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台灣「務實國防主義」的新時代

陳建仲
(國家政策基金會特約研究員)


本月七日,遠景基金會邀訪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莫瑞(William Murray)來台參加座談,由於莫瑞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院刊2008年7月發表文章《台灣防衛戰略再思》,他主張台灣應該實行刺蝟戰略,強化地面防禦,不應買三大軍購且不該發展巡弋飛彈;莫瑞的訪台行,竟然被有心人對外放話,挑起軍系立委指責是國安會故意誤導馬總統的國防觀念,製造國防部群起反彈施壓,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又是軍火商在背後作怪。馬總統上任後,積極改變陳水扁執政時期錯誤的「攻勢國防」,強調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作為台灣的「國防」策略,開啟了台灣「務實國防主義」的新局勢,這是台灣安全防衛上重要且關鍵的變革,絕不容軍火販子在幕後煽風點火,惡意攻擊馬總統的國防戰略,再次讓台灣成為收取鉅額軍品回扣暴利的天堂!

扁政府錯誤的攻勢國防政策

長期以來,台灣對美軍事採購案,幾乎淪為軍火商賺取鉅額回扣的提款機!在陳水扁執政時期,以所謂「攻擊性防禦」為藉口,在2004年時提出高達5,200多億元的軍事採購特別預算,後來更追加到高達6,108億元(約180億美元)的鉅額對美軍購預算。當時行政院提出的軍購特別預算案,預計向美國採購愛國者三型防空導彈系統、P3C定翼反潛機,及柴電潛艦。扁政府還大肆吹噓要把兩岸交戰點向島外推八十公里左右,執行所謂「境外決戰」;並且,指示空軍組成所謂「野鼬」部隊。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坤還說台灣要採取對攻式國防,要對上海進行飛彈攻擊;基於攻擊國防的需要,台灣也要發展對地攻擊的巡弋飛彈,要進一步改良可攻擊地面目標的雄風2E巡弋飛彈等等。當時的陳水扁和國防部長李傑在2007年2月初在屏東視察這型飛彈的秘密試射時,還說這型飛彈射程為六百至一千公里,可以威脅上海、香港和深圳等地。同時也發展代號為「狄青」計畫的短程彈道飛彈,這型飛彈以天弓防空飛彈系統為雛形進行升級,但因為導航系統問題,計畫嚴重延宕。此外,扁政府還吹噓超音速雄風3型反艦飛彈,射程達三百公里,這型飛彈系統一旦就位,都能攻擊中國本土,因為台灣海峽最寬僅兩百二十公里,最窄處僅一百三十公里。

扁政府還透過美國參眾議員的國會助理提案,主張美軍應與台灣軍隊建立直接通訊管道,包括在五角大廈、夏威夷太平洋美軍司令部與台灣國防部之間建立熱線電話或視訊聯繫,大有把美國拖入台海軍事衝突,為阿扁拚台獨背書的意味。再者,真要執行境外決戰,台灣需要壓倒性的海空優勢,但中國空軍的質與量都在大幅躍進,台灣的海、空優,只有在守勢的防衛台灣本島時才能顯現;而且空軍基地和跑道是最大且最脆弱的目標。此外,空軍缺乏有效的對地攻擊手段,雖然F-16戰機配備幼畜空對地導彈等武器,但實際上只具有戰場規模的攻擊能力,要大規模進擊對岸,對大陸形成壓倒性火力壓制,實際是力不從心。陸軍雖然曾研製過「青蜂」地對地戰術導彈和「天馬」導彈,但都未形成規模。目前它研製的「天戟」地對地導彈,威力和精度有限。更因國軍的導彈生產能力、原材料大都依賴向美國進口,一旦兩岸交戰,無法保障後續生產能力,現階段國軍尚難將戰術導彈形成真正的攻擊戰力。同時,國軍也沒有足夠的潛艦和海軍艦艇編組成境外混合戰力,加上空軍軍機滯空能力也大有問題;金門、馬祖地理位置受限,臨近對岸卻遠離台灣本島,難以形成境外前進打擊基地的優勢,新購的紀德艦也是防衛能力遠大於攻擊。扁政府提出境外決戰,實際上只是一個美麗的不實宣傳。

