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馬英九不要求美國人為台灣而戰
譚中
(旅美退休教授)
評馬英九不要求美國人為台灣而戰
譚中
(旅美退休教授)
CNN主持人的傲慢、無理
四月三十日,馬英九總統在接受美國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採訪時說了「we will never ask the Americans to fight for Taiwan」(我們決不要求美國人為台灣而戰),引起了國際評論。美聯社記者恩納夫(Peter Enav)繪聲繪影說:「很多(台灣)反對黨人認為這話顯示出三十餘年的台灣防務政策——即如果中國(大陸)進攻美國可以來援助台灣——將會有基本的轉變。」
國民黨立委林郁方對馬英九的話作了有趣解釋:「當時,(CNN)主持人是說了一段對台灣非常不客氣、不禮貌、非常刻薄,近乎惡毒的批評,接著才問馬有何回應,所以馬才會說出,『你別以為台灣會把美拖下水,我們不會要求美派兵來!』但馬沒有說,當台灣危急時,美國派兵來,台灣會拒絕的話,馬只是說,台灣不會主動要求,但美國必須自己去衡量,台灣如果受到威脅,美國要不要來救。」CNN節目主持人敢對台灣總統無禮,也說明「乞援」是沒出息的表現。
不管馬英九在什麼情況下出此言論,他說出「我們決不要求美國人為台灣而戰」明顯地在台灣的過去與未來之間劃上一道界線。台灣的政治腦袋就像兩腳規那樣,一腳戳在過去還沒拔出來,另一腳指向未來還沒有著地。我想對這過去和未來寫點拙見。
中國革命的道路烽火連天
孫中山把中國政治現代化分成:「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跟毛澤東的「槍桿子裡出政權」如出一轍。中國革命的道路是在戰神保佑下走過來的,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在戰火的洗禮中生長的。
人們都知道,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在1911年終結,表面上看是由於辛亥革命,實際上是軍閥袁世凱造成的。中國政體表面上轉入「民國」時期,實際上是進入「軍閥」時期。理想主義的孫中山靠邊站了,變成過河卒子死去。蔣介石出來扭轉乾坤,他既繼承了孫中山國民黨的衣缽,也是一個變相的軍閥。他的功勞在於結束了軍閥混戰,但卻又無法消滅從他的黃埔軍校派生出來的共產黨武裝,接著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蔣介石退守西南「大後方」。日本投降時中國是三大塊:國統區、淪陷區、解放區。那時蔣介石和毛澤東競跑看誰能成為中國的新統一者,結果蔣輸了,退守台灣,中國大陸變成欣欣向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不是宋美齡的魅力,美國人恐怕早就把死頑固的蔣老頭子拋棄了。杜魯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度宣佈不干涉國共 內戰,作了讓台灣蔣家政權自生自滅的思想準備,可是後來爆發朝鮮戰爭,一方面美國從中立轉變為把中共當作頭號敵人,另一方面台灣作為美國鎮守亞洲的橋頭堡——「不沉的航空母艦」——實在太重要了。華盛頓這才開始把蔣家國民黨政權抱在懷裡當乖乖,華盛頓的國防伸延到台灣海峽。現在回想起來,這樣一段歷史對中國的尊嚴是極大的傷害,每一個以炎黃子孫自豪的人,不管是生在大陸、台灣、香港、或海外都只能引以為恥,不能引以為榮。我想這樣的說法沒有任何誇大。
七○年代初尼克松向北京送出橄欖枝,毛澤東認為是大好事,也顧不得維護國家的獨立主權而和華盛頓言和,等於是吞下美國干涉中國內政、涉足台灣這一苦果,正是這樣才為「台灣獨立」言論開闢了空間。台灣國民黨的歷史角色變得更彆扭了。在這以前,它一貫認為是中國全國政治主流的一部分,它那「光復大陸」的理想並未熄滅。現在這一身份連美國人也不承認了。另一方面,「台灣獨立」意識增長使得國民黨越來越有「外來政權」之嫌,因此它也只能遷就所謂的「本土意識」。在這樣的發展下,台灣脫離中國與中國喪失獨立主權的形勢越來越嚴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句台灣人熟悉的「總理遺囑」倒變成中國維護主權派「解放台灣」的決心。
華府眼中「最忠實的外國盟友」
在冷戰最冷的時期,國民黨統治的台灣曾經被華盛頓認為是「最忠實的外國盟友」,如果這是為了國民黨光復大陸,懷著「以他山之石攻玉」的最終目的,那倒是情有可原。如果沒有這個目的,那這種「忠實」就不可恭維了。同樣的,如果過去的台灣受美國「保護」是出於台灣有志完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大業還能振振有詞,如果它只是為了苟延殘喘,甚至永遠把大一統的中國分裂,那就不但毫無正義可言,還會擔當歷史罪人的罵名。這一點馬英九應該看得清楚。
現在讓我們把鏡頭轉向美國,在四○年代末,毛澤東錯誤地拋出「一邊倒」,等於充當美國「中國威脅論」的義務宣傳員,促使美國右派政客「加強台灣防務」的決心。五○年代末中蘇開始交惡,「一邊倒」不叫了。七○年代中美和好,毛澤東走向另一極端提出「一條線」的聯美抗蘇戰略,後來被鄧小平糾正過來。裡根總統時期美國甚至把中國大陸當作亞洲的北約盟國,開始了中美軍事往來及互動。台灣的戰略價值從五角大樓作戰部的桌面上消失。可以說,中美之間不會發生戰爭的時代從此開始。後「九一一」時期,美國軍力要應付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大戰場已經力不從心,奧巴馬一上台就決定從伊拉克撤退,去年底又公開宣佈於明年八月開始從阿富汗撤兵。總的形勢是:美國人越來越對兒女為全球打恐作戰而犧牲都不起勁了,誰還會為制止「台灣赤化」而賣命呢?「台灣危急時美國會派兵來」這樣的言論在美國真是貽笑大方,等於癡人說夢。這一點馬英九當然清楚。
