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兩種
戚嘉林
(博士)
評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兩種
戚嘉林
(博士)
關切兩岸事務者周知,台灣民眾國家認同改變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歷史教科書的「去中國化」與「台獨化」。現在學校開學使用的「普通高級中學(高中)」歷史第一冊教科書(即台灣史部份、共七個版本教科書、由七家出版社各自分別出版),歷經課綱修訂、審查、再編寫,但據曾審視各版本的謝大寧教授告稱,閱後感受好似一部台獨國史的歷史教科書,如果10年後台灣獨立,國旗一換,這就是「台灣國」的歷史教科書,言下不勝感慨!王曉波教授則稱「赫然發現其荒唐、謬誤不但不亞於李、扁時期,並且,還有過之」(見《海峽評論》第259期、p.1.)。換言之,台灣在歷史教育體系的「台獨化」,形勢更加嚴峻。
課程內容符合「教材綱要」
日前曉波教授策劃本期11月號《海峽評論》有關高中歷史教科書專欄,本人負責三民版與泰宇版兩本教科書(前者計235頁、後者205頁)。兩冊均於編輯大意中均開宗明義的稱該教材系依據民國100年(2011年)5月教育部修正發佈之「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的規定編寫而成,也分別獲得「教育部高審字第0810號」「教育部高審字第0827號」的批審文號,形象莊嚴,但為何謝大寧教授閱後會有「台灣國」歷史教科書的感受呢?
筆者詳閱三民與泰宇兩本內容,並就前述教育部修正發佈之《教材綱要》內之「單元」「主題」「重點」與「說明」欄,逐一核對二冊全書內容。見二書確實依該綱要編撰,將整個台灣歷史單元分為四篇,三民版是「早期台灣」「清治台灣」「日治台灣」「中華民國統治下的台灣」,泰宇版是「早期台灣」「清朝統治時期」「日本統治時期」「中華民國時期:當代台灣」,四篇的內容依比例分配。
「台灣史」
60年來歷經二、三代學者的投入,尤其是近20年來執政當局的大力支持,已成史界顯學,故成果豐碩。歷次新版修改的教科書內容,經統獨兩派政治運作強力介入,統獨兩派學者強力關注,及每次修改前教育部還舉辦所謂的「歷史科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目前教育部新修發佈之《教材綱要》,不但相當嚴謹,且事涉400年政治、軍事、經濟、外事、族群、社會、宗教、教育、環保、文藝、都市等等,於較重要事件更是無所遺缺。故依《教材綱要》所編撰之三民與泰宇二版教科書的內容,可說內容豐富,於台灣史前歷史及其400年信史的重要事件,均鉅細靡遺地包括在內,實屬不易。
課程內容修改建議就技術層面而言,三民與泰宇二教材內容之章、節安排,均依《教材綱要》規定之「主題」與「重點」編撰,尤其是各節內容,包括「說明」中提及的諸多事件,可說全依「說明」之規定撰寫。
惟關於清朝統治時期--開港以前社會文化的發展--社會流動「說明」2-1 的迴避本籍任官任制度,三民版「本文」第78頁未提及,而繫於「本文」旁之註釋中提及,建議再版時能改於「本文」中提及;至於泰宇版則未提及(見第70和71頁),建議再版時能予補充。
至於內容,雖屬見仁見智,例如關於課綱規定要提及「二二八事件」,二書均依規定提及。但敘述二二八事件原因時,三民版第167頁稱「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底,台灣經濟狀況受中國大陸波及,米價暴漲,糧食供給短缺,人心浮動」和泰宇版第159頁則稱原因之一是「濫發紙幣」;筆者認為此處已有新的研究成果,二書再版時應簡潔說明如下「台灣歷經戰時轟炸破壞,肥料幾近完全斷絕,1945年產量銳減40%,日本殖民政府於8月15日投降後,卻蓄意撤銷戰時厲行的米糧配給管制,使台灣民眾無序消費已經極度匱乏的米糧,另並大肆印製貨幣,濫發予在台日人,供其搶購米糧等各項物資,致使米價暴漲,台灣陷於空前糧荒與超級通貨膨漲」,俾還原歷史真相。
「台獨史觀」的內化
三民版與泰宇版二書圖文並茂,內容精簡豐富,所寫確係真實歷史,足以說明台灣各個時期的歷史。
惟關於事涉歷史價值的詮釋,教科書的主編或編輯委員,將其對祖國的怨懟內化於歷史教科書的內容,一般讀者難以察覺,高中學生則被如此的教科書潛移默化而不自知。例如三民版《日治台灣篇》的第六章標題「總督主導的新時代」,使用的是高度美化正面形象的詞彙「新時代」,其第1節記敘1895年日本侵台及其前期大肆殺戮的標題更扯,居然是「日本人來了」。換言之,三民版與泰宇版歷史教科書的編輯在描述歷史事實時,其內容的每句話或每一小段,拆開來也不能絕對地說不對,甚至也是真實歷史。但能在公權力下教科書內容顯眼的標題處,將殘酷加害者的武裝侵略佔領講成「新時代」「日本人來了」,除了體現主編與編輯的用心外,真是現代版的儒林外史,令人歎為觀止!故筆者不建議改版時修改,應保留作為台獨化材料的「反面教材」。
國族定位問題
就微觀技術層面而言,三民版與泰宇版二版全書內容,表面看似客觀敘述史實,惟全書不見「我國」二字(九五課綱之「教科書審查委員」要求必須將「我國」改為「中國」、「大陸」、「中共」)。換言之,宏觀之實質情境則系彰顯台獨式的台灣主體性,故此次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的關鍵之處,就是國族定位的問題。
更值得吾人憂心的是,目前歷經統獨尖銳爭鬥下,編撰如三民版和泰宇版這樣詳實表敘台灣諸歷史事實的高中台灣歷史教科書,包括400年信史的兩岸歷史,於國族認同而言,猶如一刃的兩面,受教高中學生可產生對中國的認同,也可產生對台獨的認同;但因全書以不提「我國」詞彙的方式,俾「去中國化」以彰顯台獨式的台灣主體性,故難怪謝教授對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第一冊的閱後感受,是好似如果他日台獨建國後的「台灣國」國史,相信這就是新版歷史教科書編者所企盼的潛移默化目的。◆
社論
外交與國防
釣魚颱風雲
諾貝爾獎爭議
兩岸關係
歷史教科書
悼念林書揚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