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

從馬英九一句話談起

史威
(旅美評論家)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馬英九「總統」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 (CNN)採訪時說了一句話:「我們永遠不會要求美國人為台灣而戰。」其英文原文是:We will never ask Americans to fight for Taiwan。不料此言一出,卻在台灣政壇引起一陣不大不小的波瀾。尤其是綠營一些人士,反應倒還滿激烈的。其實,在我看來,對這句話最感到不是滋味的恐怕就是美國一些右翼反華政客了。也許就是這個緣故,台灣「總統府」網站把這句話翻譯成:「我們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刻意磨掉了「永遠」( never )這個原有的「稜角」。

為什麼說美國一些右翼反華政客會「最感到不是滋味」呢?回顧一下有關的歷史情況,就能明白究竟。原來在冷戰時期,美台是有一個所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那裡面釘是釘鉚是鉚,「規定」得很「明確」。可是,自尼克森為了貫徹「聯華」以對付另一個超級大國的戰略意圖,與北京的關係熱乎起來以後,那個所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就壽終正寢了;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展,它被所謂的《與台灣關係法》所代替。這個《與台灣關係法》裡面的「名堂」可是多得很,值得好好研究。從表面上看,它似乎是沒有了對台「出兵」的「義務」,實際上、實質上卻「規定」了美國「擁有」必要時出兵的「法」定「權力」。來自共和黨的布希總統曾說「出兵當然是方案之一」,民主黨的現任副總統拜登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任內也說「美國保有用武的權力」。既沒有了「義務」,卻「擁有」了「權力」,看似「模糊」,卻把主動權牢牢地握在美國自己的手裡。是否出兵台海,什麼時候出,怎樣出,對大眾是「模糊」的,但這一切,全由美國決策層來拍板的,這是一點也不「模糊」的,只是在說詞上更「巧妙」一點。什麼「為美國所嚴重關切」呀,什麼「總統與國會……採取適當行動」呀,說穿了,就是這麼個意思。

可是現在,馬英九一句話:「我們永遠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就把美國一些政客多年來的如意算盤打翻了,甚至有使《與台灣關係法》失去著力點之虞。什麼「為美國所嚴重關切」呀,什麼「總統與國會……採取適當行動」呀,說得滿「好聽」,可是,人家不「要求」(而且是「永遠不會要求」)你「出兵」,你還好意思「不請自來」麼?硬要那麼做,臉皮豈不是太厚了一點兒?請想想,美國一些右翼反華政客聽了馬英九這句話,心裡是啥滋味?

人們注意到,馬是在 CNN採訪馬時,三次以強烈措辭逼問(「美國值不值得為台灣捲入戰爭?」「為台灣甘冒戰爭的風險值得嗎?」「美國為何要為台灣冒這麼大的風險?」)之下,才說出這句話予以回應的。CNN如此逼問,頗有居高臨下之勢,卻很是「文不對題」。因為這些問題,應該向著美國掌握大權的政客們提出才對。而最終的答案,則要從美國的民意中去尋找。畢竟,「出不出兵」之類的問題,決定權在美國人民。於理、於法、於情,都應該是這樣。

現在,就讓我們來簡要地回顧一下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的民意吧--

1999年8月25-29日,即李登輝7月9日拋出「兩國論」不久,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隨機抽樣以電話訪問全美1,017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結果:「如果中國大陸武力攻台,47%的美國民眾表示應該協防台灣,48%的人則表示反對。然而,如果協防意味著美國捲入與中國之間的一場戰爭,反對美國介入台灣衝突的民眾則為 63%。」

2000年2月下旬,即中國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剛剛發表之時,由受托的位於紐約的佐格比國際公司所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是:「將近69%的民眾反對以武力協防台灣,只有31%表示,他們認為應當協防台灣。」

2001年5月15-28日,即布希總統公開聲明「保證動用美國的全部軍事力量協防台灣」之後,「美國丕尤(Pew)研究中心和外交關係委員會公佈的一項普林斯頓調查協會聯合調查報告顯示,64%的民眾認為目前美國不應該承諾武力保護台灣。」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對美國發動突然襲之後,美國外交政策協會進行了一次以「中國與台灣:美國應扮演什麼角色?」為主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0%的人反對美國明確保證保護台灣對抗大陸入侵」。

2003年11月美國外交政策協會對「菁英人士」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贊成「台獨」的為35%,反對「台獨」的為65%;贊成「美國明確協防台灣」的為26%,反對的為74%。

