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國家認同的對決

雙英選舉的政治觀察


四月二十七日,蔡英文以民調百分之一點三五贏過蘇貞昌而取得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資格;馬英九則為國民黨唯一總統候選人申請人,明年總統大選雙英對決的形勢已經形成。

比較三年前,對馬英九而言,這一次的選舉將是攻守易勢,上次選舉是攻勢,這次選舉將是守勢。上次選戰攻勢的對象是陳水扁的民進黨。陳水扁總統八年,國家綱紀敗壞,貪腐成風,經濟衰頹,社會撕裂,政黨惡鬥,外交孤立,兩岸關係惡化,所以,這是一場比較容易的攻堅戰。

這次選舉站在攻勢位置的是民進黨。馬英九清廉自恃,無隙可擊;嚴守行政中立、司法獨立原則,毫無口實落人;寧遭「親綠不親藍」之怨而用人唯才;端正選風,「寧輸勿濫」,而拒絕與黑金妥協。推動兩岸和解政策,實現兩岸直航,促進兩岸觀光,經貿交流,繁榮台灣經濟,此乃兩岸六十年來未有之榮景,又「外交休兵」,擴拓台灣國際活動空間。

這三年來,馬政府還帶領著國人度過「八八水災」,雖有不少批評,但獲得聯合國和歐盟勘災小組報告的肯定;並帶領著國人度過國際「金融海嘯」,至今台灣沒有一家銀行倒閉,去年經濟成長率已突破百分之十,失業人口降至百分之五以下。或曰「無感」,政府又帶頭加薪百分之三,並鼓勵各企業加薪。

民進黨的這場攻堅戰將是艱苦的,除了吹毛求疵外,恐亦一無所獲。所以,民進黨的選戰策略將不會是務實的,而會是務虛的。務實是民進黨之所短,而是國民黨之所長。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辯論時,我們才知道,民進黨口中「傾中賣台」的兩岸直航是在民進黨時期就規劃好了,而不是國民黨能獨居其功。但規劃好了的兩岸直航一直不能落實也能居功嗎?

務虛不需政績,只需「願景」和口號。

蔡英文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後,第一次公開露面,是四月三十日與李登輝同台參加「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二十週年研討會」。在研討會上,李登輝重申台灣必須「制憲正名」,據《自由時報》(2011-05-01)報導為:

「前總統李登輝昨天主持『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二十週年研討會』開幕式時表示,台灣有民主制度,但不是一個正常國家,主體意識無法建立,民主改革的反動者仍掌握國家機器,扭曲台灣主體意識,反過來打擊民主發展。他呼籲大家只要能團結,有信心,『台灣絕對能完成制憲、正名的目標』。

李登輝致詞時說,過去的修憲只是變通的方法,凍結中華民國憲法,訂定憲法增修條文,無法透過制定新憲而一次到位,他真的不滿意,但那是當時政治環境中不得不然的作為。

李登輝指出,一九四八年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成為國民黨一黨專制統治的法源依據,不僅凍結中華民國憲法,造成萬年國會,使行政、立法、司法權力制衡被凍結,直到蔣經國晚年培養本土人才、解除戒嚴,開放報禁、黨禁才有變化,這也是他推動民主化的基礎。

李登輝說,一九九一年四月三十日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結束超過四十三年的動員戡亂時期,鬆綁壓迫台灣的憲政枷鎖;但他接任總統時,面對非常強大的保守勢力,堅持利益不願放棄,他為了推動改革,拜訪所有老國代,答應提供一筆錢讓他們好好退休,才順利修憲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讓萬年國會民意代表退職。

李登輝強調,他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就是要終止統一中國神話、終止中國法統,『但改革不是那麼容易,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他設置國統會,拉高兩岸統一標準,就是要向世界宣示,『我們不要反攻大陸』、『我們與中國是兩個國家』。」