扁政府為了推銷「境外決戰」,各種建議國軍建造中程地對地導彈、巡弋飛彈乃至空射、艦射中程對地導彈等等,連最極端的台灣應該發展核武的言論都出爐;但所謂境外決戰真正的意圖,是扁政府希望透過對美採購攻擊性武器,拖美國下水,介入台海軍事衝突,替扁政府大動作的拚台獨「買保險」,要台灣民眾安心的跟著民進黨拚台獨,而背後則有軍火商想乘機大撈一筆的私心推波助瀾!

軍購預算案中爭議最大的是柴電潛艦,扁政府要購買的8艘柴電潛艦竟然高達新台幣4,121億(約120億美元),平均1艘要價高達15億美元之多,這種天價潛艇遠遠超過國際的一般行情。不但潛艦價格「貴得離譜」,而且愛國者三型飛彈更是莫名其妙的突然追加到採購單上,這樣離譜的軍購案,幸好在國民黨立委的封阻下未能闖關成功。但之後,民進黨在2008年總統選舉時,就一再以此指責馬英九反軍購,指責國民黨阻撓軍購案,是親中賣台;實際上背後根本是軍火商在興風作浪。

在政黨輪替之後,馬英九政府重新向美國提出六項新的軍品採購案,在最後關頭獲得美國國會批准,華府在10月3日宣佈了十餘年來最大規模對台軍售案,包括「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阿帕契」攻擊直升機、「魚叉」艦射飛彈、「標槍」反坦克飛彈、「刺針」空對空飛彈、「地獄火」空對地飛彈等,總金額為美金六十四億六千三百萬元,折合新台幣逾二千億元。相對於扁政府時代提出的天價軍購案,美國核定的軍售案中,沒有潛艦,也沒有「黑鷹」通用直升機。國務院的說法是,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行事,布希政府藉由出售防衛性武器「明確且清晰的證明,美國履行承諾協助台灣維繫強大的國防」。證明美國對台軍售中,仍保持在「防衛性武器」的定性,扁政府時代所謂的攻擊性防禦與境外決戰,根本是欺騙人民的假把戲!

莫瑞說出軍方不願面對的事實

莫瑞是現任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研究教授,也是戰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的創始人。他是美國海軍中校退役,在潛艦上服務20年,具有核潛艇艇長資格。依據莫瑞《台灣防衛戰略再思》的觀點,由於大陸的軍事現代化已經基本上改變了台灣的安全選項。因為以大陸的導彈戰力,就算台灣以「愛國者二型」、「愛國者三型」全力防阻,大陸還是有能力輕易摧毀台灣的機場跑道與港口設施,使台軍的戰機、船艦無法補充燃料和彈藥,也無法再戰。台灣雖然將擁有12架P-3C反潛飛機,但是「在敵人發動攻擊之前,這些飛機在偵搜、監控方面很有價值;一旦跑道被摧毀這些飛機就沒有作業功能了」。所以莫瑞認為台灣應該實行刺蝟戰略,也就是強化地面防禦,確保各項關鍵設施,讓台灣能夠經得起長程精準攻擊。

莫瑞認為,台灣要能經得起打,好讓美國多一些時間評估及反應。因此,與其購買昂貴的空對地、空對海等導彈,不如購買較便宜的、以陸地為基地的機動反坦克、反艦、防空導彈、多管火箭,並強化裝甲及炮兵戰力,還要佈雷。如此一來,在敵人發動第一擊後,台灣依然保有防禦力量。