綜合上述各次美國民意調查結果,有兩點是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雖然美國民眾由於受到誤導而對中國大陸存有這樣那樣、或多或少的誤解甚至偏見,但美國民眾的多數反對為台灣問題和中國打仗,態度還是十分鮮明的。二、從越南戰爭到攻伊戰爭,美國民眾的多數都是到後來才起而反對的,一開始由於受到謊言的誤導(美國一些政客與某些主流媒體最擅長的就是把謊言與民主自由攪和在一起,使人分不清是非真偽,以便誤導),卻是支持的。像越南戰爭,甚至到中期,「直到1968年以前,民意測驗顯示出大多數人繼續支持升級行動。」(J.布魯姆等著《美國的歷程》中譯本下冊第600頁)而美國一些右翼反華政客欲挑起或介入的台海戰爭,還沒有成為現實,就遭到美國民眾多數的反對,且反對的呈越來越多之勢。這是很不尋常並且值得深思的。也許有人會說,儘管民眾多數反對,政客們還是有辦法利用《與台灣關係法》,造成開戰的既成事實。是的,美國民眾的反對可能難以阻止一場戰爭的發生(這有事實可以證明),但美國民眾確實有力量可以使政府違背其意志發動的戰爭歸於失敗(這同樣有事實為證)。也許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後期的小布希政府堅決地、強有力地制止了陳水扁之流妄圖挑起台海戰爭的種種輕舉妄動,以至於陳水扁自己也不得不說,「(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請注意,在小布希政府後期,不僅是美國民眾的多數反對為台灣問題與中國打仗,美國政府也力求避免因台灣問題與中國發生正面的直接的軍事衝突。

情況就是這樣。明乎此,我們就不能不質問CNN,你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逼問馬英九:「美國值不值得為台灣捲入戰爭?」「為台灣甘冒戰爭的風險值得嗎?」「美國為何要為台灣冒這麼大的風險?」是何居心?難道你們不知道這些問題應該由美國當權的政客來回答嗎?難道你們不知道在這些問題上,於法、於理、於情,決定權都在美國人民嗎?難道你們不知道美國民眾的多數是反對為台灣問題與中國打仗的嗎?為什麼要明知故問這些「文不對題」的問題?居心何在?

讓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討論問題。馬說的「我們永遠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這句話,不過是一個瞭解美國民情的人講的一句老實話。它和美國的上述主流民意,有一種邏輯上的內在聯繫,一種思想感情深處的默契;而與美國一些右翼反華政客為欺騙民眾而作的誤導宣傳格格不入。馬英九能夠如此體察到美國的民情和民意的主流,恐怕不僅僅能從他在美國留過學來解釋。因為,同樣地,蔡英文女士也曾在美國留過學,而她的思想感情、所作所為,卻是與美國的這種民情與民意主流格格不入,倒是與美國一些右翼反華政客欺騙民眾而作的誤導滿合拍的。

美國民意與台灣民意在根本上是一致和相通的。如果「美國民眾的多數是反對為台灣問題和中國打仗的」,難道台灣民眾的多數是願意打一場台海戰爭的?這不僅邏輯上不通,而且與事實相悖。事實上,期望兩岸關係向「和平發展」的方向前進,才是台灣民意的主流。至於台灣目前還有並不佔多數的一部分人至今還對「台獨」有這樣那樣的幻想,主要是被一些政客製造的謊言所欺騙和誤導。例如,老皇民岩里政男(中文名李登輝)以至陳水扁之流,就多次拍著胸脯向台灣民眾「保證」過,美國民眾一定是支持「台獨」的,有美國舉世無雙的強大實力撐腰,盡可有恃無恐、肆無忌憚地放手一搏。然而,謊言盡可欺騙一部分人於一時,卻不可能欺騙所有人於永遠。被蒙蔽的民眾一旦知道了美國主流民意的真相,情況就會發生根本的變化。

一個真正的政治家最可貴的就是善於體察民情、把握民意的主流。這不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首先是一個人品問題。而政客們最為關注的,不是民意和民情,更不是民眾的福祉;而是一己之私,它們熱衷的是權術。有些時候,表面上看,政客們似乎也在「關注」民情、民意,實質上是在為自己的「政治博弈」攫取「砝碼」,甚至不惜用欺騙的手段「製造」這種「砝碼」。它們熱衷的是如何遊走於各種權勢之間,玩弄陰謀權術,幹盡「西瓜偎大邊」、賣身投靠的勾當,以達到一己之私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它們為了達到自己可鄙的政治目的,明知美國民眾的多數是反對為台灣問題與中國打仗的,也要睜著眼睛說瞎話。它們不能不這樣。因為,一旦民眾知道了事實真相,就不會再受其欺騙,不會再跟著他們走,它們的政治生命也就壽終正寢了。

要而言之,這就是政治家與政客們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