最會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政權
現在把上面說的這些歷史發展再總結成三點:(一)國民黨在歷史上雖然有過光輝燦爛,但已經被時代發展的颱風刮得百孔千瘡,將來歷史學家作結論的時候不免會揭開它的傷疤,但現在要走到陽光大道上來還有最後一次機會;(二)中國之命運在中國大陸而不在台灣,蔣家王朝丟掉了大陸所以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今天的台灣也只有擁抱大陸才有出路;(三)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對台灣是夠朋友的,但這並不是因為美國人有俠義行為,而是因為台灣的存在符合美國本身的利益。在中國大陸大喊「美帝國主義是最兇惡的敵人」的年代,美國想要親華的人就只能親台灣。後來大陸也和美國友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北京變成世界上最會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政權,先是《紐約時報》著名作家福裡德曼把中國大陸形容為美國的「Siamese twin」(連體孿生兄弟),既而哈佛大學歷史教授佛爾枸遜又造出「Chimerica」新字,被人譯成啼笑皆非的「中美國」,這一切都說明中國大陸是「那邊風光獨好」,台灣最多只能是大陸摩天大樓旁邊的側屋。這一點馬英九是看準了的。這也是他在最近「兩英」口舌之戰中略勝對手一籌的奧妙。
我們再換個角度來談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國民黨和共產黨從上世紀二○年代開始到現在經歷了兩次「國共合作」與兩次大戰。現在看起來,只有合作才有前途,當今台灣國民黨兩位名譽主席連戰與吳伯雄到大陸與中國共產黨領袖交談何止十數次,談到兩黨的宏大的政治主張根本就沒有任何意見分歧。真是這樣的話,前面那兩次大戰豈不是白白打了,那財產的破壞與生命的犧牲豈不太冤枉了,如果半個世紀以前兩個黨的領導人就能像今天這樣容易談得攏,那中國早就成為世界強國,說不定今天國力已經超過美國了。戰爭呀戰爭,何等罪孽!
「投資戰爭、不如投資和平」
已經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永遠不復回吧!現在讓我們來看未來。從報上看到馬英九的重要友人、陳長文律師經常主張不要再花冤枉錢在軍購上,他說:「投資戰爭、不如投資和平」。這話說得太好了。
有人認為,馬英九上台的兩年來把台海兩岸的和平氣氛建立起來,人們嘗到和平交往的甜頭,這對兩岸經濟發展、特別是對台灣經濟的發展非常有益。當此時機,馬英九說出「我們決不要求美國人為台灣而戰」是很重要的,是與上述的那一不那麼光彩的過去分道揚鑣了。
馬英九已經下定決心,要與大陸洽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希望能在今年六月簽訂協議,這是朝向光明未來發展的重要步驟。海峽兩岸都是同胞,「肥水外流」也是流在自己家裡。台灣某些人好像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卻忽略了大陸千方百計地優惠與「讓步」,應該更加相互體貼,時時記住「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的歌。
中國大陸這些年的發展,工業化勢頭太猛而忽略了農業,城鎮化的勢頭太猛而忽略了農村。我們到台灣看看,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鴻溝不大,這一發展經驗應該到大陸去推廣,也是台灣對大陸優惠待遇的回報,「以德報德」。
有人評論說,「馬胡會」與兩岸簽訂和約的前景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了,時間可能接近台灣下屆大選以及胡錦濤交班。真是這樣的話,不但馬英九連選連任總統不在話下,2012年馬胡兩人還有可能分享諾貝爾和平獎金。何樂而不為呀!
「洗兵海島,刷馬江洲」
晉朝詩人左思有「洗兵海島,刷馬江洲」(《魏都賦》),唐朝詩人杜甫有「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洗兵馬》)。馬英九總統也開個好頭來「洗兵海島」、「洗兵馬」呀!洗兵先洗馬,馬英九洗洗自己,換上新的思想,為自己與台灣的美好前途邁進,「好馬莫吃回頭草」,讓那不合時宜的過去永遠過去吧,讓那些看不起中國偉人的節目主持人看好戲吧,台灣海峽將永遠是和平、友好、繁榮、幸福的通途!◆
社論
上海世博會
馬英九就職二週年
CNN與馬英九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歷史教科書課綱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