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不同角度看台灣的政情兼論明年總統大選之走向

熊玠
(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導 論

最近從台灣來美國開會的某些人士,侃侃而談民進黨的聲勢已蓋過國民黨,並暗示明年台灣總統大選很可能「出狀況」。他們的看法,不一定純是民進黨的宣傳,而恐怕是反映了近來台灣媒體一面倒的傾向。因此,我想討論用不同角度研判(與預測)台灣政情的需要。這裡所謂「不同角度」,乃指分析政治行情時,必須照顧到若干重大要素,譬如﹕大眾傳播的一般現象﹔分析選舉結果應注意甚麼問題(包括票源分配所代表的信息)﹔國內外實在與潛在的大環境﹔競選中政黨的戰略運用(包括掌握競選辯論的議題)。在分析台灣的政情上,還要考慮到兩岸關係的現狀與未來發展之憧憬。由於兩岸關係是雙向的,所以對於有理智的選民來說,他們會考慮到﹕下一任總統的大陸政策會不會被對岸接受與得到善意回應。再加大陸與美國關係之陞遷與其對台灣的影響(包括美台關係),等等。

大眾傳播學的啟示

台灣在民進黨黨內提名過程中,有較長一段撲朔迷離的時間。最後蔡英文以黨魁身份壓倒黨內群倫而浮出檯面。大眾傳播學告訴我們在撲朔迷離而轉明朗化時,那脫穎而出的結果,有其特別大的新聞價值與震撼,故一定會受到媒體與大眾的踴躍反應。而如果推出的是反對黨候選人的話,大家對他(她)的熱心,或許會超過對在位的執政者。譬如在美國2008年總統大選漫長的過程中,民主黨(即當時的反對黨)在黨內初選之首期,有好幾位競選人僵持不下。等到希拉蕊.克林頓在這些人之間脫穎而出時,幾乎全部媒體都對她看好,認為她一定會代表民主黨在終選時擊敗共和黨(當時的執政黨)的候選人。誰也沒想到以後在她自己的民主黨內半路殺出一個黑「程咬金」,在大議題上比她更有號召,因而她被節節擊敗。雖然台灣民進黨內提名的情況並不太一樣,但它經過一段不確定而高懸念(high suspense)的過程,則一也。而台灣的媒體與大眾對蔡英文之脫穎而出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高度熱心,亦一也。所以,在目前情況下僅憑媒體的反應而遽然對台灣明年總統大選直覺地下結論,是不可靠的。

如何評估五都選舉的結果

因為2012年總統大選以前最重要「一葉知秋」的選舉,莫過於去年底的五都選舉,所以須要重估那次選票情況以及它傳達了甚麼樣的信息。那次選舉的結果,是藍三綠二。但媒體與一般論者均特別注意到民進黨在總得票上,比國民黨多出40萬張。有人(尤其是民進黨)認為這證明民進黨輸席而贏票,實質上是贏了。並且有人在香港寫文章,認為「未來選舉藍營或處下風」。這種看法,是憑直覺的﹔是沒有經過仔細分析票源分配與選戰得失的情況的。個人認為,民進黨多出的40萬張票,可說完全是來自一個源頭。高雄的陳菊與兩個對手競選,獲得了82萬多張票。她的兩位對手分別獲得了41萬多張票(楊秋興)與 31萬多張票(黃昭順)。陳菊只需要42萬張票就穩可當選。她那多出來的40萬張票,正是民進黨總得票超過國民黨的部份。對陳菊來說,這是值得慶幸的。但,是否這就可以說是民進黨贏了、國民黨輸了,實大有問題。何況,國民黨之五勝三席,是在選舉技術上犯了一個大「錯誤」而仍然得成的。茲解釋如下。