李登輝把陳水扁當年說「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制憲正名」又交給了蔡英文,蔡英文竟欣然接受,據《聯合報》(2011-05-01)報導為: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未來憲政改革,要追求台灣人民為核心價值的理想憲法,修憲問題會在二○一二年當選後,讓社會討論。」

「蔡英文演說時,特別感謝李登輝打破舊有框架,為台灣民主開啟一扇門,產生新契機,讓台灣民主發展與國家體制建構,有了開始。

她說,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及歷次修憲,並沒有讓憲法成為台灣人民集體共識;未來的憲政改革,要追求一部理想的憲法,須以人民為核心價值,首要目的是給人民幸福,讓中央政府權責相符,執政者決策能回歸民意,落實責任政治與法治政治。」

馬英九接受德國《明鏡週刊》訪問時稱:「我們跟大陸增加交流,主要是透過這些交流,增進雙方的理解」;「我們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歷史階段,讓雙方能夠充分瞭解對方,台灣人民才能根據我們的憲法,對台灣未來作出決定。」(《中央社》2011-05-01)立法院民進黨團立即作出反應,據《自由時報》(2011-05-02)報導稱:

「對於馬英九的說法,立法院民進黨團書記長翁金珠昨晚批評,這就是終極統一,『我們不能接受!』並強調這部一中架構的憲法並不符合台灣現狀,台灣的前途應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決定,而非依據一部不合時宜的憲法決定!

翁金珠指出,前總統李登輝前天提到應制憲正名,民進黨二○一二年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認為憲法應改革,兩人都認為憲法應要修正或另外制定,馬英九卻無意更動憲法,她質疑馬:『難道要死守這部不符合台灣現況的憲法?』翁金珠說,或許二○一二年總統大選人民可以就此作一比較。

翁金珠強調,馬英九的所作所為都讓人認定是往統一的方向走,而馬昨重申『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則,她認為這只是馬的『推托之詞』!」

翁金珠的話說完了之後,辜寬敏創辦的「新台灣國策智庫」也有了動作。據《聯合報》(2011-05-13)報導:

「獨派大老辜寬敏創辦的新台灣國策智庫推動『台灣憲法草案』,智庫董事長吳榮義昨天表示,未來將拜會藍綠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和蔡英文,不排除舉辦大型群眾活動,推動『制憲運動』。對此,民進黨表示將進一步瞭解。

新台灣國策智庫昨天舉行『制定新憲,邁向正常國家的王道』記者會,與會學者均認為現行憲法失去民意正當性。智庫研究員林雍升說,一九九一年起的七次修憲『以統一為前提、不修憲法本文』,仍是一部沒有台灣民意的憲法;未來藍綠總統候選人不應迴避新憲議題或只給一個空洞的概念。

『台灣憲法草案』以推動總統制為目標,主張台灣和中國維持『兄弟之邦』關係;未來將依公民復決方式,以參與投票者過半數以上同意為通過,並於通過三個月開始施行。

吳榮義指出,將陸續於台北、台中、台南舉辦三場制憲座談會,向社會說明相關主張。」

「制憲正名」是否會成為民進黨這次選戰的主軸,我們不得而知,但務虛的國家認同將可能仍然是民進黨這次選戰的主題。國家認同是一個務虛的問題,但在今天台灣卻是真實的存在。

台灣是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如果是,為什麼不能參加聯合國,為什麼不能有二十三個邦交國之外的邦交國?如果不是,台灣又是屬於那一國?屬於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中華民國是不是中國?這一些由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錯綜複雜的問題,又如何是一般老百姓搞得清楚的。

所以,五月十二日,馬英九與美國智庫CSIS視訊會議答覆提問;可能造成二○一二年連任障礙,當選受阻的原因為何?馬英九表示:「主權和兩岸關係都是造成困難的原因,但是要在『九二共識』架構下,雙方的化解爭議,建立互信,相信經過三年的努力,必定可以展現成就,讓台灣人民感受到利益。」(《中央社》2011-05-13)

