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鶯啼綠映紅

評析謝長廷「開展之旅」及其後續影響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金秋十月,一向是兩岸交流的好時機,主要是天氣不冷不熱,適宜人員互訪互動。今年10月,兩岸之間就有兩項較為政壇所關注的交流活動,一是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五天四夜的「開展之旅」,二是新任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六天五夜的「精進之旅」,其中自以謝長廷的大陸行較受矚目,影響也較深遠。

林中森是新官上任,主要是前往大陸拜碼頭,展現誠意,並讓海基會業務無縫接軌,延續執政黨的大陸政策,故從政策面而言,林的大陸行並無新意。謝長廷的大陸行則不然,他不僅是迄今為止登陸最高層級的民進黨籍政治人物,更將影響日後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於人於事都有極大的新意與深意,值得一論。

謝長廷早就有「兩岸情懷」

謝長廷能做為民進黨首位登陸的重量級政治人物,其實早就有跡可循,一點都不意外。他在19年前就以立委身份訪問過大陸,12年前擔任高雄市長時,就曾發表「一國兩市」的言論,有意前往對岸的廈門參訪,惜受阻於當時的扁政府,無法成行,如今以在野身份,且是在民進黨內部醞釀調整大陸政策之際毅然登陸,固是勇氣可嘉,然以謝的主觀意願而言,應是遲來的圓夢之行。

謝長廷早就想登陸的另一明證是,他在2008年9月5日就曾委託其姑媽謝美珍女士帶領謝氏宗親一行,專程前往漳州市東山縣康美鎮銅缽村確認祖籍地無誤,並將宗譜相互對照,確認他是來台祖謝玉光、謝建雍的第七代裔孫無誤,謝並題有「寶樹同根」墨寶,掛在謝氏宗祠右側,可見他的認祖尋根意願是很強的,他登陸首站就前往祖籍地祭祖應是出於他的要求,絕非出於中共統戰而安排的。

至於謝在祭祖時熱淚盈眶,也應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並非故意作秀表演,他自己也說:「語言很熟悉,文字也很熟悉」「就像去兄弟的家一樣」,尤其他也參考作家鍾理和的名言:「原鄉人的血,只有回到原鄉才會停止沸騰!」「沒有他們那麼辛苦去台灣,就沒有(現在的)我!」流露出慎終追遠的高貴情懷,如果還有人拿藍綠政治分際去質疑謝的登陸祭祖拭淚之舉,那就真的是沒有人性了!

與大陸學界早有交流來往

謝長廷在大陸安排了兩場學術交流,一場是與廈大台灣研究院的座談,一場是與北京社科院台研所的座談。前者謝早在1993年即前往交流,當時同行的還有姚嘉文、蔡同榮、柯建銘等人,可見當時民進黨尚不視登陸為禁忌,陳水扁甚至還有在北京攝於解放軍戰車前的照片,何以後來竟演變為「登陸即投降」或「登陸即接受統戰」的論調,民進黨真是越走越回頭了。

廈大台研院是早期民進黨要角交流的重鎮,包括前所長陳孔立、有「北徐南林」之稱的林勁、現任院長劉國深等人,都曾接待過不少綠營人士,據他們反映與評價,其中以對邱義仁的印象最好,評價也最高,該所還有人以「小周恩來」來形容邱義仁,可見當時邱的魅力不凡。實則如此評價邱,未免過於抬舉了,也相對貶抑了周的歷史地位,廈大竟拿兩人相提並論,足證該所的識人不明與學術水平有待提升。

至於北京的台研所,謝也是他們的老朋友。現任所長余克禮,在19年前謝首訪大陸時即已認識,當時余是副所長,十幾年來他們暗中都有來往,只是沒有對外公佈而已。回憶2009年10月間兩岸在台舉辦學術會議,討論兩岸分裂分治一甲子,余也應邀來台,筆者前往君悅飯店拜訪,閒談至近午時分,余即略顯神秘告訴我:「等一下有人要接我去吃飯!」我問是誰,起先余不願透露,後來才坦白對我說就是謝長廷,並要我保密。我當時甚感訝異,想不到謝竟如此心胸開放,在黨內也算很大膽了。蓋以筆者所知,當時對岸欲拜訪蘇貞昌,都被蘇拒絕,改由副手或助理會見。當然,這也印證了中共涉台部門對台工作確是相當到位。鄭立中來台灣到處「趴趴走」,被譽為比農委會官員還深入瞭解台灣農村,而大陸學界也不遑多讓,明的暗的接觸藍綠政壇要角,也可見其用心良苦了。

安排會見戴秉國獨具匠心

在接待規格上,中共態度也十分慎重。由於謝曾任行政院長,級別高於部長,因此抵廈門機場時,廈門副市長康濤、漳州副市長謝毅泰即來接機。抵北京時,則由國台辦聯絡局長劉軍川,北京市台辦主任馬玉萍前往機場接機,也都屬廳級幹部,符合常例。