在任何政黨競選中,執政黨一定要盡全力將它執政的政績宣揚出來﹔而且要盡量掌握文宣戰上辯論議題的主導。回顧台灣在2010年底五都選舉時,正好在同年6月馬政府跟大陸簽訂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之後。在半年之內,效果突顯昭彰。譬如台灣從海外各地吸收到4,000億元的海外投資。ECFA無形中,是在全球金融海嘯中拋給台灣經濟的救生圈。在台灣民意調查,有70%的民眾支持ECFA,另有73%民眾希望能夠到中國大陸尋找就業機會。隨著ECFA到位,在台灣的外國投資者,獲得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附加優勢﹔增加了台灣的吸引力。再根據國外業務風險評級公司BERI的報告,後ECFA時期的台灣,被評為在亞洲最佳貿易和投資地點排名的第四位。日本、中國大陸和韓國,則分別排名第6、15和18位。這些驚人數據,顯示了馬政府政策的非凡功績。但是,在五都選舉中,這些本可用來幫助國民黨動員選民熱烈支持的資料,根本絲毫沒有派上用場。究其道理,原來台灣歷來每次選舉中,辯論議題的決定與取捨,全操縱在民進黨手中。這次五都選舉也不例外。由於民進黨刻意避重就輕,在五都選舉全程中,根本沒有談任何議題。國民黨按一貫消極奉陪作風,所以也沒有主動將這ECFA簽訂後對它絕對有利的議題來作為競選辯論的訴求。國民黨在犯了如此其大選戰「錯誤」的狀況下,還居然五席拿下三席。所以它所贏的,遠不如它本來可以達到的地步。可說相當冤枉。

再何況,在新北市的鏖戰中,民進黨現任黨魁蔡英文居然敗給不是國民黨黨魁的朱立倫。而且輸掉11萬張票(蔡99萬對朱110萬票)。所以連輸都輸得不光彩。而在那以後民進黨還是推蔡英文為該黨明年的總統候選人,更顯得民進黨內沒有比她更能應戰的人選。

回顧五都選舉,儘管國民黨犯下如此選戰上技術「錯誤」而仍能五席得三,究其道理,不能不歸功於馬政府政策贏得人心所致。儘管有民進黨發動的冷戰,無時無地不在對馬英九塗黑與誣衊﹔甚至人身攻擊與牽強附會,無所不用其極。但人民的眼睛仍然是雪亮的。馬總統自2008年就任以來,有如何的政績與因此而得來的號召,在選民投票時,都發生了決定性作用。有人在香港《鏡報》發表評析,認為馬英九「功大於過」。譬如他(1)改善了兩岸關係,將它引到了六十年來最佳境界﹔落實了政經分離、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和平發展與外交休兵等等,作為兩岸共有的政策與措施﹔(2)發展經濟,重振台灣為「四小龍」地位的聲威﹔其中一大部份更是由於有兩岸經貿進展以及大陸「讓利」的重大導因。可是,這些功績,蔡英文與民進黨曾企圖以「出賣台灣」或「輸送主權」之誣衊一筆勾消。可是他們並沒有阻止國民黨在五都選舉的勝利,具體證實了林肯的名言﹕「你也許可以在部份時間蒙蔽所有的人﹔甚或在所有的時間蒙蔽部份的人,但你無法在所有時間蒙蔽所有的人」。總之,雖然五都選舉中馬英九本人並沒有參選,但國民黨候選人的勝利,除靠他們個人的政績與聲望之外,最終還是由於選民對馬英九總統自己以及他所領導的國民黨認同。所以,有人稱五都選舉的結果是馬英九「期中成績單」,實亦不為過。我認為這也是一葉知秋,是對明年馬英九競選連任的一個好兆頭。

2012總統選舉系「非同小可」的一年

蔡英文很聰明,在她眼看ECFA已證明給台灣經濟帶來了諸多優良結果、以及台灣民意有70%擁抱馬英九ECFA的創舉,馬英九的支持度也上升達55%,她立即覺悟到﹕今日如再一味「逢中必反」,已無法在大多數選民中得到共鳴。所以她開始說不排除與中國實質對話。隨後她又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對外標榜的宗旨是要研討重整民進黨大陸政策。在她以該基金會董事長發表的演說裡,強調說﹕「台海的現狀,是國際權力結構與東亞近代歷史演變的結構,所以我們必須要把台灣放在國際結構當中……」當然她所說的「東亞近代歷史」,是在避免說中國內戰而借用的代替詞。她要把台灣放在「國際結構當中」,就是要把台灣國際化。說白了,就是企圖把美國靠山拉進來以壯聲勢。可是,說真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她是說了實話。因為要搞台獨的人,知道無法避免台灣與大陸兵刃相見的後果,所以一定希望美國不放棄台灣(雖然美國明言不支持台獨)。這也是為甚麼陳水扁八年執政期間雖然明目張膽搞「一邊一國」,卻信誓旦旦的一定不忘搞美國軍售台灣的道理。可是,顯然蔡英文(像陳水扁一樣)沒有想過,萬一美國真的放棄台灣,那麼搞台獨的人(跟台灣的兩千三百萬人)怎麼辦﹖這就是為甚麼我認為明年台灣總統大選是一個「非同小可」的一年(見下)。