由於馬英九總統在10月21日出席國防大學國軍重要幹部研習會演說中指出,兩岸間在未來四年不會有戰爭,但仍需建軍備戰,未來國防戰略將調整為建立固若磐石的守勢國防,台灣實力越強大,兩岸談判越會有對等、雙贏的成果。我國需要強大的國防,透過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貫徹「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建軍理念,才能確保台灣「嚇不了、咬不住、吞不下、打不碎」,讓任何想要侵犯台灣的軍事行為不敢輕舉妄動,讓對方「想都不要想」,從而維持台海和平與區域安定,並使兩岸談判更順利進行。這樣的看法,和莫瑞有頗多相似之處。然而,這樣的發展,擺明會斷絕了軍火販子的鉅額軍品交易,也就沒有回扣可拿;因而有心人士故意解讀,莫瑞的來訪,是國安會故意找來向國防部進行洗腦,是要改變國防政策的說客。美國國防新聞更以此為題,指莫瑞的文章在台灣引起波瀾,並且引述台灣一位「國防」官員的話指出,台灣早就在辯論是否採行刺蝟戰略,而且「莫瑞的論述太保守,我們應該擁有攻擊型導彈,我們事實上已部署反制武器」。

莫瑞的觀點也受到軍系人士的批評,把莫文直接窄化為台灣不要海優,而沒有空優,地面部隊將成活靶,民眾只好跑警報,躲防空洞;沒有海優,就只好在自己的領土上打反登陸戰,家園變成戰場。也有人在媒體放話指責莫瑞的文章脫離台海防衛實況甚多,但國安高層卻頗為看重,並對軍方頻下指導,引發國防部官員反彈!甚至假週刊之手,透露國安會原本要國防大學辦數場研討會,其中就有打算邀莫瑞,但當時因為研討會不在今年的年度計畫內,國防大學便寫計畫向國防部申請,希望能在相關科目中挪支約一百萬元的經費用來開會,結果國防部竟然以無經費為由,否決國防大學邀請莫瑞的研討會計畫,最後才改由遠景基金會舉辦。

國防部對莫瑞的主張持保留的態度是十分明顯的。部長陳肇敏十月下旬在立法院備詢時說,莫瑞的理論是學術性質,當然會尊重,但僅供參考,「對於台灣的情況,我們覺得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像一個海島防衛作戰,沒有制空根本沒有制海,沒有制海,國土防衛作戰都不用談,尤其是在兩岸兵力那麼懸殊情況下,所以制空還是非常重要。」現任聯勤司令、前戰規司長董翔龍說得更直接,他表示「絕對不會規劃這樣的建軍版本」。

軍方對莫瑞的主張宜再客觀評估

此時,媒體報導指出,由於國安高層對莫瑞報告非常重視,甚至交辦給國防部進行研究,軍方內部對於這種在海中與空中不做抵抗,讓戰火直接帶進台灣本島的戰略嗤之以鼻,認為毫無研究價值。甚至軍系立委也紛紛跳上檯面反莫瑞,主張國防部應該要派員去好好給莫瑞跟國安會官員上個台海防衛作戰的課程,提升國安會的軍事素養,以免國安會消耗馬英九總統對他們的信任。台灣陸軍落後解放軍很多,現在又要全面實施募兵制,未來根本沒有後備軍人可以動員,戰時拿甚麼去變成莫瑞刺蝟戰略的那根「刺」?國防部軍事發言人池玉蘭2日也急著強調,莫瑞此行與國防部無關,軍方雖然也會有人出席該研討會,但是並沒有安排與莫瑞進行閉門研討。國防規劃需要整體的、長期的評估。我國是海島國家,制空、制海作戰還是很重要的,軍方仍然是以不要把戰爭帶到本島為目標。此外,前任政府搶在馬政府上任前公佈兩年一次的國防報告書,原本馬政府有意在今年內對報告書的建軍方向作出修改,不過,池玉蘭也說報告書目前仍然在檢討當中,確定今年不會修改。

