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拿到怎樣的諾貝爾文學獎

郭楓
(自由作家)


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華文世界讚揚或批判聲浪四起,這雖是人類社會常有的現象,卻也暴露了評論者的心態和識見。

我們關注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延宕122年給予中國人的原由?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有什麼意義?懷有偏見的非理性批評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一、諾貝爾文學獎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瑞典化學家兼實業家諾貝爾A. B. Nobel(1833-1896)的龐大遺產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項。瑞典政府組成「諾貝爾基金會」,規定由瑞典科學院、瑞典卡洛琳醫學院、瑞典文學院等分別主持各類獎金評審工作:自1901年迄今,為國際上最高榮譽的象徵。

諾貝爾少年時期,便顯示出化學和物理學天才。他精通瑞典和英、法、德、俄等五種語文,對文學的興趣亦濃,喜愛雪萊的《解放的普羅米修士》,寫過英詩。他也是一位具有社會意識的和平主義者。因此,諾貝爾獎列入文學獎與和平獎,並在遺囑中指定文學獎:「授給世界各地作家具有高尚理想的最佳作品。」

在諾貝爾獎史上,國際學界對科學獎和醫學獎得主咸表肯定。文學獎雖由瑞典文學院依法嚴謹評審,但文學無數據或邏輯的客觀條件可循,全憑評審委員們自由心證,因而便會產生評審態度偏差和政治傾向影響的兩種問題。

評審態度偏差:從一開始便顯露出來。1901年首屆,把獎頒給法國詩人普魯東(Sully Prudhomme),只因他是關係深厚的法蘭西學院所推薦,就忽略當時世界敬重的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全世界的輿論都抗議評委會忽略托爾斯泰,瑞典有42位著名作家學者,甚至聯名發表對托爾斯泰的讚美。」〔注1〕又常有二流作家得獎,如美國小說家賽珍珠、英國詩人高汀(William Golding)等。

政治傾向影響:明顯以歐美為主。這違背諾貝爾「給予世界各地作家」的普遍原則。二十世紀初期得獎全是歐洲人。〔注2〕第一次大戰後美國成為超強1930年從小說家劉易士(Sinclair Lewis)開始,美國作家密集獲獎。至今110位得獎者,歐美占92位,第三世界只有18位,明顯處於被歧視的陪襯位置。

評審的偏見,於高行健在2000年得獎又引發極大爭議。馬悅然是18位評委唯一懂中文的人。他輕忽中國作家富於民族風格的書,偶然讀到高行健現代主義作品,認定是「中國最佳的著作」〔注3〕把高行健的作品譯為瑞典文,2000年他輪值評委會主席,強力推薦高行健獲獎。兩岸許多作家批評非常激烈。成功大學馬森教授溫婉地指出:「高行健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幸運的作家了。」〔注4〕

諾貝爾文學獎,1964年曾受到存在主義大師沙特的重擊。他首先不願被提名,當評審會宣佈他得獎時,他於10月23日在法國《費加洛》報公開聲明拒絕與官方合作的獎。〔注5〕今年把文學獎頒給莫言,評委們應該是被莫言作品的中國文化特質所折服。莫言看得很淡:「諾貝爾獎是個重要的文學獎項,但不是最高獎項,只能代表評委的看法」。〔注6〕是的,文學著作,歷史才是終極的權威評審。

二、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什麼意義?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多方面突破既有界限,具備非比尋常的意義。

(一)從歷史層面看:

表層的意義:諾貝爾文學獎延宕了122年,終於被中國作家突破界限,第一次獲得。此前,2000年高行健獲獎時,他是法國人得獎的國家也是法國。物理和化學類獎,多位華裔人士得主,得獎時大多入籍美國,當然不算是中國人得獎。和平獎,本身就是政治性產品。無人不知頒發對像有利那國政治目的?

深層的意義:莫言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超越了眾所矚目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莫言以濃厚的中國文化特質,建樹了個人高超的文學境界,獲得國際文學界刮目相看,創造了中國作家得獎的歷史紀錄,拓寬了中國文學通向世界的道路。莫言出線憑的是作品造詣,不是政治勝利,是文學的勝利。

(二)從文學層面看:

首先談作品題材。莫言從1985年《透明的紅蘿蔔》寫山東高密東北鄉農家孩子的悲苦開始,他把中國現當代農村歷史影像般呈現眼底。《紅高粱家族》寫農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血淚史,《豐乳肥臀》寫農村婦女千辛萬苦撫育兒女的偉大母愛。《天堂蒜台之歌》寫弱勢族群艱困生存情景,《生死疲勞》寫一個普通農民堅持對土地的理念,以個人力量堅強抗拒人民公社的故事,等等。

其次談作品形式。莫言從中國古典文學和章回小說取得藝術滋養,從鄉野傳奇說唱藝術發展故事想像。他的小說,既是針對現實的刻劃,又是歷史場景的重構;既有純寫實的客觀描繪,又有極魔幻的夢想編織,獨創出虛實相融的東方魔幻手法。莫言特別指出:「有人認為我創作《紅高粱家族》系列作品受到了馬奎斯的影響,這是想當然耳的猜測」〔注7〕。而近來還有台灣學者說他受馬奎斯影響。