民進黨要抗拒並要顛覆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一向苦於馬政府帶來兩岸和平相處結果以及對台灣經濟的優利,已是有目共睹(包括南台灣的人),無法抹殺。他們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炮製美國不贊成台灣與大陸太親近的說法。但是,天有不佑民進黨之機。最近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都顯示了美國不但不認為台海兩岸改善關係會導致美國利益受損,而且還有人提出美國應當由台灣撤退。首先是美國在台協會(AIT)的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 )於3月8日在慶祝台灣的海基會成立20週年大會上公開申明美國「歡迎」馬英九尋求兩岸和平溝通的政策。另外,對美國國會負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核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2010年度報告,白紙黑字宣稱該委員會支持台海兩岸關係和平挺進。還有喬治華盛頓大學「安全與衝突研究所」所長戈來瑟教授(Charles Glaser),在今年3/4月的《外交季刊》放出氣球,毫不含混地宣稱﹕美國支持台灣有導致與中國大陸發生武裝衝突的危險﹔因而美國政府應考慮由台灣撤出(見該期第87頁)。戈教授認為中國興起,其注意力會針對自身安全(包括台灣不受外來控制),而不是要控制他人。所以他贊成給予中國更多空間。這一觀點(給予中國更多國際空間),正好得到小布希總統任內的國務卿賴斯巧合的贊同。賴斯於5月6日在史丹福大學一個演講提出了同樣的意見。她認為非如此不足以使中國變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這種說法,和以前「中國威脅論」相較,已有實質的轉變。追其究竟,可說是在2008年華爾街崩潰後美國涉及外交事務的菁英份子已明確認為「GDP比武力更重要」(見《外交季刊》2010年11/12月期,頁35-43由「美國外交協會」 前主席蓋爾柏〔Leslie Gelb〕的親筆撰文)。意即美國雖以「武力」稱霸,但中國有GDP(即指它有兩億多的外匯儲蓄、以及其快速的經濟成長率。IMF已預測中國將於2016年蓋過美國經濟上的實力)。

再者,美國與中國在5月9-10日舉行的年度戰略與經濟對話,第一次邀請了中國軍方代表聯袂參加。繼去年因美國軍售台灣而引起中國斷絕了它與美國間雙向軍事交往後,這是第一次恢復了彼此軍方的聯繫。也許是無巧不成書,正在這個當間,大陸網站公佈了鄧小平歷來對美方高階層關於中國對台灣問題之極限容忍的交代。一言以蔽之,鄧小平一再對美國警告的,是中國絕不排除以武力對待台獨。何況,自2008年華爾街崩潰帶來的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最大的債主是中國。在這種情勢下,美國忌諱因台灣而得罪中國,不言可喻。

因此,在美國自顧不暇的情況下,台灣當如何「自求多福」的問題,一定將成為明年台灣總統大選的第一重大辯論議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國民黨一定已在競選技巧上學乖,絕不至於放棄掌握明年競選辯論議題的主動權,也就是不會讓民進黨躲避這個台灣如何「自求多福」的議題。當然,至於國民黨應當如何操主動,如何辯論制勝,是國民黨自己的事情,別人不能越俎代庖。這裡我也不願置喙。

結束語

以上用不同角度(與學理)分析了台灣近來的政情。我們如要預測明年總統大選,我認為還須加入民意追蹤。一般人多半僅注意到「人對人」的比較,譬如馬英九對蔡英文的民調對比。我們上面已經講過大眾傳播的問題。蔡英文因在高懸念等待期最後脫穎而出,具有新聞價值的「新鮮」成份,所以得到媒體與大眾的青睞。但,只是注意「人對人」的比較,而忽略了黨對黨的民調對比,是不夠正確的。因為一個選民在投那神聖一票的一剎那,絕對不是憑新聞的「新鮮」。而在考慮候選人的條件以外,同樣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政黨傾向(identification)。

