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本拉登之後的懸念

高雄柏
(軍事評論家)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開始上窮碧落下黃泉尋找歐薩瑪.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企圖報仇雪恥。經過大約十年的時間以及耗費數以億計的美元,美國終於獲得線索。美國海軍的「海豹」(SEAL)突襲隊搭乘此前從未揭露的匿蹤直升機在當地時間2011年5月2日凌晨1時許抵達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國艾伯特塔巴德(Abbottabad)市的住所發動攻擊。經過短促的而且基本上片面的開火攻擊,美軍擊斃本拉登,另外擊斃與虜獲合計21人。至此,美國官方宣稱獲得所謂「反恐之戰」重大的勝利。

美國某些智庫迅速提出主張,美國應該轉移重點來遏制中國大陸復興。台灣島內某些媒體也樂觀預期美國將會加強支援台灣保持兩岸繼續分裂。這些不失為一得之見,但是,在推測美國殺死本拉登對於未來的可能影響之前,必須先知道相關的大背景:本拉登與美國的恩怨、美國目前在世界上的處境尤其是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

雙方結怨的概要

本拉登原先是一個宗教意識比較強的富家子。他的父親出生在葉門,後來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從事營造業致富並且結交王室,取得沙烏地阿拉伯國籍。本拉登則是出生為沙烏地阿拉伯國籍。本拉登和美國命運的交匯點和轉折點是蘇聯被誘騙進攻阿富汗(美國前國務卿布裡辛斯基最得意的傑作)。蘇1979年12月24日開始派遣部隊進入阿富汗,鎮壓由美國教唆的暴力襲擊民事人員的真正恐怖分子。美國打算引進宗教極端主義者以求更有效地在阿富汗打擊蘇聯。富家公子本拉登基於宗教熱情來到巴基斯坦的白夏瓦市,加入美國所讚譽的「自由戰士」陣營。他在此接受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內容與資金,由巴基斯坦情報官員與陸軍軍官出面實施的訓練。只不過美國沒有完全掌握本拉登自己成立的「蓋達」(意思是「基地」)組織,以致於後來大費周章才殺掉本拉登。

蘇聯解體後,美國尋求建立單極霸權。在中東地區,美國需要尋找藉口大幅度削弱美國曾經的「最好的朋友」薩達姆的勢力,而且還要在中東長期駐紮美軍。伊拉克與科威特之間的債務、石油開採等糾紛導致薩達姆1990年出兵佔領科威特。然後美國的Hill and Knowlton公關公司安排科威特駐外大使的女兒虛假陳述所謂的「親眼目睹伊拉克軍隊暴行」(在她所說的「親眼目睹」的時間,她根本不在科威特)以配合美國政府的戰爭洗腦宣傳。美國1991年打贏第一次伊拉克戰爭後繼續駐軍在沙烏地阿拉伯。這違反了伊斯蘭教義:在伊斯蘭聖地麥加和麥地那所在的國家土地上不可以存在異教徒的軍隊。本拉登於是開始主張推翻沙烏地王室,而且進而反對該王室的靠山——美國。蓋達早在1993年已經使用土造炸彈攻擊紐約世貿雙塔。但是美國仍然和本拉登合作,其中包括引進穆斯林戰士介入肢解前南斯拉夫的內戰。再後,蓋達組織1998年襲擊美國駐外使館,柯林頓下令以巡弋飛彈攻擊本拉登所在的阿富汗境內蓋達訓練營。蓋達2000年襲擊美國軍艦科爾(Cole)號。再來就是震驚世界的「911」。

911嚴重打擊美國的威望,美國勢必反擊消滅蓋達,至少必須消滅本拉登。但是美國也企圖藉機擴大在中亞和中東的軍事存在。美國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後沒有加大力度追捕本拉登,反而迅即調走部隊轉移重點到伊拉克。在伊拉克,美國八年以來喪失大約五千正規軍的生命,以及超過1兆美元。另一方面,數以十萬計的伊拉克民眾在美國侵略導致的動亂之中喪生,然而那些鼓吹和做出侵略決策的美國人沒有半個因此受到自詡最尊重人權、法治的美國法律的追究。美國藉著長期宣傳欺騙而建立的光輝形象因此被有識之士看破。