最後談作品情思。莫言認為:「有自己獨特氣味的小說是好的小說」。〔注8〕莫言小說散發濃郁的泥土氣味。他調動了感覺和想像創造出特別的氣味,寫出活鮮生命的小說。莫言書寫狂妄、偏執、扭曲、強韌的種種人性,他的生命閃爍其中和鄉土人物難分難解。莫言把歷史和人生融入作品,有寫成大時代史詩的可能。

(三)從政治層面看:

諾貝爾文學獎以往偏好攻擊社會主義的作品。莫言以熱愛鄉土極富民族主義的藝術小說,讓人無法不為之深深感動,終於突破評委會政治偏見的局限。莫言堅守作家本有的良知,對中國現當代歷史和當下社會作出尖銳的批判。實現作家「既不離其本又隱藏企圖『安全有效的抗議』」〔注9〕。莫言自述:「寫作頂著很大的風險,冒著很大的壓力」〔注10〕他朝向日標曲折前進,也突破了當前現實的局限。

三、理性的言論自由要往何處去?

莫言獲獎,兩岸及海外華文文學界,普遍擱置意識型態肯定讚賞。可是,大陸一些自由藝文人士,散居歐美的民運人士,展開對莫言的負面批評,認為莫言不該得獎。1.莫言是共產黨員;2.莫言擔任中國作協副主席;3.莫言在紀念冊上抄寫了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演講的部分內容;4.瑞典頒獎給莫言為了討好中國。莫言對這些批評,已公開作出說明,對第三點說明得很詳細。

我對批評文學轉成政治攻訐,頗為不解。其一、為什麼「共產黨員」不能得獎?總不能說共產黨員全是壞人吧!如果共產黨員全是壞人,過去新中國怎能建立?近年的中國怎能崛起?其二、擔任作協副主席有何不對?莫言這種風格作家進入作協難道不是好事?其三、中國人120多年得一次獎,就說瑞典討好中國;美國人從1930-1993年,60年間密集得11次文學獎,又該怎麼說?

獨立的知識分子,積極爭取言論自由來促進民主,是一種革除腐敗弊病的勇敢作為。但是,中國民主是不是要學西方模式?恐怕有待思考。試看台灣美式選舉數十年的情景/政治上:兩黨惡鬥,力量內耗,單位人事產生分離矛盾,行政效率陷入散漫狀態。經濟上:從亞洲四小龍之首掉成尾巴,中央到地方政府稅收枯竭全都欠債,整體財富集中幾個家族,中產階級大量外流,底層平民生活艱苦。社會上:表面毫無禁忌一切自由,實際是各行各業都在財閥操控下,人民生活條件受大企業全面宰割,這是誰的自由?這是什麼民主?中國要建設自由民主社會,需要經過長期努力改造,從實踐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當下中國社會變化超速,冷靜批評加上合理建議,才是促使國家進步必須的重要力量。那麼,批評文學避免轉為政治攻訐,是理性言論自由的基本要求。

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還要做什麼?

諾貝爾文學獎,從歷屆得獎者的後續生活考察,有時是作家的毒藥,有時是作家的補劑。某些作家抒發情緒寫書,得到諾貝爾獎,文學登上峰頂,再也沒什麼可寫。頂著諾貝爾文學獎光環,雲遊列國,開會、演講、參加公共活動,告別寫作過著雲端生活,文學生命隨得獎而死亡。對於以文學為人生意義的作家,獲得諾貝爾獎,益加惕勵,從而專心致志創作,推出超越自己既有成就的不朽鉅著。

莫言在得獎記者會上,表示未來要努力寫作計劃中的新書,這是一位「以文學為人生意義的作家」對文學的堅持態度,值得大家稱許。我們希望通過時間的檢驗,將來會看到莫言寫出如同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蕭霍洛夫《靜靜的頓河》那般浩大堅實史詩性的長篇小說,為中國當代文學建造出真正的豐碑。

〔注1〕編譯委員會:《光輝的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漫步諾貝爾文學獎殿堂》(台北:環華百科,2000),頁112。 〔注2〕泰戈爾(印度詩人)1913年以英詩獲獎、當時印度仍是英國殖民地。 〔注3〕曹長青:《對當代華文文學的誤讀-訪馬悅然談高行健得獎》,問「你怎麼能證明所沒讀過的中國作家的柬西一定比高行健的差呢?答「我覺得是這樣。」台北《自由時報》《副刊》,2000年2月13日。 〔注4〕馬森:《榮譽與幸運》,《當代》月刊,160期(台北:2000.12),頁45。 〔注5〕同〔注1〕。頁174-175。 〔注6〕莫言,得獎記者招待會上的談話,台北《聯合報》,記者汪莉絹2012年10月12日北京報導。 〔注7〕莫言,《我為什麼要寫〈紅高粱家族〉--在〈檢察日報〉通訊員學習班上的講話》,《小說在寫我:莫言演講集》(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頁12。 〔注8〕莫言,《小說的氣味--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演講》,《小說在寫我:莫言演講集》,頁111。 〔注9〕余豈,《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台北《聯合報》、2012年10月13日。 〔注10〕 莫言在北京獲諾貝爾文學獎記者招待會上的談話。同〔注6〕。

2012年10月18日凌晨新店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