按照《遠見》雜誌民調中心的「民眾政黨傾向追蹤分析」資料,我們可以看出民眾對國民黨的支持率(即「傾向」),除了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帶來特大災難以後曾陷入底谷一段時期以外,幾乎一貫都蓋過民進黨。至2010年8月,即莫拉克颱風災難過後的一週年,國民黨的支持率已恢復到了31.8%,比民進黨的22.2%幾乎高出10個百分點(實際是多了9.6%)。而在ECFA簽訂後,更再持續增高。在今年(2011)一月,民眾對國民黨的支持率相對於民進黨的支持率,是33.8%與24.8%之比。再看泛藍與泛綠之支持率,分別是38.6%與28.0%。假如有人認為這是承了五都選舉國民黨「藍三綠二」的餘威的話,請再看四月的相關民調。四月的國民黨與民進黨之比,是33.1% 對26.9%。而泛藍與泛綠相較,是37.4%對30.7%。如參考這些選民對政黨支持的傾向,我們對選民在馬英九與蔡英文之間的選擇,將有另外一種看法。

何況,在台灣的總統大選中,選民還有一個實際考慮。即選出來的下一任總統能不能真實地繼承與重複過去四年來在兩岸關係改進上的成就。兩岸關係是雙向的﹔不是單方自說自話就能帶出對台灣大眾有利的結果的。蔡英文為了選舉,可以說如她被選出來執政,將會保持「開放、務實」態度進行兩岸交流。但,這樣說,是否能保證大陸就會接受與信賴一個堅持反對「九二共識」的台灣領導人﹖是否表示蔡英文所領導的民進黨就會放棄它的台獨黨綱﹖蔡英文在競選時,選民在投票之前有權力要知其詳。

最後,我認為,除非國民黨在選戰上再度失去對辯論議題的掌控與主動,所有的狀況,從各個角度看來,對馬英九都不是沒有利的。

歇後語

本文定稿後,看到「遠見民調中心」為5月間所做「2012年總統大選民調」發佈的新聞稿。其中調查結果數據重要各點,與我以上所預測雷同。譬如48.3%被訪的人認為馬英九比蔡英文(31.7%)更能「兼顧台灣利益與兩岸和平」。換句話說,馬、蔡之間,相差16.6%。在另外兩項,即「降低國內政治對立促進社會團結」和「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馬英九分別比蔡英文高出5.6%與5.5%。只有在「改革司法掃除貪污弊案」上,馬輸給蔡5.0%。在另外一組問題裡,民調的結果顯示馬英九的「過去的從政經驗與表現」比蔡英文強17.2%(即 45.5%對 28.3%)。在「人格正直誠實值得信任」問題上,馬與蔡之比是38.8%對35.0%。但是,在「重大政策說明的溝通能力」,蔡英文較馬英九高7.1%。在「領導團隊合作的管理能力」上,蔡贏馬10.7%。換言之,在實質上,民調認為馬遠勝過蔡﹔在技巧上,則蔡比馬強。唯一實質問題,民調認為蔡領先的,是「改革司法」方面。那可能是因為在陳水扁貪污案上司法界一再拖延而受到大眾不滿時,馬英九一再強調他尊重司法獨立而不願干預。說白了,就是在能言善道(或者長袖善舞)上,馬輸給蔡。不過,話又說回來,在選民投票選總統時,究竟是選實質問題上的能力呢,還是選長袖善舞﹖何況,在真正宣戰時的文宣戰,絕不是個人對個人,而是黨機器對黨機器。

總結來說,這些數據證明了我上面表示的兩大點﹕(一)馬英九兩岸政策成功,帶來兩岸和平的同時兼顧了台灣的利益之伸張,令選民對他有信心。是他不可忽視的優勢。(二)明年馬英九競選連任之成功與否,將決定於他能否掌握辯論議題之主動﹔而他在文宣戰上能否制勝,端視他是採取攻勢還是墨守以往消極的守勢。現在有鑒於「遠見民調中心」民調的結果,馬英九還需要做到另一點,即有關他向來太過仁慈待人的美德,恐怕反而是一個弱點。特別到選戰時益發如此。所以對馬英九而言,明年總統大選時,一定不能樣樣仁慈。孔夫子言「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及其改也,人皆知之」。馬英九有一長處,即從善如流。民調對他批評之處,只要銘記在心,一定能克服。所以對明年選戰的預測,我相信還是不會超出我在以上所談的那些論點與條件的。再重複一次,在(美國靠不上而須單獨面對大陸考驗時)台灣應該如何「自求多福」之棘手與敏感問題上,誰能有一套更完整可行的方案足以說服選民的候選人,將被選出為下一任總統。基於以上分析,我想大家心裡明白答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