美國能不能從伊斯蘭世界脫身

美國殺死本拉登之後第一個懸念是:美國能不能夠以此為契機而從伊斯蘭世界大幅度脫身,其幅度大到足以容許美國集中強大壓力來遏制中國大陸復興。

談論與本拉登之死任何相關懸念之前必須認清的是,美國目前和可見未來面對的主要問題是本拉登的精神,而不是本拉登的肉體。美國也明白這一點,所以美國既不敢審判本拉登,也不敢土葬或者保管他的遺體。伊斯蘭世界存在著反美勢力是一個結構性的現象,其根本原因是美國為了建立與維持霸權而採取的與伊斯蘭世界有關的政策,例如美國對以色列幾乎無條件的支持,以及美國支持凡是願意配合前述政策的穆斯林政權,即使君主制或者其他獨裁。英國倫敦經濟暨政治學院和埃塞克斯大學的聯合研究(Foreign Terror on Americans)首次以統計學方法得到學術結果驗證一般的經驗觀察:接受美國軍事援助的國家的公民通常更有可能參與針對美國人民的攻擊。正因為是結構性的現象,所以早在本拉登之前已經存在著伊斯蘭反美勢力和民意。只要美國的對外政策仍舊是以美國利益為最高原則,前述結構性現象就不會改變。

沒有本拉登,還可能有別人。本拉登主導了第一個大規模的以劣勢對抗優勢而且造成美國重大損失的非常規打擊行動。這給了屢遭正規軍戰場失敗的穆斯林們一個希望:美國不是無懈可擊的。本拉登的戰略示範事實上已經獲得一定的勝利,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佔領迫使美國付出重大的生命和財政成本,導致美國民眾要盡快結束佔領。

更重要的恐怕是在十年來所謂「反恐戰爭」期間,美國的雙重標準暴露無遺,造成美國的公信力降低。美國官方最初的關於本拉登住宅的突襲過程的說法在幾天之內就被證明充斥謊言。其實沒有「38分鐘火力交戰」,只有一個人曾經從主樓之外的小樓對美軍開火不到一分鐘。除了此人之外,其他被擊斃的人都是手無寸鐵的。本拉登是在無抵抗情況下被先擊中胸部,然後被美軍轟掉半個腦袋——當著他的妻兒面前。美國高層也沒有觀看實時襲擊的視頻,因為在美軍進入院落之前就開始斷訊持續20到25分鐘。歐巴馬等人都是「故作觀看視頻狀」拍照片做宣傳。

以美國目前公信力低落的情況而言,美國很難主導伊斯蘭世界和非洲西部的不穩定事態朝向最有利於美國的方向演變。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前述地區石油生產國的內部局勢和政治傾向,另一件事則是美國在中亞的支配力。這並不是說在石油之外,美國沒有在其他方面使出詭謀企圖遏制中國大陸復興。例如,美國國務卿在不久前的戰略對話中不顧國際慣例而批評北京「做蠢事」,借題施壓企圖撬開大陸的金融市場以便美國轉嫁金融危機,整垮大陸的經濟發展,乃是司馬昭之心。其他的還有支持台獨、牽頭組織反中同盟等。

巴基斯坦和伊朗是重中之重

為了在平時也能夠動用石油武器威脅中國大陸、操縱油價以破壞其經濟發展,美國最希望的是控制產油國的政治,控制越多產油國越好。如果無法控制不聽話的產油國的政府,美國就會鼓動並支持分裂,以控制部分資源——美國經過幾年的操弄,終於造成蘊藏石油多過北部的蘇丹南部獨立成為南蘇丹,脫離了與大陸保持良好關係的原蘇丹中央政府。如果美國無法分裂那些不聽話的產油國,美國就希望那些地方混亂,使其石油生產下降,於是美國控制的其他地方的石油更能夠主導市場——利比亞正在被美國控制、被美國分裂、和內部動盪不安的分岔路口。

伊朗這個既蘊藏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同時擁有某種程度的核能科技的國家是美國控制石油之路上的重大而且堅硬的阻礙。即使在本拉登活著的時候,美國這些年一直想要解決伊朗的反美政權。伊朗豐富的油氣資源在平時能夠牽制美國對於全球油價的操控。在萬一中美交戰時,伊朗的戰略意義更勝於平時。伊朗的石油有可能經過陸地管線進入中國大陸。這使得美國自豪的世界第一強大的海權喪失大部分意義——海上封鎖不能完全切斷中國大陸的進口石油——而且東南亞反中同盟的意義也大幅度降低。但是,如果美國控制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亞,伊朗的石油就很難甚至有可能無法經過陸地輸往中國大陸。何況中亞不僅和中國大陸接壤,該地區本身也蘊藏豐富的油氣資源,所以美國更是不能放過。

為了維持補給駐阿富汗的美軍和盟軍,美國需要經過巴基斯坦海港和內陸的最短陸上補給線。至於在比阿富汗更內陸的中亞維持美國力量存在,巴基斯坦補給線的地位更是不可或缺。所以美國不僅不願意依照國際法尊重巴基斯坦主權,美國甚至有可能企圖在巴基斯坦成立傀儡政權。美國未通知巴基斯坦政府就悍然派遣美軍進入巴國領空和領土襲擊本拉登住所,造成巴國政府警覺美國不可測的禍心。於是巴國政要迅速訪問數十年以來的仇家俄羅斯(蘇聯和俄羅斯一直是巴基斯坦宿敵印度的主要武器供應者),稍後訪問北京。

