說「我的精神故鄉是日本」的葉石濤及葉石濤們包括鍾肇政等,他們既已自我奴化變成「皇民化」客家人,則彼輩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或「炎黃子孫」,也是殊堪同情的。但是他們極少數客家人,甘心做為「義民爺」的不肖子孫,也無客家人之「義」的做為客家人的叛徒,憑什麼他們可以代表炎黃子孫所有台灣的客家人呢?

中國人講「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中國人的根在中原,則先祖來自中原的客家人,能數典忘祖,而辱及「硬頸」的客家精神嗎?並且,客家人比起河洛人,更是民族遷徙遍及全中國全世界,可謂「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堪稱「日不落民族」,則台灣一時一地極少數不肖的客家人「台獨」,不僅辱及台灣所有客家人,也辱及全中國所有的客家人,更辱及全世界所有的客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