倒是在與北京政要會面的層級上,中共有較為特殊的安排。除了意料中會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國台辦主任王毅外,中共臨時通知謝會見國務委員戴秉國,這是極為罕見的安排,不要說綠營人士見不到,即便藍營人士平時也很少人見得到,主要是戴分管國際外交,是胡溫體制最重要的涉外高層代表,比外交部長楊潔篪還要重要。去年12月間,美國務卿希拉蕊訪問緬甸,企圖拉攏與緬甸的關係,事後不久,中共即派戴秉國前往緬甸消毒降溫。最近柬埔寨太上國王施亞努在北京過世,遺體由北京運回首都金邊,也是派戴秉國同機護送回柬,可見戴在北京當局涉外的份量與角色之重。

中共安排戴會見謝應是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是戴雖分管國際外交,但在中共對台工作小組中,他擔任秘書長之職,就職掌言也與涉台業務有關。

二是戴的級別等同副總理級,比王毅高半級,但又比賈慶林低半級,在對外觀感上,主客兩便,也十分得體。當過縣長的楊秋興前年登陸時見到王毅,謝不能只見到王而已,否則謝會不舒服,但若同樣也能見到賈,藍營恐心中也不是滋味,故而執兩用中,由戴出面會見,算是別具匠心。

由於此次的「謝戴會」十分成功,外界也甚有好評,可能會為未來的民共交流開通一條常軌與模式,即日後若有院長級的綠營政治人物登陸,概由戴秉國出面接待,如此既表達中共的重視程度,也與接待藍營有所區別,應屬兩岸政治藝術的高度發揮。

言行得體開創政治第二春

檢視謝此次訪問大陸的一言一行,應可用「言行得體,有備而來」形容,他在行前應做足了功課。謝在出發前即預知會引起黨內風暴,因此引用一首詩「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來為自己打氣,頗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確是勇氣可嘉,但也不忘為此次的歷史之旅定位為「開展之旅」,表示系為民進黨打前鋒,「今日我足跡,未來後人路」,自我期許之高,不言可喻。

謝在廈大台研院的座談上表示,兩岸這幾年在經貿交流上確實已有階段性成果,但若要再跳躍、提升,就不能只是求同存異,應該要面對差異、處理差異、甚至越差異,但雙方要有耐心,更要建立互信。

在社科院台研所的座談會上,謝也表示,兩岸因經濟及民主法治的發展,各自對未來更有信心,也不急著處理某些問題,若能不負面解讀對方,例如台灣有人擔心會「被併吞、被出賣、被侵略」等,將更有利未來進一步的交流。

在與王毅會面時,謝重述他對「九二共識」的看法和主張,表示民進黨雖不承認「九二共識」,但確有九二年會談的精神,其實就是「憲法各表」,這是雙方都有的共識。

與戴秉國會面時,中共雖未對外透露談話內容,但應與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空間有關,謝也坦言兩岸合作一加一大於三,甚至大於四。此種說法,其實與藍營所強調的並無差別,只是經由謝的口中說出,更加彌足珍貴而已。

謝長廷此次登陸,應是雙贏之局,中共藉謝的大陸之行,表明對台政策立場一貫,平時所稱「歡迎台灣各界人士可以適當身份訪問大陸」,確是說到做到,尤其對綠營人士登陸,更是特別禮遇和期待。此次謝訪大陸,通篇沒有半句「反獨促統」的言論,也沒有要謝事先表態才准其登陸的要求,但雙方應有默契,謝其實也應早就放棄台獨的主張,這是他的先見與高明之處。

就個別政治人物而言,謝應是此次「開展之旅」的最大贏家,不但他的兩岸論述充分表達,更讓他的曝光度大為增加,每天的行程與活動內容,媒體連累牘報導和評論,數量之多遠過任何一位綠營人士,甚至藍營人士都不多見,只有當年「辜汪會」與「連胡會」差可比擬,謝長廷用智慧開創了他的政治第二春,也對他過去嘗言「敗選退出政治」做了極大的修正,足見他是個與時俱進型的政治人物,不拘泥於小信小義。

遲早必影響民進黨大陸政策

謝長廷此行是否會影響未來民進黨的大陸政策?答案顯而易見,許信良肯定此行已打開了民共交流的大門,陳菊也認為謝這次大陸之行對民進黨具有「非常重要且重大的意義」。倒是蘇貞昌認為這僅為謝私人的行程,發言是個人的言論,不代表黨中央的立場,而且目前也不急於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凸顯謝蘇之間的矛盾仍很大,蘇顯然刻意降溫,意圖冷卻或稀釋謝大陸之行的影響力度。

從兩岸交流的進程言,正當國共已逐步進入深水區之際,民進黨還在為是否入水而爭論不休,顯然民進黨已落後形勢一大截。若從藍營角度,綠營大陸政策越保守越有利於藍軍的永續執政,兩岸紅利也越容易為藍營所獨攬和壟斷,唯有識之士不應從狹隘的黨派利益出發,應該體認藍綠歧見越少,共識越多,就越能凝聚力量,減少未來兩岸政治談判的阻力,這才是應有的正確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