伊朗、巴基斯坦到中亞,這一地區將是未來幾年中國大陸、美國、俄羅斯全球較勁的重中之重。只不過這個趨勢早已確定,本拉登的出現使美國有了冠冕堂皇的藉口向前述地區推進,同時也給美國的推進製造了麻煩。在企圖切斷中國大陸的陸地能源通道而且從西面威脅大陸之際,美國也會在東面製造事端以分散中國大陸的物質力量和注意力。

美國海空軍本來就在進行重點轉移到東亞

美國「反恐戰爭」對於地面部隊的需求較大,海上和航空部隊相對比較易於轉移重點。美國2003年開始侵略伊拉克,同一年,美國也開始增派彈道飛彈核潛艦進駐第二島鏈的中央樞紐關島。美國幾年以來繼續增加常駐關島的海軍和空軍部隊,其中包括B-2戰略轟炸機,而且擴建和改善關島的軍事設施。美國已公開的最先進戰鬥機F-22第一次海外部署就是在靠近中國大陸沿海的第一島鏈要地琉球,此後還數次短期部署示威。在殺死本拉登之前,美國已經提高姿態介入釣魚台爭議、南海主權爭議,而且在東北亞加強美、日、南韓軍事同盟,在東南亞推銷「中國威脅論」以組建新的反中同盟。在第二島鏈的南端,美國一如筆者1997年的《笑傲國防》一書預料的那樣,拉澳洲入伙遏制中國大陸復興。這些重點轉移和本拉登的生死無關。美國的好戰派和台獨只是找到一個吸引注意力的藉口來強調反中而已。

正如前面提到的,伊朗、巴基斯坦到中亞一帶的重要性最高。只要側背安全與能源供應有保障,同時避免在東面躁進,中國大陸在東亞和美國周旋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美國好戰派和台獨的夢想終究要受限於美國霸權的興衰。

伊斯蘭世界仍然舉足輕重

美國所謂的阿拉伯或者伊斯蘭「恐怖主義」其實就是針對美國的以及有時擴大到針對西歐的某些暴力行動背後的信仰、理念、或者論述。歷史事實:除了俄國和日本之外,美國和西歐包括了19世紀以來殖民帝國主義的全部殖民帝國發起國。歷史事實也顯示,美國在二戰之後一邊和蘇聯爭奪世界事務主導權,同時另一邊拆解和接收西歐與日本殖民帝國的某些重要地盤。例如美國1953年主導和英國一起發動伊朗政變推翻民選的政府並復辟君主政權,然後排除英國在富藏石油和天然氣的伊朗的強大影響力;美國1956年反對由英法主導的奪取蘇彝伊士運河的戰爭;美國1972年取得沙烏地阿拉伯實質「保護者」的地位,將石油交易限定以美元結算,於是不論石油價格怎麼漲,美國受害最小,甚至沒有;美國二戰後在遠東霸佔原先獨立的琉球王國,然後私相授受交給已淪為美國被保護國的日本;自從日本撤出台灣後不久美國就在台灣支持原日本皇民化台灣人出面的台獨勢力;等等霸權擴張行徑。在美國企圖擴大它不正當的對於世界的支配之時,美國遭到抵抗乃是必然的事。這不是說那些抵抗都是不證自明而完全在立場與行動上都是正當的,而是說美國一貫自命的全面正當性,通常是不存在的。

伊斯蘭世界雖然存在反美勢力,但是真正追隨本拉登路線的人很少。本拉登的作用在於揭示了美國不是無懈可擊的,也不是萬能的。這是美國既不能維持埃及的親美專制政權又不能隨意主導埃及政治變局的根本原因。如果伊斯蘭世界的政治動盪危及親美的沙烏地阿拉伯(最大的產油國)和巴林(美國第五艦隊基地)兩個政權的生存,美國就必須在這裡增加投入兵力和財力。否則,美國若是不能保障,也就是威脅,歐洲的石油供應,那麼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對於歐洲的影響力就會相對上升。這同樣是不利於美國霸權的。即使伊斯蘭世界的動盪沒有嚴重到前述地步,較大的動盪仍然有可能開啟土耳其和伊朗聯手在這個地區擴張影響力的大門。土耳其已經明擺著不支持美國制裁伊朗,而且和伊朗商談核能發電合作。在中東喪失石油支配權的美國將會面臨美元貨幣霸權地位動搖的危機,對於美國霸權而言,那是比軍事威脅或者「恐怖威脅」更致命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