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崛起會導致戰爭嗎?

查爾斯·格拉澤


調整政策可以讓衝突避免

中國的崛起將很可能是21世紀最重要的國際關係故事,但是現在仍然不清楚這個故事是否能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中國的上升會增加大國戰爭的機率嗎?一個美中關係緊張的時代是否將和冷戰一樣危險?或許更危險?因為與蘇聯不同,中國將既是一個經濟勁敵,也是一個地緣政治勁敵。

一個國家成為超級大國後的行為,以及它和其他國家的行為是否會走向戰爭,既是由特殊因素決定的,也是由國際政治的普遍模式決定的。

中國崛起的結果將不那麼取決於國際體系施加的壓力,而是取決於美國和中國領導人能夠把局勢處理得多好。如果美國能夠適應新的國際條件,作出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讓步並且不誇大危險,那一場大的衝突很可能可以避免。

當前的國際環境應當可以使美國和中國能夠在不對彼此構成巨大威脅的情況下保護自身的重大利益。就算中國的國力在今後的某個時間大大超越美國,美國也仍將保有能夠躲過中國任何打擊的核力量,並能夠在報復中給對方造成巨大破壞。與此同時,中國對美國本土發動大規模常規武器襲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美國和中國被寬廣的太平洋阻隔,想跨越這道屏障發動打擊將十分困難。中國實力的任何可預見的增強都將不足以克服美國的這兩個防禦優勢。此外,中國也具備同樣的防禦優勢。儘管中國的軍力日前遠遜於美國,但中國很快就可以建立一支能滿足其威懾需求的核力量了。而且中國應該不會認為美國的大規模常規軍力特別有威脅,因為美國大部分的部隊、後勤和支援都遠在太平洋的另一邊。

應逐步收回對台灣地區承諾

避免激烈的軍事競爭和戰爭的前景或許是好的,但是中國力量的成長可能仍然需要美國對外交政策進行一些讓華盛頓感到難受的改變,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

一場因台灣地區問題而起的危機可能極易升級為核戰爭。當前的美國政治旨在減小台灣地區宣佈獨立的可能性並明確美國將不會在台灣地區宣佈獨立時援助台灣。然而,美國將發現自己要被迫保護台灣地區免受任何種類的攻擊,而不管攻擊是出於何種原因。考慮到台灣地區各政黨的利益和理念不同以及華盛頓對台北行為的控制有限,危機果真發生時,美國可能發現自己被事態牽著鼻子走,而不是引領事態的發展。

這種危險已經存在幾十年了,但是中國軍力正在增強一點或許讓北京更願意加劇台海危機。除去常規能力得到加強外,中國正在進行核力量的現代化建設,以增強它們在遭受美國的大規模攻擊後存活和報復的能力。傳統的威懾理論認為,華盛頓目前具備的摧毀大部分或全部中國核力量的能力加大了它的籌碼。中國的核現代化或許會解除這種能力對中國行為的「封印」,從而導致北京在未來發生危機時比以往表現得更加大膽。與此同時,美國試圖保留其保衛台灣地區能力的嘗試可能會激起一場常規和核軍備競賽。美國攻擊能力和戰略彈道導彈防禦能力的提高或許會被中國解讀為體現美國惡意的信號,從而導致中國進一步加強軍力,並導致美中關係整體受損。

考慮到這些風險,美國應當考慮逐步收回其對台灣地區的承諾。此舉將消除美中兩國間最明顯、爭議最大的爆發點,並為今後數十年的兩國關係鋪平道路。對此舉持批評意見的人說,這將不僅給美國和台灣地區帶來直接損失,還將帶來間接損失:北京將不會滿足於這種綏靖行為;相反,它將發現自己的胃口被吊起來,並在後面提出甚至更大的要求——這都是因美國失去作為盟友捍衛者之可信度而起。但是,這些持批評看法的人錯了,因為領土讓步並不總是注定會失敗。當一個對手的領土目標有限時,贊同這些目標未必會導致進一步的要求,而是使相關方對新的現狀以及緊張關係緩和感到滿意。

別對中國軍力反應過度

有關權力交替將如何收場的現實主義分析是建立在如下假設的基礎上的:即各國可以準確地看清並應對它們面對的國際局勢。如此說來,現實主義樂觀情緒建立在如下假設的基礎上:即美國領導人明白美國事實上享有世所罕有的安全,而且他們將能夠據此行事。如果事實證明這種假設是錯誤的,再如果美國誇大中國構成的威脅,那麼未來發生衝突的風險就加大了。不幸的是,我們有一些理由擔心這種假設或許確實是錯誤的。

比如,認為一個崛起中的中國將嚴重威脅美國安全的流行看法可能成為一種心理暗示。如果華盛頓不明白中國日益增強的軍力沒有危及美國的關鍵利益,它或許就會採取競爭意味濃厚的軍事和外交政策,而這或許轉而會向中國顯示,美國居心不良。如果中國因而產生不安全感,它採取競爭性政策的可能性就更大,而美國會認為這些政策比先前更具威脅。結果將是一場惡性循環,不是由兩國事實上面臨的國際局勢推動的,而是由它們被誇大的不安全感推動的。

目前美國尚未對中國軍力的發展作出過度反應,但這種可能性肯定是存在的。比如,當前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要求美國保持其常規軍事優勢,但是沒有講清楚原因,也沒有對部隊和能力作出具體說明。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還無法具備可以與美國匹敵的力量投擲能力,但是它的軍隊建設已經在削弱美國在中國周邊作戰的能力了。這將很快引出一系列問題:比如美國到底為什麼必須具備全面的常規優勢;如果沒有這種優勢,美軍就無法執行哪些具體任務;如果無法執行這些任務,將對美國安全造成多大危害。對這些問題沒有明確答案的話,美國就很可能會高估中國軍力增強的意義。

中國的常規軍力和核軍力建設將削弱美國的一些能力。但是美國不應當急於將這些增強軍力行為歸因於惡意的動機,而應當敏銳地觀察,這些行為是否僅僅反映了中國對安全的合理渴望。假如中國有能力在美國海岸附近部署航母編隊並通過遠程轟炸機攻擊美國本土,華盛頓自然會希望具備削弱這些裝備的能力。再假如美國的戰略核部隊和中國的一樣不堪一擊、規模較小(目前中國戰略核部隊的規模大約相當於美國的1/100 至1/10),美國也會試圖盡快在有能力的時候趕上來。那些行為將不是受到企圖征服世界的任何邪惡計劃驅使,而且到目前為止,有很讓人信服的理由認為,這種道理也適用於中國。

總而言之,中國的崛起可以是和平的,但是這種結果遠非板上釘釘,與標準的現實主義觀點相左,國際體系製造的基本壓力將不會迫使美國和中國發生衝突。核武器、太平洋的阻隔以及目前還算相對良好的政治關係應該會讓兩國維持高度的安全狀態並避免推行使兩國關係極為緊繃的軍事政策。美國面臨的挑戰將是:在不那麼重大的利益(比如台灣地區)或許會引發問題的情形下,調整政策,確保自己不誇大中國日益增強的實力和軍力所帶來的風險。

〔轉載美國《外交》雙月刊2011-3/4月,作者為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