從軍方的這些動作,突顯台灣的國防觀與戰略思維似仍受扁政府執政時期的影響,並且對解放軍的現狀估計不足。一般的印象,兩岸軍力對比,台灣在質上佔有優勢,而大陸則在量上及長程攻擊武器上領先台灣;但隨著大陸軍事現代化的逐步提升,目前,大陸不但在量上佔優,在質上台灣也越來越討不到便宜。更重要的是,對於長程火炮密集攻擊或飛彈的精準打擊上,台灣通訊與指揮系統是最薄弱的一環,何況機場、跑道最容易暴露在對岸長程火炮及飛彈的攻擊火網下而受到重創。飛機如果飛不起來,買再多飛機有何用?雷達如果被炸毀了,飛彈飛不起來;飛起來也打不到,把這些武器吹噓成防衛台灣的絕對必需品,本身就值得再商榷!

國防戰略應配套進行調整

由於民進黨執政採取追求法理台獨,導致兩岸危機一觸即發,甚至誇口要和大陸對攻,讓對岸不敢武力犯台。但在瞭解中共解放軍及二炮發展與部署的美方而言,民進黨政府所謂的攻擊國防,無異讓對岸在兩岸軍事衝突時,更快速的解決台灣的防衛能力。如今馬總統上任,兩岸情勢大幅回穩,兩岸軍事衝突的危機降到新低,台灣根本不必、也無力再支付鉅額的寶貴預算,去購買效率明顯有問題的愛三飛彈;所謂的攻擊反擊武器,不論在美國與伊拉克戰爭或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間的戰史證明,所謂的飛彈攻擊,不但無法屈敵之兵,反而常因誤擊而導致彼此更深的仇恨,讓情勢更難收拾。除非台灣在精密打擊與射程上能有更大的進展,否則發展戰術飛彈,形式上的威嚇作用遠大於實質;因為對岸在近、中、遠程投射武器的發展與部署,不論在彈種與數量上,遠遠不是台灣能相抗衡的,真要與對岸飛彈對攻,等於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莫瑞的主張,實際上就是針對台海現狀提出的警語,也開啟了台灣導正扁政府時代錯誤且偏差的攻擊國防觀;台灣如果不能在台海軍事衝突中具有固守能力,則希望美國乃至國際伸手救援的機會與空間將大大降低。如果把國防經費全耗費在高價且數量有限的武器上,根本拚不過大陸。相反的,由於台灣海峽天險的保障,台灣強化內部防禦,才能使國防具有更大的縱深與更持久的持續戰力;確保解放軍如果沒有能力迅速解決台海軍事衝突,才能根本遏阻對岸動武的企圖,而不是台灣有沒有能力攻擊大陸本土。再說,莫瑞的主張根本沒有要台灣放棄海、空優的意圖,也沒有要台灣放棄反擊的能力;而是台灣要把安全的重點放在強化地面防禦,確保各項關鍵設施,讓台灣能夠經得起長程飛彈的精準攻擊。如果台灣硬要追求和對岸搶海、空優,這意味著台灣必須買更多能與中共空軍戰機蘇凱27型(SU-27UB)或30型機,甚至在模擬戰中擊敗蘇凱27型戰機的中共國產軍機殲10戰機相當的軍機;更別說中共還擁有連美國也頭疼的戰略核能潛艦以及數量眾多的傳統潛艇。主張要台灣和對岸拚海、空優的人,根本沒看清台海軍事情勢的轉變,這將使台灣的防禦戰略構想超越自身的能力,這是不務實也做不到的。如果勉強追求軍備的比拚,將造成政府財政嚴重的負擔與預算分配的排擠效應。台灣安全最大的考驗在於能否撐過對岸的飛彈精密攻擊,以及之後的傘兵空降進行的斬首攻擊;因而陸軍能否轉型如美軍以班形成獨立戰鬥群的先進裝備與全面的機械化,是一大關鍵。