就在前幾天,據《自由時報》(2011-05-09)報導,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取得「世衛密函」指出,「馬政府一再宣稱台灣參加WHA大會是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參加,實際上根本被冠上『中國台灣省』(Taiwan, China)參加,他質疑馬政府到底知不知情?今年還要不要去參加世衛大會?現在又要如何處理此重大事件?並要求馬政府發表聲明公開譴責,同時也不能接受世衛對台灣的作法!」

其實自一九七一年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之後,決議認定「中國台灣省」,所有聯合國機構一律遵行。在民進黨執政期間也以「中國台灣」參加世衛專業會議達十八次之多,否則只有不去,而自外於世衛。世衛組織(WHO)是邀請聯大所認定的「中國台灣省」以「中華台北」名義為觀察員出席世衛大會(WHA)的。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文的認定,除了聯大能處理外,誰也不能推翻。

事涉國家認同,藍綠立委爭論不休,五月十日,馬英九親上火線舉行記者會,向中共嚴正抗議,直指這是中共施壓的結果,並言:「用這種方式傷害台灣人民感情,將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聯合報》2011-05-11)但若真是中共施壓,「中華台北」根本就不可能成為WHA的觀察員,所以,第二天,北京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回應馬英九說:稱呼「中國台灣省」,「這是世衛組織的事情,不是中國大陸的事,兩岸共同維護和平發展的大局,很多事情可以坐下來好好商量。」(《聯合報》2011-05-12)其實「中華台北」再抗議也改變不了二七五八號決議,仍然是「中國台灣省」。

「世衛密函」已告平息,但問題並未了結。台灣不是「中國台灣省」又是什麼?兩岸關係上可以「一中各表」,國際社會上為何不可以「一中各表」?這是國共內戰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在國共內戰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本無餘地。但兩岸和解後,如何能在國際活動中共創雙贏,則需要有一定的誠信和體貼。

從「世衛密函」中,我們看到民進黨的進攻策略,仍是以務虛的國家認同來否定馬英九務實的外交和兩岸的政績。北京學者余舒揚說得是:

「民進黨挑起『世衛密函』風波,雖可得逞於一時,卻也向世人露出了『狐狸尾巴』,證明該黨近來關於兩岸關係的諸多含糊說辭不過是選舉策略。民進黨萬變不離其宗,根本沒有改變『台獨』理念和破壞兩岸關係的一貫政策。面對明年初的『大選』,民進黨就是要堅持『一邊一國』,煽動民粹主義,挑撥兩岸矛盾,製造事端和敵意。這樣的政黨如果捲土重來,將把台灣和兩岸關係帶向何種危險境界,大家看得更清楚了。」(「中評社」11-05-13)

除了「世衛密函」外,我們還觀察到,民進黨很可能還會推出「制憲正名」的戲碼。

民進黨沒有務實牌,只能打務虛牌,儘是一些虛空的意識型態,但是,一向缺乏核心思想和論述的馬團隊,除了算舊賬,誰比誰更加「喪權辱國」外,竟毫無作為,還慌慌張張的抗議這個,抗議那個,但想想看,憑「中華台北」能抗議得了二七五八號決議嗎?

五月十三日《中評社》「快評」有言:

「馬政府一旦碰到什麼『主權』、『尊嚴』、『賣台』等問題,立刻就陷入驚慌失亂中,應對失據,見了黑影就開槍,不知所謂,甚至不惜推倒重來。這樣的幼稚衝動是十分不可思議的,是政治脆弱症的表現,更是馬政府的選舉罩門。一個肩負兩岸和平的政府如此不成熟,怎麼得了!」

從「李蔡同台」和「世衛密函」中,暴露了民進黨仍然堅持「一邊一國」、「制憲正名」的路線。但從「世衛密函」中,也暴露了國共兩黨缺乏互信的窘境。

馬英九有豐厚的政績牌,但在主權和兩岸關係上,如不能建立國共互信基礎,又加上論述不足,和缺乏核心思想,而被民進黨以務虛的國家認同所否定掉,雙英對決,鹿死誰手,那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