而在戰爭的持久力來看,中共解放軍有能力進行長距離空降軍力投射,但尚無能力大規模進行兩棲登陸作戰,如果台灣的地面作戰能力有大幅提升,能殲滅中共空投的傘兵部隊,則台灣就不會被解放軍佔領。在這方面,莫瑞的主張,無疑是正確且符合實際的台海軍事現勢。如同林中斌教授在報上的投書指出,在2003年後,共軍作戰綱領已由「高科技局部戰爭」轉為「信息化局部戰爭」;重點已由「摧毀式戰爭」移向「癱瘓式戰爭」。林中斌認為莫氏體會以台灣有限經濟力量和武器數量,無法與共軍硬拚「對稱戰爭」,因而建議台灣采較便宜有效的「不對稱戰」以嚇阻北京攻台,這種思維是務實的。十多年來共軍攻台的指導是「首戰即決戰」,因為如果共軍無法速戰速決,大陸民心可能生變;中南海可能爆發權力鬥爭;國際情勢也可能形成要求介入調停台海衝突的集體壓力,而使兩岸問題國際化等等對中共不利的發展。從而台灣能否在台海一旦發生全面性軍事衝突時,有能力固守待援,才是對中共武力犯台最大的嚇阻因素。

過去,郝總長時代的大陸軍主義,是不切實際的反攻大陸戰略下的產物,隨著蔣經國總統調整大陸戰略,由武力反攻,改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後,國防也逐步朝確保台海的海、空優,防止解放軍渡台為主,目的在確保台澎金馬的安全。但隨著中共解放軍的現代化進程,加上傳聞中的中共將成立航母艦隊,不必比較兩岸軍備,僅從歷次解放軍的模擬兩棲登陸攻擊,或與俄羅斯自2005年以來的聯合軍事演習,解放軍展現的陸海空三度聯合作戰能力;以及這次大陸川西大地震,解放軍空降部隊的投放能力,都令人無法輕視。再從台、美幾次聯合兵推的結果,兩岸軍力對比的差距,更是軍方不能不面對的事實與挑戰。台灣不應也無力承受與對岸拚軍備的戰術觀,莫氏要求台灣重視地面部隊防禦,實際上確保台灣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務實的保台戰略。當兩岸軍事力量對比早已發生量變與質變時,扁政府在國防戰略上採取所謂的攻勢國防觀,如同「烽火外交」一樣,根本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如今台灣因政黨再輪替,不再拚法理台獨;兩岸沒有必要兵戎相見,馬總統也公開宣示在他的執政下兩岸不會有戰爭,馬政府的大陸政策追求兩岸建立長期而穩定的和平關係,當然必須調整扁政府錯誤的國防觀念。如同兩岸談判與外交戰略一樣,當優勢已向對岸明顯傾斜時,台灣兩岸事務的談判必須更務實,很難再與以往的主權殊死戰與台海安全觀完全劃上等號;外交戰場的拚搏,也不得不由邦交國的決鬥轉向確保持現狀的外交休兵;從而國防安全戰略當然也必須做出配套的調整,為兩岸更長久的和平與穩定奠定基礎。綠營一味以冷戰時期的舊思維,執著於主權的零合戰,會讓台灣能掌握、該掌握的兩岸談判契機平白流失,而讓台灣的處境更加不利。

因而莫氏和馬總統的國防觀,都是台灣能不能開啟「務實國防主義」新時代的關鍵,台灣必須勇敢的走出美國軍火販子對軍方的影響力,讓台灣的國防針對台灣安全的真實需求,而不是為了軍火商製造出來的假需求,去買台灣再也負擔不起的奢侈軍品,這種背後有鉅額採購回扣的「凱子軍購」,台灣玩不起,清廉的馬英九總統也不會玩的;少數還被舊思維、甚至是軍火商誤導的所謂國防問題專家們,該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